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肺保护性通气对海水淹溺型肺水肿(PE-SWD)犬肺内气体交换、气道力学、血流动力学及外周血炎性介质的影响,并与常规机械通气进行比较.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5只,经气管插管灌人海水形成PE-SWD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n=5):阳性对照组(Ⅰ组),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组(Ⅱ组),肺保护性通气治疗组(Ⅲ组)(VT 8 mL/kg+PEEP 8 cm H2O).治疗180 min,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气、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以及外周血炎性介质的变化.结果肺保护性通气治疗后海水淹溺型肺水肿犬动脉血气、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以及炎性介质指标均较Ⅰ、Ⅱ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可明显改善PE-SWD犬动脉血气,并能提高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峰压、降低肺动脉压、减少肺组织损伤.肺保护性通气模式可能是治疗PE-SWD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找适宜的呼气末正压(PEEP),研究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肝移植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交叉试验方法.选取11例背驮式肝移植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为观察对象,经漂浮导管、桡动脉导管进行持续心排血量(CO)、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动脉血压(MABP)、中心静脉压(CVP)和气道压力监测.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V)的PEEP定为0、5、10和15 cm H2O(1 cm H2O=0.098 kPa),不同水平PEEP各用30 min;交替使用PRVCV和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通气(PC-SIMV+PSV)各60 min;观察4种PEEP水平和两种通气模式下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不同水平PEEP时肝移植术后患者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CVP及MPAP差异均有显著性,其中在PEEP为10 cm H2O和15 cm H2O时显著高于PEEP为0和5 cm H2O时;不同水平PEEP对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供给(DO2)、氧消耗(VO2)、氧摄取率(O2ER)均无明显影响.PRVCV模式时平均气道压明显低于PC-SIMV+PSV模式[(8.78±1.53)cm H2O比(11.64±3.30)cm H2O,P<0.05];PRVCV模式时VO2虽低于PC-SIMV+PSV模式,但差异无显著性.两种通气模式对患者的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氧代谢动力学指标并无显著影响.结论 为减少对患者体循环及移植肝脏血液回流的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通气支持时宜选用5 cm H2O的低水平PEEP.PRVCV模式可作为肝移植术后患者呼吸支持和脱机过渡较为理想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通气对急性肺损伤(ALI)犬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28只,充分麻醉后肌松、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内注入盐酸建立ALI模型.随机分为常规仰卧位通气组(A组)14只,与俯卧位通气组(B组)14只,相同通气条件下分别采取不同体位通气240 min.测定比较两组心率、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体循环平均压(ABPM)、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平均压(PAPM)、肺动脉楔压(PAWP)和心输出量(CO).取外周动脉和肺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通过动脉氧分压(PaO2)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计算得出肺血分流率(Qs/Qt).[结果]两组pH、PaO2/吸氧浓度(FiO2)比值和SvO2较健康状态均显著下降,Qs/Qt显著升高(P<0.01);HR、ABPM和CO明显下降,PAPM、CVP和PAWP显著升高(P<0.01);PIP、Pplat和Cst显著降低(P<0.01).组间各项指标对比,俯卧位通气较仰卧位在氧合功能改善、呼吸力学参数改善与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均更为明显,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对于犬氧合功能改善非常明显,能够明显升高氧合指数、降低肺内分流.俯卧位通气能够明显改善ALI动物的氧合状况,对呼吸力学参数以及血流动力学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通过跨肺压(Ptp)设定呼吸机参数对腹腔高压(IAH)模型猪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6只家猪进行麻醉、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容量控制模式,呼吸机参数设置潮气量(VT) 10 ml/kg,呼吸频率16次/min,吸入氧浓度(FiO2)0.40,呼气末正压(PEEP)5 cm H2O(1 cm H2O=0.098 kPa)。