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入境劳务人员健康状况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舟山口岸出入境远洋劳务人员HIV和性病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此类疾病的流行特点。对出入境远洋劳务人员实施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寻找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方法〕对2004—2007年上半年远洋劳务人员的HIV和性病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对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劳务人员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相对对照组而言,干预组的知晓率和高危行为发生率都有显著变化,虽然未使其改变多性伴的生活方式,但从监测结果来看,在知晓率、高危行为习惯改变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结论〕通过对出入境远洋劳务人员高危行为的干预研究发现,单因素的性病、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并不能对艾滋病、性病的预防控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多种干预并行,有针对性地对高危人群实施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才能遏制性传播疾病的进一步蔓延,以达到有效地控制此类疾病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舟山口岸出入境远洋劳务人员的艾滋病相关行为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调查监测,为对远洋劳务人员实施艾滋病的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价提供相关信息和依据。〔方法〕在远洋劳务人员出国前以船为单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他们在艾滋病相关行为方面的信息,并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艾滋病暴露行为进行逐项比较。〔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干预组在接受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后,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性病感染率明显下降,刮面刀、牙刷分开使用等方面明显改善,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呈显著性(P〈0.05)。在非婚性行为等其他方面干预后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远洋劳务人员出国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有助于他们减少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艾滋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出国劳务渔民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水平,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避免艾滋病的传播。[方法]选取准备出国劳务捕鱼的渔民1000人次在宣传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的艾滋病知晓率。[结果]通过宣传干预使出国劳务渔民对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从宣传前的66.4%提高到宣传干预后的80.6%,干预前后艾滋病总知晓率差异有明著提高。[结论]通过对出国劳务渔民进行宣传干预,可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杜绝或减少婚外性行为的发生,或促使他们在婚外性行为中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江苏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基本情况。〔方法〕对江苏口岸出入境人员采用现场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与出境人员相比,入境人员的艾滋病预防性知识水平更高,入境人员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持有更积极的态度,入境人员的行为更理性。〔结论〕江苏口岸出入境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行为方面还才存在着误区,检验检疫部门应针对不同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加强宣传教育,并改变其高危行为,从而改进工作和服务质量,杜绝艾滋病在国境口岸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远洋船员对AIDS知识、态度、行为和观念的情况,探讨进行行为干预的方法,遏制艾滋病的进一步的流行。〔方法〕自行设计表格,采取匿名问卷(KABP)方法,对上海口岸的远洋船员进行调查。〔结果〕远洋船员对艾滋病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艾滋病的高危行为认识模糊,预防知识欠缺,大多数人员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结论〕在远洋船员中存在导致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对其进行行为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福建口岸艾滋病流行状况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福建口岸艾滋病流行状况和趋势,为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1 ̄2005年福建口岸地区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119例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福建口岸地区HIV流行近年来呈上升趋势;HIV感染者以回国劳务人员和交通员工为主;入境人群高于出境人群和境内人群;以异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福建口岸地区艾滋病流行速度明显加快,必须加强对口岸出入境人员的艾滋病监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舟山口岸出入境远洋劳务人员HIV和梅毒感染情况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解此类疾病的流行特点,为今后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4年上半年出入境远洋劳务人员的HIV和梅毒感染情况采用χ^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境和入境远洋船员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是出境和入境船员间HIV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从年龄和婚姻构成分析,已婚的青壮年人群是感染的高危人群。对近几年的梅毒流行趋势和流行区域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根据出入境人员的梅毒和HI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对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实施行为干预措施,从而遏制性传播疾病在口岸的进一步蔓延,以达到有效地控制此类疾病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北京口岸2000—2009年入境外籍人员与出境中国人HIV检出率有无差别及发展趋势,为开展北京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9年北京口岸入境外籍人员和出境中国人进行HIV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33910名出入境人员中,检出HIV感染者118例,总检出率为2.72/万。其中出境中国人275825人,检出HIV感染者24例,检出率为0.87/万;入境外籍人员158085人,检出HIV感染者94例,检出率为5.95/万。入境外籍人员HIV检出率明显高于出境中国人,外籍人员HIV检出率无逐年增长趋势,中国人HIV检出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加强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检测工作,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从入境口岸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生殖健康教育对甘肃省甘南藏族地区育龄妇女艾滋病知识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两组采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对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改变。结果:通过综合干预,干预组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避孕套的使用率(13.8%)较干预前(4.6%)明显提高(P<0.001)。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藏区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面对面的宣传是藏区妇女普遍欢迎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在京居留外籍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行为情况,为开展宣传教育、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23名在京居留外籍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在京居留外籍人员知识知晓率不高,为72.6%,女性比男性、低龄比高龄、未婚比已婚、亚洲地区比其他地区知晓率低;有高危性行为发生,临时、商业、同性性行为分别占5.59%、0.98%、1.18%;无论正常或高危性行为,安全套使用频率较低。〔结论〕全面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对重点人群进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极高危人群STD/STI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效果,探讨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所能发挥的作用,为艾滋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追踪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STD/STI患者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其行为和态度的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含义、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P均<0.01),78.9%的人对安全套的使用形成正确认识(P<0.01),62.7%的人认为对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毒感染者应持关心的态度(P<0.01)。