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hs-CRP、MMP-9水平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及阿司匹林组各37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MMP-9和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变化。结果用药3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hs-CRP、MMP-9水平和TC、L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且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阿司匹林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MMP-9水平和TC、LDL-C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后脑梗死患者hs-CRP、MMP-9水平,降低患者炎性反应的发生,对患者血管进行保护,同时降低血脂水平,有利于疾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何荣芬  仇君 《中国药业》2012,(20):25-26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维生素E、维生素C等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6个月后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斑块积分分别为(3.78±0.68)分和(4.52±0.75)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77.90±21.74)分和(51.54±12.44)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与分别单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P+A)治疗组30例;单用阿司匹林(A)治疗组30例;单用阿托伐他汀(P)治疗组30例。对比联合用药组与单用药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疗效、血脂、颈部血管超声的变化,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两个单独用药组(P<0.05),治疗组颈总动脉内径明显扩大,也优于两个单用药组;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A)治疗组要高于其余两组(P<0.05);(P+A)治疗组总有效率95.3%,高于P组(73.2%)和A组(74.6%),P<0.05,3个月随访未见脑梗死复发。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治疗脑梗死,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预后的改善,对改善血脂各项指标有着积极的意义,对预防脑梗死的复发,相对于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1例TIA患者,随机分为TIA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48例和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他汀治疗组,20mg/d)43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血清hs—CRP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TG、血清hs—CRP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TIA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时能减轻TIA患者的全身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蚓激酶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纤溶酶原、血流动力学、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方法60例颈动脉斑块和纤溶酶原异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蚓激酶胶囊和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2组常规治疗相同,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纤维蛋白原(FIB)、血流动力学、血脂、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IB、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内膜斑块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前后比较,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降低程度更大。治疗期间治疗组有1例患者皮肤瘙痒,2例患者胃部不适,2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蚓激酶胶囊有改善微循环、激活抗凝、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和阿托伐他汀合用,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蔡长江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084-108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68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两组患者均酌情给予硝苯地平控制高血压、甘露醇控制颅内压、脑蛋白水解物营养脑细胞以及其他对症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连用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浆hs-CRP和D-二聚体的测定,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liP和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2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减轻炎性反应,激活纤溶系统,抑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林昭敏 《海峡药学》2009,21(11):161-162
目的探讨软脉灵口服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为软脉灵口服液+阿托伐他汀,单药组用阿托伐他汀,连续治疗8周。结果联合治疗组血脂各参数变化最显著,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效果优于单药组(P〈0.01或P〈0.05)。结论软脉灵口服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可增强其降脂效果。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明沈  卢敏 《海峡药学》2011,23(3):95-9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内压、阿司匹林抗凝和活化脑细胞等基本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连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9(MMP-9)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TC、TG和LDL-C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RP和MMP-9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血浆hs-CRP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脂、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叶酸治疗高脂血症并部分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高脂血症并部分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戒烟限酒,调整不良生活饮食方式,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使用溶栓药物,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叶酸,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全血比黏度、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叶酸治疗高脂血症并部分脑梗死,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对于调节患者的血液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血脂及hs-CRP的影响。方法将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及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TC、TG及LDL-C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通过迅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而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1.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贤秀 《中国医药》2012,7(11):1377-1378
目的 研究奥扎格雷钠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2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分为联合用药组(90例),奥扎格雷钠组(55例),阿司匹林组(35例),对照组(47例).联合用药组静脉滴注奥扎格雷纳80 mg,每12小时1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奥扎格雷钠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对照组依据病情只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如脱水降颅压、改善脑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等.各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4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有效率.结果 联合用药组基本治愈20例,显著进步43例,进步21例,总有效率93.3% (84/90);奥扎格雷钠组分别为7、20、18例,总有效率81.8% (45/55);阿司匹林组分别为3、10、11例,总有效率68.6%(24/35);对照组分别为3、2、13例,总有效率38.3%(18/47).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3组,奥扎格雷钠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均P<0.05).联合用药组男性患者总有效率为91.8%(45例),女性患者总有效率为95.1%(39例);奥扎格雷钠组分别为83.3%(25例)、80.0%(20例);阿司匹林组分别为70.0%(14例)、66.7%(10例);对照组分别为37.3%(10例)、40.0%(8例).4组组内不同性别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明显改善临床预后,总有效率优于单用奥扎格雷钠和单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灯盏生脉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的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Qn)、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行二级预防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片(10mg,Qn)、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灯盏生脉胶囊(540mg,Ti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内卒中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IHSS评分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不但能够降低脂蛋白a水平、 C反应蛋白水平,还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卒中患者再次发病,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比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首次发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96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150 mg,口服,qd;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 mg,口服,qd。两组患者皆连续服药24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管腔直径(CCAD)、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性质、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并观察患者脑梗死再发情况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IMT、斑块总数、低回声斑块数、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MAR均小于对照组,而CCAD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脑梗死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比阿司匹林能更有效地稳定和逆转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易损斑块,改善血液流变学,而且能够降低脑梗死再发的概率,安全性亦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栵死的(NSTEMI)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月期间NSTEMI患者11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6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心电图ST段改变,血PT、APTT和PLT变化,其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能改善梗死血管畅通率,且有效降低血清心肌标记物,改善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80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给予阿司匹林片100 mg,po qd,试验组90例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po qd,阿司匹林片100 mg,po qd。15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88.9%,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不良发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效果显著,能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朱海清  康平  胡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47-274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于治疗后第1、7、14天检测Hcy、CRP、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正常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第1天、治疗第7天、第14天Hcy、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073、2.874、2.015,均P<0.05);观察组治疗第7天、第14天Hcy 、CRP水平较第1天明显降低(t=2.223、2.268,均P<0.05).结论 Hcy、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检测其水平对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硫酸氯吡格雷(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NSTEMI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波立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司匹林肠溶片。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心脏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81.1%,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立维联合阿死匹林肠溶片治疗NSTEMI,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d,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并对不同hs-CRP水平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χ2=3.98,P<0.05);对照组hs-CRP水平异常患者总有效率65%,观察组总有效率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对照组hs-CRP的体内水平正常的患者总有效率94%,观察组总有效率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确切,可以很好的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4例患者使用小分子肝素治疗,并与单纯使用肠溶性阿司匹林治疗患者比较,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有复发但临床症状缓解和进展为脑梗死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鼻出血等严重出血性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有效抑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