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面神经颅外段的动脉来源及分布. 方法 15例新鲜尸体头颈部标本经双侧颈总动脉插管,加压注入红色乳胶或过氯乙烯填充剂,观察面神经颅外段的血供来源及分布. 结果面神经营养动脉来源于耳后动脉的茎乳动脉、颞浅动脉面神经支、面横动脉、颈外动脉上面神经支、颈外动脉下面神经支、面动脉后面神经支和面动脉前面神经支,其外径分别为(0.8±0.2) mm、(0.9±0.4) mm、(1.9±0.3) mm、(1.0±0.2) mm、(1.1±0.4) mm、(1.0±0.2) mm和(1.1±0.6) mm.各营养动脉除营养面神经外还发出分支相互吻合,构成了丰富的面神经血管网. 结论了解面神经颅外段动脉血供来源及分布,为避免腮腺咬肌区手术损伤面神经营养血管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股外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5侧新鲜成人髋关节平面离断的下肢标本,经股动脉插管灌注红色乳胶,观测股外侧中、下部皮肤穿支数目、分布、蒂长与外径.结果 在股外侧中、下部共观测皮肤穿支19支,平均每侧(3.8±1.3)支.穿支主要来源于股深动脉第3穿动脉,部分来源于膝上外侧动脉及股深动脉第2、4穿动脉,股深动脉第3穿动脉皮穿支于腓骨小头上(13.8± 1.5)cm浅出深筋膜,膝上外侧动脉皮穿支于腓骨小头上(8.6±1.3)cm浅出深筋膜,皮肤穿支在穿深筋膜平面外径(0.7±0.2)mm.股深动脉第3穿动脉血管蒂外径(1.9±0.2)mm,蒂长(12.2±0.6)cm;膝上外侧动脉起始部外径(1.5 ±0.2)mm,蒂长(6.8±1.1)cm.股深动脉穿动脉与膝上外侧动脉的穿支分支相互吻合成网. 结论 股外侧穿支血管出现恒定,有较粗的血管外径,携带源动脉能获得较长的血管蒂,具备游离移植及带蒂转移所要求的解剖学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CTA影像测量下颌角周围动脉与下颌角手术的解剖关系,为避免手术中损伤下颌角周围动脉提供指导。方法:选择30名正常成人下颌角及周围血管CTA扫描图像,应用ADW4.2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面动脉距下颌角点;颈外动脉距下颌角点、颈外动脉距下颌骨升支后缘各点的三维解剖位置。结果:面动脉距下颌角点的距离为(28.26±8.34)mm;颈外动脉据下颌角点的距离为(18.66±6.34)mm;颈外动脉在下颌角点上10mm处距下颌骨升支后缘的距离为(12.28±5.12)mm;在下颌角点上20mm处距下颌骨升支后缘的距离为(9.58±5.42)mm;在下颌角点上30mm处距下颌骨升支后缘的距离为(6.38±4.12)mm,在下颌角点上40mm处距下颌骨升支后缘的距离为(3.46±2.56)mm,左右侧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下颌角截骨或磨削手术时应注意面动脉和颈外动脉的损伤,位置越高颈外动脉距下颌升支边缘越近。手术安全范围应控制在距下颌角点上30mm以内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颞浅静脉额支的变异情况及其与颞浅动脉额支的关系,为避免颢浅血管蒂额部皮瓣发生淤血性坏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颢浅静脉额支的变异情况,以颧弓上缘为X轴、过骨性外耳门前缘点X轴的垂线为Y轴的二维坐标系定位颞浅静脉额支,测量颞浅动静脉额支之间的距离.结果 颞浅静脉额支缺如率为50%(10/20),多数(9/10)位于颞浅动脉额支的上方,颞浅静脉额支与颞浅动脉额支的平均距离为(17.3±8.4)mm,且越向颅顶方向,动静脉之间的距离越大.结论 颞浅静脉额支解剖变异较大,颞浅血管额支动静脉伴行多不紧密.因此,颞浅血管蒂额部皮瓣蒂部应较宽(3~4 cm)设计成逐渐增宽的扇形,可避免皮瓣发生静脉回流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 阐明颞区筋膜的多个层次以及血液供应、神经支配情况,明确颞区的颈内外血管与颅脑血管的交通支,剖析注射美容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对20具新鲜头部标本进行分组研究,利用铸型、透明、造影和显微解剖等方法,通过计算机叠加处理得到颞区的层次以及血管、神经分束.结果 颞区的动脉血供来自颞浅动脉、上颌动脉的分支颞中动脉、颞深前动脉、颞深后动脉,且静脉与动脉相伴随,相互交织成网,并与眼动脉及颅内动脉亦有丰富的吻合支;静脉回流由同名静脉收集于翼丛或下颌后静脉,最终注入上颌静脉;运动神经为穿过颧弓的颞支、颧支.结论 颞区的组织层次由浅入深可分为10层,均有血管、神经支配,因此,颞区筋膜可以单层应用,并可形成带感觉神经支配的复合筋膜移植组织,可灵活设计并用于身体各个部位的组织缺损及器官畸形的修复.颞区的血管较丰富,与颈内外、颅内外相互交通,在盲视下操作,需要熟悉解剖,避免失明、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颞部注射填充致颅内栓塞的解剖机制和危险因素。方法 (1)对4个(8侧)成人头颅标本血管行乳胶灌注, 对颈外动脉起点至颞浅动脉额支眶上缘水平段的血管(简称选取段动脉)进行解剖, 获取血管铸型, 测量其长度、起止点口径及体积(排水法)。(2)从浙江省人民医院影像库中获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20例成人头颅CT血管成像数据(排除有颈部血管疾病者), 对颈外动脉起点至颞浅动脉额支眶上缘水平段血管长度、起止点口径及体积进行测量。(3)由5位整形外科医生使用压力模拟测定设备按照临床操作习惯对真实颅骨模型颞区进行大力按压, 并维持2 s, 测得最大压强值, 用最大压强值减去颈总动脉基础压强值[设置为90、120、150、200 mmHg(1 mmHg=0.133 kPa)4个等级], 得到对颞区产生的额外的压强值。