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历介绍例1:男,28岁,因受寒后左侧面部活动障碍1d就诊。体检:左额纹平坦,左眼裂扩大、闭合不全,用力闭目左眼球露白,即Bell氏征阳性,左鼻唇沟消失,示齿121角向右偏斜,鼓腮漏气,左眼轮匝肌反射减弱,左外耳道无疱疹,左乳突部轻度压痛。血尿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胸透正常。诊断为急性左侧面神经炎。每日予地塞米松5mg、烟酸300mg静滴,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0.5mg肌注;维生素B630mg、颐康液60mL口服;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30年的临床工作中用西、蒙药结合治疗我旗常见病、多发病屡屡获效。现将近期用西、蒙药结合治验3则介绍如下:1面神经麻痹治验杨某,女,32岁,家务。患者于1996年12月8日晨起时发觉,左侧面部麻木不适、舌塞,饮水时从左侧口角外流。来我处就诊。见其左侧抬头纹消失、左眼不能完全闭合、左鼻唇沟消失,口眼明显向右蜗斜、血压15.30/10kPa舌质淡红有瘀点、苔白腻,脉沿。印诊为面神经麻痹。用西药和蒙药结合治疗。酉药治疗口服维生素Bll0Ing、巳1019、B121029、VC100g、谷维素10mg,用法:日3次每服各2片、蒙药口服如意珍宝丸、…  相似文献   

3.
杨某,男,59岁,1999年8月13日初诊。患者无明显诱因咽喉及左耳疼痛4日,继发声音嘶哑、说话费力,时有呛咳、憋气;左颜面部疼痛伴麻木感、口角右偏伴流涎、左眼不能完全闭合;眩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家人发现其口眼口呙斜1日,遂来我院诊治。PE:血压130/85mmHg(1mmHg=0.1333Kpa);T36.8℃;左耳周围及外耳道有疱疹,左耳鼓膜充血、结痂;自发眼震( )、全水平性、快相向左;左侧面瘫、触觉正常,左鼻唇沟消失、鼓腮左侧漏气、左口角反射消失、伸舌右偏、左额皱纹完全消失、左眼闭合差,四肢张力正常、腱反射稍活跃;喉镜示:咽部充血、会厌红肿、左…  相似文献   

4.
针灸验案3则     
针灸验案3则王惠芳1口眼斜蔡××,女,19岁,1988年4月20日初诊。自诉:左侧口眼斜2个月。患者于2月24日乘车外出途中,突觉左侧面部麻木,板滞,左眼闭合不全,左耳后疼痛,左口角乏力,次日即到本院神经科就诊,诊为“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予肌苷...  相似文献   

5.
笔者临床所见用针灸治疗4例误诊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何某,女,24岁。左侧口眼歪斜1周。查口角向右侧轻度歪斜,左眼闭合轻度不全,鼓气漏气,额纹左侧浅于右侧,无头痛、头昏,无肢体功能障碍。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用针灸治疗。取患侧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太阳、下关、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67岁,初诊日期:2016年4月4日。主诉:双眼闭合不全,面部肌肉无力1个月。病史: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闭合不全,口角右歪,左颊残食,经社区医院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炎,予膏药(药物不详)贴敷后未好转。1个月前出现右眼闭合不全,面部呆滞,吐字不清,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查肌电图提示双侧面神经损害,脑脊液及头颅CT等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予地塞米松、阿昔洛韦、甲钴胺静脉滴注后仍未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俗称面瘫。笔者自 1 997年 1 0月~ 1 999年 1 0月 ,采用维生素 B1 2 、维生素 B1 、地塞米松及当归注射液行患侧茎乳孔封闭治疗本病 80例 ,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80例中初次发病者 57例 ,第 2次发病者 1 6例 ,反复多次发病者 7例 ;其中男性 4 9例 ,女性 31例 ;年龄 1 1~ 60岁 ,平均 32岁 ;病程 4~ 2 4天。治疗方法取患侧耳垂与乳突交界凹陷处 ,即茎乳孔注射点进针1 5~ 2 0 mm,回抽无血 ,注入维生素 B1 50 mg,维生素 B1 22 50 μ…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曾在临床运用畲药雷毒柴治疗顽固性面瘫一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患者,女,76岁。2016年12月5日就诊。20天前因劳累晨起时出现右眼不能完全闭合,迎风流泪,饮水时水从左侧口角溢出,左侧额纹消失,左侧耳后乳突区疼痛,夜间因疼痛不适,入睡困难,经外院治疗后,耳部疼痛较前有所缓解,但面部其余症状改善不明显,来我院就诊。查体可见左侧额纹消失,左眼闭合时露出白色巩膜,左眼畏光、畏风,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口角歪向右侧,伸  相似文献   

