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衡教授运用小青龙汤治疗咳嗽病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衡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从事中医教学、临床近五十余年,专攻中医内科经典,是我国研究《金匮要略》的知名专家,担任中国中医学会仲景专业委员会委员、顾问,擅长用古代高效廉价的方剂治疗呼吸、消化、内分泌等疾病,对妇科杂病、老年病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有幸跟诊于周衡教授临床学习,兹将周衡教授对小青龙汤治疗咳嗽的研究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试论仲景用细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仲景<伤寒杂病论>,所用药物160余种,每味药物在其功效、配伍、剂型、用量及煎服方法等方面均有一定法度,无不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其中有关细辛的用法,于临床尤具指导意义.论中所用细辛的方剂<伤寒论>5首,<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15首,除去二书中相重复者2首,共计18首.兹就细辛的使用规律论述如次.  相似文献   

3.
曲生老师是吉林省名中医之一,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载,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颇丰,余有幸师从曲老,受益匪浅。兹举其经方验案3则如下,其辨证之精确,用药之精恰,疗效之精良,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1 同房疼痛李某某,女,38岁,农民。1989年2月27日初诊。同房时阴道干涩疼痛8年。患者于8年前开始出现同房时阴道干涩疼痛。平时外阴搔痒,苦不堪言。月经先期,量少,色鲜  相似文献   

5.
郝允海 《实用新医学》2007,8(6):566-567
胃病乃临床常见多发之症,“十人九胃”足以言明。余从医多年,喜研读经典著作及各家学说,治疗胃病博采众家之长,效法李东垣、喻嘉言、陈士铎等名家经方,施之临床,每获佳效。兹举隅数则,以期引玉。  相似文献   

6.
仲景方药用之临床每收奇效。笔者仅将运用经方治疗呕吐验案3则小结于后。 1 慢性浅表性胃炎呕吐案牟某某,男,34岁。1989年11月26日初诊。  相似文献   

7.
经方特点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方”一般是指《伤寒杂病论》一书中之处方。系统分析了《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主要特点:方证相应、一方多证,配伍严谨、组方缜密,味少效宏、用药巧妙,作用全面、加减灵活。经方由于有诸多优点,成为创制新方的“祖方”,后世在经方的基础上衍化出大量方剂。  相似文献   

8.
探讨伤寒与杂病历代的分合状况。从热病的证治谈《金匮要略》杂病的位置、伤寒的证治谈杂病中的六经辨证,以及宋代杂病的另立、杂病伤寒合一说等几方面着手,探讨伤寒与杂病历代分合状况,认为仲景医学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独特系统,六经证治的框架是临证的基础,六经辨证具有普遍适用性,并非局限于外感伤寒,杂病的处理也应遵循。伤寒与杂病理法相通,仲景通过伤寒、杂病合论,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一,可完好凸现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脉络,辨证、治病和对症的中医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9.
<正>《汉书·艺文志》收载了11家的经验方剂;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被誉为"医圣方祖",他撰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称《伤寒杂病论》,共收入其方剂339首。清代医家徐灵胎说:"古圣治病方法其可考者,为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说明上述文献所载的方剂,特别是张仲景的方剂,被后世称为"经方"。柯琴在《伤寒杂病论附翼》中,称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说明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首经典方剂。  相似文献   

10.
11.
周衡教授致力于《金匮要略》研究50余年,湖南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湖南省名中医.我国知名仲景学说研究专家,中国中医学会仲景专业委员会首任委员、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挖掘、整理主校《金匮要略》首注本《金匮方论衍义》,并多次担任《金匮要略》全国教材编委及《中医药高级丛书·金匮要略》副主编,  相似文献   

12.
顾护脾胃之功能是《伤寒论》中始终坚持的治疗原则 ,通过对急、危、重证、疑难病证拟或慢性病证等多方面治验数则总结 ,以论证仲景顾护脾胃 ,扶助正气之思想  相似文献   

