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甲双胍治疗耐克罗米芬的多囊卵巢综合征4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单用或联合高纯度卵泡刺激素(metrodin-HP即FSH-HP)治疗耐克罗米芬(CC)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耐CC的PCOS患者4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20例患者从卵泡早期开始服二甲双胍,每天1500mg共12周,若未孕则加FSH-HP促排卵1个周期,B组;20例患者单独用FSH-HP促排卵1个周期。测定所有患者的性激素、空腹血糖(FG)及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服二甲双胍后,LH、T及FINS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A组有7例患者排卵且3例妊娠,妊娠率为15.0%,17例未孕者继续服二甲双胍联合FSH-HP促排卵,15例排卵和4例妊娠,妊娠率23.5%,B组单用FSH-HP促排卵,有14例排卵且3例妊娠,妊娠率15.0%,两者的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的FSH-HP用量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度以上OHSS发生率分别为0和10%,前者的发生率低于后者(P<0.05)。结论:单用二甲双胍能使部分患者恢复排卵和妊娠。FSH-HP联合二甲双胍能减少FSH-HP的用量和OHSS的发生。二甲双胍单用或联合FSH-HP促排卵为耐CC的PCOS患者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TZDs)分别与达因-35联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3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与达因-35共用3个月,B组予以TZDs治疗3个月后和达因-35共用3个月,总治疗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体重指数、血糖、排卵率等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睾酮(T)及黄体生成素(LH)均明显降低(P<0.05,P<0.01)。A组降低体重优于B组,B组改善胰岛素抵抗优于A组。两组在排卵率和妊娠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双胍组4例自发性妊娠,TZDs组也有4例自发性妊娠。随访1年,8例婴儿发育均无异常。结论:二甲双胍和TZDs分别与达因-35联用,均能改善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内分泌紊乱,肥胖的PCOS患者推荐首选二甲双胍+达因-35,体重正常者或胰岛素抵抗严重者选用TZDs+达因-3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 :随机将 69例胰岛素抵抗PCOS患者分为A、B两组。A组 34例用Diane 35治疗 3个周期后用CC +HMG促排卵 ;B组 35例用二甲双胍治疗 3个月后用CC +HMG促排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MI、T、FINS、TNF α及排卵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BMI及T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FINS、TNF α及排卵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胰岛素抵抗PCOS患者治疗的关键是应用胰岛素增敏剂降低FINS ,二甲双胍对于PCOS合并不孕的治疗效果优于Diane 35。  相似文献   

4.
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评估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以40例PCOS患者 (PCOS组 )为研究对象 ,其中 2 0例口服二甲双胍治疗 12周 ,治疗后 17例未孕者加用高纯度促卵泡激素 (FSH HP)治疗 1个周期 (A组 ) ,另 2 0例单用FSH HP治疗 1个周期 (B组 ) ;同时 ,以体重和月经周期均正常的 2 0例门诊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及A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前后血清FSH、黄体生成激素 (LH)、睾酮、瘦素、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 ;比较A、B两组促排卵治疗结果。结果 空腹胰岛素和瘦素水平 ,PCO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COS肥胖者高于PCOS非肥胖者(P <0 .0 5) ,但PCOS非肥胖者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二甲双胍治疗后 ,LH、空腹胰岛素、睾酮及瘦素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0 .0 1)。PCOS组患者中有 3例服二甲双胍治疗期间妊娠 ,另外 3 7例行FSH HP促排卵治疗后有 7例妊娠 (A组 4例 ,B组 3例 ) ,总妊娠率为 19% ( 7 3 7) ;A组的排卵率 ( 88% ,15 17)和妊娠率 ( 2 4% ,4 17)虽高于B组 ( 70 % ,14 2 0 ;15% ,3 2 0 )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二甲双胍能降低胰岛素和瘦素水平 ,逆转PCOS患者性激素异常 ,使部分患者恢复排卵和妊娠 ,可增强PCOS患者对促性腺素的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比较单独应用达英-35以及达英-35分别与二甲双胍、罗格列酮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有胰岛素抵抗(IR)不孕患者效果及促排卵结局的差异.方法:97例PCOS伴有IR不孕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单独应用达英-35)35例,B组(达英-35和二甲双胍)32例,C组(达英-35和罗格列酮)30例,3组患者治疗3个周期后均促排卵.比较用药后对体重、WHR、BMI、糖代谢、性激素及促排卵结局的影响.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睾酮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组、c组患者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显著下降;治疗后B组、C组妊娠率较A组增高,周期取消率、OHSS发生率较A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OS伴有IR不孕患者应用达英-35联合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可以明显改善内分泌、代谢紊乱,在此基础上促排卵,可以明显提高妊娠率.但因罗格列酮的用药安全性问题及价格较贵,所以此类患者应首选二甲双胍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诱导排卵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相应的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来曲唑用于PCOS患者诱导排卵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用系统评价专用处理软件RevMan5.0合并分析入选研究。结果:共纳入10个RCT,包括1854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1)来曲唑组周期排卵率高于克罗米芬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较薄,每周期成熟卵泡数少于克罗米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率、流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克罗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使用来曲唑后,周期排卵率>60%、妊娠率>30%;(3)来曲唑组周期排卵率低于促性腺激素组;妊娠率、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流产率两组相似;来曲唑组每周期成熟卵泡数、多胎率、OHSS发生率低于促性腺激素组。