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双肾盂双输尿管及输尿管囊肿为先天性异常,两种畸形并存甚为少见,而且又并有多发性肾盂输尿管结石及输尿管囊肿、膀胱局部的原位癌,更为罕见,现报告如下。女,25岁,农民,1984年10月27日入院。病史: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三年多,近一个月加重。无肾绞痛史,排尿正常,无膀胱刺激征,无发热。体查:一般情况良好,检查无异常发现。尿常规:红细胞少许,白细胞少许,肾功能正常。腹部平片:左肾区及左输尿管行程上段有4粒黄豆大结石阴影。右输尿管下段有1粒花生米大结石影。膀胱区左侧有一类圆形1.1cm结石阴影。静脉肾盂造影:右肾功能良好,右肾盂轻度积液,右输尿管下段结石。左肾功能延迟,仅可见两扩张程度不等的肾盂,左侧输尿管显影不良,膀胱形态正常,造影剂遮盖结石影像。膀胱镜检查:膀胱容量正常,无残余尿。粘膜血管清晰。膀胱内无结石,无憩室,右输尿管开口正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输尿管癌较为少见,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泌尿科病人的1/1500左右。我院近15年来共收治8例,兹结合文献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男性7例、女性1例。1例36岁,其余7例平均年龄为60.1岁(最大为76岁)。肿瘤均为单侧,其中中段2例、下段6例(包括向膀胱输尿管口突出2例)。1.2 临床症状:从发生症状到就诊时间最长5个月,最短2个月。无痛性血尿5例,痛性血尿1例。腰区钝痛及阵发性疼痛7例。膀胱刺激征1例。1例入院时发热。1.3 特殊检查:排泄性肾盂造影结果,患侧肾积水6例,肾不显影2例。膀胱镜检查2例窥见输尿管口肿物,膀胱未见肿瘤。6例行双侧输尿管逆行造影,均发现输尿管肿物的充盈缺损影像。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患者,女,42岁,因体检发现输尿管囊肿1月余,无特殊不适感。体检:一般情况可,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膀胱区无充盈、无压痛,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无明显异常,查血尿素氮、肌酐均在正常范围内。泌尿系B超示:右侧输尿管末端囊肿(约4.0cm×3.0cm)。作IVU示:①右侧输尿管囊肿并右输尿管下段扩张。②右侧重复肾盂,双输尿管畸形。在连硬外麻下行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电切术,术中于膀胱内输尿管嵴间见两侧对称输尿管开口,喷尿清。于膀胱颈偏右侧见输尿管囊肿,囊肿口亦见喷尿,遂行输尿管囊肿切开术,术后留置…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 1990年 8月— 2 0 0 1年 6月共收治输尿管口囊肿 2 3例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3例 ,男 17例 ,女 6例 ,年龄 9- 5 1岁 ,平均 30 1岁 ,其中 16岁以下 5例。囊肿位于左侧 11例 ,右侧 9例 ,双侧 3例 ,并发囊内结石 7例 ,其中 1例为重复肾双输尿管异位输尿管口囊肿。主要症状 :腰部胀痛或隐痛 7例 ,排尿不畅或排尿中断、血尿 13例 ,尿潴留 1例 ,体检发现 2例。 2 3例均行B超检查 ,明确诊断输尿管口囊肿 19例 ,误诊膀胱结石 1例 ,后尿道结石 1例。