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尊“肾主生殖,主先天真一之气”说,认为先天由肾所主。但是,在妇科领域,女子先天说不一,肾、肝、心各有所宗,有必要澄清认识。一、肾为先天人之先天在于肾,妇人亦不例外,此说可追溯至《素问·上古天真论》。肾与人体的生、长、壮、老、已密切相关,并主生殖。生殖乃先天之本能,承继父母,遗之子孙。故认为先天即生命原始之本元。此本元源自父母,出生后,  相似文献   

2.
论“肾为先天之本”的涵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为先天之本”作为中医遗传学的传统理论命题,必须对其涵义和界线进行勘定。揽括古今,它的内涵有四种意义,即“天—之源”(遗传物质)、“先天之生”(生殖过程)、“先天之用”(本能行为)、“先天生身”(影响成长发育),分析如下。1“天—之源”——遗传物质 李中梓在《医案必读·肾为先天之本》中,首先强调“天—之源”,认为:“先天之本在肾,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之源”。明代虞搏《医学正传·肾分左右》说:“常闻有生之初,胚胎未成之际,先生二肾,即造化天—生水之义。”王圻的《三才图会  相似文献   

3.
1天癸的含义及其功能与形态“肾为先天之本”是著名的中医遗传学思想,包括四种含义:天一之源(遗传物质)、先天之生(生殖过程)、先天之用(本能行为)、先天生身(生长发育)[2]。李中梓在《医宗必读·肾为先天之本》中提到:“先天之本在肾,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一之源”,其意在用肾精“天一”推测遗传物质。从字面上理解,天癸中“天”即天真,天然,先与身生之先天,非人力所为;“癸”是十天干中最后一位,与壬同属水,十天干中阳以丙为最,阴以癸为极,癸水之性至柔,而又并非纯阴之死水,而是蕴涵阳气生发之机的物质,故又作“揆”,有揆然萌芽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肾为免疫之本”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之机能,是人体“先天之本”,亦是人体免疫活动的司督中枢。二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明确指出人体的生、长、壮、老、已和疾病与肾休戚相关。免疫功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保护机体健康,免遭病邪侵害的必要手段,肾与免疫无不相关。1 肾与禀赋体质禀赋,主要指先天的遗传因素。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禀赋由肾所生。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主人体生殖发育,故人的禀赋受先天父母肾之精气而成,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灵枢·天年篇》)。人的体质特征和强弱与先天禀赋有关,即与肾相关。禀赋优则体健,…  相似文献   

5.
养生肾为先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生命之源,元气之居。因此,历代医家都主张将益肾固精作为延缓衰老、强身益寿的重点。肾之盛则寿延,肾之虚则寿夭。中医所谓肾与现代医学的肾是不完全等同的。中医理论的肾含有生长发育的骨骼、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功能,是繁衍后代,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主要内脏,故称为先天之本。  相似文献   

6.
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阳明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不断滋养先天之肾,作用于女性生长生殖各个环节,与女性的生殖亚健康密切相关,文章就此进行探述,为女性生殖亚健康提供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7.
陈宝贵教授指出脾肾两虚是治疗滑胎的核心病机,治疗宜健脾补肾。其病位在肾,与脾密切相关。病理变化主要是虚证,以气血虚为主。肾主生殖藏精,女子肾脏系于胎。肾气是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从妊娠之始至分娩之终,必得先天之肾气与后天之脾气相互调摄。介绍三则典型病例总结陈宝贵教授治疗滑胎经验。  相似文献   

8.
"肾为先天之本"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为先天之本”是中医藏象学说中肾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阐释肾的生理功能及指导临床防治先天诸疾有着重要意义。随着近年来对“肾”实质研究的深入,对“肾为先天之本”的中医理论意义和物质基础出现了一些新的见解和质疑。为了进一步明确“肾为先天之本”的确切含义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本文对“先天”、“先天之本”的基本含义进行考辨,从精、气角度分析了肾何以为“先天之本”。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基因功能特点的分析提出基因属于“先天之本”及“肾主基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论女子两先天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不足重在补肾,后天失调重在治脾。此为人所共知,自叶天士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后,女子独具肾肝两先天。后世对叶氏“女子以肝为先天”大为推崇。但对女子之先天只言肝而不言肾,我们认为这是有失偏颇的。本篇从肾主封藏与肝主疏泄对立统一关系来探析女子的两先天说。  相似文献   

10.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由于肾有两枚,乃有左肾右命门之说;由于有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乃有命门为小心之说;由于有肾间动气为十二经之根本,于是谓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说;由于谓命门居两肾之中,所以有肾和命门合而为一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古人看到了命门之火具有温煦全身脏腑经络的重大作用,因此愈来愈重视命门的作用,认为是性命之本,如立命之门,赵献可甚至将命门提高到真君真主的位置。实际上命门之火是先天的蕴蓄,心  相似文献   