13.
关于药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证是中医用药的指征和证据,是客观的,具体的,综合的,稳定的,科学的。药证相应是中医取效的前提,是天然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张仲景的药证是中医的经典药证,通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最简方研究,最大量方研究,加减方研究,类方研究等,可以搞清张仲景用药的规律,继承好中医的优秀遗产。  相似文献   

14.
东汉名医张仲景“官至长沙太守”一事,因其不曾见于史书记载,故素有争议,一直成为历史疑案。通过大量征引文献资料,并且结合有关出土文物,反复进行考证研究,充分说明张仲景曾经做过长沙太守。其具体任职时间确定为建安七年(202)至十年(205)或十二年(207)之间。张仲景在出任长沙太守期间,又坚持坐堂行医和撰写《伤寒杂病论》这部医学名著,对后世影响巨大。湖南省长沙市在清代曾修建“张公祠”以示纪念,人们至今仍对医圣张仲景深表缅怀和敬仰。  相似文献   

15.
16.
带下病首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嗣后经历代医家张仲景、陈自明、傅山等补充发明,逐步形成一整套理论方药,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妇科临床。本病主要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二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湿邪有内、外之别。外湿指外感之湿邪,影响脾胃的变化失调;内湿,一般指脾虚失运,肾虚失固所致。所以在临床上以湿热、脾虚失运、肝郁化火、肾虚失固等为多见。笔者遵照前贤经验,复参己意,临床多所治验,兹举以飨同道。1湿热带下周某某,女,29岁,已婚,工人。主诉:右侧少腹疼痛1年余,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有臭味;伴胸闷胃…  相似文献   

17.
自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以来 ,古今医家无不折腰称颂 ,推崇备至 ,尊仲景为医圣 ,崇其书为经典 ,赞其法为宗本 ,誉其方为众方之祖 ,颂其语为字字玑珠。唯对厥阴篇医家多感头痛 ,各持已见 ,争执千载 ,众说纷纭 ,终难统一 ,尚无定见 ,兹就厥阴篇之死证 ,略陈愚之管见。1 从厥阴病死证条文多于少阴病看 ,厥阴病篇理应在少阴之后对于厥阴和少阴的排列顺序古往今来亦有争执 ,中医院校二版教材《伤寒论释义》就曾明言 :“少阴病为伤寒六经…  相似文献   

18.
谈仲景的辨病与辨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辨病与辨证的学术问题。对仲景的辨证论治体系进行分析。认为张仲景对某些病证有很深的认识。并揭示了它们的证治规律;《伤寒杂病论》中有些疾病以单个症状命名,存在局限性;张仲景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但更多的注重辨证论治,指出,当前不应回避辨病(西医病名)和辨证(中医证名)相结合这一中西医互补而有利于提高疗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伤寒杂病论》辨治特色之所在,以达指导临床实践之目的,首先以《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腰痛证之原文为依据,分病因为风寒外束、寒湿凝着、湿热交郁、痰饮内伏、虚劳损肾、食被霜菜之六款。其次,为了于辩证之计,双分述其疼痛特征为腰身俱痛、腰部冷痛、腰髋驰痛、腰背俱痛、腰痛腹急、腰心俱痛之六端。再次,双根据痛者多寒与凡痛皆属经脉气血不通之总病机,特多立法制方中推出其每寓温通大测于其内。另外,又根据其向主治  相似文献   

20.
杨广栋  李卫民  高志远 《中医学报》2019,34(2):252-254,258
黄疸的直接病因乃是湿邪、热邪、湿热或寒湿之邪侵袭,伤及血分,致血分出现"血气流溢",以致胆汁外泄,脾色外现,出现黄疸。湿邪为贯穿黄疸的主线,热为黄疸发病的关键,瘀为黄疸发病的要着。寒、虚、兼表证为黄疸发病的变证,寒没有附方,虚用小建中汤、猪膏发煎,表用桂枝加黄芪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黄疸病应早期积极治疗,若于10 d左右邪退正安,则病情好转,病当向愈,反之病情发展,治疗难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