行IVU检查 2 0例 ,见肾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 14例 ,膀胱内“…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 1994年 8月~ 1998年 6月 ,共收治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 12例 ,采用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及经尿道电切术治疗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例中 ,男 4例 ,女 8例 ,年龄 33~64岁 ,平均 4 7 3岁。 12例均有尿频、尿急 ,尿痛伴血尿者 2例 ,无痛性血尿者 4例。并发膀胱结石 3例 ,并发双侧输尿管扩张 1例。病程 4个月~ 7年。膀胱镜检查 :病变位于三角区 6例 ,三角区及膀胱颈部3例 ,三角区及输尿管口周围 3例。表现类型 :( 1)乳头状瘤样型 :4例 ,表现为带蒂的乳头状物 ,乳头状肿物多透亮 ,内无明显血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治疗输尿管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治疗成人输尿管囊肿10例。结果手术时间5-30min,平均15min,术中术后无一例死亡。术后膀胱刺激症状消失,肾积水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发现并发膀胱输尿管返流1例,及时行抗返流的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治疗成人输尿管囊肿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武宝通  徐祗顺 《齐鲁医学杂志》2007,22(6):483-484,486
目的探讨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输尿管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27例均行B超及膀胱镜检查,20例行IVU检查。10例行囊肿切除膀胱输尿管再吻合术,17例行经尿道内镜囊肿切开治疗。结果27例均一次手术成功,随访3~2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内镜下单纯输尿管切开7例,6例肾积水消失,1例肾积水改善;囊肿部分切除术10例,肾积水全部消失,其中1例术后出现输尿管反流,2月后自行缓解。开放手术10例,肾积水全部消失,无输尿管反流发生。结论B超和IVU是诊断输尿管囊肿理想而必要的检查,膀胱镜检查是必须的。成人单纯性输尿管囊肿,可优先考虑应用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间断性终末血尿4年,加重1个月入院.血尿为洗肉水样,伴尿频、尿急、尿痛,白天8~10次,夜间0~1次,无发热,消炎后症状缓解.查体:肉眼见尿道口处脱出肿物.膀胱镜检查:膀胱内轻度充血,于右输尿管口内见一肿物,呈圆柱形,直径约2.0 cn,表面呈乳头状,膀胱内部约15 cm,随输尿管蠕动,未见肿物根部. CT及MRI检查:增强CT见两侧输尿管下端显示,左侧正常,右侧输尿管扩张,其内见一等密度充盈缺损,基底靠近输尿管内侧壁,相当于输尿管膀胱入口约5.0 cm,一直延续至膀胱,膀胱壁完整,不厚.MRI检查:右输尿管扩张,其内可见异常信号,T1W及T2W均为中等稍低信号,基底部于输尿管近膀胱入口约5.0 cm,明确见异常信号伸入膀胱,呈长条状,浮于膀胱内后壁附近,右输尿管壁周脂肪线完整,未见肿物向输尿管腔外突出.诊断:右输尿管下段息肉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9.
<正> 例1,女,46岁。反复尿频、尿急、尿痛伴血尿1年。于1983年12月9日入院。膀胱镜检查示相当于右输尿管口部位有一乳头状肿块,表面充血水肿,基底宽。输尿管口不清,左输尿管口正常。拟诊膀胱肿瘤。术中见右输尿管口处2.5×2.5cm园形肿物,囊内结石2枚。行囊肿及壁内段输尿管切除,输尿管膀胱移植术。病理报告:右输尿管囊肿伴感染。例2,女,59岁。下腹胀痛伴尿频、尿急、尿痛7天,于1986年10月20日入院。膀胱镜检查示左  相似文献   

10.