11.
易学先后天理论可指导中医、内丹修行,伏羲八卦属先天,文王八卦属后天,先天生后天为顺,为中医入世之法;后天返先天为逆,为丹家出世之法。南方朱雀,于先天卦为乾,于后天卦为离;北方玄武,于先天卦为坤,于后天卦为坎。《辅行诀》中朱鸟汤为清热滋阴之方,正符乾破为离之意;玄武汤为温阳渗水之剂,合坤满为坎之旨。脏腑中朱雀属心,玄武属肾,临床上可运用二方治疗心、肾之疾,更可变通二方理法,并用清、滋、温、渗之法,交心肾,建中气。《辅行诀》诸方已融通先后天、升降运动之理。  相似文献   

12.
养生肾为先     
许力行 《气功》2011,(7):584-587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生命之源,元气之居。因此,历代医家都主张将益肾固精作为延缓衰老、强身益寿的重点。“肾之盛则寿延,肾之虚则寿天”。中医所谓“肾”与现代医学的肾是不完全等同的。中医理论的肾含有生长发育的骨骼、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相似文献   

13.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葛琳仪教授在临床治疗上十分重视对先天肾气的固护和后天脾胃之气的养护,逐渐形成了以元气为中心的理论思想。葛琳仪从元气论出发,进一步形成“脾肾观”,对运用该理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颇有感悟。  相似文献   

14.
正肾被称为"先天之本"。人体的生、长、壮、老规律是由肾的精气盛衰所决定的。肾阴为人体阴液之根本,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肾中阴阳如同水火寓于肾中,故前人有"肾为水火之宅"的说法,又说"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  相似文献   

15.
多囊肾是常见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成人型以腹部包块,腰酸痛、血尿、蛋白尿、尿路感染、肾结石、甚致肾功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人禀天地阴阳之气而生,胚胎方结之际,阴阳造化或各有其偏,赤子坠地初奠先天,缘先天阴阳之偏系,而禀赋素质各异,或畸形于外,或异质于中。五脏者,禀五行之气也,金木、火、土、各有刚柔,肾得水性柔绵,阴津滞润而亦为真火之宅故有作强之用,技巧为之生焉。古医云;肾为先天,生七节之旁,形如立豆。又云:肾寓阴阳水火,左以肾名,右曰命门,或两肾之中又有小心,其说不一,云云。  相似文献   

16.
邹云翔教授现年九十高龄,从医从教七十年,研究肾病已有四十余年历史,学术上有独特的见解,临床上有丰富的经验。现就邹教授治肾学术思想方面简单介绍如下:一、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在人体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具多种功能的脏器,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至阴之脏,属水,通于冬气;为水火之宅,内藏元  相似文献   

17.
吴兵 《四川中医》2012,(8):39-40
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脏腑的升降运动"惟肾为根",本文试从肾藏精、主纳气及肾主水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肾为升降之本"之依据。  相似文献   

18.
"腰者,肾之府",其痛宜治肾矣.然而脾虽太阴,而能治水,一旦土气不振,坤阳莫晨,则水聚痰凝,流窜经络,潜犯关节,"腰,大关节也",经气被阻而疼痛作矣.况肾为先天,脾为后天,"先天者,后天所倚;后天者,先天所养",脾气不治,肾失粮道之运矣,是以腰痛一证,既应治肾,也应理脾.观仲景治腰重而制肾著汤,药用甘姜苓  相似文献   

19.
明代温补学派之中坚张景岳,以注重先天肾命,倡导温补命门而著称医林,然其对脾胃学说之贡献也是十分突出的,本文试做以下探讨:一、重脾胃视如司道景岳不但注重肾命,而且亦重视脾胃。他把脾胃在人体中的作用譬作社会朝政中的“司道”,云:“先天如朝庭,后天如司道。执政在先天,布  相似文献   

20.
陆拯从肾论治脾胃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红 《四川中医》2000,18(6):2-3
全国名中医陆拯主任医师,业医四十余载,学验俱丰,尤其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更有其独特的方法,笔者有幸待诊于左右,收获颇丰,现将陆师从肾论治脾胃病的经验简介如下。1脾病从肾论治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化生水谷精微,肾主藏精。脾主运化,须藉肾之阳气以温煦,脾气借肾阳以鼓舞上升;肾中精气又赖水谷精微之滋生。正如《景岳全书》所云:“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故脾与肾之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若脾病治脾而疗效不佳者,陆师多从肾论治,常建奇功。1.1脾气虚弱:表现为大便时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