置入动脉导管和Swan-Ganz导管,测定机械通气1h(基础值)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气道峰压( Ppeak)、平台压(Pplat)、胸腔内压(Pes)、肺顺应性(Cst)等呼吸力学指标,并行血气分析检查。通过腹腔内注入氮气法复制25 mm Hg(1 mm Hg =0.133 kPa)IAH模型,呼吸机参数不变,持续观察2h;随后置入食道测压管,调整PEEP使呼气末Ptp≥0(为正值),其余呼吸机参数不变,持续观察2h。结果 6只家猪均制模成功,无一发生气压伤和死亡。与基础值比较,IAH后1h、2h模型猪心率(次/min)增快(134.3±5.8、127.3±3.3比117.7±1.5),MAP(mm Hg)、CVP(mm Hg)和PAWP(mm Hg)上升(MAP:120.7±3.8、117.3±4.8比100.4±6.6,CVP:7.3±0.3、7.6±0.9比5.6±0.2,PAWP:14.0±0.6、14.0±1.0比12.3±0.3),CI(L.min-1.kg-1)下降(0.150±0.019、0.137±0.014比0.179±0.021);Ppeak (cm H2O)、Pplat (cm H2O)、Pes(cm H2O)上升(Ppeak:46.3±2.3、47.0±3.2比11.0±1.6,Pplat:25.7±1.3、26.0±1.6比9.0±0.6,Pes:13.7±0.3、14.3±0.3比2.3±0.3),Cst (ml/cm H2O)下降(8.3±0.3、9.0±0.6比23.0±1.6);动脉血氧分压(PaO2,mm Hg)和氧输送量(DO2,ml.min-·kg-1)均下降(PaO2:142.0±13.2、140.0±16.0比166.3±11.3,DO2:19.40±2.90、19.88±4.14比25.07±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AH常规机械通气同时间点各指标比较,通过食道压监测1h、2h时PaO2 (161.6±11.9、164.0±13.6)、DO2(21.90±6.21、21.16±2.78)以及Cst(12.0±1.6、12.7±2.9)均明显改善,CI(0.121±0.013、0.120±0.012)则进一步下降,反映组织灌注的血乳酸(mmol/L)明显下降(1.60±0.12比2.70±0.44,1.67±0.07比2.27±0.13),Pplat (31.3±3.4、31.7±3.2)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MAP、CVP、PAWP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IAH状态下通过Ptp设定呼吸机参数能改善模型猪的氧分压及Cst,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最佳氧合法导向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绵羊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肺泡灌洗法复制绵羊ARDS模型(n=6),在充分肺复张的基础上,利用最佳氧合法滴定最佳PEEP,并维持通气2 h。观察基础状态(PEEP 5 cmH2O)、ARDS模型稳定(PEEP 5 cmH2O)和最佳PEEP维持通气2 h的血流动力学、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变化。结果最佳氧合法滴定的最佳PEEP为(18±2)cmH2O。与ARDS模型比较,最佳PEEP维持通气期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嵌顿压(PAWP)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P、MPAP、PAWP和PVRI较基础状态明显升高(P<0.05)。与ARDS模型稳定时比较,最佳PEEP维持通气期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P<0.05),氧合指数(PaO2/FiO2)和氧输送(DO2I)显著升高(P<0.05),肺内分流率(Qs/Qt)明显改善(P<0.05),且PaCO2、PaO2/FiO2、DO2I和Qs/Qt均接近基础状态(P>0.05)。与ARDS模型稳定时比较,最佳PEEP维持通气期间的平均气道压(Pm)明显升高(P<0.05)、平台压力(Pplat)无明显变化(P>0.05)、肺动态顺应性(Cdyn)明显增加(P<0.05)。结论最佳氧合法导向的PEEP能有效地减少ARDS绵羊的肺内分流、改善氧合和肺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容积标限压力控制 (VTPC)通气时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后对机械通气参数的影响。方法  10例平均年龄为 (6 8± 5 )岁的呼吸衰竭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支持治疗 ;采用Newport e5 0 0型呼吸机 ,并实施定容型通气 (VCV) 30 min,潮气量 (VT)为 8~ 10 ml/ kg;测定气道阻力 (Raw)和静态顺应性 (Cst)以及通气参数的变化 ,包括气道峰压 (PIP)、平台压 (Pplat)、充气时间 (Tinflate)、吸气峰流速(PIF)、呼气峰流速 (PEF)和平均吸气流速 (VT/ Tinflate)。随后转为 VTPC通气 30 m in,并同样记录上述参数。通过同轴吸入装置吸入沙丁胺醇 6 0 0 μg后重复 VCV和 VTPC通气 ,并记录上述通气参数。结果  10例患者的 Cst为 (38.4± 2 .7) ml/ cm H2 O,Raw为 (2 0 .1± 2 .0 ) cm H2 O· L- 1 · s- 1 。VTPC时 PIP和 VT/ Tinflate较 VCV时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PIF则显著增高 ,两种通气时的 Pplat无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 (2 2 .1± 0 .9) cm H2 O和(2 3.0± 1.2 ) cm H2 O(P>0 .0 5 )。吸入沙丁胺醇后患者的 Raw均显著降低 ,而 Cst无明显变化 ,VCV时的 PIP有所降低 ,但 Pplat无变化 ;VTPC时的 PIP和 Pplat与吸入前比较无明显改变 ,但 PIF和 PEF出现显著增高 ,Tinflate则相应缩短 (P均 <0 .0 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RM)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48只被随机分为8组,气管内注入盐酸复制肺内源性ARDS(ARDSp)模型,静脉注射油酸复制肺外源性ARDS(ARDSe)模型,两种模型分别应用常规机械通气(A组)、俯卧位通气(B组)、控制性肺膨胀(SI,C组)、俯卧位通气联合SI(D组).