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脑疝患者外周血CD8+CD28-T细胞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6例脑疝组(A组)患者外周血,以41例未出现脑疝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组)及32例健康人(C组)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CD28-T细胞及其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10(IL-10)百分含量。分别在伤后3 h、6 h及12 h观察A及B组患者外周血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变化。结果〓三组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总体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但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而A组上述三者均显著低于另外B及C组(P < 0.05)。B组患者在伤后3 h、6 h及12 h的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3 h、6 h及12 h的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均呈进行性下降,表现为任意两个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均显著低于B组(P < 0.05)。结论〓CD8+CD28-T细胞显著下降是脑疝患者的一个重要细胞免疫学特征,其伤后12h内进行性下降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肾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前后CD8+CD28-T细胞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2例接受根治术的肾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手术前后外周血CD8+CD28-T细胞、白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分析三者含量与肿瘤分期的相关性,并以肾错构瘤患者及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肾癌患者CD8+CD28-T细胞、IL-10及TGF-β1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但肾错构瘤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III期患者CD8+CD28-T细胞、IL-10及TGF-β1显著高于I及II期(P<0.05);术后各期肾癌患者CD8+CD28-T细胞及TGF-β1含量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IL-10却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术后III期患者CD8+CD28-T细胞、IL-10及TGF-β1显著高于Ⅰ及Ⅱ期患者(P<0.05),但术前及术后I及II期患者上述三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CD8+CD28-T细胞、IL-10及TGF-β1与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其相关程度由大至小依次为CD8+CD28-T细胞>TGF-β1>IL-10。结论〓CD8+CD28-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表达含量增多可能是肾癌的一个新免疫机制,前者可在一定程度上鉴别肾癌与良性肿瘤,且可以评价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及其与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动脉瘤致SAH患者、颅内感染患者及健康人各5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百分含量及其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白介素10(IL-10)的平均荧光强度。比较三组上述三者的差异,并分析三者与动脉瘤致SAH的Hunt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动脉瘤组患者Treg、TGF-β1及IL-10均显著低于健康组,且明显低于颅内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颅内感染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动脉瘤组患者Treg、TGF-β1及IL-10三者当中任意一者与Ⅰ~Ⅴ级当中任意一级均呈负相关性(所得r绝对值均大于0.7,P均小于0.05),三者均与Ⅴ级的相关度最大(P均小于0.001)。结论〓Treg、TGF-β1及IL-10可能是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一个保护因素,其含量越低则破裂后SAH程度越重,因此三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关系。方法〓收集35例TAO患者,以35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作为阳性对照组,35例健康人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及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10(IL-10)百分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AO组患者Treg及TGF-β1均显著升高(P<0.05),而ASO组患者Treg及TGF-β1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三组间Treg及TGF-β1两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reg及TGF-β1不同,TAO及ASO组患者IL-10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且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AO及ASO组患者CANCA及PANCA均呈不同程度升高,且TAO患者CANCA及PANC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ASO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reg、TGF-β1及IL-10三者任意一者均与CANCA及PANCA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Treg及TGF-β1升高可能参与TAO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4 CD25 T细胞联合应用CD154单抗在抑制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分离Lewis大鼠脾脏CD4 _CD25 T细胞后与DA大鼠脾细胞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行体外激活。用"二袖套法"行DA到Lewis的原位肝移植48例。A组为对照组;B、C组单独术前回输体外激活的CD4 CD25 T细胞或术后腹腔注射抗CD154单抗;D组联合应用CD4 CD25 T细胞和CD154单抗。每组大鼠12对。