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静脉给药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AP)的量效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n=6):假手术组(SO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ROSI 0.3,3,6,10 mg/kg预处理组和药物对照组。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AP模型。SO组、AP组造模前30 min股静脉注射10%二甲基亚砜(DMSO)(2 ml/kg),不同剂量预处理组则注射等量、10%DMSO溶解的ROSI。术后12 h心脏取血检测各组血清淀粉酶(AMY)、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药物对照组根据ROSI干预效果选择最佳剂量,造模前30 min股静脉注射最佳剂量的ROSI取代10%DMSO。术后12 h检测其血清AMY、ALT及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AP组比较,0.3,3 mg/kg ROSI预处理组AMY、ALT没有改变,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有所改善(P<0.05);6 mg/kg ROSI预处理组上述指标较AP组显著降低(P<0.01),10 mg/kg ROSI预处理组AMY、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较AP组显著降低(P<0.01),但ALT与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对照组(6 mg/kg)上述指标与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胆胰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制备的大鼠AP模型,6 mg/kg静脉注射罗格列酮是安全、有效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急性胰腺炎大鼠核转录因子-κB/Toll样受体4通路的调节以及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模型组(SAP组)和罗格列酮组(ROSI组),各组再随机分为术后6 h、12 h、24 h组,每组8只。SAP组采用两次腹腔注射L-精氨酸制备SAP模型,ROSI组30 min后股静脉注射10%罗格列酮溶液6 mg/kg,SO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测定肾脏TLR4、NF-κB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BUN、Cr含量。结果 ROSI组大鼠肾小管细胞病理损害较SAP组减轻;与SAP组比较,肾组织内NF-κB、TLR4蛋白明显下降(P0.05);ROSI组外周血IL-1β、IL-6、TNF-α和BUN、Cr含量与SAP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减轻急性胰腺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同时抑制NF-κB、TLR4蛋白表达,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推测PPAR-γ激动剂对NF-κB/TLR4通路的调节可能是胰腺炎的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JAK2/STAT3在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肾组织表达及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的调节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O)、模型组(SAP)和罗格列酮组(ROSI),每组各24只。SAP组及ROSI组采用L-精氨酸法成功制备SAP模型,ROSI组制模后30min静脉注射罗格列酮6mg/kg,SO组腹腔及静脉分别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注射后再分为6、12、24h三组(n=8)。观察肾脏病理变化,肾组织JAK2、STAT3、HMGB1蛋白表达,血清TNF-α、IL-1β、IL-6、BUN、Cr浓度作为检测指标。结果:与SAP组比较,ROSI组大鼠肾小管细胞病理损害较轻,肾组织内JAK2、STAT3、HMGB1蛋白明显下降(P<0.05),外周血IL-1β、IL-6、TNF-α和BUN、Cr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减轻急性胰腺炎大鼠肾小管及间质损伤,同时抑制HMGB1蛋白和JAK2/STAT3的表达,降低外周血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SAP模型大鼠早期炎症介质、晚期炎症因子HMGB1和JAK2/STAT3信号通路表达的调控。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n=24)、胰腺炎模型组(SAP组,n=24)和罗格列酮组(ROSI组,n=24)。SAP组在麻醉后两次腹腔内注射左旋精氨酸,ROSI组在SAP建模后30min静脉注射罗格列酮针6mg/kg,SO组在麻醉后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术后6、12和24h分别采样(每个时间点n=8),测定血清TNF-α、IL-1β、IL-6等早期炎症因子含量,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肺髓过氧化物酶和肺干/湿重比,检测肺组织HMGB1、JAK2、STA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ROSI组大鼠的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较SAP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P组比较,ROSI组的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肺MPO表达降低,干/湿重比下降,HMGB1、JAK2、STAT3蛋白表达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抑制肺组织JAK2、STAT3表达,降低早期、晚期炎症因子表达,减轻SAP导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制ROS-NLRP3信号通路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的保护作用以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轻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AP组)、轻症急性胰腺炎+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组(AP+NAC组)、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SAP组),重症急性胰腺炎+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组(SAP+NAC组),每组6只。模型构造24 h后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胰腺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病理评分;二氢乙锭(DHE)荧光探针检测大鼠胰腺腺泡细胞ROS水平;WST-1法检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大鼠胰腺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表达;采用qPCR检测SO组、SAP组、SAP+NAC组肾脏组织中NLRP3 mRNA水平;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ROS水平、NLRP3蛋白水平、肾脏组织NLRP3 mRNA水平、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模...