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SCT)血管造影在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至2009年94例MSCT诊断的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其中78例经手术证实,(男性40例,女性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CT诊断结果与术后诊断对照。结果 78例行手术治疗的肺静脉异位引流病例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者共29例,其中心上型7例、心脏型14例、心下型3例、混合型5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者共49例。与术后诊断相比,诊断正确符合率100%。结论 MSCT诊断肺静脉异位引流具有极高的诊断准确率,是一种很好的无创检查方法,一次检查不仅解决心内结构连接异常外,还可同时了解合并畸形或其它并发症的诊断问题,对外科医师的手术处理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排螺旋 CT血管造影( MSCTA )及后处理技术对于术前评价小儿肺静脉异位引流( APV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证实的APVD患儿的16排螺旋CT的影像学资料,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 TE)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8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中包括完全性APVD 12例:心上型6例,心内型4例,心下型2例;部分性APVD 16例:心上型7例,心内型6例,混合型3例。21例为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7例为单纯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单纯性和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MSCT与外科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100%和94.7%。TE与外科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77.8%和68.4%。在单纯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MSCT和TE具有较好的诊断一致性。在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MSCT和TE诊断一致性较差。结论 MSCTA及后处理技术对小儿APVD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TE,是一种无创并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肺静脉异位引流的CT征象,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静脉异位引流中的价值.方法 对1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超声心动图和手术结果对照.所有病例均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12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10例有手术结果,2例行心血管造影.结果 在10例有手术结果的病例中,心上型7例,心内型2例,心下型1例.多层螺旋CT对异位引流静脉均给出定位和定性诊断,超声心动网仅诊断5例.2例心血管造影,1例异位引流静脉行程显示不清.结论 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是一种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无创、准确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血管造影对小儿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证实的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宝石能谱CT血管造影图像,对图像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组(MPR)及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处理,将造影检查结果与胸超声心动检查(TTE)结果进行比较,讨论CT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结果患儿异位引流肺静脉干共52支,其中40支为完全型异位引流,28支心上型、12支心内型;12支为部分异位引流,6支心上型、6支心内型。宝石能谱CT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100%)显著高于TTE的诊断准确率(78.8%)(P<0.05)。结论宝石能谱CT对小儿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准确率高,且对患儿的辐射损害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分析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前多层螺旋CT(MSCT)资料,观察其影像学解剖类型,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并为临床手术方式提供参考。16例 TAPVC 的影像学解剖分型结果显示:心上型8例,心内型3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3例,所有病例 CT 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MSCT结合其多种重建方法不仅能明确诊断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部位和支数,还能直观判断肺静脉有无狭窄,明确 TAPVC 各型的具体引流位置,对于伴发的心脏大血管畸形也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对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病人进行术前诊断和手术的体会,术前诊断主要依靠UCG确诊,手术径路可选择右路及后路。结果:4例中有1例术前漏诊,4例手术均获成功。结论:心上型安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前诊断主要依靠UCG检查,手术径路多选择右路横切右房一房间隔一左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方法。方法:超声从胸骨上、胸骨旁、剑突下、心尖多个切面,观察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途径,右房、右室的扩大程度,房间隔缺损引流方向及上下腔静脉是否扩张等,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杲:手术证实的28例TAPVC患儿中26例超声诊断为TAPVC,1例超声诊断为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另1例诊断为三房心和TAPVC可能。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符合率为92.86%。28例TAPVC患儿中心上型17例,心内型11例。所有患儿的右房右室扩大,房间隔缺损右向左分流。