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钙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103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钙水平,并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组、B级组、C级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血清钙水平1.97±0.20mmol/L,与对照组2.41±0.18mmol/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功能A级组、B级组、C级组的血清钙水平分别为1.99±0.21mmol/L、1.91±0.18mmol/L、1.82±0.19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P<0.01);肝硬化组低血钙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严重的钙代谢紊乱,低血钙程度随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而加重,但其临床症状不典型.  相似文献   

2.
马鸿娟 《吉林医学》2013,34(12):2219
目的:对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进行研究,并对其临床意义加以分析。方法:选择肝炎肝硬化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清晨空腹对患者的静脉血进行采集,测定总胆汁酸水平、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以及白蛋白,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总胆汁酸水平、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以及白蛋白分别为(48.5±32.5)μmol/L、(2.8±0.8)mmol/L、(2 320±846)U/L、(31.1±6.4)g/L,对照组的分别为(5.3±2.2)μmol/L、(4.7±1.3)mmol/L、(8 725±912)U/L、(44.5±2.9)g/L;除总胆汁比对照组要高以外,观察组其他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要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hild A、B、C级患者血清胆固醇、白蛋白和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都显著降低,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的程度是Child A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体检的2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接受肝功能检验,观察两组患者的清蛋白及血清胆碱酶活性、血清胆固醇等肝功能检测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胆碱酯酶(2478±56)U/L、清蛋白(32.6±5.6)g/L、血清胆固醇(2.5±0.2)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总胆汁酸水平(47.5±8.5)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各级之间的肝功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肝功能检验结果可反映肝组织损伤情况,对判断肝炎肝硬化的疾病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 Ⅱ)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以及与肝功能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学法(ELISA}分别测定肝硬化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浆中U Ⅱ的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测定血浆中NO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浆U Ⅱ水平(41.37±22.68)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1 3.75±95.80)pg/ml(P<0.01),随着肝功受损程度增加,U Ⅱ水平则呈现逐步升高(r=0.393.P<0.01);肝硬化患者血浆NO水平(142.04±28.99)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47.76±18.52)μmol/L(P<0.01),并随着肝功受损程度增加而进一步增高(r=0.407.P<0.01).结论 U Ⅱ及NO可能是参与肝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胆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对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检测来观察其在肝胆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42例肝胆疾病患者及135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总胆汁酸和常规肝功能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的总胆汁酸的参考范围为0.6~15.8μmol/L,其(x±s)为(2.9±0.9)μmol/L,而患者组血清总胆汁酸参考范围为1.3~238.0μmol/L,(x±s)为(100±63)μmol/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其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优于其他肝功能指标。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测定在肝胆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鉴别肝硬化失代偿及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肝硬化及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选择4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总胆汁酸水平。结果:肝硬化失代偿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总胆汁酸(30.75±28.70)μmol/L,显著高于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4.80±3.87)μmol/L及正常对照组的(4.50±3.60)μmol/L(P<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可作为鉴别肝硬化及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简单指标。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妇女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妊娠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在预防妊娠性肝内胆汁瘀积症的应用.方法:选择116例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112例妊娠妇女为观察组,用酶循环发测定TBA,连续监测法测定ALT、AST,化学氧化法测TBIL、DBIL.同时对29例ICP患者的血清TBA和肝功能进行检测.结果:血清 TBA 水平:对照组(4.1±1.8)μmol/L,妊娠早期组(10.8±2.4)μmol/L,后期组(21.1±4.7)μmol/L.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例ICP患者血清TBA显著升高,肝功能各项指标轻度升高.结论:随着妊娠周期的不断增加,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呈上升趋势,动态观察,并结合肝功能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  相似文献   

8.
