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旧性颈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因颈椎骨折脱位合并不同程度颈脊髓损伤后1个月以上的患者58例,总结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术前ASIA分级A级的7例患者术后上肢有1~2个神经根功能改善者3例,下肢出现肌肉活动功能改善者2例:术前B级的11例患者术后8例上肢活动有改善,6例出现下肢功能改善;术前C级6例患者术后达D级3例,E级3例:术前D级34例患者术后达到E级24例,10例仍为D级。所有患者术后ASIA的感觉及运动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损伤或神经根损伤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脊髓功能的恢复与脊髓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评价颈前路钢板联合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治疗下颈椎创伤性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下颈椎创伤性滑脱采用颈前路钢板联合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融合情况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前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C级15例,D级7例。结果随访6~18个月,手术节段稳定,术后4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D级6例,E级16例。结论颈前路钢板联合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治疗下颈椎创伤性滑脱,能够重建颈椎生理弯曲,有效维持椎间高度,获得即刻稳定,椎间植骨融合可靠,是治疗下颈椎创伤性滑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联合减压结合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同期行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钛笼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及经颈后路椎板碎块摘除或单开门减压、椎管探查、侧块钉棒内固定术。结果 38例获得平均随访15.6个月。骨折脱位复位均满意,植骨术后4~6个月融合,无颈椎失稳、钛笼下沉等并发症。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术前A级8例,B级4例,C级26例;术后1年A级6例,C级3例,D级6例,E级23例。JOA评分:术前0~7(4.60±0.72)分;术后1年0~17(12.80±1.21)分;JOA评分恢复率为(48.14±4.72)%。结论颈椎前后联合减压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能充分解除颈脊髓压迫,稳定颈椎恢复颈椎正常解剖结构,使颈脊髓在相对稳定环境下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在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6~2005年对22例颈椎骨折椎管前方占位脊髓损伤患者在颅骨牵引颈丛+局麻下行颈前路伤椎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嵌入植骨钛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随访时间1.5年。术后三日死亡1例。其余病例术后拍片相邻椎间隙高度恢复,5个月后植骨融合。Frankel A级12例中1例脊髓横断损伤,术后神经功能无改善。其余11例术后感觉平面下降3-4cm,提睾反射恢复,但损伤平面以下肌力、大小便,腱反射未能改善。Frankel C级4例,D级4例术后均有1级以上提高。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减压彻底,植骨融合率高,颈脊髓不全损伤(FrankelC级和D级)术后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颈脊髓完全损伤(Frankel A级)虽不能恢复脊髓有用功能,但由于重建了颈椎的稳定,术后早期即可带颈托坐起,避免了卧床较久易出现的并发症,同保守治疗相比,死亡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急性颈脊髓损伤并不全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颈脊髓损伤患者均急诊行颈椎前路手术,对损伤节段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和固定;术后予营养神经、高压氧等综合治疗。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时ASIA分级:B级8例恢复至C级2例、D级4例,2例无恢复;C级23例恢复至D级5例、E级18例;D级14例均恢复至E级。2例术后3 d出现坠积性肺炎,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颈脊髓损伤早期手术减压融合和固定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枕颈融合联合扩大成形减压术在治疗枕颈区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枕颈区畸形患者行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脊髓减压、枕颈融合、取髂骨植骨内固定术。采用JOA评分评价患者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38个月。15例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3例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无脑脊液漏、脊髓损伤加重、脊髓空洞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JOA评分为13~18(15. 42±0. 52)分,较术前8~12(11. 52±0. 79)分明显改善(P 0. 05),改善率为71%。结论枕颈融合联合椎管扩大成形术能有效解除枕颈段脊髓压迫、稳定上颈椎,是脊髓减压、重建上颈椎稳定性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治疗急性下颈椎、颈髓损伤并不全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下颈椎、颈髓损伤并不全瘫患者均急诊行颈椎前路手术,对损伤节段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内固定术;术后给予抗感染、营养神经、高压氧等综合治疗.结果:5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ASIA分级B级9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D级4例,2例无恢复;C级26例恢复至D级5例,E级21例;D级16例恢复至E级.结论:急性颈脊髓损伤早期手术减压融合和固定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术(Zero-P)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42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并脊髓损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48岁。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5例,C级18例,D级5例。均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零切迹椎间融合术,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记录Frankel分级情况及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除3例Frankel分级A级患者无恢复外,其余患者恢复1~4个等级。术后3个月时JOA评分为(15.3±1.5)分,改善率为(56.8±15.8)%;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5.8±1.5)分,改善率为(66.0±13.0)%。随访中未见内置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并脊髓损伤疗效确切,可获得较理想的脊髓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颈椎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秀山分院骨科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闸北分院骨科收治的76例重度颈椎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出现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瘫痪症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完全性瘫痪,48例)或B级(不完全性瘫痪,28例),其中34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术(前路组),42例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后路组)。