观察各组基础状态、模型复制成功0、2和5 h 4个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①ARDSp模型:中心静脉压(CVP)在A组、c组成模5 h明显增加;肺动脉楔压(PAWP)在C组、D组成模5 h明显增加;平均肺动脉压(MPAP)在A组、C组、D组成模2 h、5 h明显增加;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在c组成模5 h明显降低;4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在成模0、2和5 h均明显增加;心排血指数(CI)在B组、c组成模2和5 h明显降低,在D组成模2 h明显降低,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ARDSe模型:EVLwI在4组成模0、2和5 h均较基础值明显增加;其余心脏前负荷、心功能、后负荷相关参数在各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结论 对于不同原因ARDS,俯卧位通气联合SI较单纯应用俯卧位通气或SI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其中对ARDSe血流动力学参数更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实施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应用,并探讨其优越性。方法 60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SV组和PSIMV组,均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通气24小时后,ASV组较PSIMV组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24小时后Pa02、氧合指数、静态肺顺应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于ARDS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ASV和PSIM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ASV模式更有效减低PIP、Pplat。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具备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最佳氧合法导向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绵羊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 肺泡灌洗法复制绵羊ARDS模型(n=6),在充分肺复张的基础上,利用最佳氧合法滴定最佳PEEP。并维持通气2h。观察基础状态(PEEP 5 cmH2O)、ARDS模型稳定(PEEP 5cmH2O)和最佳PEEP维持通气2h的血流动力学、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变化。结果 最佳氧合法滴定的最佳PEEP为(18&#177;2)cmH2O。与ARDS模型比较,最佳PEEP维持通气期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嵌顿压(PAWP)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P、MPAP、PAWP和PVRI较基础状态明显升高(P〈0.05)。与ARDS模型稳定时比较,最佳PEEP维持通气期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P〈0.05),氧合指数(PaO2/FiO2)和氧输送(DO2I)显著升高(P〈0.05),肺内分流率(Qs/Qt)明显改善(P〈0.05),且PaCO2、PaO2/FiO2、DO2I和Qs/Qt均接近基础状态(P〉0.05)。与ARDS模型稳定时比较,最佳PEEP维持通气期间的平均气道压(Pm)明显升高(P〈0.05)、平台压力(Pplat)无明显变化(P〉0.05)、肺动态顺应性(Cdyn)明显增加(P〈0.05)。结论 最佳氧合法导向的PEEP能有效地减少ARDS绵羊的肺内分流、改善氧合和肺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胸科手术时单肺通气期间不同通气模式对患者气道压力和氧合的影响。方法需行单肺通气麻醉的老年手术病人120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40例,年龄60岁以上。将120名患者分为例组,施行全麻诱导双腔插管后行双肺通气,进胸后分别再进行不同通气模式的单肺通气,单肺通气开始后,其中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组(Ⅰ组)VT=10 ml/kg,f=10;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V)(Ⅱ组)压力设定为达10 ml/kg潮气量的压力值,f=10;VCV组(Ⅲ组)VT=7 ml/kg,f=14;PCV组(Ⅳ组)压力设定为达7 ml/kg潮气量的压力值,f=14;VCV+选择性通气肺呼气末正压组(PEEP)(Ⅴ组)VT=7 ml/kg,f=14,PEEP=5 cm H2O;PCV+PEEP组(Ⅵ组)压力设定为达7 ml/kg潮气量的压力值,f=14,PEEP=5 cm H2O。定时记录数据。结果单肺通气30 min后、单肺通气60 min后,Ⅲ组和Ⅳ组相比氧合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Ⅲ组和Ⅴ组相比氧合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Ⅳ组和Ⅵ组相比氧合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为了改善单肺通气时出现的低氧血症和确保患者在手术中的安全,需要合理选择通气模式,达到提高单肺通气效果的目的,使单肺通气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