罗云 《重庆医学》2007,36(12):1167-1168,1170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和前清蛋白(PA)对肝脏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54例急性肝炎、54例慢性肝炎(轻度17例、中度25例、重度12例)、40例肝硬化(代偿期19例、失代偿期21例)、39例肝癌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空腹采集静脉血,用血清检测TBA、PA、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TBA采用两点速率法,PA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和健康对照组血清TBA分别是(179.3±69.5)μmol/L、(31.2±22.9)μmol/L、(48.6±26.5)μmol/L、(121.5±87.3)μmol/L、(54.1±34.3)μmol/L、(102.6±96.8)μmol/L、(64.5±39.7)μmol/L和(4.2±2.5)μmol/L,PA分别是(126.7±51.2)mg/L、(156.6±97.9)mg/L、(141.2±82.5)mg/L、(81.2±37.5)mg/L、(124.1±64.3)mg/L、(77.6±56.8)mg/L、(67.5±32.3)mg/L和(318.1±62.6)mg/L.各肝病组血清TBA明显比健康对照组高(P<0.05),而PA却均明显比健康对照组低(P<0.01).结论 血清TBA和PA为诊断肝脏疾病的一个敏感指标,联合检测TBA和PA有助于发现肝脏合成与代谢功能的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秀萍 《海南医学》2007,18(11):105-106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患者轻重度的划分标准以及妊娠期的临床干预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103例ICP孕妇,根据TBA和ALT、AST水平的不同将ICP分为轻、重两度:轻度68例:TBA<20~40umol/L且ALT、AST<150μ/L;重度35例TBA>40umol/L,和(或)ALT、AST>150μ/L与同期未作任何干预的48例ICP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及围产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血清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周较长,新生儿体重较重,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产儿死亡发生率降低.(P<0.01)轻重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体重儿的发生率两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胆汁酸(TBA)水平高于40μmol/L、ALT、AST>150μ/L几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胆汁酸水平低于40μmol/L,ALT、AST<150μ/L时,围产儿预后差.地塞米松与熊去氧胆酸治疗前后孕妇血清胆汁酸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胆汁酸水平、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可反映ICP的严重程度,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地塞米松与熊去氧胆酸能有效改善ICP症状及肝功能,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检测在确定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用循环酶法对126例病理性黄疸5、0例母乳性黄疸4、2例对照组(生理性黄疸)血清进行总胆汁酸以及肝功能相关项目进行测定。结果血清总胆汁酸对照组为(6.62±6.68)μmol/L,母乳性黄疸组为(17.60±10.29)μmol/L,病理性黄疸组为(33.25±28.51)μmol/L,对照组TBA水平与母乳性黄疸组及病理性黄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为临床儿科提供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总胆汁酸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静  冯琦  冯凯祥  袁玉刚  徐鹏  曾平  袁承军 《四川医学》2001,22(12):1115-1115
目的旨在探讨血浆D二聚体及总胆汁酸(TBA)水平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住院肝硬化患者84例进行血浆D二聚体及总胆汁酸(TBA)检测.84例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按child分级A级16例,B级34例,C级38例.并以体检健康者4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制成血浆备用.D二聚体用单克隆抗体乳胶凝集法,总胆汁酸用循环酶法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D二聚体值(μg/ml)为0.48±0.16,TBA(μmol/L)值为8.2±2.1,肝硬化组D二聚体值(μg/ml)分别为A级2.32±0.65、B级4.1 3±0.71、C级6.87±1.24.TBA(μmol/L)值分别为A级48.4±12.1、B级188.6±26.7、C级296.8±47.3.肝硬化A组D二聚体及总胆汁酸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且肝硬化组中两项指标的水平C级均>B级,B级均>A级,各组间测得值也有明显差异,P均<0.01.结论D二聚体及总胆汁酸均能反映肝硬化肝功能损伤程度,并可作为肝功能分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1(sl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乙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乙肝及其相关性肝病患者22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临床类型分为5组自然痊愈组(66例)、无症状HBV携带组[22例)、慢性乙肝组(65例)、乙肝肝硬化组(失代偿或代偿肝硬化)(28例)和原发性肝癌组(51例);另选2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ELISA法对5组患者及对照组血清slCAM-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慢性乙肝组血清中slCAM-1水平(910 ±210)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67 ±107)μg/L(t=4.172,P<0.01)原发性肝癌组血清中slCAM-1水平(1 179 ±541)μ g/L,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t=3.208,P<0.01 );乙肝肝硬化组血清中slCAM-1水平(1906 ±682)μ g/L,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组(t=4.084,P<0.01).自然痊愈组血清slCAM-1水平(594±348)μg/L及无症状携带组血清slCAM-1水平(570±侣1)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肝及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slCAM-1的表达均升高,这可作为临床乙肝活动和乙肝相关性肝病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1(sl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乙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乙肝及其相关性肝病患者22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临床类型分为5组:自然痊愈组(66例)、无症状HBV携带组[22例)、慢性乙肝组(65例)、乙肝肝硬化组(失代偿或代偿肝硬化)(28例)和原发性肝癌组(51例);另选2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ELISA法对5组患者及对照组血清slCAM-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慢性乙肝组血清中slCAM-1水平(910 ±210)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67 ±107)μg/L(t=4.172,P<0.01):原发性肝癌组血清中slCAM-1水平(1 179 ±541)μ g/L,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t=3.208,P<0.01 );乙肝肝硬化组血清中slCAM-1水平(1906 ±682)μ g/L,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组(t=4.084,P<0.01).自然痊愈组血清slCAM-1水平(594±348)μg/L及无症状携带组血清slCAM-1水平(570±侣1)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肝及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slCAM-1的表达均升高,这可作为临床乙肝活动和乙肝相关性肝病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测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和总胆汁酸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与总胆汁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9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积分法分级;2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A125与总胆汁酸水平,分析两者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及总胆汁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水平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升高。结论:血清CA125与总胆汁酸呈正相关,联合检测血清CA125、总胆汁酸水平能较早地反映肝脏合成及其代谢功能,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戚茂超  唐柳生  杨小兵  李世立 《广西医学》2010,32(10):1252-1253