术后7 d各组处死6只受体,检测移植肝内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余大鼠观察生存情况,死亡大鼠观察移植肝病理变化。结果D组受体生存期(52.00±10.64)d明显长于B、C组(P<0.01);移植肝内CD4 CD25 T细胞比例(16.43±4.28)%明显高于B、C组(P<0.05、P<0.01),而淋巴细胞浸润数量[(3.47±1.21)%×106]和(CD8 T细胞百分比(14.19±3.02)%明显低于B、C组(P<0.05、P<0.01);移植肝内白细胞介素- 2(IL-2)水平(6.44±1.83)ng/L低于B、C组(P<0.05),IL-10(43.72±7.55)ng/L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270.06±46.91)ng/L明显高于B、C组(P<0.05、P<0.01)。结论联合应用CD154单抗能明显增强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对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和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并分析其在急性排异反应和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方法:Kamada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同品系组;B组:免疫排异组;C组:B组+免疫抑制剂;D组:C组+骨髓输注。RT-PCR和ELISA技术分别检测移植肝和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INF-γ、IL-4、IL-10、TGF-β1的表达,并观察受体存活率。结果:在B组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NF-γ)表达高于A、C和D组(P<0.05);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和TGF-β1表达低于C和D组(P<0.05);细胞因子在C组与D组大鼠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A、C、D组大鼠术后近、远期存活率明显优于B组。结论:Th1型细胞因子(IL-2、INF-γ)参与肝移植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和TGF-β1可能参与移植物免疫耐受的诱导,延长移植物存活。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h1/Th2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食管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65例哈族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CD3+、CD4+、CD8+细胞),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自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IL-4、IL10、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β水平.结果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值降低(P<0.05),其中Th1细胞表达的IL-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Th2细胞表达的IL-4、IL10细胞因子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及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存在改变和紊乱,其程度与肿瘤TNM分期相关,其特征为:CD3+、CD4+细胞减少(P<0.05),而CD8+细胞增加(P<0.01);CD4+/CD8+细胞比值下降(P<0.01),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升高(P<0.05).食管癌根治术后1个月CD3+、CD4+细胞回升,CD8+细胞回降,同时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降低(P<0.01).结论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值降低,细胞因子表达失衡,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体内注射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质粒对小鼠移植皮肤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构建含IL-10和TGF-β1基因的质粒,以Balb/c小鼠为受者、Balb/c小鼠与C57BL/6小鼠杂交的F1代小鼠为供者,行皮片移植.移植当天,经尾静脉分别给受者快速注射不含基因的空白质粒(空白组)、含IL-10基因质粒(IL-10组)、含TGF-β1基因质粒(TGF-β1组)以及含IL-10和TGF-β1双基因的质粒(联合组),以后每2天注射1次,20 μg/次,共注射6次,观察移植皮肤存活时间.另取Balb/c小鼠,在输注C57BL/6小鼠脾细胞后,按前述分组及方法接受质粒快速注射,注射5次后,分离其脾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中CD4+ CD25+ T淋巴细胞含量.结果 移植皮片存活时间,空白组为(13.50±1.04)d,IL-10组为(13.83±1.16)d,TGF-β1组为(15.33±1.50)d,联合组为(21.33±3.20)d,联合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其他3组(P<0.01).脾细胞中CD4+ CD25+ T淋巴细胞的含量,空白组为(6.58±1.86)%,IL-10组为(10.52±1.13)%,TGF-β1组为(14.44±0.42)%,联合组为(14.25±1.24)%,TGF-β1组和联合组的CD4+ CD25+ T淋巴细胞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和IL-10组(P<0.01).结论 体内注射IL-10和TGF-β1质粒可延长小鼠移植皮肤存活时间,并能提高CD4+ CD25+ T淋巴细胞含量.  相似文献   

9.
探讨靶控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2例,其中靶控输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静脉麻醉47例(A组),静脉麻醉45例(B组),于麻醉诱导前(T0)、主要手术步骤完毕(T1)、术毕时(T2)、术后第1天(T3)、术后第3天(T4)等5个时间点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NK细胞CD16+CD56+的变化及辅助性T细胞合成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CD3+、CD4+、CD8+随围手术期的进展均先降低然后逐渐升高,两组间比较,B组在T1、T2及T3时间点较A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CD4+/CD8+均先降低然后逐渐升高(P0.05)。CD16+CD56+细胞在T2时间点降至最低,之后逐渐恢复,两组间比较,B组在T1、T2、T3及T4时间点上,CD16+CD56+明显低于A组(P0.05)。