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医学人文和医师职业精神两者在发展中水乳交融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医学人文在当代医疗过程中日渐缺失的现状及医学人文对医师职业精神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出要在医学人文信仰?医务人员人文素质?医院人文环境?自我规范和激励约束机制以及人文实践等方面积极重构医师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天津市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随机抽取219名三所市属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样本,采用自编“医学生人文素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人文知识素养、价值观与职业道德感,并通过对医学人文类课程的印象调查,对现代医学教育模式下的人文素质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天津市医学生知识结构与社会关注角度存在偏倚、价值取向功利化,对医学人文类课程的满意度不高,重专业轻人文现象突出,学习效果不明显。高校应转变医学教育理念,重视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从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和学校人文环境等方面提升医学人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不可或缺,探索提高其医学人文素质水平的新的教育方法迫在眉睫。通过对参加规范化培训的60位儿科规培医师,设置实验组36人进行创新互动式医学人文教育,同时设置对照组24人接受传统医学人文教育,分别于规培开始时和2年后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近期测试及远期测试评分。结果发现实验组比对照组在职业素养、品德修养、沟通技巧、法律常识、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自我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带教老师评分除创新精神外均有提高(P<0.05)。另外,实验组比对照组在增加职业荣誉感人数、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人数、减少医疗纠纷人数、提高家属满意人数等方面均有提高(P<0.05)。这表明创新互动式医学人文教育是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提高其医学人文素质的行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基本能力与就业倾向的关系.方法 使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基本能力自评问卷,对近几年毕业的12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自评问卷得分前3位的维度分别是职业精神、个人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后3位分别是公卫思维与创新、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维度.不同职业倾向的学生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西北医学教育》2016,(5):748-750
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对医务人员提出新的要求,他们要医术精湛和医德高尚齐备。医德是医学人文的价值体现,职业精神是具有高尚医德的意识升华,因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医学人文视域下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期望医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与分析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状况,探讨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了我院914名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状况,并就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95.5%以上的医学生认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非常重要,但67.8%的医学生不了解我院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内容,55.6%的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效果不满意。医学生素质(73.2%)、师资因素(63.9%)、课程设置(52.6%)和管理体制(46.4%)可影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提高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医学人文素质是加强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措施。结论医学人文素质是医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培养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三位一体的医学人才和促进医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和医学人文性的回归,要求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教育。山西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周"通过举办医学人文论坛、医学人文对话、医学人文征文、医学电影演播、画布上的医学和医学人文之美(人物、名言、事迹)展览,促进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教育,对人文医学学科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医院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近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从我国国情出发除医院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外,主要应当强调医务人员的素质、观念和医学服务方式等方面的现代化。本文以此为基点,对新疆八所医院临床医师的素质和思维观念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医学继续教育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新疆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昌吉市和奎屯市八所市以上医院的各级临床医师。 2.调查方式:采用不记名的问卷填答方式,对全部志愿者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全科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结合和统一,也是职业道德的升华,是我们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思想道德境界。全科医师职业精神的形成受医疗卫生体制因素、高等教育制度因素、医院管理制度因素、医务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媒体因素等一系列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全科医学的发展必须要伴随着全科医师职业精神的建设,这是一个长期的、巨大的、系统的工程,新的形势要求我们要加强全科医师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全科医师人文素质培训、提升全科医务人员的幸福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每位全科医师都应自我反省,要以患者为中心,同时具备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树立新时期全科医师形象,弘扬新时期全科医师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0.