结果 (1)4个成人头颅标本共采集8条动脉, 选取段动脉血管铸型形态均完整, 血管长度为(169.5±7.2) mm,起点口径为(4.29±0.28) mm, 终点口径为(1.31±0.15) mm, 体积为(1.56±0.21) ml。(2)20例成人中, 男1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腓浅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游离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15具新鲜成人尸体行动脉造影及螺旋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MIMICS图像工作站,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观测腓浅动脉穿支血管的分布规律等.临床应用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创面12例,缺损面积为3.0 cm×4.5 cm~5.0 cm×11.0 cm.结果 腓浅动脉起始外径(1.2±0.3) mm,干长(5.6±1.8)cm.其穿支多出现于小腿前外侧上、中1/3区域,平均外径(0.7±0.2) mm,与中、下1/3处腓浅下外侧动脉及腓动脉终末穿支吻合构成1条几乎不减少口径的血管链,伴行静脉1条.12例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受区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外形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腓浅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解剖恒定,手术操作简便,临床效果满意,是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的又一选择.  相似文献   

8.
反流轴型岛状耳廓瓣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寻求耳廓复合组织片游离移植时面积受限之解决方法。方法:于29具成人灌注尸体标本,进行额、鼻、颞部血管解剖观测,并进行临床实践。结果:颈内动脉的血流,可自滑车上动脉、框上动脉→前额动脉吻合网→颞浅动脉额支→颞浅动脉主干→颞浅动脉耳支而营养耳廓。根据解剖结果,可设计以滑车上、眶上动脉为血管蒂的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廓复合组织岛状瓣,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临床上已应用16例,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来自颈内动脉的血液可经前额动脉吻合网进入颈外动脉分布的耳廓及耳前,耳后组织,提供血供,可据以设计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  相似文献   

9.
耳廓复合组织瓣为修复鼻翼缺损的首选供区。以往用游移植法,其高度超过1cm时易致坏死失败。笔者根据眶上动脉与颞浅动脉额支之间有恒定吻合支的特点,并经尸体由颈内动脉灌注染料行解剖观察,证明:颈内动脉血流,可自眶上动脉→眶上动脉与颞浅动脉额支的吻合支→颞浅动脉→颞浅动脉耳支而营养耳廓。从而设计了以眶上动脉为蒂的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至鼻翼缺损区,I期修复鼻翼缺损的新方法。1990年以来,我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找寻以滑车上、眶上动脉为供血源的跨区反流轴型耳廓复合组织岛状瓣 ,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或半鼻缺损之解剖根据 ,解决临床上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时面积受限之难题。方法  2 9例成人尸体标本 ,结扎双侧颈外动脉、椎动脉和一侧颈内动脉 ,由另一侧颈内动脉灌注染料 ,之后额、鼻、颞部血管分别由外向内和由内向外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之间有恒定、粗大的吻合支 ,分支间相互吻合 ,形成前额动脉吻合网 ,颞浅动脉主干及顶支在上升途中发出 2~ 3组耳支。颈内动脉的血流 ,可自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前额动脉吻网→颞浅动脉额支→颞浅动脉主干→颞浅动脉耳支而营养耳廓。根据解剖结果 ,可设计出以滑车上、眶上动脉为供血源的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廓复合组织岛状瓣 ,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或半鼻缺损 ,在临床上应用于 16例病人 ,除 1例表皮水泡 ,换药后愈合 ,短期内色泽稍深 ,1例 1× 1cm皮瓣坏死外 ,余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来自颈内动脉的血液可经前额动脉吻合网进入颈外动脉分布的耳廓组织及耳前、耳后组织 ,提供血液供应 ,由此而设计的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 ,可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或半鼻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成人烟雾病(MD)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06-2020-01间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的30例M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mRS)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均高于术前,相对平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造影示吻合口通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STA-MCA术治疗成人MD,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增加缺血区域的脑血流量、减少烟雾状血管的生产、改善神经功能和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桡侧副血管蒂前臂外侧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桡侧副血管蒂前臂外侧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5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观察了桡侧副动脉的来源、走行及其在肘关节部位的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 :桡侧副动脉在距肱骨外上髁 ( 7.7±1.0 )cm处分为掌侧支和背侧支 ,背侧支在肱骨外上髁上方 ( 1.4± 0 .3 )cm处分为前支和后支 ,前支跨越肘关节到达前臂 ,以 2~ 4个皮支分布于前臂外侧的皮肤 ,其分支点外径为 ( 0 .8± 0 .2 )mm ,前支在桡骨颈平面和桡侧返动脉相吻合的占72 % ,可切取的皮瓣面积约 15cm× 5cm。结论 :以桡侧副动脉为蒂的前臂外侧皮瓣转位可修复肘部、上臂和颈部的软组织缺损 ,亦可吻合血管游离移植修复手、足部和面颈部的软组织缺损 ,还可形成臂外侧下部、前臂外侧大型皮瓣或复合组织瓣 ,修复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设计阴部外动脉阴茎皮瓣转位尿道成形术提供依据.方法 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解剖观测阴部外动脉起始、行程及其阴茎支在阴茎的走行、分支分布.结果阴部外动脉始于股动脉,外径(1.8±0.4)mm,伴行静脉1~2支,汇入大隐静脉.阴部外动脉阴茎支可视为阴茎支即阴部外动脉主干的延续,经耻骨结节两侧靠近阴茎,分别经2(10)点、3(9)点和1(11)点进入阴茎,多数分出背侧支和腹侧支分布于阴茎皮肤,外径(0.8±0.2)mm.结论阴茎皮肤血管恒定,以阴部外动脉为蒂,可在阴茎外侧或背外侧、腹外侧设计皮瓣,用于尿道成形术.术式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逆行性额部耳颞区反流轴型皮瓣的临床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额部常见皮瓣间供血血管系统之间的吻合情况,为额部皮瓣特别是眶上动脉蒂反流轴型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5具福尔马林保存的成人尸体头面部进行肉眼解剖,观察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的位置、口径、走行和相互吻合状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5具新鲜成人头部标本制作血管铸型.结果 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走行基本恒定,且三者存在众多吻合,吻合支集中区域为上界距眶上缘4.9±0.4 cm,下界为眶上缘水平,上界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0±0.2 cm,外侧距离前正中线4.5±0.4 cm;下界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4±0.2 cm,外侧2.3±0.5 cm.结论 额部有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供血,吻合支丰富且吻合区域较恒定,故可制成多种类型的跨血管的反流式皮瓣,增大血管蒂旋转的角度和长度以及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Zhang YL  Shi XE  Sun YM  Liu FJ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2):911-914
目的 对28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该部位动脉瘤手术方式和结果以进一步改善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09年8月手术治疗28例(30个)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其中微小动脉瘤4个,小型动脉瘤2个,中型动脉瘤4个,大型、巨大动脉瘤20个.结果 共手术处理28例患者的28个眼动脉段动脉瘤.19例行动脉瘤夹闭或动脉瘤切除+颈内动脉重建,9例行高流量颅内外动脉搭桥+动脉瘤切除+颈内动脉重建或颈部颈内动脉结扎动脉瘤孤立.17例术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复查,5例搭桥血管通畅,2例搭桥血管闭塞.1例动脉瘤少量残留,余动脉瘤不显影.GOS 4~5分占78%(22/28),死亡1例.结论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尤其是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处理困难.