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医名言     
《山西中医》2009,25(7):6-6
清·陆以计舌著《冷庐医话》谓:“凡病不能自治,必求治于医者,而其要则有四焉。一日择人必严,医者之品学不同,必取心地诚谨,术业精能者,庶可奏功。一日说症必详,脉理渊微,知之者鲜,惟问可究病情,乃医之自以为是者,往往厌人琐语,而病家亦不能详述,此大误也,故凡求医诊治,必细述病源,勿惮其烦。  相似文献   

2.
消法是以八纲为依据的治法之一,本于《内经·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之义。清·程钟龄之《医学心悟》对此法论之更详,谓:“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目前消  相似文献   

3.
安洁 《山西中医》2023,(5):52-53
张锡纯先生以体质立说,不拘泥于成法,审证精详,验方确当。言“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其在药物学的认识和研究上有独到见解,如“其屡申石膏可发汗,凉而重坠之性善通大便”“、独见熟地用于止泻,少用作闷,多用转不闷”“、以山药为主药,单方重剂,治重病急症”等;《医学衷中参西录》所撰多卷细阐发之,值得我们中医人研究、借鉴、继承。今将部分药物良能略述于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医学入门     
李梴 《养生月刊》2017,(6):527-529
保养说 医家既知修德,又当爱惜自己精神,医之难者,难于此也.倘精神昏耗,察识必不能精,方药必不能当,虽有济人之心而势不能及也.若夫病有服药针灸不效者,以其不知保养之方.古云:与其病后善服药,莫若病前善自防.  相似文献   

5.
王履说:“读仲景之书,当求其所以立法之意,苟得其所以立法之意,则知其书足以为万世法,而后人莫能加、莫能外矣;苟不得其所以立法之意,则疑信相杂,未免通此而碍彼也.”(《医经溯洄集》)可见,研究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关键在于掌握仲景之法.自《伤寒杂病论》问世以来,虽研究者代不乏人、或分篇考校,或逐条注释,或以方类,或从证研,但专门探究其法的专著却尚付阙如.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研究员路振平先生《医圣秘法》可谓在此一领域中最初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一、病、证、症的不同什么叫作病,什么叫作证,什么叫作症?徐大椿《医学源流论·病症不同论》说“凡病之总者,谓之病,而一病必有数症……如疟,病也:往来寒热、呕吐、畏风、口苦,是症也,合之而成为疟”:又《医学源流论·知病必先知症论》说“凡一病必有数症,有病同症异者,有症同病异者,有症与病相因者,有症与病不相因者,盖合之则曰病,分之则曰症,同此一症,因不同,用药亦异,变化无穷,当每症究其缘由,详其情况,辨其异同,审其真伪,然后详求其治法”。这里所说的“症”,即是症状,而不是证候,所谓“辨其异同,审其真  相似文献   

7.
正崔知悌(615~685年),唐代官员,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崔知悌虽为官员,但对医学甚为热爱,他利用款冬花燃烟治疗咳嗽,收效甚佳。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记载了此方:治久嗽:每旦取款冬花如鸡子许,少蜜拌花使润,纳一升铁铛中,又用一瓦碗钻一孔,孔内安一小竹筒,笔管亦得,其筒稍长,作碗铛相合及插筒处,皆面望之,勿令漏气,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所述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仅得一条,其云“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此汤主之。“以火迫劫”,乃强逼取汗也。“迫劫”一语,虽言其治为逆,然既欲发汗,必有宜汗之证,更合脉浮,知原属表证,故治疗之逆不在发汗,而在火法。“亡阳”为言火逆所致之病理,“惊狂、卧起不安”为该方之主症。然凭此一症不足以投此方,应用此方,又不必皆在火逆之后,故宜详究焉。  相似文献   