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NF-κB/TLR4信号传导通路探讨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SAP模型组、罗格列酮处理组(ROSI组),每组24只,各组再随机分为术后6 h、12 h、24 h组,每组8只。SAP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L-精氨酸法制备,ROSI组在SAP造模后30 min从股静脉注射10%罗格列酮溶液6 mg/kg,SO组仅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制模后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肝组织TLR4、NF-κB、Bax、Bcl-2等因子及外周血TNF-α、IL-1β、IL-6、ALT、AST、LDH含量。结果 ROSI组大鼠肝细胞病理损害较SAP组减轻,肝组织NF-κB、TLR4、Bax、Bcl-2、肝细胞凋亡指数与SAP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外周血TNF-α、IL-1β、IL-6、ALT、AST、LDH含量与SAP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能通过抑制NF-κB/TLR4信号传导通路的活性,下调下游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急性胰腺炎过程中的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每组24只。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术后(3、6、12)h分批剖杀大鼠,每个时间点8只。肉眼观察胰腺形态学变化,取胰头部胰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并评分。生化法检测血清淀粉酶(AMY),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胰岛素(INS)、C-肽(CP)和胰高血糖素(GG)的变化。结果:SAP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时间延长胰腺外分泌部损伤逐渐加重,并在12h达高峰,但内分泌部胰岛仅在12h出现形态学变化;SAP组3,6和12h组大鼠血清INS和CP水平与SO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6和12h大鼠血清胰高血糖素与SO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牛磺胆酸钠制备的SAP模型中,出现了胰腺内分泌部的损伤,表现为其分泌激素水平的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瑞香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探讨瑞香素对大鼠SAP的保护作用。方法:用5%牛磺胆酸钠1ml/kg经胆胰管逆行注射建立SAP模型。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O组)、药物对照组(SO-D组)、模型组(SAP组)和干预组(SAP-D组)。造模后分别在3,6,12h处死大鼠,对胰腺组织HE染色后观察病理损伤情况,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及血清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SAP-D组均较SAP组明显降低(P<0.05),SO组与SO-D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瑞香素具有较强抗炎活性,对大鼠SAP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甙(PNS)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O组)、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三七总皂甙预处理组(PNS组).采用经肠壁逆行胰胆管注射法建立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模型,SO组进腹后仅翻动胰腺和十二指肠后关腹,不注入牛磺胆酸钠.其中PNS组模型建立后立即予以腹腔注射三七总皂甙(50 mg/mL血塞通注射液(0.1 mL/100 g),假手术组(SO组)、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组建模后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0g).建模4h后检测大鼠血清淀粉酶AMS、胰腺病理学变化了解胰腺炎的发病阶段.处死大鼠后取胰腺组织,采用钙荧光指示剂Fluo-3-AM作用腺泡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胰腺腺泡细胞荧光强度.使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计算出单个腺泡细胞内荧光强度(fluorescent intensity,FI)的平均值,荧光强度值可以表示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结果 PNS和SAP两组大鼠血清AMS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SAP组大鼠血清AMS水平显著高过PNS组(P<0.05).PNS和SAP两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PNS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低于SAP组(P<0.05).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钙离子浓度提示:SO组、SAP组、PNS组三组胰腺细胞内[Ca2+]i的荧光强度具有统计学差异.SAP组和PNS组较SO组大鼠胰腺细胞内[Ca2+]i的荧光强度均有显著升高(P<0.05).与SAP组相比,PNS组大鼠胰腺细胞内[Ca2+]i的荧光强度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SAP的发生与细胞钙超载有关,并且钙超载程度越高,SAP的病情越重.PNS可以减轻胰腺细胞内钙超载,可以减轻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CCN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胰腺组织炎症的影响。方法 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SAP模型组(SAP组)及SAP+CCN1干预组(CCN1治疗组);采用4%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备SAP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6、12、18h检测各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表达情况及血清淀粉酶(AMY)的水平,HE染色方法观察胰腺病理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胰腺组织CCN1活化情况。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SAP组AMY、TNF-α血清水平随造模时间延长明显升高,胰腺损伤程度逐步加重(P<0.05),SAP各组CCN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CCN1治疗组AMY、TNF-α血清水平较SAP组明显下降,胰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5),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N1在SAP早期炎性反应过程中可能起促进作用,下调CCN1的表达可减轻SAP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源性褪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相关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SAP并肾损害组(S组)、褪黑素干预组(M组)。