9.
<正>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运用电针加穴位注射(野木瓜注射液+维生素B12)治疗50例,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0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3~12d。诊断标准:参照《实用耳鼻咽喉学》面神经炎诊断标准,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患者睑裂扩大,眼睑闭合不全,患者耳后乳突处  相似文献   

10.
马占松 《河南中医》2003,23(9):70-70
巨刺、缪刺是针灸临床的变法 ,非常法。它建立在整体观念基础上 ,是调整虚实、平衡阴阳的捷法 ,是针灸治病的巧处。因此作为针灸工作者应该熟练掌握。本文想通过数则病例探讨该疗法的一般规律。1 面神经麻痹李某 ,女 ,4 0岁 ,农民 ,2 0 0 2年 11月 10日就诊。自觉右眼流泪 ,左眼酸困 0 .5月。在当地服药治疗未见效果 ,近日感觉较前加重。右眼湿润 ,闭合松弛 ,额部上举右侧无力 ,纹理变浅 ,闭嘴口角歪向左侧。寸口脉左盛右虚。诊断为右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据脉象针左侧睛明、丝竹孔、颧、颊车、地仓。深刺久留 ,每日 1次。治疗 1周告愈。…  相似文献   

11.
1 面神经麻痹女,40岁,1996年9月1日初诊。患者因睡觉吹电风扇,次晨醒后,发现左眼流泪,闭合不能,口角歪向左侧。右侧鼻唇沟变浅,经某医院诊为面神经麻痹,先经抗炎、扩血管等治疗近1个月,效果不显著,经加用中药、针灸治疗月余,仍无明显进展,遂来我科治疗。症见:面色萎黄,口眼歪斜,舌淡,苔薄润,脉细,按之无力。平素体质虚弱,易感冒。证属气虚邪中,脉络痹阻,拟补阳还五汤加味,药用:生黄芪60g,桃仁、红花、赤芍各9g,葛根、当归尾各12g,白附子、地龙各10g,全蝎(研末吞服)3g,水煎温服。连服5剂,左眼睑已能闭合,鼻唇歪斜基本恢复,续以原方去全蝎,再…  相似文献   

12.
卢××,男,30岁,住赣州市水西公社。患者素体强壮,就诊前四天,骤遇暴雨。次日即感微寒发热,轻微头痛。第3天出现左侧面部麻木,左眼闭合不全,眼中流泪,口中流涎,咀嚼无力,左侧腮部残留食物,声音嘶哑,音调异常,于第4天急求诊治。检查:左侧额部皱纹消失,不能皱眉,左眼睑下垂,闭合不全,左眼不时瞬动,溢泪,左颌、腮部肌肉松驰,口角歪向右侧,人中沟右斜变浅,右侧口角牵引向后上方,口中流涎,左侧鼓腮漏气,左腮内残留食物,舌体强硬,转动不利,舌尖微偏向左,饮食尚可,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  相似文献   

13.
侯某,女,15岁,1989年3月30日初诊。患者于1周前突感左耳灼痛伴耳鸣,次晨刷牙时出现口角漏水,左侧面肌瘫痪并伴疼痛,当地卫生院诊为“面神经麻痹”,经服中西药物及肌注维生素B_1、B_(12),治疗1周后病情无好转,遂求治于余。刻诊:口角右歪斜,鼓气时左侧漏气,左鼻唇沟变浅,左侧额纹消失。令其闭目时左眼睑闭合不全,自诉左耳后、耳内灼痛,左耳甲腔有一簇粟粒状疱疹,未见糜烂及分泌物,口苦尿黄,苔微腻,脉浮数。五官科会诊:左耳无脓性分泌物,听力未减退,鼓膜正常。诊为带状疱疹面瘫综合征,证属风热郁闭,肝火上扰。治当疏风散热,清肝通络。方选芎芷石膏  相似文献   

14.
正1病案患者,男,45岁,就诊日期:2015年8月10日。因"左侧口角歪斜1+天"就诊。病史:1+天前患者因感冒后晨起突然出现左侧面部板滞、松弛;抬眉困难,眼睑闭合不全,流泪;口角右歪,不能露齿、鼓颊和吹口哨。左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有左耳后乳突疼痛、左耳听觉过敏,左侧舌头味觉不敏感。遂来我院针灸科门诊就诊。刻下症:左侧口眼歪斜,皱眉、闭眼不能,示齿不全,伴有左耳后乳突疼痛,纳  相似文献   