9.
<正> 前辈医家对补中益气汤治外感发烧多有论及,如《医方集解》云:"李士材谓本方虚人感冒,不任发散者,此方可以代之.丹溪治伤寒多用补中益气汤."《景岳全书》指出:"东垣由此以治劳倦内伤发热等症,虽曰助阳也,非发汗也,然实有不散而散之意,故于劳倦感寒或阳虚痎疟及脾气下陷等证,则最所宜也.若全无表邪寒热,而但有中气亏甚者,则升、柴之类,火非所宜."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中指责东垣立此方命名本错,仅知其为补脾胃益气,而忘却其为中虚兼外感之方.就连东垣在使用此方的加减法中,也曾说到:"以手  相似文献   

10.
<正> 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是已故我国著名中医科学家、先师陕西长安黄竹斋先生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发现并刊印的珍贵版本。抗日战争前,先生在浙江宁波天一阁访书期间,经宁波名医家周岐隐先生介绍,得识桂林名医家罗哲初先生。先生从罗先生处发现他珍藏的《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手抄本,计四册。该书的传授渊源为:张仲景四十六世孙张绍组授于桂林左盛德,左先生珍藏四十余年未尝轻出示人,于清光绪二十年授于门人桂林罗哲初,罗先生又珍藏三十余年,于民国二十四年授于竹斋先生。其内容较通行本《伤寒论》多三分之一,且纠正通行本错讹之处不遑枚举。先生认为该书为研究张仲景《伤寒论》之珍贵资料。时当抗日战争爆发,先生虑其失传,经商得罗哲初先生同意,遂亲手抄写副稿一部带回陕西,向陕西伪教育厅提请刊印,但反动政府根本不予重视。后请辛亥革命陕西将领张钫(伯英)先生捐资刻置木版始印公世,同时还刊印了先生所著之《医事丛刊》。拟待战争结束,将书版送往河南南阳医圣祠(今张仲景纪念馆)保存。因国难当头,未能如愿。  相似文献   

11.
蒋信昌 《新中医》1989,21(4):51-53
一、中国解剖学起源问题我国很早就有解剖活动实践,《灵枢·经水篇》:“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又如《汉书·王莽传》:“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脏,以竹筵导其脉,知所始终,云可以治病。《灵枢》及汉书所载解剖活动中,有太医参加,有医学记录,又以治病为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痰饮证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成书以来 ,一直为医家尊为经典 ,笔者在学习过程中深感其内容博大精深 ,几尽医学之妙。现代临床痰饮为病较为多见 ,而《金匮要略》对于痰饮论述甚详 ,其理、法、方、药之完善 ,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痰饮病的辨证治疗。今不揣浅陋就痰饮之证治浅述一己之得。1 痰饮病机仲景论痰饮本于《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曰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此为正常水液运化过程。《金匮要略》继承了《内经》的思想 ,从脾不“散精”、肺不能“通调水道”、膀胱(肾…  相似文献   

13.
从祖国医学史来看 ,哲学的发展 ,直接推动着医学的前进。因此 ,在宋、元时期一直居于统治地位的理学 ,也毫不例外的对中医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朱丹溪 ,初习举子业 ,从朱熹四传第子许谦学道德修养性之说。后因许谦久病 ,勉其学医。同时朱氏又因“母病脾痛 ,众工束手 ,由是有志于医”。于 40余岁时 ,才“得罗太无讳知悌者为之师”。由于朱丹溪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和朱程理学 ,3 0岁以后才开始学医 ,故其学术思想受理学影响颇深。慈略述于下。1 直接采用理学术语命题丹溪在《格致余论》序言中说 :“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 ,故目其篇曰 :《…  相似文献   