结论:目前无充分证据证明,来曲唑对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优于克罗米芬,但可用来曲唑促排卵治疗对克罗米芬抵抗或促性腺激素高敏的PCOS患者,并可有效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和多胎妊娠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0例PCOS不孕患者,根据用药方法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来曲唑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成熟卵泡数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排卵率(90.00%)高于对照组(62.50%),总妊娠率(47.50%)高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用来曲唑相比,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治疗PCOS不孕,促排卵效果更好,妊娠率、排卵成功率更高,且未见不良反应增加,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口服避孕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口服避孕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11月至2004年6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PCOS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32例,口服妈富隆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40例,口服达因-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C组18例,单用妈富隆治疗。3组用药时间均为3个月。测定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测量腰/臀比值(WHR)及体质指数(BMI)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A、B两组治疗后LH、LH/FSH、T及WH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治疗后LH、LH/FSH、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WHR明显升高(P<0.05)。A、B、C3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LH、LH/FSH及T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组WHR明显高于A、B两组(P<0.01)。结论口服避孕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疗效优于单用口服避孕药。妈富隆与达因-35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明确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11月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4例PCOS患者给予二甲双胍500mg,一日3次,8~24周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IGF-1、IGFBP-1、空腹胰岛素及睾酮水平,并对月经恢复、排卵、妊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二甲双胍可降低血清空腹胰岛素及睾酮水平,能显著升高IGFBP-1水平,治疗前后血清IGF—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单纯二甲双胍治疗后月经恢复率为41.67%(10/24);自然排卵率为25.00%(6/24),自然妊娠率为12.50%(3/24)。二甲双胍加促排卵治疗共18个周期,排卵周期率66.67%(12/18),妊娠周期率为11.11%(2/18)。结论二甲双胍可以降低血清空腹胰岛素及睾酮水平,增高IGFBP-1水平,可以改善卵泡微环境,有助于月经恢复,提高促排卵和妊娠率.是治疗PCOS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辅助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卵泡发育的效果。方法:选择PCOS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50例)口服克罗米芬;B组(50例)口服二甲双胍;C组(50例)口服克罗米芬和二甲双胍。3组用药时间均为12周,比较用药前后空腹血胰岛素和血睾酮及卵泡发育率的变化。结果:B组和C组患者治疗后血胰岛素及睾酮均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C组治疗后卵泡发育率为89%,明显高于A组的59%和B组的34%,差异也有显著性(P <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有效降低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克罗米芬合用能提高卵泡发育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来曲唑用于有排卵不孕症妇女的促排卵效果及其对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06-01—2005-10-3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拟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或指导同房,或供精人工授精(AID)的111例有排卵的不孕症妇女,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日口服来曲唑2.5mg(68例),或于月经周期第5~9天每日口服氯米芬(clomifene)50mg(43例)。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并于月经周期第8天和HCG日取静脉血测定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和雄烯二酮(A)。当最大卵泡的平均直径/〉20mm时,肌注HCG 10000IU诱发排卵。观察排卵率、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及生殖激素的变化。结果 来曲唑组的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与氯米芬组相似(P〉0.05),其优势卵泡数以及成熟卵泡数均显著低于氯米芬组(P〈0.01)。来曲唑组在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显著厚于氯米芬组(P〈0、01)。其在月经周期第8天和HCG日血清E2水平均显著低于氯米芬组(P〈0、01),月经周期第8天血清A显著高于氯米芬组(P〈0.05),这种差异在HCG日消失,但血清T水平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异来曲唑组在HCG日血清LH水平明显高于氯米芬组。结论 来曲唑用于有排卵的不孕症妇女,具有良好的排卵率,但其排卵率和妊娠率并未优于氯米芬,其能否作为一线的促排卵药物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来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中的效果和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拟行促排卵治疗的PCOS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来曲唑组(LE)68例和克罗米芬组(CC)68例。