INF-γ及IL-2在麻醉后开始降低,A组在T2、B组在T3时相点降至最低,随后逐渐回升,但在T4时相点尚未恢复到T0时相点水平,B组T1、T2及T3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两组IL-4及IL-10在T1时相点逐渐升高,T3达到最高水平,后逐渐降低;B组IL-4在T1、T2及T3与A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B组IL-10在T2、T3及T4与A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靶控麻醉和静脉麻醉均能抑制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尤其以抑制细胞免疫为主,靶控麻醉对免疫抑制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免疫对同种异体胰岛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和机制。方法:用MACS分选供体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免疫糖尿病BALB/cByJ受体小鼠,以ICR小鼠胰岛为供体行同种异体胰岛移植。观察移植后小鼠的存活时间、移植前后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移植物中Th1/Th2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抗原特异性Treg细胞联合胰岛移植组(C组)胰岛移植物平均生存期为(34.57±17.15)d,显著长于单纯胰岛移植组(B组)的(10.6±1.82) d (P<0.01);移植后第3天,C组外周血CD4+/CD8+的值显著低于B组(P<0.01);C组移植物中IL-10,TGF-β mRNA表达比B组显著增强。B组移植物中IL-1β,IL-2及IFN-γ mRNA表达明显强于C组。结论:抗原特异性CD4+CD25+ Treg细胞可通过调节Th2/Th1之间的反应平衡而延长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的免疫抑制作用,以及其诱导免疫耐受作用.方法 该实验应用肝移植120只SD大鼠,分为四组:对照组(A组),TⅡ组(B组),CsA组(C组),TⅡ+CsA组(D 组).分别于术后1、3、5、7、14 d检测外周血的IL-2R的含量和脾脏淋巴细胞IL-2、IL-10的活性表达及脾脏组织CD4+、CD25+、CD8+、CD28+的蛋白表达.结果 三组治疗组的IL-2活性和IL-2R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三组治疗组间的比较是D组低于B、C组;三组治疗组的1L-10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三组治疗组也有显著差异,即D组高于C组,C组高于B组,上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组的CD4+、CD25+、CD8+、CD28+的蛋白活性表达均高于对照组,而CD28+的蛋白活性表达却相反.三组治疗组间的CD4+、CD28+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雷公藤多甙不但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而且还能够诱导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4~+ T淋巴细胞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中致病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肾脏科住院治疗且经首次肾活检证实为IgAN患者作为IgAN组(45例),另外纳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49例),采集健康对照组和IgAN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液样本,分离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血清。采用ELISA检测外周血清CD4~+ T淋巴细胞因子,包括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interleukin,IL)-4、IL-17、IL-2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T细胞的分布比例。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JAK/STAT信号通路各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IgAN组血清IL-4、IL-17、TGF-β1、IL-2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FN-γ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激素治疗1月后,IgAN组外周血清IL-4、IL-17、TGF-β1、IL-2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IgAN组患者Th2及Treg细胞在T细胞中占比显著升高(P0.05),而Th1的占比在两组受试者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治疗前IgAN组JAK1、JAK3、STAT3和STAT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STAT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JAK2、TYK2、STAT1和STAT4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 T细胞亚群失调可能参与IgAN患者的发病机制,与JAK/STAT信号通路表达失衡有关。因此,CD4~+ T细胞因子(IL-4、IL-17、TGF-β1和IL-21)可能成为治疗IgAN的新靶点和监测IgAN病情的无创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小鼠补体调节蛋白对CD4+T淋巴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小鼠补体调节蛋白Crry对CD4+T淋巴细胞的调控作用及诱导同种移植免疫低反应性的机制.方法 分离C57BL/6小鼠脾淋巴细胞,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出CD4+T淋巴细胞后,将CD4+T淋巴细胞分为A、B、C、D、E和F组,分别用抗小鼠CD3、CD28、Crry、CD3/CD28、CD3/Crry和CD3/CD28/Crry抗体共刺激通路与CD4+T淋巴细胞进行反应,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D4+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γ-IFN)、IL-4和IL-10的水平;另外,以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的脾细胞分别作为刺激细胞和反应细胞,建立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体系并加入抗小鼠Crry抗体,通过岍法观察Crry对MLR的影响.结果 D、E、F组的CD4+T淋巴细胞均出现明显增殖,增殖活性显著高于A、B、C组(P<0.05),其中F组显著高于D组和E组(P<0.05),D组和E组间增殖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CD4+T淋巴细胞经抗CD3/CD28抗体共刺激后,培养上清中γ-IFN和IL-2的水平显著升高,与A、B、C和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F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CD4+T淋巴细胞经抗CD3/Crry抗体共刺激后,IL-4的水平显著升高,与A、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低于F组(P<0.05);各组间IL-10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ry可以明显抑制MLR中的细胞增殖(P<0.05).