14.
陈延之,南北朝宋齐间医家。史书无传,确切的生卒年代不详。《中国医籍考》卷三十谓陈是晋初人,著有《小品方》,原书已佚,其佚方保存于《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医心方》中。值得一提的是,秦汉以来的医籍存世者应该较多,但唐代政府只把《伤寒论》与《小品方》两书并列为医家必修之书,足以证明《小品方》的学术价值之高和在当时的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15.
浅谈《伤寒杂病论》中几种药材的炮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药之法 ,古方甚少。最详于宋代雷 ,即现在的《雷公炮制论》。后世制药的方法 ,逐渐趋于完备。凡药物气厚力大者 ,无有不偏 ,偏则有利必有害 ,欲取其利而去其害 ,必用恰当之法以制之 ,则药性之偏者醇矣。然而其制药的含义又各不相同 :有以相反为制 ,或以相喜为制。而具体制法又复不相同 ,有制其形 ,制其性 ,制其味 ,制其质 ,皆巧于用药之法。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就记载着很多中药炮制加工方法。如口父咀 (桂枝汤方碎成小块 ) ,去皮 (厚朴、桂枝 ) ,去心 (麦门冬、牡丹皮 ) ,炙 (甘草、厚朴、枳实 ) ,酒洗 (大黄 ) ,水渍 (枳实 ) ,擘…  相似文献   

16.
黄芽汤出自于清代黄元御先生的《四圣心源》,该书为黄元御先生的巅峰之作,本书将道教学说中的哲学思想完美的融入了医学理论,其核心理论遵循了老子所述:"天地之间其如橐钥乎!虚而不屈……不如守中"。《四圣心源·天人解》开篇即述:"《内经》云善言天者,必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黄元御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在认识疾病过程中注观重天人一体观,在防治疾病时调理中气,即守中,认为导致中气虚衰的原因主要为土湿、阳虚、水寒,这也是人体衰老、发生疾病的重要原因。故黄元御先生提出了治疗中气的方法首推"补火。"首组黄芽汤方,以助中气一气周流,以土枢四旁,并批此为"四维之根本"。  相似文献   

17.
略论食复     
食复一语,源于《素问·热论》“病热少愈,食肉则复”。仲景始详而论之,指出“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伤寒论》398条);又谓:“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此论食复,专指发  相似文献   

18.
师说     
陈亮 《东方养生》2012,(9):15-15
子房为高帝谋臣,从容一发,动中机会,而尝超然于事物之外,此圯下兵法之所有哉!孔明苟全于危世,不求闻达,三顾后起,而惓惓汉事,每以天人之际为难知。管乐功利之学,盖未能造此室也。天资之高,目力之异,卓然有会于胸中,必有因而发耳。贾生于汉道初成之际,经营讲画,不遗余虑,推而达之于仁义礼乐,无所不可。申韩之书,直发其经世之志耳。魏征于太宗求治如不及之时,从容议论,有过必救,  相似文献   

19.
仲景之书,后世誉为“活人之书”,《伤寒论》凡397条,113方(佚一方),《金匮要略》凡22篇,258方,识用精微,良法甚多。其中对附子之运用,或为救逆而设,或为温补而投,若能谨守法规,运用得当,其效甚捷。特就仲景运用附子规律讨论如下。一、生附子的运用仲景用生附子者,计有8方,这类方剂皆以生附子为君,但必配干姜,取其大辛大热之性,以速破阴邪、急回元阳,多用于阳衰阴盛或真阳欲脱之危笃证侯。然随方药之变异,所主病证乃有若干区  相似文献   

20.
古训:“肛常提”。清·嘉庆年间,刑部郎中姚鼐,花甲辞官告归,于故里自建“钟山书院”,故号“钟山先生”。真是:频思强梗归耕凿,何日流移入版图。靖寇安民诚有愿,未知天意得回无?先生归里后长期伏案写作,久则导致脱肛,不仅影响写作,还影响形神健康,小溲余沥,解虚恭。中医诊后认为:“此乃中气下陷,元气虚损之故也。”犹如宋·陆游《杂感》: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秋毫失固守,金丹亦奚为?中气下陷,下元不固,二阴失约,谷气流失,元气必亏。人之后天源于水谷精微,脱肛大便干燥,经常引起出血,而使谷气流失,导致中气下陷。姚氏,在一道士指导下,常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