记录所有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术前、术后ASIA运动及感觉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2.0±0.7)个月。后路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少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ASIA运动及感觉评分均较术前及术后2周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前路和后路组患者ASIA分级A级(12 vs.19)、B级(15 vs.16)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后发生血肿1例,感染1例,脑脊液漏3例;后路组出现脑脊液漏1例,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颈椎脊髓损伤同样可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后路全椎板切除可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0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的4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和MRI检查,入院时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5例,B级15例,C级14例,D级9例,E级5例。其中行前路手术39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6例,前-后-前入路3例。结果48例均获得6个月-4年随访,平均随访26个月。根据ASIA脊髓损伤分级评分,合并颈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良好改善,48例术后末次随访A级3例,B级3例,C级12例,D级15例,E级15例。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根据影像学评估,确定骨折脱位类型与脊髓受压损伤部位和程度,采用单纯前路、前后联合入路或前-后-前入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减压,重建颈椎的稳定性,缩短治疗期,利于早期康复锻炼,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联合Halo-vest架治疗上下颈椎多发伤的疗效。方法选择性行颈前路减压联合Halo-vest架治疗上下颈椎多发伤患者8例,均有不同程度颈脊髓损伤,行颈前路减压联合Halo-vest架治疗,手术前后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脊髓损伤程度。术后3~5个月上颈椎骨折愈合,去除Halo-vest架,术前及术后1周、1、3个月分别拍摄颈椎X线片,术后6个月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了解内固定位置、生理曲度、融合情况、上颈椎骨折位置及愈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5个月,上颈椎骨折愈合,位置良好,骨折术后6个月时钢板位置良好无折断、无断钉及退钉,植骨融合良好,神经功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上下颈椎多发伤,选择合适的病例,掌握治疗适应证,采用前路减压联合Halo-vest架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路经椎体内入路全内镜下减压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21例接受前路经椎体内入路全内镜下减压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2例,女9例;年龄32~65岁,平均48.5岁。症状持续时间6~18周,平均10.5周。脊髓症状Nurick分级1级2例,2级7例,3级12例。手术节段:C3、4 2例,C4、5 8例,C5、6 9例,C6、7 2例。记录手术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手术前后于颈椎X线片上测量颈椎手术椎体及病变节段椎间隙中心垂直高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颈椎MRI,术后12个月复查颈椎CT,进一步评估患者脊髓减压情况及椎体内骨道愈合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5~135 min,平均96.5 min。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27个月,平均24.5个月。未发生髓核残留、脊髓神经损伤、食道大血管损伤、胸腔积液、终板塌陷、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见同节段椎间盘再突出以及颈椎失稳、后凸畸形等。术后12个月颈肩痛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颈椎MRI示脊髓神经减压充分,硬膜囊无明显受压,T2像上髓内高信号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减退;术后12个月CT示患者椎体内骨道均实现骨性愈合。术后24个月,病变节段椎间隙中心垂直高度较术前下降(t=2.043,P=0.035),但手术椎体中心垂直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1,P=0.421)。结论前路经椎体内入路全内镜下减压将脊柱内镜与椎体内入路的优势相结合,可对脊髓腹侧提供理想、彻底的减压,并获得满意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29例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患者,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2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6个月后植骨融合率100%,颈椎稳定,保持了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术前、术后脊髓功能Frankei分级情况,除2例FrankeiC级患者术前检查MRI提示脊髓有软化灶,无明显神经功能恢复,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脊髓神经功能Frankei分级变化为:术前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7例,恢复至D级5例,2例无明显变化;D级18例,术后恢复至D级5例,E级13例;3例FrankeiE级颈肩酸痛不适患者术后症状消失。结论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经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颈椎生理血度恢复良好,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颈椎间盘损伤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损伤机制、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收治急性颈椎间盘损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25例,伤后X线平片均显示无骨折脱位,MRI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间盘损伤和脊髓损伤异常信号.颈椎屈曲型损伤16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SIA标准):A级1例,B级9例,C级12例,D级3例.23例行颈前路间盘切除减压与固定手术,2例合并椎管狭窄者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术前、后ASIA运动评分和日常生活动作能力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动力位X线片评价颈椎稳定性,MRI评价脊髓状况.[结果]颈椎屈曲型损伤占64%,术前颈椎生理前凸减小占84%.随访平均38个月.植骨全部融合,动力位X线片测量均显示颈椎稳定性良好.伤后1周内MRI表现单纯脊髓水肿者85%获得提高1~2个级别的恢复;髓内出血信号长度<4 mm者60%获得提高1个级别的恢复;髓内出血信号长度>4 mm者2例均无恢复.平均ASIA运动评分由45.52±16.05增至85.74±9.36,日常生活动作能力评分由36.32±11.47增至82.54±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颈椎间盘损伤是无骨折脱位刑脊髓损伤的原因之一,颈椎损伤多为屈曲型,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是损伤前置因素,脊髓损伤多为不完全性,预后相对较好.颈前路减压与固定手术可为脊髓损伤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0例,女12例;年龄21~78岁,平均56.4岁。其中10例为创伤性颈髓损伤,9例为颈椎管内肿瘤,7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6例多节段颈椎病。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CT、MRI及椎动脉MRA等影像学检查,术后及随访时行X线片及CT平扫明确螺钉的位置情况。