周磐石  王冰捷 《吉林医学》1999,20(5):286-287
输尿管囊肿是输尿管下端在膀胱内囊性扩张,常并发囊内结石。我院1991年~1998年共收治成人输尿管囊肿并发囊内结石5例,均行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例1:男,50岁,病历号:9100578。反复尿路感染二十余年,于1991年11月25日入院。入院查体双肾区无叩痛,腹平片见膀胱区结石。B超见膀胱后壁探及两个2.4cm×2.9cm、2.1cm×2.3cm椭圆形囊状扩张,其一内见1.3cm弧形强回声伴声影。IVU显示双肾功能良好,双侧输尿管下端扩张,膀胱内可见两处高密度阴影,周边有“光晕…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79~1983年收治输尿管囊肿5例,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最大47岁,最小10岁。病史最长8年,最短1年。双侧囊肿2例,左侧1例,右侧2例。症状与体征:腰痛4例,尿痛尿频3例,镜下血尿2例,间断性肉眼血尿1例,排尿困难1例。腹部巨大囊性肿物3例,膀胱区囊性肿物并尿潴留1例。膀胱镜检查:2例行膀胱镜检查,见输尿管口有一枣大之肿物,透明光滑,表面有细小血管,肿物前下部有一针尖大之开口。化验室检查:4例尿中有少量红白细胞;1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单纯性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成人单纯性输尿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B超检查,部分患者还行静脉尿路造影(IVU)和(或)膀胱镜检查。治疗分别予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电切开窗术或开放手术或观察随访。结果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7.78%(21/27),检查时可发现输尿管末端有圆形或类圆形的囊性肿物,典型病例并可见囊肿有膨大和缩小的节律性改变;IVU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1.43%(5/7),主要可见膀胱内有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膀胱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为100%(23/23),均可见输尿管口呈球形或椭球形囊肿样改变,伴有节律性的膨大和缩小。除2例观察随访外,25例均行手术,其中3例行开放手术,其余22例行经尿道电切开窗术,术后随访3~26个月,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肾脏积水减轻或消失,未见囊肿复发及膀胱输尿管应反流。结论输尿管囊肿对于成人单纯性输尿管囊肿而言,B超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膀胱镜是确诊的可靠方法,经尿道电切开窗术可作为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周健  瞿平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6,26(1):56-56,58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原发性输尿管癌20例均经病检,IVU、逆行肾盂造影、膀胱镜、CT、MR I/MRU等检查证实。行患侧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16例,行患侧输尿管下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例,患侧输尿管部分切除端端吻合1例,双肾功能差行患侧输尿管全切,肾造瘘1例。结果:随访3~36个月,死于肺、脑转移各1例,死于肺感染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5~20个月发生膀胱肿瘤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2例,拒绝治疗1例,其余仍健在。结论:联合运用多种诊断方法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45岁,入院前二天用力大便后,自觉外阴部有肿物脱出,伴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外阴部不适,肿物渐增大,下腹部胀痛,于1983年4月3日急诊入院。患者八个月前开始有排尿不畅史,并有排尿中断现象,曾血尿一次,从未诊治。检查:双肾下极未触及,输尿管行经处无压痛,下腹部隆起,膀胱充盈位于耻骨上三横指。外阴部见一3×3×2cm~3囊性肿物自尿道外口脱出,呈暗紫色,光滑,蒂柄宽阔,逆尿道上行,牵拉肿物时,患者有排尿感。阴道前壁及膀胱颈无举压痛。拟诊:输尿管囊肿脱垂。治疗:入院后急诊手术,见左侧输尿管口周围粘  相似文献   

15.