目的为了解艾滋病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及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方法用酶循环法测定884例艾滋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用动力学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与149例健康体检人员作对照。结果结果健康对照组149例的血清TBA为(7.20±3.39)μmol/L,明显低于884例艾滋病患者的(20.01±34.20)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84例患者中有200例ALT〉40 U/L,异常率为22.62%。结论血清TBA的测定对早期了解艾滋病患者肝脏疾病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铁及转铁蛋白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2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60例体检正常者血清铁(Fe)、转铁蛋白(TF)浓度;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级、B级、C级3组,进行Child-Pugh评分,比较3组患者血清Fe及TF水平,分析血清Fe及TF水平变化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肝硬化程度相关性.结果:体检正常者血清铁、转铁蛋白浓度分别为(34.07±13.74) μg/L、(2.74±0.68)ng/L,12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铁、转铁蛋白浓度分别为(317.28 ±98.42) μg/L、(1.87±0.54) ng/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A级、B级、C级,Child-Pugh评分分别为(4.31 ±1.21)分、(7.87±0.85)分、(11.57±1.23)分,血清铁、转铁蛋白浓度分别为(133.28±42.78) μg/L、(2.11 ±0.37) ng/L、(389.28±101.28) μg/L、(1.95 ±0.51) ng/L、(521.28 ± 112.63) μg/L、(1.67±0.28) ng/L; Child-Pugh B级Fe浓度较A组显著升高,TF浓度较A组显著降低(P<0.01),C级Fe浓度较B组显著升高,TF浓度较B组显著降低(P<0.01),乙肝肝硬化患者Fe与Child-Pugh分级相关(r=0.824,P<0.01),TF与Child-Pugh分级相关(r=-0.728,P<0.01).结论:血清Fe及TF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肝硬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和总胆汁酸(TBA)检测在对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6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CHE、PA、TBA及常规肝功能生化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HE〔(2887.0±845.4)vs(7556.0±925.2)U/L,P<0.01〕、PA〔(155.9±31.4)vs(289.2±51.3)mg/L,P<0.01〕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BA明显高于对照组〔(40.1±23.1)vs(4.8±1.9)mmol/L,P<0.01〕,且随Child-Pugh分级的级别增高,变化更趋明显。结论血清CHE、PA、TBA活性检测对判断肝硬化疾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应用干扰素α1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改善其肝纤维化情况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经病理确诊的慢性乙肝致肝纤维化患者67例,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中药(扶正化淤胶囊)保肝降酶治疗,干扰素治疗组加用干扰素α1β(赛若金)40 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胆红素(BIL)、白蛋白(ALB)和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以及血清胆碱酯酶(ChE)、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素治疗组肝功能显著好转.治疗组ALT为(58.8±26.4)U/L,高于对照组(129.6±36.9)U/L(P<0.01);治疗组BⅡ为(31.0±17.9)μmol/L,低于对照组(49.3±19.6)μmol/L(P<0.01);治疗组ALB(40.5±6.6)g/L,高于对照组(32.1±6.1)g/L(P<0.01);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1).肝纤维化指标也有显著改善,如血清ChE治疗组(3 919±101)U/L、对照组(2 289±191)U/L(P<0.01);TGF-β1治疗组(101±31)μg/L、对照组(144±19)μg/L(P<0.01);HA治疗组(91.6±36.2)μg/L、对照组(149.1±30.9)μg/L(P<0.01).治疗组患者腹胀及肝区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脾肿大有较大程度的缓解.结论 应用干扰素α1β治疗慢性乙肝导致的肝纤维化患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在生化指标方面的恢复并缓解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血清胆碱酯酶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血清胆碱酯酶(SCHE)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采用Child-pugh计分法对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108例病人分为Child-pugh A级(41例)、B级(44例)和C级(18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肝硬化病人(21例).所有病人取空腹血清测CHE活力,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同时测定各组病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组患者血清CHE水平明显低于非肝病对照组(2 306±1145u/L vs 5700±5 50u/L,P<0.01);且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病人CHE亦相差显著;肝功能分级越差的病人,其CHE越低.除Child-pugh C级血清ALT与其他两组相差显著外(P<0.05),Child-pugh A级与B级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CHE不但是区分肝脏病与非肝脏病的良好生化指标,同时也是反映肝硬化不同肝功能状态的良好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48例及2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瘦素(Leptin)及一氧化氮(NO)水平,同时测定营养相关指标:理想体重百分比(IBW%)、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结果:COPD患者瘦素及一氧化氮水平(1.28±1.04μg/L)、(40.20±3.11μmol/L),与对照组(3.36±1.68μg/L)、(56.05±4.12μmol/L)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相关指标IBW%、BMI(kg/m2)、ALB(g/L)COPD组分别为80.20±5.90、20.10±3.10、27.9±4.80.对照组为103.10±5.80、23.60±3.05、36.80±4.60,瘦素水平与营养相关指标显著正相关(r=0.489-0.563 ,P均<0.01).结论:COPD患者瘦素低于健康人,且与NO呈正相关,瘦素对COPD营养不良患者有调节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