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侯俊芳  唐静  张海霞 《癌症进展》2021,19(18):1874-1877,1929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00例EC患者手术后石蜡包埋EC组织标本100例,另取同期因其他妇科疾病切除的子宫内膜组织标本100例作为对照.所有标本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其中ER、PR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ER、PR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统计术后1年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EC组织中ER、PR及双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子宫内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肌肉浸润程度、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EC患者的EC组织中ER、PR及双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及双阳性表达均与EC患者肌肉浸润程度、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ER阳性与阴性、PR阳性与阴性、ER和PR双阳性与双阴性EC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在EC组织中表达下调,ER、PR表达与EC患者肌肉浸润程度、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相关性,与预后无关.ER、PR的表达对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雌、孕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癌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对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 ,探讨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科经手术治疗的新鲜活体组织标本 ,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子宫内膜癌 30例。采用较新的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水平。结果 ER和PR的阳性率一致 ,均为 6 6 6 7% :组织学分级高分化腺癌 (Ⅰ级 )的阳性率为 4 0 % ,明显高于中、低分化者 (Ⅱ、Ⅲ级 ) ;临床分期早期 (Ⅰ期 )的阳性率为 4 3 33% ,明显高于中、晚期 (Ⅱ、Ⅲ期 )患者 (P <0 0 1)。在同一标本不同部位的癌灶、癌旁和正常组织中ER和PR的阳性率显示癌灶组织明显低于癌旁和正常组织(P <0 0 5 )。结论 ER和PR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关系 ,高分化癌的ER和PR表达水平高 ,低分化癌的ER和PR含量低 ;临床分期早期患者的ER和PR含量高 ,中、晚期患者的ER和PR含量低。笔者认为 :ER和PR的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化趋势、分级及临床分期和内分泌治疗与对预后的监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王华英  俞绍音 《肿瘤》1992,12(4):166-168
本文用亲和酶标法检测32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的ER和PR,ER阳性率62.5%,PR阳性率71.8%。发现ER、PR阳性率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值均<0.025),而ER、PR与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之间当分化程度相同时未发现明确关系(P>0.025)。电镜观察发现PR(-)者超微结构特征上有较多的恶性特征。与DCC法对照,总符合率达92.5%和95.8%,且特异性检测发现酶标法是一种专一性较强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葡聚糖-活性炭吸附法(DCC法)对6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ER、PR测定,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中30例进行ER、PR检测。结果:DCC法检测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79·4%和77·9%,免疫组化法均为86·7%。两种测定方法比较,ER与PR的总符合率分别为82·4%和85·7%。免疫组化法可在DCC法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组织来源。ER、PR水平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组织类型中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与腺棘癌的ER、PR水平高于其他癌。ER水平与肥胖呈正相关。结论:ER、PR水平与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均反映了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ER、PR的测定对估计预后和临床选择激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状态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共纳入358例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选取患者切除标本,对组织中ER和PR表达的强度和细胞比例进行免疫组化半定量评价,探究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8.2个月(2~60个月),5年内有82例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ER/PR的表达,无论是强度评分、比例评分还是总评分,都可以很好的预测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ER/PR状态总评分是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ER较PR更为显著。对于生存时间,ER高/PR高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最长,其次是ER高/PR低组、ER低/PR高组,最低的为ER低/PR低组。结论:在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ER/PR的低表达是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有效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应用葡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雄辉  胡媛芳 《癌症》1991,10(5):385-389,T00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R、PR、p53、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和1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标本进行ER、PR、p53、C-erbB-2的检测.[结果]正常增生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p53、C-erbB-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67%、83.33%、8.33%、16.67%及46.88%、4063%、53.13%、62.5%,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ER、PR表达在G1与G3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G1与G2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p53、C-erbB-2表达在Ⅰ期与Ⅲ期之间、G1与G3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R、PR、p53、C-erbB-2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ER和PR的表达可作为内分泌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9例子宫内膜癌标本、48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和51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标本作为回顾性分析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三种标本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对比分析雌孕激素受体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现出高阳性率(43.04%),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27.08%)和增生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39.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雌孕激素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21.16%)显著高于G2级、G3级子宫内膜癌阳性表达率(34.78%和3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病理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雌孕激素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51.52%)显著高于Ⅱ、Ⅲ、Ⅳ期阳性表达率(37.50%、29.41%和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表达患者的术后累积生存率(86.67%)显著高于阴性表达患者的术后累积生存率(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6,P<0.05)。