本院2005年8月收治左肾、输尿管重复畸形并输尿管口囊肿并发结石并膀胱肿瘤1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中年男性,病程6个月.症状主要为排尿时左侧腰部疼痛不适,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向同侧下腹部放射,排尿结束后症状缓解.偶见肉眼血尿,无血块,未治疗自行缓解,但症状反复发作.专科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胃肠蠕动,腹肌软,左腰腹部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痛,左侧肾区叩痛阳性,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合并结石的个体化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75例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合并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腔内手术处理并留置F5双J管患者50例,其中7例行膀胱镜下输尿管扩张(2例同时切开输尿管开口3~5 mm),41例行输尿管扩张加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术,2例合并输尿管末端囊肿患者行囊肿切开加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保守治疗25例,均于肾绞痛控制后予以解痉、利尿、排石治疗。结果 行膀胱镜下输尿管扩张的7例输尿管开口处小结石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未见结石,无明显输尿管反流;行输尿管扩张并输尿管镜下碎石术的41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未见结石;合并输尿管末端囊肿的2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未见结石,无明显输尿管反流;保守治疗的25例患者术后1~2个月内复查未发现结石。结论 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应视为一种疾病,需根据结石大小和梗阻情况选择腔内手术或保守治疗,对合并输尿管开口囊肿的病例应切开囊肿。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2岁。以尿频、尿痛来我院就诊。血常规正常;尿常规:WBC(+)、RBC()(低倍镜下)。膀胱镜检查:左侧输尿管末端膀胱内囊性扩张。超声检查:双肾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均质,集合系统无分离,右侧输尿管无扩张,膀胱充盈佳,于膀胱内左输尿管开口处可见一大小约1.7 cm×1.5 cm囊肿样回声,壁菲薄光滑,连续观察(2~3)分钟,囊状结构逐渐增大,而后又较迅速地缩小,呈节律性膨大和缩小改变,右输尿管开口处无明显异常。超声诊断:左侧输尿管囊肿。见图1。图1左输尿管末端膀胱开口处囊肿箭头所示为囊肿,BL为膀胱讨论膀胱内囊肿是一种少见的泌尿系畸形,关于输尿管囊肿的发生,其可能的学说有:①在胚胎第(4~7)周时,自中肾管分出的输尿管其下端有分隔,输尿管和膀胱的薄膜正常情况下,薄膜可被吸收,如果不能被完全吸收,可以造成输尿管开口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继而逐渐形成囊肿;②输尿管下端壁的先天性薄弱合并输尿管开口狭窄;③输尿管壁段过长、过斜、过于弯曲;④输尿管口本身的周围炎症、外伤等引起的瘢痕狭窄。因为本病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因此可以伴有泌尿系统的其他畸形。此病早期无症状,如果有囊肿梗阻及其继发感染,引起输尿管及肾积水能...  相似文献   

18.
张丽瑜  李裕民 《广东医学》1997,18(12):324-325
输尿管囊肿是指输尿管末端在膀胱粘膜下的囊性扩张,常伴有肾、输尿管的重复畸形。我科1980年至1994年6月,共收治本病20例。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1.l年龄与性别: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7岁,平均1.2岁。男性3例,女性17例。左侧11例,右侧9例。1.2临床症状:本组病例均有泌尿道感染症状。反复出现尿路感染16例,排尿困难10例,尿道口肿物脱出9例,阴道口肿物3例,腹部包块1例,尿失禁1例。1.3合并畸形:并发重肾双输尿管畸形13例,其中双侧重肾3例,单侧重肾10例。患侧肾发育不全3例,马蹄肾1例,多发性输尿管瓣膜1例。1.4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9.
颜自兵 《中外医疗》2009,28(30):36-36
目的探讨输尿管口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28例输尿管口囊肿患者应用B超、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造影和膀胱镜,结合临床症状明确诊断,并行手术治疗。结果28例患者均治愈,随访12个月~24个月,平均18个月,无输尿管口囊肿复发或输尿管反流。结论输尿管口囊肿的诊断应以多种辅助检查相结合,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电切术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患者孙XX,男性,22岁.因排尿困难半年而入院.无尿路刺激症状,无腰痛、泌尿系外伤及手术史.体检:双肾未触及,膀胱区无隆起,肛门双合诊膀胱内未触及包块.血、尿、便、肝、肾功能检验正常.膀胱镜检可见左管口处有一约2.5cm×2.5cm囊性肿物,表面光滑,未见左管口,观察5分钟,肿物无变化.右管口形态、蠕动、喷尿正常.IVP:右肾、输尿管正常.左肾及输尿管未显影,膀胱左侧壁可见直径约3cm充盈缺损.B超和CT报告左肾缺如,左侧可见下段输尿管,直径1.1cm,末端呈囊性扩张并向膀胱内突出.以左输尿管囊肿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囊肿切除.囊肿切破后流出咖啡色液体,并可见其基底部有直径1.0cm洞状开口,插入输尿管导管约10cm受阻.术后自输尿管导管逆行注入造影剂,至输尿管约10cm处显影中断,上部为盲端.术后保留尿管3天,无任何临床症状,排尿畅,痊愈出院.术后诊断:左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