光镜下观察胰腺、肾组织病理改变,对肾组织病理损害评分;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MY)、肌酐(Cr)、丙二醛(MDA)含量及肾细胞凋亡指数。评估褪黑素对SAP并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与脂质过氧化、肾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结果S组随造模时间延长病理损伤逐步加重,M组相同时间点。肾脏病理损害均较S组减轻(P〈0.05);与S组比较,M组相同时间点血清AMY、Cr、MDA含量及肾细胞凋亡指数均降低(P〈0.05);S组及M组中MDA与血清Cr、肾细胞凋亡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褪黑素对SAP相关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肾脏细胞凋亡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磷脂酶A2(PLA2)抑制剂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埘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O组)、SAP组、PLA2抑制剂治疗组(抑制剂组)。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SAP模型,治疗组在造模后30rain腹腔注射PLA2抑制剂s5920/LY315920Na(0.5mg/100g)。各组于术后12h点处死大鼠,观察胰腺和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淀粉酶(AMY)、血清和肠黏膜组织中sPLa22活性的变化,RT-PCR法检测肠黏膜组织sPLA2 mRNA表达。结果SAP组胰腺和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血清AMY水平、IL-1β含量、血清和肠组织sPLA2活性、sPLA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O组(P〈0.05)。PLA2抑制剂治疗组胰腺和肠黏膜组织病理损害程度较轻,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SAP组(P〈0.05),但仍高于SO组(P〈0.05)。结论PLA2抑制剂可通过降低血清IL-1B、抑制sPLA2mRNA表达和下调血清及肠组织PLA2的活性等减轻SAP大鼠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3.
蔡笃雄  曾仕平  汤净  林尤冠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9):1126-1128,113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SAP组及罗格列酮处理组。采用经十二指肠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SAP模型,于模型制作前30min腹腔内注射罗格列酮(10mg/kg)进行预处理,各组于术后3h、6h和12h分批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血浆淀粉酶、TNF-α、IL-6、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变化以及胰腺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病理学评分。结果:SAP组血浆淀粉酶、TNF-α、IL-6、胰腺组织MPO、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较SO组均明显升高(P<0.05),罗格列酮处理组各时间点血浆淀粉酶、TNF-α、IL-6、胰腺组织MPO水平均较SAP组显著降低(P<0.05),6h、12h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SAP组(P<0.05),各时间点胰腺组织病理损伤较SAP组明显减轻。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减少TNF-α、IL-6的产生,减轻胰腺组织损伤,从而改善SAP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腹腔穿刺引流术(APD)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自噬及Nrf-2/HO-1通路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n=8),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n=8,4%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射法),腹腔穿刺引流术组(APD组,n=8,SAP造模后于右下腹置管引流),APD+HO-1特异性抑制剂组(APD+ZnPP组,n=8,APD造模前12 h腹腔注射30 mg/kg ZnPP)。造模后12 h采集大鼠血样及胰腺组织。以HE染色评价胰腺组织病理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淀粉酶、脂肪酶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色法检测胰腺组织内氧化应激水平,透射电镜下观察胰腺腺泡细胞内亚细胞器结构及自噬改变,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及Nrf-2/HO-1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SAP组相比,APD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损伤显著减轻(P<0.05),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5),胰腺组织内氧化应激水平显著下降(P<0.05),并伴有Nrf-2/HO-1通路的激活(P<0.05)。ZnPP可以抑制上述的治疗作用。同时,APD干预可逆转SAP造成的线粒体、内质网损伤,并减少p62积累(P<0.05),抑制腺泡细胞内自噬受损。结论 早期APD引流治疗可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减轻局部氧化应激、修复受损自噬进而降低SAP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PAR-γ增殖物激动剂(罗格Yqm)对ANP及合并肺损伤大鼠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NP组、罗格列酮预防组,罗格列酮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腹腔内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采用大剂量精氨酸腹腔注射诱导ANP模型,预防组于造模前60 min给予罗格列酮10ms/kg,2次,每次间隔30 min,治疗组于造模后60 min给予罗格列酮10 ms/kg,2次,每次间隔30 min.各组于造模后24 h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血清AMY、TNF-α和IL-1β水平变化,同时检测胰腺和肺的组织病理变化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结果:ANP组AMY、TNF-α、IL-1β和MPO均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01);罗格列酮预防和治疗组血清AMY、TNF-α、IL-1β、肺组织中MPO水平较ANP组明显下降,且胰腺和肺的病理损伤也明显减轻(P<0.001)结论:罗格列酮能明显降低ANP的炎症,能明显减少TNF-α、IL-1β的产生,能降低肺组织中MPO含量,对ANP及合并的肺损伤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颜琼  黄元龙  尹青  杨丹  邓明明 《重庆医学》2016,(18):2471-2474