结论: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过度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预后观察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与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2组子宫内膜标本中ER、PR、STAT3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STAT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中STAT3、ER表达均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PR则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均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知,STAT3与ER激素呈正相关(γ=0.452,P=0.000),与PR激素无关(γ=0.1378,P=0.071)。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ER、PR、STAT3过度表达有关,而STAT3的表达与雌激素调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ER、PR及PCNA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内膜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女性激素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作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手术切除和诊刮的17例子宫内膜腺癌和4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标本进行ER、PR和PCNA含量检测,并结合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的含量低于增生期和增生过长内膜组织(P<0.05),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有关。PCNA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含量显著高于非肿瘤性内膜组织(P<0.01),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ER、PR的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ER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内膜腺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PCNA的过度表达可能与细胞的异常生长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胃癌肥大细胞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胃癌肥大细胞(MC)与雌激素受体(ER)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应用俾士麦棕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了74例胃癌组织中肥大细胞和雌激素受体。结果表明:①胃癌MC高计组病例ER阳性率低,MC低计组病例ER阳性率高(P<0.05);②MC高计组病例5年生存率高于低计组(P<0.05)。作者认为,MC抑制肿瘤的生长,部分可能是通过限制癌细胞ER的合成来实现的。MC计数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 986年 1月~ 1 999年 9月间收治的 41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1 4 1例患者 , 期 30例 (73.2 % ) , b期 1 1例 (2 6 .8% ) ;手术治疗 37例 ,单纯放疗 3例 ,单独孕激素治疗 1例 ;5年生存率 35 .4%。子宫外多处病灶 2 1例 ,其中复发转移 1 6例 ,死亡 1 4例 ,占全部死亡的82 .4%。结论 子宫浆膜受侵、子宫外多处癌灶、宫旁组织受侵犯、宫旁淋巴管或血管有癌栓及淋巴结癌转移仍是影响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 期患者易盆腹腔复发和肺转移 ,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雌、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用TRAP 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雌、孕激素作用前后HHUA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端粒酶活性及hTERT RNA的表达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雌激素对HHUA细胞端粒酶活性和hTERT的表达有明显增强作用 (P <0 .0 5 ) ,而孕激素对其影响不显著。孕激素作用下 ,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S期及G2 ~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 (P <0 .0 5 ) ;细胞的分裂、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雌激素的作用则相反。结论 雌激素能增强子宫内膜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hTERT的表达 ,促进其分裂和增殖 ,降低凋亡细胞比例 ,孕激素的作用相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子宫内膜癌(EC)的关系及EC患者癌组织分化程度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EC患者113例,同时随机选取年龄与EC组相匹配的此段时间内我院健康体检的妇女1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FT4)。比较两组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E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分析EC患者癌组织分化程度及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C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较对照组高(P<0.000)。低分化EC患者的TSH高于中分化EC患者(P=0.025)。EC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组织中ER、PR阳性与阴性患者的TSH、F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与EC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细胞凋亡与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分析这些指标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类型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Bio-dUTP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及HE染色,对细胞凋亡与p53蛋白表达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原位观察和相关性研究。结果 64例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细胞凋亡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并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及p53蛋白表达增强而降低。64例子宫内膜癌中30例(46.9%)p53蛋白呈阳性表达,阳性细胞含量随肿瘤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加,对照组均呈阴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高于对照组,并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及p53蛋白表达增强而增加。结论 子宫内膜癌p53蛋白表达和功能异常与其细胞增殖及凋亡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36例(E2+)乳腺癌患者组织PR和ER DNA结合功能的关系,进而探讨(E2+/PR+)表型内分泌治疗无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用激素结合法和迁移率改变法。结果:1)用含有ER的MCF-7细胞株作为阳性对照,22℃Mg^2+存在条件下,迁移率改变法中ER-ERE复合物的形成是激素依赖性的,证实了ER-ERE复合物的特性。(2)激素结合法和迁移率改变法检测结果显示,36例(E2+)乳腺癌中  相似文献   

20.
韩安家  熊敏  李智 《癌症》2001,20(3):258-26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和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组织中细胞粘附分子和雌、孕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的意义。E -α-catenin,--catenin,γ-catenin和ER、PR的表达。结果:E-cadherin在IDC和ILC中表达缺失和明显减少的分别占18.7%和30%,α-catenin,β-catenin,γ-catenin在IDC中表达缺失和明显减少的分别为75%,43.8%和明显的正相关性;γ-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缺失和明显减少与淋巴结转移病例之间有显著的关系。ER和PR在IDC中表达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除E-cadherin外,α-catenin,β-catenin,γ-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中表达明显缺失和减少。γ-catenin表达缺失和明显减少可作为乳腺浸润性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一个预后指标。ER、PR与E-cadherin,α-catenin,β-catenin,γ-catenin可能是乳腺浸润性癌两类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