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阐明2007-2012年北京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监测结果.方法 使用“北京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中二级以上医院流感样病例数和百分比的周数据以及流感病原学监测周数据,分析流感样病例发病趋势和流感病毒构成情况.结果 2007-2012年,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共监测流感样病例3,045,527例,其中流感样病例百分比2.11%.期间共检测标本49,868件,检出阳性标本8,289件,其中甲型H1N1亚型573件(6.91%)、甲型H3N2亚型2,578件(31.10%)、甲型H1N1流感2,021件(24.38%)、B型Victoria系945件(11.40%)、B型Yamagada系681件(8.22%).各年度流感病毒亚型构成不同:2007-2008年度主要为B型Yamagada系(60.36%)和甲型H3N2亚型(23.68%),2008-2009年度为甲型H1N1亚型(78.63%),2009-2010年度为甲型H1N1流感(40.28%)和甲型H3N2亚型(20.29%),2010-2011年度为甲型H3N2亚型(64.34%)和甲型H1N1流感(23.44%),2011-2012年度为B型Victoria系(57.28%)、B型Yamagada系(20.80%)和甲型H3N2亚型(18.66%),2012-2013年度为甲型H3N2亚型(77.40%)和甲型H1N1流感(20.36%).结论 近年来,甲型H1N1亚型、甲型H3N2亚型、甲型H1N1流感、B型Victoria系和B型Yamagada系均有流行,且各年度优势毒株不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海淀区流感防控措施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63家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报告数据和2011年9月-2015年8月一家国家级流感监测医院病原学监测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海淀区63家哨点医院共监测门急诊就诊病例49 228815例,其中ILI 362 410例(占0.74%).5年的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总数的比例(ILI%)不同(x2=1 103.798,P<0.05).2011-2015年各年龄组中的ILI构成情况每年与其他年份比较均不相同(P <0.005).2011年9月-2015年8月四个流感病原学监测季,共采集ILI咽拭子样本4 183件,检出阳性标本766件,总阳性率为18.31%.2013-2014年监测季与2014-2015年监测季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不同(x2 =6.955,P=0.008),2011-2015年各个监测季中流感病毒型别的构成情况均不相同(P<0.05),周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与周ILI数和周ILI%均呈正相关(r=0.579,P<0.05;r=0.602,P<0.05).结论 海淀区流感流行特征有一定规律,每年第50周(12月)至第二年第16周(4月)为季节性流感的发病高峰.2014-2015年流感流行较往年相比更为活跃,优势毒株为甲型H3N2型流感病毒.各年度流感优势毒株型别均不相同,具有当年度中此消彼长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2012—2013年北京市流感流行季(2012年9月--2013年4月)流感样病例监测与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的相关性,评价北京市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流感样病例监测工作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北京市421家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和144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按周次分别与北京市14家医疗机构开展的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检验。结果一级以上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与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中病毒分离阳性率成正相关(一级医院r=0.794,P〈0.001;二级医院r=0.787,P〈0.001)。一级以上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ILI%与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的回归确定系数r2分别为0.630(P〈0.001)和0.620(P〈0.001)。结论一级以上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流感样病例中归因为流感病毒感染的比例基本一致,从成本效益分析角度考虑,北京市利用144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已经可以满足对疾病监测的需要,比扩展到421家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比。 相似文献
5.