HCG注射日观察平均直径14~18mm的卵泡数、平均直径≥18mm的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清E2水平;比较两组HMG用量、排卵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畸形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结果:LE组HCG注射日平均直径14~18mm卵泡数、E2水平显著低于CC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及单卵泡排卵率显著高于CC组(P<0.05);LE组HCG日注射日平均直径≥18mm卵泡数略低于CC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CC组OHSS发生率为7.4%,LE组无OHSS发生,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组临床妊娠率略高于C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无排卵性不孕,单卵泡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良好,临床应用前景较好,有可能成为新一代一线促排卵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9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46例,对常规组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进行门诊促排卵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进行门诊促排卵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诱导排卵率、妊娠率与激素水平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诱导排卵率与妊娠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激素水平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排卵率与妊娠率,调节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CC)联合地塞米松(DEX)对CC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方法:将50名CC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患者在月经第3 ̄7日口服CC100mg/d,同时在月经周期的第3 ̄12日口服DEX1.0mg/d;B组CC的应用同A组,同时在月经周期的第3 ̄12日口服叶酸片0.5mg/d。月经第8日开始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当有1个卵泡直径≥18mm或2个卵泡直径≥17mm时,肌注hCG10000IU,36h后性生活。观察2组注射hCG日成熟卵泡数和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天数、月经周期第22日孕酮水平、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A组注射hCG日的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月经第22日血清中孕酮水平以及排卵率和妊娠率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P<0.01);促排卵天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CC抵抗的PCOS患者,DEX可以促进排卵,改善CC对子宫内膜的抗雌激素效应,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来曲唑在促排卵过程中的功效。方法:100例不孕症常规检查确诊为女性排卵障碍并接受超促排卵及IUI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口服来曲唑(LE)+hMG,B组(50例):口服氯米芬(CC)+hMG,分别监测hCG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血E2、P水平,分别统计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A组血清中雌激素水平明显较低,hCG注射日子宫内膜较厚。直径>17mm卵泡数组间无明显差异,临床妊娠率也无明显差异。结论:对因女性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用LE或CC促排卵,其获卵数和临床妊娠率无差异,但用LE促排卵,可以减少CC抗雌激素样作用对子宫内膜的不良影响,使子宫内膜有较好的容受性,有利于妊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予以来曲唑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对排卵情况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PCOS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法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来曲唑单药治疗,研究组实施来曲唑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孕酮(P)、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比对照组更高,睾酮(T)水平比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卵泡最大直径比对照组更高,卵巢体积比对照组更小,卵泡数目比对照组更少(P<0.05)。研究组成熟卵泡发生率86.67%、妊娠率40.00%与排卵率93.33%均分别比对照组的63.33%、16.67%、70.00%更高(P<0.05)。结论 来曲唑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PCOS患者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促进排卵,提升患者妊娠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10 0例临床上有PCOS表现的肥胖不育患者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 ,检出胰岛素抵抗 (IR)患者 80例 ,随机分为A、B、C 3组 ,分别给予促排卵药 ,促排卵药加二甲双胍 ,促排卵药加二甲双胍加罗格列酮 ,共治疗 2个月经周期 ,比较 3组用药前后及 3组间体重指数 (BMI)、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游离脂肪酸(FF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1(PAI 1)和排卵率的变化。结果 :C组患者治疗后的BMI、HomaIR、FFA、TNFα、PAI 1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5 )。C组的排卵率明显优于A组 (P <0 .0 1)和B组 (P <0 .0 5 )。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效果。方法 选取3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来曲唑治疗,研究组接受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比较两组糖代谢、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排卵成功率、妊娠率研究组(86.67%,66.67%)均高于对照组(66.67%,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可有效提高排卵成功率、妊娠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PCO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与对照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每组4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分别配伍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内分泌异常以及对卵巢生殖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1例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IR)患者分为两组,吡格列酮配伍组47例口服达英-35和盐酸吡格列酮,二甲双胍配伍组44例口服达英-35和盐酸二甲双胍,两组均于治疗3个月后进行诱导排卵治疗3个周期。检测治疗前后性激素、IR程度、血脂水平以及观察诱导排卵的效果。结果:二甲双胍配伍组治疗后BM I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F-G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卵泡总数及卵巢体积均显著降低(P<0.01),LH、LH/FSH、A2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IR明显改善(P<0.01),吡格列酮配伍组FIN水平降低的更为显著(P<0.05)。吡格列酮配伍组治疗后TC显著下降(P<0.05),TG、LDL-C显著下降(P<0.01),HDL-C显著升高(P<0.05),二甲双胍配伍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的周期排卵率、单卵泡发育率、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达英-35与吡格列酮配伍或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均能改善PCOS患者的IR和高雄激素症状,对于异常的糖脂代谢,吡格列酮的疗效要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