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动脉化静脉皮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兔耳动脉化静脉皮瓣模型,观察皮瓣的成活过程,探讨其成活机制。方法:实验采用30只兔56侧耳随机分为4组。观察方法包括肉眼观察、荧光素试验、X线造影、透明标本、血气分析、组织学检查及扫描电镜。结果:实验组成活22/26,对照1组成活5/10,对照2组成活4/10,对照3组成活10/10。实验组与对照1、2组结果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5),而与对照3组结果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结论:实验结果肯定了兔耳动脉化静脉皮瓣能够成活。并证明动脉化静脉灌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改良动脉化游离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报告改良的动脉化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取同侧前臂双干静脉皮瓣,在两静脉干之间行“开沟”处理,切开脂肪组织深至真皮下血管网,切断结扎所有的交通支,保证真皮下血管网完整,可顺行或逆行移植。对12例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13块动脉化静脉皮瓣进行游离移植修复。结果 术后13块皮瓣,7块与正常动静脉皮瓣相似,无明显肿胀,顺利存活;3块轻度肿胀,部分起散在水泡;3块肿胀较重。结论 改良的动脉化游离静脉皮瓣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单纯静脉皮瓣和静脉动脉化皮瓣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兔耳背侧带中央动、静脉和前边缘静脉的岛状皮瓣,分别制成单纯静脉皮瓣和静脉动脉化皮瓣,并分为直接缝合组和半透膜隔离组,与传统皮瓣进行对照研究,探讨3种皮瓣血液灌流特点及对受区基底床依赖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完全依靠血管蒂营养的传统皮瓣和静脉动脉化皮瓣均可存活,而单纯静脉皮瓣则不能存活。单纯静脉皮瓣处于一种低灌流的濒临坏死状态,而受区基底的血运及受区与皮瓣间血管重建的速度在皮瓣存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方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 探讨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早期微循环主要方式。方法 选用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 ,随机分为实验组 (动脉化静脉皮瓣 )和对照组 (动脉皮瓣 ) ,每组各 10只。应用显微电视系统直接观察兔耳透明窗的方法 ,在放大10 0 0倍下研究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血流。结果 动脉化静脉皮瓣动脉血逆行灌注后主要经细静脉之间的交通支汇入回流静脉。结论 血流由细静脉→交通支→细静脉。是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早期微循环的主要方式以维持皮瓣早期成活  相似文献   

5.
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动脉化静脉皮瓣成活机理及静脉回流对皮瓣成活的影响,选用健康家兔3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三个对照组:①实验组,切断中央动脉、静脉及神经,将中央动脉近心端与中央静脉远心端吻合,保留前、后边缘静脉;②对照1组,保留中央静脉及前、后边缘静脉,结扎并切断中央动脉;③对照2组,结扎后边缘静脉,其余同实验组;④对照组3组,切断中央动脉、静脉,重新吻合中央动脉,保留前、后边缘静脉。以兔耳动脉化静脉皮瓣为模  相似文献   

6.
动脉化静脉皮瓣的微循环方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7.
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应用4例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及离体标本的灌注,探讨了此皮瓣的血循环机理。动脉血经静脉支部分直接回流,部分进入微静脉经毛细血管达真毛细管网。另部分动脉血入微静脉经动静脉吻合支返回微动脉入后微动脉再入真毛细血管网。因静脉瓣的阻碍,使引流侧皮瓣远端灌流困难,易造成缺血坏死而灌流侧易成瘀血性坏死。因此理想血供应是动脉化干及引流干均应顺静脉血流方向缝接,减少静脉瓣阻力。动脉化静脉皮瓣易发生肿胀、充血、瘀血  相似文献   

8.
灌流血压与动脉化静脉皮瓣坏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灌流血压对动脉化静脉皮瓣静脉系统的影响,分析其在皮瓣坏死中的作用。用传感器测压、血管铸型、病理及电镜检查等方法,研究14例人及112例兔动脉化静脉皮瓣的血管系统变化。结果:发现静脉动脉化后,高压动脉血可对静脉内皮细胞造成严重的损伤,出现内皮细胞间裂隙、细胞肿胀、脱落、坏死及微小血栓形成,管壁不规则扩张和增厚,损伤修复后出现表现纤维细胞网织。高压动脉血对皮瓣静脉系统造成严重的损伤,需一定时间(6  相似文献   

9.
灌流血压与动脉化静脉皮瓣坏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灌流血压对动脉化静脉皮瓣静脉系统的影响,分析其在皮瓣坏死中的作用。用传感器测压、血管铸型、病理及电镜检查等方法,研究14例人及112例兔动脉化静脉皮瓣的血管系统变化。结果:发现静脉动脉化后,高压动脉血可对静脉内皮细胞造成严重的损伤,出现内皮细胞间裂隙、细胞肿胀、脱落、坏死及微小血栓形成,管壁不规则扩张和增厚,损伤修复后出现表面纤维细胞网织。高压动脉血对皮瓣静脉系统造成严重的损伤,需一定时间(6~10周)修复后方可适应动脉血流,以维持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10.
动脉化静脉皮瓣改建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动脉化静脉皮瓣改建后的临床应用刘春利,袁伟伟,鲁开化动脉化静脉皮瓣优点很多,但坏死率高,因此在临床上不能广泛应用。作者在进行了有关动脉化静脉皮瓣近十年的研究中,得知在动脉化静脉皮瓣成活的过程中,动脉化的静脉内皮细胞会发生一系列严重的损伤,待内皮细胞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改良动脉化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取同侧前臂双干静脉皮瓣,在两静脉干之间行连续“w”锯齿状切开处理,切开脂肪组织深至真皮下血管网,切断大部分交通支.保留少部分交通支,保证真皮下血管网的完整,可顺行或逆行移植。对14例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14块动脉化静脉皮瓣进行游离移植修复.并同时将前臂皮神经内、外侧的分支桥接移植指神经。结果术后14块皮瓣均成活,9块无明显肿胀与正常动静脉皮瓣相似,5块轻度肿胀伴水疱形成。术后随访12例,失访2例,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两点辨别觉7~10mm.平均8.5mm。结论改良动脉化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静脉瘀血对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A、B、C 3组,A 组为动脉皮瓣,B 组为静脉动脉化皮瓣,C 组为静脉瘀血的静脉动脉化皮瓣,每组各10只。术后30分钟,1,2,3,4,5小时分别应用显微电视系统通过耳窗对各组皮瓣微循环进行动态观察,7天后记录皮瓣成活情况。结果静脉瘀血的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血流缓慢,微血栓逐渐增多,皮瓣成活率低。结论静脉瘀血可破坏静脉动脉化皮瓣静脉系统的代偿机制,影响皮瓣血液灌流,从而导致皮瓣成活率下降。  相似文献   