2007年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7年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特征。方法每周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10~40份,用MDCK细胞培养法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试验鉴定流感病毒型别。结果2007年全年共监测样品273份,分离出流感病毒62株,阳性率为22.8%,其中H1N1亚型2株,H3N2亚型41株,B(Victoria)亚型13株,B(Yamagata)亚型6株。6月流感分离率(51.52%)最高。结论2007年深圳市福田区流感流行情况较为平稳,有明显季节性,在6月出现流感病毒分离高峰,流行优势株为H3N2亚型,与全市流行株型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北京市东城区2014年流感病原学检测结果,掌握该年度东城区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为突发疫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共1520件,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的病原学检测.结果 在1520件样本中,1-3月份H3 N2的平均阳性率为8.33%,H1N1的平均阳性率为12.50%,乙型Yamagata 系(BY)的平均阳性率为16.11%.4-8月份H3N2的平均阳性率为3.06%,BY的平均阳性率为1.22%,无H1N1亚型流感检出.9-12月份H3N2平均阳性率达到21.81%.全年的聚集性疫情中,检出的毒株与相应时间段日常监测标本检出的毒株类型相一致.结论 1-3月份的流感病毒的流行株为H3N2、H1N1和BY三种亚型并存,4-8月份为流感病毒流行的低谷期,9-12月份H3N2成为优势株.流感监测是辖区流感防控重要措施,可以为流感疫情防控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泉州市2009年流感活动情况及其型别特征。结论通过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对泉州市流感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全市流感样病例占就诊人数的0.26%~2.34%;全年采集监测标本1392份,经RT-PCR法检测样本阳性率为22.34%;经MDCK细胞分离流感毒株134株,其中季节性H3N2和HINl型各占60.45%和11.19%,甲型H1N1流感占21.64%,B型占6.70%。结论 2009年泉州市流感春夏季以季节性H3N2亚型流感为优势毒株,秋冬季以甲型H1N1流感为流行株,需加强泉州市流感监测和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顺义区2012-2015年流感病毒核酸的监测结果,掌握流感流行规律.方法 用实时定量PCR法对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012年9月-2013年8月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1040份,核酸检测阳性标本95例,阳性率为9.13%,高峰出现在12月-次年1月,主要以H3N2和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主;2013年9月-2014年8月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889份,核酸阳性标本138例,阳性率为15.52%,流行高峰出现在1-3月,以H3N2和甲型H1N1流感、乙型流感病毒为主.在2014年9月-2015年8月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798份,核酸阳性标本151例,阳性率为18.92%,流行高峰出现在2014年11月-2015年4月份,以H3N2和乙型流感为主.检测阳性率最高的为60岁以上人群,其次是5-14岁组.结论 2012-2015年,顺义区新甲型H1N1亚型、H3N2亚型、乙型流感均有流行,且各年度优势毒株不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盐田区2007年流感活动情况及其型别特征。方法流感监测点定期采集流感样标本,以狗肾传代细胞(Madin-Darhycaninekidney,MDCK)分离病毒并进行型别鉴定。结果全年共监测咽拭子245份,分离毒株22株,其中H3N2型18株,B(Yamagata)3株,B(Victoria)1株。结论全年盐田区流感散发流行,以H3N2型为主,流行时间主要集中在3、5、6月份。 相似文献
10.
韶关市1998—2007年流感流行与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韶关地区1998-2007年流感流行情况,探讨流行特征,提供防治建议。方法 根据韶关地区流感监测和疫情资料进行流感流行分析。结果 1998-2007年共采集流感样患者标本5062人份,经分离鉴定流感病毒阳性303株,分离率为5.99%。在303株流感病毒株中,H3亚型流感病毒245株(80.86%),B型流感病毒34株(11、22%),H1亚型流感病毒20株(6、60%),首次发现禽H9流感病毒感染人,并检出禽H9亚型流感病毒4株(1.32%)。10年内共报告疫情128起,以3~7月份为爆发高峰,以中、小学校居多,以H3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疫情见多,其次为B型流感。监测中采集一般人群血清596份,流感病毒川、H3、B1、B2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7、72%、69、30%、40、77%、27、68%;采集职业暴露人群血清366份,流感病毒H5和H9抗体阳性率分别是0.27%和33、08%。结论 韶关市近10年的流感流行优势株为H3亚型,流感流行高峰在3~7月,进入2000年后流感活动有所加强,一般人群血清流感抗体均有下降趋势,对此应做好加强监测及措施,防范流感在本市的大规模流行。首次在本市发现禽H9亚型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建议继续加强禽流感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北京市平谷区2014-2016年流感样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及流感病原学变化规律,为平谷区做好流感的防控措施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平谷区2014年8月-2016年12月流感样病例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利用累计和法对数据进行预警分析.结果 2014年8月-2016年12月平谷区19家监测点共报告流感样病例8 171例,占门急诊总数0.25%.病原学监测共采集1 630份咽拭子标本,PCR检出阳性标本235件,阳性率14.42%.结论 流感具有季节性,应加强流感监测,以便及时预警.可以利用累计和法对流感高峰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12.