结论正确的干预活动可提高极高危人群STD/STI患者对艾滋病防治措施的认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Evaluation of HIV/AIDS education in Russia using a video approach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IV/AIDS has intruded upon the geographic, political, ethnic, gender, and sexual orientation of communities all over the world. As of April 1999, Russia has recorded approximately 13,532 cases of HIV infection. Since the costs of treatment are expensive for many countries, and especially for Russia,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appears to offer the most effective and affordable solution.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ith pre/post tests and intervention (through video education)/control groups, was used to study 20 public schools in St. Petersburg, Russia. Results confirmed the lack of HIV/AIDS education in schools and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sources from parents, friends, and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ANCOVA statistics demonstrated that use of video educ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tudents' scores on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related to HIV/AIDS prevention. Thus, health educators should consider video education as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tool to present facts to a young audience when they face constraints of shortage of funds, lack of trained teachers, and scarcity of related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开展中学生HIV/AIDS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在深圳宝安区随机抽取8所中学学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所),对干预组进行每月一次(共持续4个月)的HIV/AIDS宣传教育,对对照组采用由其自然发展,不作任何形式的干预。在干预前后对所有对象各进行一次不记名问卷调查,并以"标准化效应指数"方法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结果通过经验回顾与总结,提出了一套"引导+协助+自发型"互动式的自我可持续发展新模式"。通过为期4个月的干预,干预组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3.76%,对照组为52.33%(P〈0.01),除行为领域外,对中学生改变HIV/AIDS掌握程度有较明显效果,其标准化效应指数分别为0.84、1.95、-0.24和1.64,均属效果较大范围。结论采用标准化效应指数法进行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效果评价研究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在社区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社区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方式。方法作为深圳市科技局“预防控制艾滋病社区干预模式研究”科研项目的预调查,采用深圳市健康教育所制作的15块艾滋病图片展板,结合播放预防艾滋病知识录像带、散发宣传单等,选取宝安区某2个镇共6个展点进行图片展活动,活动前后半个月随机抽样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图片展后人群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普遍比活动前好,正确回答率普遍上升,其中对使用安全套的保护意义、艾滋病的可预防性和与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性接触的危险性三项基本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以图片展为主的形式在社区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提高社区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在艾滋病高发地区农村高中学生中开展生活技能培训对他们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影响。方法:在河南省上蔡县选择2所高中的所有一年级学生为干预组,开展为期3个月的生活技能培训;选择生源素质相近的另一所高中的一年级学生为对照组,不开展干预活动。干预活动开展前后分别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活动效果。结果:干预组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得分(78.79)明显高于对照组(57.58)。干预组对HIV感染者的态度转变明显,他们更愿意接纳和关爱身边的HIV感染者。干预组92.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学校教育中全面开展这样的生活技能培训。多因素分析显示,生活技能培训、同伴和父母的态度和观点对农村地区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影响很大。结论:以生活技能培训方式开展的短期(3个月)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艾滋病知识、转变学生对HIV感染者的态度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河北省迁西县农村地区妇女预防HIV/AIDS健康教育干预的近期效果。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干预前后农村妇女获得HIV/AIDS防治知识的途径、防治知识知晓率及相关态度和意愿,分析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终末调查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听周围人介绍HIV/AIDS知识的比例分别为54.58%和23.85%(P<0.05)。干预组知晓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的比例上升19.58个百分点(P<0.05),知晓蚊虫叮咬和共用马桶不会传播的比例分别升高42.09和29.17个百分点(P<0.05),知晓"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比例上升了49.16个百分点(P<0.05),较对照组上升幅度更大。结论:农村妇女预防HIV/AIDS健康教育有效,同伴教育是农村预防HIV/AIDS的一种适宜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干预预防艾滋病试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索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对预防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的可行性,为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工作提供经验和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社区干预研究方法在戒毒所和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变化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率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高;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率比干预前低;干预前后吸毒人群的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吸毒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改变HIV感染者的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4类人群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高危行为,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北京市哨点监测方案要求,对4类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HI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男男性接触者(MSM)、暗娼(FSW)、性病门诊就诊者(STD)3类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流产妇女(ABR)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IV抗体阳性检出率:MSM为9.50%,其他人群未检出;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MSM人群为6.90%,其次是STD人群为1.9%。结论应加强对流产妇女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提高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各类人群高危行为存在多样性,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力度,控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实验研究设计。对被芜湖市看守所和拘留所抓获的两类人群开展免费发放艾滋病预防宣传手册、现场咨询和同伴教育等健康教育干预 ,运用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前调查 15 2人 ,干预后调查 13 5人 ,干预后两类人群的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显著提高 ,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也有正向变化。 96.0 3 %的人愿意使用避孕套 ,98.41%的人认为共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可感染艾滋病。 96.83 %的人认为在婚外性行为中应使用避孕套 (P <0 .0 1)。 结论 健康教育和干预是当前及今后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