心内型TAPVC中肺静脉干或4支肺静脉直接入右房或经冠状静脉窦入右房。心上型TAPVC经垂直静脉-左无名静脉-右上腔静脉入右房。结论:超声在胸骨上及剑突下多个切面探查可提高小儿TAPVC的诊断准确性。4支肺静脉各自入右房的TAPVC需与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和三房心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37例。男25例,女l2例;年龄1.5~32岁;心上型TAPVD23例、心内型l3例、心下型1例;超声心动图证实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33例;行心导管检查l2例;多排螺旋CT(MDCT)检查2例。心上型采用心脏上翻法3例,双心房横切口12例,左房顶部入路3例。肺总静脉引流入上腔静脉5例,作上腔静脉至右心房纵切口。心内型经右房斜切口,用较大的自体心包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将冠状静脉窦、肺静脉口隔入左心房。1例心下型,用心脏上翻方法将共同肺静脉干与左心房吻合。术中根据情况放置临时心外膜起搏导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心律失常9例,低心排综合征3例,经治疗均痊愈。随访2~l6年,心功能NYHAⅠ级34例,Ⅱ级3例。无心律失常、无吻合口狭窄及肺静脉梗阻发生。结论术前明确诊断对设计手术方案尤为重要,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心血管照影及MDCT检查。本病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手术的关键是吻合口够大,血流通畅,防止肺静脉梗阻。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选择经手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1.5~32岁;心上型TAPVD 23例、心内型13例、心下型1例;超声心动图证实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33例;行心导管检查12例;多排螺旋CT(MDCT)检查2例.心上型采用心脏上翻法3例,双心房横切口12例,左房顶部入路3例.肺总静脉引流入上腔静脉5例,作上腔静脉至右心房纵切口.心内型经右房斜切口,用较大的自体心包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将冠状静脉窦、肺静脉口隔入左心房.1例心下型,用心脏上翻方法将共同肺静脉干与左心房吻合.术中根据情况放置临时心外膜起搏导线.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心律失常9例,低心排综合征3例,经治疗均痊愈.随访2~16年,心功能NYHA Ⅰ级34例,Ⅱ级3例.无心律失常、无吻合口狭窄及肺静脉梗阻发生.结论 术前明确诊断对设计手术方案尤为重要,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心血管照影及MDCT检查.本病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手术的关键是吻合口够大,血流通畅,防止肺静脉梗阻.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D)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2 2例TAPVD患者 ,其中心上型 16例 ,采用心房横断 (14例 )和心上吻合 (2例 ) ,行左房 共同静脉吻合 ;心内型 4例 ,将房间隔缺损扩大 ,应用补片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隔至左房 ;混合型 2例 ,上腔静脉用心包补片加宽。结果  2 0例痊愈 ,2例死亡。痊愈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8个月~ 6年 ,心功能均正常。结论 TAPVD患者一旦诊断明确 ,应及早手术 ,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TAPVC )为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1.5%~3.0% [1],多数以单畸形存在,其中心上型约占55%.2006年7月至2008年2月,我科共手术治疗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应用经左房顶与肺静脉总干吻合技术进行矫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和CT血管成像(CTA)对小儿部分型和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9年4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经术中所见证实为肺静脉异位引流的92例患儿。患儿术前均实施CDE和CTA。将术中所见作为金标准,统计两种方法的典型特征和诊断结果;对比两种方法对部分型和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鉴别诊断价值;对比两种方法对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亚型、肺静脉走行诊断准确率。结果 术中有72例患儿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共有20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CDE、CTA及联合诊断对部分型和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E和CTA对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上型、心内型、心下型及混合型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DE对小儿部分型和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鉴别诊断的价值、对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亚型诊断与CTA相当,但是前者安全、操作简便且可重复,建议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刘瑶  刘思歧 《重庆医学》2021,50(17):2947-2949
目的 分析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超声漏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阜外医院经手术证实的28例漏误诊APVC病例资料,总结超声诊断要点.结果 28例APVC病例均经手术证实,17例为完全型APVC,其中心内型13例,心上型3例,混合型1例;11例为部分型APVC,其中心内型10例,心下型1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诊断APVC应观察心脏区域异常血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10年至2016年来我科诊断的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15例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为继发孔型房缺,缺口大小0.8~2.8 cm,其中12例房缺心房顶侧无残边。结论彩色多普勒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病例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肺静脉梗阻和吻合口狭窄是心上型或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远期主要并发症,是再次手术和死亡的原因。