目的:探讨外源性瘦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瘦素干预组。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3.5%牛黄胆酸钠制作SAP大鼠模型。瘦素干预组大鼠腹腔内注入瘦素20μg/kg。在术后12 h处死各组大鼠,取胰腺、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肝脏组织核因子‐κB(NF‐κB),采用细胞凋亡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肝脏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淀粉酶(AMY)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和瘦素干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与SAP组比较,瘦素干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评分降低(P<0.05);肝脏组织NF‐κB表达在SAP组和瘦素干预组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与SAP组比较,瘦素干预组大鼠NF‐κB表达下降(P<0.05)。肝细胞凋亡指数SAP组、瘦素干预组大鼠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而瘦素干预组较SAP组降低(P<0.05)。SAP组和瘦素干预组大鼠 ALT、AST、AMY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5),而瘦素干预组较SAP组降低(P<0.05)。结论外源性瘦素可能通过降低肝脏组织 NF‐κB的表达而降低肝细胞的凋亡指数起到保护SAP并发的肝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联合中药干预对兔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症反应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A组)、SAP组(B组)和SAP肠道干预组(C组),B、C两组采用胰管结扎联合胆汁注射法制成兔SAP模型,C组造模后滴注肠毒清和百普力.造模前及造模后6、12、24、72、120 h取静脉血测定并比较血清淀粉酶(AM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 (IL-6)水平.动物于实验后死亡或第5 天处死动物,收集胰腺和小肠组织,观察胰腺和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病理学评分.制备小肠组织匀浆,测定并比较TNF-α、IL-6、和丙二醛(MDA)水平. 结果 除造模后120 h的IL-6水平,B、C组造模后各时点的血清AMY、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造模12 h后的血清AMY水平、24 h后的血清TNF-α水平以及24 h和72 h的血清IL-6水平,C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胰腺和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以B组最为严重,C组较B组明显减轻.C组小肠组织中TNF-α、IL-6和MDA水平较B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 肠内营养联合中药干预可抑制SAP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肠黏膜损伤程度,从而保护肠黏膜屏障,有助于SAP的治疗及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味锦红汤(Jiawei Jinhong Decoction,JWJH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的治疗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模型组(sham-operation,SO)组、SAP组和JWJHD组、SS(Somatostatin,SS)组、JAS组即(JWJHD联用SS组),每组8只。造模后12 h腹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清淀粉酶(amylase,AMY);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前列腺素F1α(Prostaglandin F1α,PGF1α)和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并且取胰腺组织做病理切片,HE染色胰腺组织光镜观察。结果:造模12 h后,SS组、JWJHD组、JAS组AMY值较SAP组有所下降(P0.05),JAS组血清AMY低于SS组、JWJHD组(P0.05);SS组、JWJHD组、JAS组血清TNF-a、IL-6、TXB2浓度明显降低,PGF1α含量显著提高,与SAP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JAS组与JWJHD组、SS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JWJHD与S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WJHD、SS及两者联合应用可减少血清AMY、TNF-α、IL-6、TXB2含量,提高PGF1α含量,减轻胰腺病理损害,这可能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PPARγ配体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胰腺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用STZ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以罗格列酮5 mg*kg-1*d-1连续给药30 d.记录体质量和禁食血糖的变化.治疗第31天(停药后第1天)及治疗第61天取材观察胰腺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胰岛β细胞和nNOS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未治疗糖尿病动物相比,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的糖尿病体征显著减轻,胰腺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胰岛内胰岛素阳性细胞数量增多、接近正常水平,与此同时,胰腺内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活性降低,而nNOS表达增强.结论罗格列酮对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胰岛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内iNOS的活性,减轻胰岛的炎症反应,避免β细胞损害,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72只健康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卡托普利干预组(CAP组).在术后1,6,12h动态观察大鼠胰腺、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血清淀粉酶,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TNF-a,Ang Ⅱ活性.结果 卡托普利千预组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较SAP组明显减轻,MPO活性6h,12h明显低于SAP 组(P<0.05),各时点血清淀粉酶较SO组升高,卡托普利干预组肺组织TNF-a,Ang Ⅱ各时点较SO组明显升高(P<0.01),但其与SAP组相比6,12h明显降低(P<0.05).结论 卡托普利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导致的肺损伤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