13.
浅静脉干不同处理方法对远端带蒂皮瓣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4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用不同处理方法后对远端带蒂皮瓣的影响。方法 将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成远端带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蒂的岛状皮瓣动物模型。按手术先后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个皮瓣。第 1组在蒂部保留小隐静脉干 (流入 ) ;第 2组在蒂部远端 1cm将小隐静脉干结扎 (阻断 ) ;第 3组在近端重新吻合小隐静脉干 (流出 ) ;第 4组仅在皮瓣表面切开 (渗出 )。结果 第 1、4组的小隐静脉压力较第 2组显著增高 ,且超过毛细血管动脉压。皮瓣存活率第 3组 (94.5 % )与第 1组 (2 2 .7% ) ,第 2组(5 5 .5 % )和第 4组 (2 4.0 % )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 =8.77、10 .2 7、P <0 .0 0 1)。第 2组较第 1、4组皮瓣的存活率明显要高 (t =3 .70、2 .82 ,P <0 .0 1)。结论 在近端重建浅静脉流出通道或在远端阻断浅静脉血流灌入 ,均能显著提高远端蒂皮瓣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机能代偿性皮瓣--快速预制随意皮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J  Zhang GA  Cui SR  Su H  Mi HR  Wang H  Zhang ML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1):692-694
目的 探讨在 2 4h内使随意皮瓣超范围扩大长宽比例 ,增加皮瓣成活面积的可能性及其限度。方法 选择SD大白鼠 2 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 (n =10 )和对照组 (n =10 ) ,按一定方式预制皮瓣 ;实验组行快速预制皮瓣成形训练 ,对照组不训练 ;监控皮瓣微血流灌注值变化过程 ,根据皮瓣微循环参数判断皮瓣血液循环网建立是否成熟。结果 预制皮瓣训练第 18小时皮瓣微循环血流灌注值基本稳定 ,2 4h可完成皮瓣成形术。对照组皮瓣平均成活面积百分率为 (6 8 2 5± 0 18) % ,实验组为 (97 2 5± 0 2 4 )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在较短的时间里能够建立起超出传统理论极限的随意皮瓣 ,通过数字化判断及监控 ,证明该方法可靠 ,提高了随意皮瓣成活几率  相似文献   

15.
指背静脉动脉化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一种指端修复的新方法。方法 指背逆行岛状皮瓣通过指端的指动脉与皮瓣的静脉吻合形成静脉动脉比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10例。结果 所有皮瓣均成活,外形满意。结论 方法易行,为指端修复增添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但需一定的显微外科基础。  相似文献   

16.
Retrograde arterialized venous flap: an experimental study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n experiment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study circulation in retrograde arterialized venous flaps (RAVF). Venous flaps measuring 7 x 4 cm with a matching venous system were harvested from both forearms of 10 fresh human cadavers. In each trial, both flaps were simultaneously perfused with heparinized human blood driven by a pulsatile circulation model. In each trial there was one flap with retrograde perfusion, and one flap with antegrade perfusion. Clinical assessment, measurement of outflow, and angiographic examination with digitally assisted assessment after 3 h of perfusion showed better results for retrograde perfusion in 8 of the 10 trials.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blood circulation in the periphery of arterialized venous flaps can be enhanced by retrograde arterializ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微元生物活性纤维对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用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 ,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为微元生物活性纤维组 (n =10 ) ,B组为对照组 (n =10 ) ,应用显微电视系统直接观察兔耳透明窗的方法 ,在放大 10 0 0倍条件下研究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血流。结果 微元生物活性纤维组微循环血流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 微元生物活性纤维可改善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  相似文献   

18.
皮神经伴行血管皮瓣内浅静脉干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皮神经伴行血管皮瓣内浅静脉干不同处理方法对皮瓣的影响。方法 对137例手、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带桡神经浅支、尺神经手背支及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主的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术中对皮瓣内浅静脉采取静脉干不结扎、结扎组和吻合等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 术后浅静脉干不结扎组(27例),皮瓣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泡、肿胀、青紫色,术后第7天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结扎组(87例)和吻合组(23例),术后皮瓣无静脉危象出现,两组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对皮神经伴行血管皮瓣内浅静脉干吻合是三种术式中最理想的方法,而对浅静脉干结扎是三种中最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To report the results of repair of skin defects in the extremities with arterialized venous flap harvested from the lateral aspect of the dorsum of the foot.Methods:Six cases of skin and sof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