15.
面神经炎为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多因病毒感染及水肿所致面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面神经麻痹。患者可有头部受冷风吹史。中医多认为本病是由于人体气血不足 ,头面部风寒侵袭后 ,局部气血运行受阻所致。近几年来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 9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及治法90例中男性 5 6例 ,女性 34例 ;年龄 1 5~ 66岁 ;病程 1天~ 2周。西医治疗 :强的松 1 0 mg,每日 3次 ,急性期内短期应用 ;维脑路通 0 .2 ,每日 3次 ;复方丹参 3片 ,每日 3次 ;维生素 B11 0 0 mg,每日 1次肌注 ;维生素 B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56例病历:Bell's麻痹49例、Hunt's麻痹综合症7例.配方: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mg,根据病情症状急缓选用地塞米松5mg、病毒唑0.2g、纳络酮0.4mg,隔日交替使用;总量10~11ml,10次为1疗程.结果:56例患者经治疗,2~3疗程后效果判断.急性期(一周内)治疗者,95%治愈;一周以上治疗者,80%治愈;一年以上治疗者2例症状有一定好转.结论:目前临床上用SGB治疗面神经麻痹,发病早期接受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运用中西结合疗法治疗面神经炎患者1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6例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诊疗规范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1]。男12例,女4例;年龄18~65岁,平均30岁;病程1~7 d,平均2.5 d;部队12例,地方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角歪斜,眼裂不能完全闭合,额纹消失或减少,鼻唇沟变浅,鼓腮吹口哨时一侧漏气,进食时食物滞留颊齿之间,患侧面部僵硬,乳突区疼痛,舌前味觉减退等表现,其中面神经右侧受累10例,左侧受累6例。实验室生化、X线、B超等常规检查均正常。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发病后10 d内均给予…  相似文献   

18.
张军阳 《吉林中医药》2013,33(2):167-168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8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牵正散加味(全蝎、僵蚕、白附子、天麻、钩藤等,每日1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强的松(20mg,1次/d,顿服,5d后减量)内服及维生素B12(25 ug/次,3次/d)、维生素B1(10 mg/次,3次/d)、维生素B6(10mg,/次,3次/d)、地巴唑(10mg/次,3次/d).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5%,2组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加味具有温经通络、祛风化痰、熄风解痉的作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面瘫,以口眼斜为主要特征.本病为临床常见病,15%~20%的患者经过常规处理后仍会有各种不同的遗留症状,治疗较为棘手.王季良老师采用局部配合远端取穴及巨刺法治愈1例10 a面瘫患者,现将病案报道如下. 李某,男,31岁,于2012年5月初诊.主诉:左侧口眼斜10 a,加重4d.患者于10 a前因受风寒后出现左侧口眼斜,抬眉、闭眼障碍,鼓腮漏气.当地医院诊断为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接受刺络放血治疗,症状稍缓解.4d前又因感受风寒,口眼斜加重.自觉左侧面部麻木、紧涩;左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耳内有间断性轰鸣音,遂来我院就诊.现症:左侧额纹变浅,不能皱眉蹙眉,左眼睑闭合不全,睑距约2 mm,左侧鼻唇沟变浅,人中沟向右侧歪斜,左侧嘴角下垂,示齿歪向右侧,鼓腮漏气,伸舌居中,左乳突处有压痛,舌质淡嫩苔白,脉细滑.患者平素神疲乏力,易感冒、畏风.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心肺听诊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语言流利,左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四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共济检查正常,生理反射存在,脑干反射(病理)及余病理反射未引出.肌电图检查示:左额上肌、唇上肌、唇下肌神经均有中度或重度损伤.中医诊断:面瘫(卒口僻),辨证:风中经筋.治则:扶正散寒,祛风通络.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60例患者 ,男 32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小者 4岁 ,最大者 70岁 ;病程最短者 1天 ,最长者半年 ;左侧面神经麻痹者 32例 ,右侧面神经麻痹者2 8例 ,均为单侧。诱因 :耳乳突后疼痛 (中耳炎、乳突炎 )引发 1 5例 ,受风冷吹袭 2 5例 ,病毒性感冒诱发 1 1例 ,原因不明 9例。临床以面部表情肌瘫痪而出现患侧额纹消失 ,上下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 ,流泪 ,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口角歪向健侧 ,流涎 ,咀嚼食物时 ,食物留滞 ,鼓气时嘴角闭合不全漏气 ,上述表现尤以在说话与笑时症状更明显。2 治疗方法  针刺取穴 :头维、阳白、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