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和78例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失血量、术后补充使用镇痛药例数、切口美观指数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80例修补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与开腹手术组比较,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例数、切口美观等均优于开腹手术组。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除了一例皮下气肿,其他如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肺部感染、肠粘连等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在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比具有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切口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术及术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组(32例)和开腹组(26例),腹腔镜组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穿孔修补术,开腹组行开腹穿孔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情况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性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可作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与传统开腹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患者根据完成的手术分为腹腔镜穿孔修补治疗组与传统开腹修补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腔镜组完成35例,开腹组完成31例;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愈出院,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手术的病例。开腹组在手术时间低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在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较开腹手术有明显优势,术后疼痛轻、腹部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4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分为2组,每组24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对照组行开腹穿孔修补术,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使用例数、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穿孔修补术相比,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安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和开腹修补术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的近期效果。方法对62例老年溃疡穿孔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修补术32例,开腹手术30例。两组年龄、性别、穿孔时间、腹腔积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止痛药使用率、切口感染、残余脓肿、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腹腔镜溃疡穿孔修补术组和开腹溃疡穿孔修补术组比较,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止痛药使用率、切口感染、残余脓肿、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溃疡穿孔的治疗中,腹腔镜溃疡穿孔修补术较开腹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腹壁无瘢痕、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溃疡穿孔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接受穿孔修补术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2组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腹腔镜组(n=27,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与开腹组(n=31,行传统开腹穿孔修补术)。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腹腔残余感染、切口感染、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1),两组切口感染率、腹腔残余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适宜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4-06—2017-12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行开腹穿孔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和传统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0年—2012年12月就诊的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及溃疡愈合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溃疡愈合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腔镜和开腹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效果。方法依据不同术式将接受穿孔修补术的8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不同术式的疗效。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2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和开腹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效果确切;但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患者下床活动早、并发症发生率低,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应作为首选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及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特点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23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行腹腔镜手术,147例行传统开腹手术,34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对比3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症状改善时间、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花费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在SIRS症状改善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腹腔脓肿与胸腔积液例数、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非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例数、术后镇痛次数、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住院花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等优点,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越性,是目前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0例患者,开腹组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修补穿孔治疗,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手术修补穿孔治疗,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采用卡方(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5例(12.5%)和1例(2.5%),开腹组分别为13例(32.5%)和6例(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临床上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非典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为37例老年非典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腹腔镜组),并选择同期41例行开腹穿孔修补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开腹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五孔法在困难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2017年1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研究组(n=25)行改良五孔法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对照组(n=25)行非改良五孔法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7.0±29.5)min与(85.4±51.5)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4±2.7)d与(10.9±4.8)d,术后分别发生消化道瘘1例与2例,术后均死亡1例,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消化道瘘、死亡率与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转开腹1例,对照组为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五孔法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安全、有效,尤其对于复杂困难病例优势明显,降低了中转开腹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向倒刺缝线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60例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2例采用传统可吸收线缝合为传统缝线组,28例采用倒刺线缝合为倒刺线组,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资料,缝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倒刺线组缝合时间[(6.4±2.8)min比(41.8±6.5)min]、手术时间[(18.6±4.5)min比(65.8±8.3)min]均明显少于传统缝线组(均P0.05)。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2个月,平均随访11.5个月。所有患者出院1~3个月返院行胃镜检查,无幽门狭窄、溃疡出血等。结论倒刺缝线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应用是安全有效,能够缩短缝合时间及手术时间,降低腹腔镜下缝合难度,缩短学习曲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采用倒刺线连续缝合法和传统三针缝合法用于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的疗效与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汕头潮南民生医院被诊断为胃十二指肠穿孔并接受腹腔镜穿孔修补术的患者103例,分为三针法组和倒刺线法组,其中三针法组55例,倒刺线法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倒刺线法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三针法组(45.50+10.30min比55.30+13.80min,P<0.001)。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术后肠胀气、腹腔脓肿及二次手术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采用倒刺线连续缝合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方法简便可行,修补穿孔也更为牢固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间150例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腹腔镜组84例,开腹组66例)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回房时疼痛水平(VAS评分)、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1 d的白细胞数目、粒细胞百分比、CRP、IL-6、TNF-α和血糖水平等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开腹组(t=1.954、1.880,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和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t=11.448、5.857、6.582、5.623,P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 d的白细胞数目、粒细胞百分比、CRP、IL-6、TNF-α和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t=7.236、5.340、20.553、21.585、24.697、2.85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40,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术中损伤小、应激反应低术后恢复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