医学继续教育是通过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提高在职医务人员医疗、教学、科研水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地处边远山区的广西,医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搞好医学继续教育是我区各级教学、医疗机构及高等医学院校一个重要课题。我们通过440份1980~1999年大学本科、大中专毕业的内科医师问卷调查,资料(发出调查问卷800份,收回问卷440份,回收率55%),了解到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将调查结果及一些问题的对策分析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为1980~1999年在我区工作的大学本科及大中专毕业的内科医师。其中自治区级医院40名,地市级医…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宁夏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 060名学生从医职业心理准备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医学生从医职业心理准备存在的问题。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从医职业在人文素质培养要求、规范化培训要求、职业风险、工作辛苦程度以及学习压力等方面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少数学生心理准备不足。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医学职业群体、职业素养、医学行业发展趋势等的认识,使其更全面地认识医学职业,从而更好地完成由医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的技术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随机抽取在岗医师43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与发展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医务人员一般资料、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认知情况、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现状等,共回收有效问卷403份。结果 403名社区医务人员中,215名(54.8%)认为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主要来源于继续教育,211名(52.4%)在工作中会使用中医"治未病"技术,254名(74.3%)认为中医"治未病"主要用途为预防保健,207名(51.9%)对自己的中医"治未病"理论知识感到满意,278名(69.3%)认为中医"治未病"技能有待提高,290名(72.0%)希望培养途径为继续教育和进修。近3年来,382名(94.8%)社区医务人员未接受过相关外出进修,329名(81.7%)未参加过相关学术会议,254名(63.0%)未参加过相关培训班,366名(90.8%)未参加过相关非学历教育。不同岗位、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理解程度、必要性认识及实施信心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技能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技术有待加强,建议大力推广中医"治未病"技术,加强相关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提升医务人员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素养,同时开发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进修医师在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的需求。方法:2012年1~3月,先后对151名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的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进修医师普遍重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2)除临床知识技能外,进修医师对于医学科研和医学人文类课程表现出浓厚兴趣。(3)不同学历、职称及专业背景的进修医师,其课程内容偏好也各有侧重。结论:进修医师的课程设置应重点考虑知识的实用性;同时根据进修人员实际情况,适当开设医学科研及医学人文方面的课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某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探讨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思路。方法通过自己设计的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某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某校学生人文素质总体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人文素质知识基础较薄弱;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人文素质水平不高,人文基础知识薄弱;人文素质课程设置不合理且课时少;教学方法单一、死板;师资力量较薄弱等。人文课程建设有待加强。结论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院校的总体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力度,通专结合;充分利用医学人文教育的文化资源;改革教学方式,注重能力培养;创办医学人文专业或人文医学专业教育;建立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5.
人文医学精神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是全科医师的必备素质与能力。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开展人文医学教育有利于全科医师提高职业素养、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技能、促进人文精神在社区医学实践中的渗透,对于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实现社区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医学教育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手段等方面的问题结合笔者的体会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人文素质作为一个人的身心、精神和社会的特质,决定着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倾向,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根本精神.对于广大医学生和医务人员来说,人文素质是医学精神的诉求,是一切卫生领域从业人员素质特征主题中应有之义.因此,西方医学之父希波格拉底称赞"医学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工作,医生必须具有"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现代社会对人类健康的更高层次的认识、追求和医疗卫生事业功能的扩大,使医学融人了更多更深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为该校更加有效的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自拟的调查问卷,运用TOPSIS综合评价分析方法,从医学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和人文方法等方面,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调查.结果:高年级的医学生人文素质要比低年级的医学生总体水平略高,提示该校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行为方式、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分偏低.结论: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临床实习的教学作用,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力度,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医学实习生开展人文素质培养教育,分析实习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实习初期和末期的两次问卷调查,分析各种措施对实习生职业精神和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次调查结果.结果:实习生医患沟通困难降低,对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程度提高,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了解更清楚,前后两次调查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习是对医学实习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和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对他们以后的医生生涯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体现,对一个人的生存发展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医德教育是社会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医务人员施加系统的医德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医务人员履行医德义务.培养高尚的医学道德品质。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以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进步。一个人只要有了较高的人文素质修养,就  相似文献   

20.
植物药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是精神成人的基础,医学精神的诉求,职业道德的核心,立身处世的根本。加强人文素质,实现精神成人,是认识医学,理解医学,从事医疗职业的基础,是医学生走上社会,面对竞争,适应环境,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抱负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