笔者探讨肺静脉共干"S"型切口与左心房吻合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疗效。方法:在2003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27例心上型和3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年龄在2个月~2岁(年龄中位数是9个月),在本院接受该手术治疗。经胸骨正中切开,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后,经房间沟游离显露左心房后壁和肺静脉共干。自左侧上下肺静脉汇合处到右侧上下肺静脉汇合处作"S"型切开,然后在对应处的左心房后壁作相应的反"S"切口与肺静脉共干切口吻合。对上述30例患者的住院资料及术后复诊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所有畸形得到矫治,术后早期出现低心排综合征5例,死亡2例。28例康复出院后随访3~8年,无肺静脉梗阻、吻合口狭窄并发症。结论:肺静脉共干"S"型切口可延长吻合口周长,增加吻合口面积,减少心上或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远期吻合口狭窄、肺静脉梗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是少见的,愈后较差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1985~2002年近17年收治TAPVD(心上型)9例,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9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回流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8~22岁,均合并继发孔房间隔缺损,1例合并PDA,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自幼易患感冒,哭闹时发绀,有2例为重度。10~16岁以后出现活动后心慌、气  相似文献   

17.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e JR  Luo Y  Cheng P  Cao RW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5):1066-1068
目的 探讨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治疗的效果,提高术前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1997至2006年收治的38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病例资料.38例患儿术前均行超声检查,部分结合行右心导管造影或高螺旋CT检查,结合术中探查确诊;本组患儿均行手术治疗,补片修补扩大后的房间隔缺损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隔入左心房或者将垂直静脉与左心房直接吻合或用同种血管连接,矫正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同时纠正合并畸形.结果 1例患儿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2例术后分别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和肺动脉高压危象,治疗后康复;术后随诊3个月~7年,37例患儿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较易漏诊,超声应重视对肺静脉开口位置及血流的观察,必要时结合食管超声或造影检查,CT及核磁共振检查对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有更高的确诊率;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治疗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2 3例 ,予行左心房后壁一肺静脉汇合部吻合及垂直静脉结扎术 ;心内型回流入冠状静脉窦者 4例 ,予切开冠状静脉窦上缘 ,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 1例 2 7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 ,术后死于急性肺水肿 ,呼吸衰竭。余患者随访 6个月~ 5年 ,症状消失 ,效果良好。结论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一经诊断明确 ,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阻止进行性肺动脉高压的发展 ,提高该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婴幼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6年12月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8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15~195 d,平均年龄79.8 d。超声从胸骨旁、剑突下、心尖多个切面,观察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途径及位置,右心房、右心室的扩大程度,心房水平分流方向等。结果 8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中,6例行CT检查,5例行手术治疗。超声心动图检出7例,漏诊1例,诊断准确率为87.5%。本病的间接超声征象为小的畸形左心房和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肝、门静脉扩张迂曲,肝内血流丰富;直接征象为左、右肺静脉未回流左心房,汇成共同肺静脉干,汇入垂直静脉后经右下行穿越膈肌至门静脉或肝静脉。剑突下切面可显示3条平行走行的血管,即垂直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前二者与后者血流方向相反。8例患儿垂直静脉膈下回流部位均为门静脉,3例患儿存在降垂直静脉与门静脉或肝静脉连接处梗阻。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小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具有重要价值,能为外科术前评估提供结构及血流动力学信息。采用多声窗、多切面及连续追踪法观察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异位引流的肺静脉行程,可对其作出准确诊断,但须与混合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及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或肝动脉-静脉瘘等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总结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病人9例.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手术包括心上型及心内型的矫治及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的修补,三尖瓣成型手术.结果组术后心功能均恢复到I~II级,无心律失常发生,术后随访3~6月,未发现肺静脉梗阻病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治疗,其治疗效果满意,以免发生肺静脉梗阻影响手术效果以及发生艾森曼格综合征失去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