结论 补体调节蛋白Crry能刺激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使其IL-4的表达升高及抑制IL-2和γ-IFN的表达,从而诱导同种移植免疫低反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体外大量扩增CD8+CD28-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细胞)的方法,并检验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分离健康志愿者全血中CD8+T淋巴细胞,在含不同细胞因子和异体抗原提呈细胞(APC)的培养条件下进行体外扩增.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扩增过程中CD28 -细胞亚群的比例进行监测.分为3组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细胞均为CD4+T淋巴细胞:B-APc组以来源于原致敏供者的APC作为刺激细胞,I-APC组以HLA-A、B、DR全错配的无关供者的APC作为刺激细胞,Dynabeads组以包被有抗CD3和CD28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微球Dynabeads作为刺激细胞;扩增后的Ts细胞作为第三方调节细胞加入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测定其对CD4+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在含白细胞介素2(IL-2)+ IL-7+ IL-15的培养条件下,CD8+T淋巴细胞培养后CD8+CD28-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最高(P<0.05).B-APC组不加入Ts细胞时,增殖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为66.7%,当加入的Ts细胞与反应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5∶1、0.1∶1和0.02∶1时,增殖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16.5%、34.1%和62.6%.Ts细胞对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在I-APC组和Dynabeads组中,此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 应用含IL-2+ IL-7+ IL-15的培养条件联合异体APC刺激可以在体外大量扩增Ts细胞,扩增所得Ts细胞在体外对供者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抗原特异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从T细胞亚群免疫角度评价丙泊酚降低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应激的作用。方法〓将50例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泵注,对照组给予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比较麻醉诱导前(T1)、摘除病变结肠后10分钟(T2)及术后24 h(T3)共3个时相点的生命征和应激指标差异;ELISA法测定外周血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上述三个时相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胞内细胞因子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结果〓1)生命征:T2及T3时相观察组患者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应激指标:T2及T3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及白介素-6(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2及T3时相的Treg、IL-10及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Treg、IL-10及TGF-β1三者的水平均与HR、MAP、CRP、Glu及IL-6任意一者成显著负相关性(r绝对值>0.65,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与结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应激有密切关系,丙泊酚可能通过改善Treg的活性从而发挥抗应激的效果,且其效价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腹腔镜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肝肾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136例,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乌司他丁低剂量组(A组)、乌司他丁中剂量组(B组)、乌司他丁高剂量组(C组)、对照组(D组),分别于手术当日至术后第3天,每日给予静脉泵入乌司他丁0.5×10~4 U/kg、1.0×10~4 U/kg、1.5×10~4 U/kg、等量生理盐水,每日给药一次;术前1d(T1)及术后第1(T2)、2(T3)、4(T4)、6(T5)天早晨采集肘静脉血检测肝肾功能(AST、ALT、BUN、Scr)、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细胞因子(IL-1、IL-6、TNF-α)水平。结果:T1时,4组患者检测指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1相比,T2时4组T细胞亚群各指标均降低,其中A、B、C组CD4~+,D组CD3~+、CD4~+显著下降(P0.05);A、B、C组T3时CD3+、CD4+、CD4+/CD8+均恢复至T1水平,D组T3时上述指标较T1仍显著下降(P0.05);A、B、C组CD3~+、CD4~+、CD4~+/CD8~+同一时间点组间及4组CD8+、AST、ALT、BUN、Scr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未使用乌司他丁的D组更甚;上述指标恢复过程中,C组下降速度较快。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机体的CD3~+、CD4~+、CD8~+、CD4~+/CD8~+均降低,不同剂量的乌司他丁均能促进T细胞亚群各指标的恢复、抑制术后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及减轻术后炎症反应程度,肿瘤1.5×10~4 