辅助高流量颅内外搭桥手术、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才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病例 女,16岁。因面部爆炸伤1d入院。检查:右面颊皮肤及软组织缺损3cm×3cm,上颌窦开放,骨性前壁缺损,窦腔内留存大量鞭炮碎屑皮及泥土,窦腔上壁、下壁骨折,骨片游离(图1)。清创后,窦腔内填塞凡士林纱布引流。经换图1 术前Fig1 Preoperation药,见窦壁有少量肉芽组织生长。伤后38d,行右颞浅动脉双蒂岛状组织移植修复术。沿颞浅动脉及其顶支、额支走行,设计颞浅动脉顶支筋膜瓣及额支额部皮瓣(图1)。沿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游离颞浅动脉及顶支、额支,向两侧潜行分离,注意保护毛囊,于骨膜外剥离形成顶支岛状筋膜瓣…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颈内、外动脉造影对滑车上动脉分支血管进行影像学研究,并设计改良额部皮瓣行鼻再造术。方法选用30例成人颈内、外动脉造影资料进行血管三维成像,对滑车上动脉分支(肌支和皮支)进行研究,探讨滑车上动脉分支走行、层次以及与眶上动脉的交通情况。根据影像学检测结果临床应用滑车上动脉分支设计额部皮瓣对11例鼻缺损患者行鼻再造术。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5~48岁,平均23岁。鼻缺损范围3.0 cm×2.5 cm~5.0 cm×3.5 cm。结果颈内动脉造影和三维成像显示,30例滑车上动脉恒定出现,直径(0.9±0.6)mm;其中浅层皮支恒定出现,直径(0.7±0.3)mm;深层肌支4例缺失,直径(0.5±0.5)mm,走行于额肌间,长(32.0±6.2)mm,分支间互有交通并与眶上动脉亦有吻合。临床应用皮瓣均成活,无软骨外露,外形良好。术后经4个月~3年随访,鼻尖、鼻翼及鼻小柱外形接近正常,鼻高度和坡度适中,再造鼻质地弹性良好,鼻孔无狭窄,通气功能正常。结论影像学检测结果佐证了滑车上动脉存在恒定皮支,以其分支为血管蒂设计的额部皮瓣提高了鼻再造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内踝前动脉穿支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踝前内侧区的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其邻近动脉吻合.结果踝前内侧区动脉,前侧来自内踝前动脉和胫前动脉踝上支穿支,外径平均0.6~0.8mm;后侧来自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和骨皮穿支,其中胫后动脉的肌间隙支2~3支,平均外径(0.9±1.2)(0.5~2.5)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1.3±0.3)(0.7~2.0)mm.动脉穿支均发出骨膜支、深筋膜支、皮支、皮神经及浅静脉营养支,构成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以及深、浅筋膜血管网.结论踝前内侧区的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及皮肤营养血管同源,呈明显的纵向性分布.设计以内踝前动脉筋膜穿支为蒂的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远端蒂的旋转点在内踝尖平面,可用于转位修复前足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9.
阴部外动脉阴茎皮瓣尿道成形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设计阴部外动脉阴茎皮瓣转位尿道成形术提供依据。方法  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 ,解剖观测阴部外动脉起始、行程及其阴茎支在阴茎的走行、分支分布。结果 阴部外动脉始于股动脉 ,外径(1.8± 0 .4 )mm ,伴行静脉 1~ 2支 ,汇入大隐静脉。阴部外动脉阴茎支可视为阴茎支即阴部外动脉主干的延续 ,经耻骨结节两侧靠近阴茎 ,分别经 2 (10 )点、3(9)点和 1(11)点进入阴茎 ,多数分出背侧支和腹侧支分布于阴茎皮肤 ,外径(0 .8± 0 .2 )mm。结论 阴茎皮肤血管恒定 ,以阴部外动脉为蒂 ,可在阴茎外侧或背外侧、腹外侧设计皮瓣 ,用于尿道成形术。术式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颞浅动脉分支走行及静脉伴行规律,为临床皮瓣手术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解剖10具成人尸体标本头面部(共19侧)并拍照,利用Digimizer图形分析软件建立以外耳孔为原点的坐标,测量分析颞浅动脉额支及顶支走行和伴行静脉.以此解剖结构为基础,用超声多普勒探查颞浅动脉及分支,低头憋气法或环扎法显示相应静脉,设计轴心线位于动静脉之间的转位皮(筋膜)瓣10侧,修复2008年2月-2009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面部损伤患者9例.数据行方差齐性检验. 结果 19侧标本中,额支伴行静脉缺如6侧,动静脉间最大间距(2.1±1.2)cm;顶支伴行静脉缺如3侧,动静脉间最大间距(1.4±0.7)cm.额支间血管距离大于顶支,且前者离散程度高于后者(F=0.0404,P=0.0475).皮(筋膜)瓣全部成活,无淤血、坏死. 结论 选用颞浅血管分支为轴心血管时,皮瓣设计应根据静脉伴行情况而定,避免术后因静脉回流障碍致皮瓣坏死.低头憋气法或环扎法可较好显现颞浅静脉及其分支,该法简单实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