2000~2002年我国流行的甲3(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2000~2002年我国流行的甲3流感病毒HA基因突变及其抗原变异情况。方法 鸡胚传代流感病毒,收获尿囊液作为抗原性分析抗原并提取病毒的RNA,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产物用纯化试剂盒纯化后测序,用MegAlign软件进行基因种系发生树分析。结果 与A/武汉/359/1995(H3N2)、A/Sydney/5/1997(H3N2)相比,2000~2002年我国分离到的甲3亚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重链区氨基酸序列存在差异。2001~2002年分离到的甲3毒株与2000年分离出的毒株的血凝素蛋白重链区(HA2)氨基酸序列有4个位点差异,它们分别位于83、186、202和222位,其中83和186分别位于抗原决定簇E和B区,其余均位于受体结合位点(RBS)的左臂。结论 2000~2002年分离到的甲3亚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特性发生突变并导致其抗原性发生漂移。 相似文献
13.
W. Wunderli Y. Thomas D. A. Müller M. Dick L. Kaiser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2003,9(4):295-300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use of a 'near patient' test for rapid antigen detection to obtain the more timely acquisition of data for the surveillance of influenza epidemics.
Methods To the classical cell culture system used for the surveillance of influenza, a 'near patient' test was added. The cell culture method was applied for the detection of influenza virus in specimens sent to our laboratory. In contrast, the 'near patient' test was used directly by practitioners in their practices to screen patients for the presence of influenza virus antigen.
Results The results for two seasons are presented. The 'near patient' test was able to detect a developing influenza epidemic with the same reliability as clinical consultation reports for influenza-like illness or the conventional culture method. However, 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available 9 days earlier on average, compared with cell culture. Because of this, results concerning the epidemics could be announced via the internet more rapidly. Although the 'near patient' test demonstrated a lower sensitivity than detection by conventional cell culture, the sensitivity was still sufficiently high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pidemics in the community.
Conclusions Rapid influenza testing is a reliable tool for influenza surveillance and,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virus detection on cell culture and monitoring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provides faster results. Although the 'near patient' test has limited sensitivity compared with cell cultur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over two seasons, and suggest that rapid testing should be part of a surveillance program. 相似文献
Methods To the classical cell culture system used for the surveillance of influenza, a 'near patient' test was added. The cell culture method was applied for the detection of influenza virus in specimens sent to our laboratory. In contrast, the 'near patient' test was used directly by practitioners in their practices to screen patients for the presence of influenza virus antigen.
Results The results for two seasons are presented. The 'near patient' test was able to detect a developing influenza epidemic with the same reliability as clinical consultation reports for influenza-like illness or the conventional culture method. However, 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available 9 days earlier on average, compared with cell culture. Because of this, results concerning the epidemics could be announced via the internet more rapidly. Although the 'near patient' test demonstrated a lower sensitivity than detection by conventional cell culture, the sensitivity was still sufficiently high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pidemics in the community.
Conclusions Rapid influenza testing is a reliable tool for influenza surveillance and,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virus detection on cell culture and monitoring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provides faster results. Although the 'near patient' test has limited sensitivity compared with cell cultur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over two seasons, and suggest that rapid testing should be part of a surveillance program.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阳春市2000—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0—2007年阳春市麻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7年阳春市麻疹年均发病率为2.75/10万,2004年发病率最高(5.90/10万),2005年开展了一次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后,2006发病率显著下降(0.28/10万)。每年3~7月为发病的高峰期;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8月龄~15岁儿童,占总病例的97.01%;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春城、圭岗、永宁,占总病例的53.85%。结论2000—2007年阳春市麻疹疫情不稳定,呈现季节集中、年龄集中、地区集中的趋势,需进一步健全麻疹监测系统,加强麻疹免疫接种工作,并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房山区2014-2015年流感病原学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房山区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集房山区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1 339份,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核酸及亚型,同时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及血凝实验(HA)检测.结果 2014年1月6日-2015年12月28日,共采集1 339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核酸阳性数为215例(阳性率为16.06%),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32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107株,乙型流感病毒76株.病毒分离阳性数为148例(阳性分离率为11.05%).本年度第2-6周和第48-52周流感阳性率较高,且第2-6周以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为主,第48-52周以甲型H3N2流感病毒为主.结论 房山区2014-2015年流感高发季节为第2-6周和第48-52周,上半年致病病原体以甲型HIN1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为主,下半年以H3N2流感病毒为主,不同性别之间各亚型流感病毒的阳性率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