U/kg时效果最佳,对肝肾功能的恢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CD4+CD29+辅助性T细胞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Ⅰ~Ⅳ期胃癌患者共64例、慢性胃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6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9+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癌胚抗原(CEA)的含量;分析以上六者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胃炎及健康对照组(P<0.05),而IFN-γ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5),但慢性胃炎与健康对照组上述三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Ⅰ~Ⅳ期胃癌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呈递增趋势,而IFN-γ呈递减趋势,均表现为Ⅲ与Ⅰ期之间、Ⅳ与Ⅲ期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胃癌患者ICAM-1、TGF-β1及CEA显著高于慢性胃炎及健康对照组(P<0.05),但慢性胃炎与健康对照组上述三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CD4+CD29+T细胞及IL-4两者与ICAM-1、TGF-β1及CEA三者当中任意一者均呈正相关性,而IFN-γ与ICAM-1、TGF-β1及CEA三者当中任意一者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CD4+CD29+T细胞及IL-4表达增加、IFN-γ表达减少是胃癌患者的一个重要免疫学特征,在早晚期胃癌呈显著差异性表达,且三者与胃癌的血管表达相关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前列腺癌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GF-β1及COX-2的表达,初步探讨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在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TGF-β1和COX-2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后(其中前列腺癌局限组11例,非局限组19例)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外周血清中TGF-β1和COX-2的表达.对前列腺癌患者上述指标进行术前术后对比分析,另对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与TGF-β1及COX-2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上述指标在前列腺癌患者局限组和非局限组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PBMC中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18.32±7.49)%,高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7.77±1.86)%(P<0.05).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其比值为(17.34±5.87)%,较治疗前稍减低,但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ELISA检测外周血清中TGF-β1和COX-2显示,前列腺癌组分别为(215.97±55.16) ng/ml和(6.88±5.14) ng/ml,对照组分别为(149.75±:47.11) ng/ml和(5.65±2.69) ng/ml;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TGF-β1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P<0.05),COX-2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前列腺癌患者PBMC中C1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与血清中TGF-β1和COX-2的表达无显著相关.前列腺癌局限组和非局限组外周血中CD4+ CD25 high调节性T细胞、TGF-β1及COX-2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PBMC中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其增殖机制与血清中TGF-β1和COX-2的表达无关,可能与肿瘤本身及肿瘤局部微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和纯化CD4+ CD25-T淋巴细胞(effector T cell,Teff)转化为CD4-CD8-双阴性调节T细胞(double negative regulatory T cell,DN Treg)的最适条件.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方法提取C57BL/6小鼠的CD4+ CD25-T淋巴细胞、DBA/2小鼠的成熟树突状细胞共培养,加入不同剂量的IL-2,通过流式细胞检测CD4-CD8-T细胞的转化比例并确定最适条件,免疫磁珠阴性选择分选提纯转化的CD3+ CI4-CD8-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转化的CD4-CD8-调节T细胞对CD4+ CD25-效应T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结果 CD4+ CD25-T淋巴细胞与DBA/2小鼠的树突状细胞共培养6d后检测CD4-CD8-调节T细胞的转化比率为6.21% ±2.03%,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IL-2的转化率:A组(25 ng/ml)为14.77%±2.15%,B组(50 ng/ml)为21.29%±2.68%,C组(75 ng/ml)为43.45% ±4.45%,D组(100 ng/ml)为28.59%±3.05%,IL-2浓度在75 ng/ml时,转化获得率最高(C组与对照组、实验A、B、D组比较分别t=10.700,8.288,6.158,3.932,均P<0.05);分离提纯CD4-CD8-双阴性调节细胞纯度达到98.10%,CD4-CD8-双阴性调节细胞与CFSE染色的CD4+ CD25-T淋巴细胞、小鼠树突状细胞共培养6d,实验组增殖指数为1.15明显低于对照组2.07.结论 小鼠CD4+ CW25-T淋巴细胞在体外,成熟树突状细胞刺激下可转化为CD4-CD8-双阴性调节T细胞,IL-2可显著提高其转化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CD4+T细胞和CD8+T细胞被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表达转录因子FOXP3的差异性.方法 给予CD4+T细胞和CD8+T细胞抗T细胞受体(TCR)刺激的同时,加入TGF-β1培养4d后,通过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分析二者被诱导表达FOXP3的情况.同时通过CFSE标记实验检测被TGF-β1诱导表达FOXP3的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annexin V流式染色检测TGF-β1对于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相对于CD8+T淋巴细胞,TGF-β1主要诱导CD4+T淋巴细胞阳性表达FOXP3[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29.66±3.624比7.430±0.643;癌旁组织浸润淋巴细胞(NIL):31.74±2.612比8.637±1.146].被TGF-β1诱导表达FOXP3的淋巴细胞增殖活跃(94.39±1.179),受到活化刺激后依旧能够有效分泌干扰素-γ(IFN-γ)效应细胞因子(39.58±1.611).TGF-β1能够有效降低CD8+T淋巴细胞活化后的细胞凋亡率(25.39±2.158比9.320±0.3219).结论 与肝癌患者FOXP3表达阳性的淋巴细胞>95%(97.15±0.3807,n=10)集中在CD4+T淋巴细胞的结果一致,TGF-β1优先选择性诱导CD4+T细胞表达FOXP3.与天然Treg(调节性T细胞)低增殖活性和低细胞因子分泌活性不同,被TGF β1阳性诱导表达FOXP3的T细胞依旧具有活跃的细胞增殖和分泌IFN γ效应细胞因子的功能.CD8+T淋巴细胞相对于CD4+T淋巴细胞,更易发生活化后细胞凋亡,而TGF-β1能够有效降低这种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