根据Lee等4级分类法评价置钉的准确性,创伤性患者行ASIA分级评价脊髓功能变化,非创伤性患者采用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2例患者成功置入144枚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显示,0级132枚,1级5枚,2级5枚,3级2枚。有1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8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穿破椎弓根内侧、上侧皮质螺钉各1枚。术后随访12~33个月,平均(21.0±1.5)个月,6例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虽无恢复,但截瘫平面下降1~3个脊髓节段。4例不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术后按ASIA损伤分级提高1~2级。22例非创伤性患者术后6个月JOA评分平均(15.9±0.6)分,较术前(11.5±0.8)分明显提高(P<0.01)。所有患者未发现钉棒系统松动、断裂情况。结论: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优秀的三维稳定性。合理选择适应证,术前充分准备以及根据椎弓根形态个体化置钉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风险及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伴有后纵韧带骨化颈椎过伸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对自2007-07—2013-11行手术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的13例伴有后纵韧带骨化(OPLL)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历及影像资料判断后纵韧带骨化类型及范围;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损伤致不稳节段;分析各患者DLC损伤不稳节段与脊髓损伤的特点及手术方式的异同。结果 13例伴有后纵韧带骨化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均有脊髓及DLC损伤。其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5例,D级3例;DLC损伤节段数:9例为1个,4例为2个。手术方式:前路5例,后路5例,前后联合入路3例。术后3个月Frankel分级:6例提高1级,7例无变化。结论伴后纵韧带骨化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结合OPLL的分型、DLC损伤的位置、脊髓损伤的范围,充分减压并重建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中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isco-ligamentous complex,DLC)损伤的影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年7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的50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有颈脊髓损伤,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8例,C级11例,D级27例。按术前患者X线片、CT及MRI显示的脊髓受压原因,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单个椎间盘突出(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HNP)组14例,合并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组26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组10例,分析各组患者DLC损伤的影像特点及手术方式的异同。结果:50例患者均有颈椎前纵韧带和椎间盘的损伤,其中8例伴后纵韧带损伤,5例伴关节突骨折,3例伴棘突间韧带损伤。50例患者均有颈脊髓受压与损伤,均行颈椎减压、融合与内固定术,手术节段包括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HNP组的DLC损伤均为1个节段,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一致率为92.85%,均采用前路手术。合并CS组,1个节段DLC损伤16例,2个节段6例,3个节段4例,多节段损伤时均为相邻节段,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一致率为84.61%,行前路手术23例、后路手术3例。合并OPLL组,1个节段DLC损伤4例,2个节段6例,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一致率为60%,行前路手术1例、后路手术5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4例。术后3个月时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28例提高1级,22例无变化。结论: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DLC损伤特点与术前的颈椎病理状态有关,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不完全一致;制定手术方案时,颈椎稳定性重建应包括DLC损伤节段,同时兼顾脊髓受压节段的减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全部在全麻下行颈椎前路复位、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结果12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年8个月。Frankel分级疗效评定较术前平均提高1.6级。摄片随访显示:颈椎脱位全部复位,颈椎序列正常,植骨全部呈骨性愈合,重建椎体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无丢失。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具有复位简单,减压彻底,固定坚强,利于脊髓功能恢复及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6):1451-1456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5年6月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39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2例,C级14例,D级8例。根据骨折类型、脱位程度、脊髓受压评估情况、是否存在关节突骨折及交锁或者前后复合体损伤等因素选择手术方案。其中24例椎体骨折、椎间盘损伤、术前经颅骨牵引可复位者采用前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术;7例颈椎脱位伴小关节骨折或脱位但不伴明显前中柱损伤者采用后路复位侧块螺钉内固定术;8例颈椎椎体骨折、椎间盘损伤、椎小关节脱位交锁、术前经大重量颅骨牵引不能复位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术后定期复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测量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和Frankel评分表,评估脊髓功能恢复与脊柱损伤重建稳定性等情况。[结果]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4~6个月均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均较单纯前路或后路组长,而后路手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明显多于前路手术组(P<0.05);除2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2级。所有患者的术前JOA评分和颈椎复位参数较术后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均能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但应根据颈椎损伤部位及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根据病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颈椎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策略的制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4-06采用手术治疗的36例下颈椎损伤。采用颈前路减压内固定24例,其中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3例;采用颈后路减压手术治疗10例;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2例。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10~58个月,平均21个月。按JOA评分计算改善率,本组平均改善率53.3%;优9例,良13例,可9例,差5例,优良率61.1%。术后患者椎管矢状径增加,椎管横截面面积明显扩大,脊髓膨隆良好,原致压情况明显改善。3例完全性截瘫患者术后无明显改善,1例术后3个月死于肺功能衰竭。结论根据下颈椎损伤的类型、SLIC评分、影像学诊断能有效指导下颈椎脊髓损伤术前治疗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