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医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方剂69首进行计算机拆方排序,选出高频次出现中药82味,观察这些中药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和无细胞系统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1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在3个不同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量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其中白术、白僵蚕、藁本、白芨、白附子、沙苑子、六月雪、柿叶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与单体化合物熊果苷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研究这些中药的皮肤  相似文献   

2.
对中医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方剂69首进行计算机拆方排序,选出高频次出现中药82 味,观察这些中药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和无细胞系统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的影 响。结果显示11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在3个不同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量呈剂量依赖性 抑制,其中白术、白僵蚕、藁本、白芨、白附子、沙苑子、六月雪、柿叶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与单体 化合物熊果苷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步研究这些中药的皮肤脱色机制与评估其临床应用 价值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闫军 《中草药》2002,33(4):378-380
酪氨酸酶是皮肤黑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限速酶,其活性与某些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有关。综述了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析祛斑中药组方干预黑素合成的主效应中药。方法采用3×2析因设计,以山楂、当归、山萸肉为考察因素,各设2水平,分别测定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多巴自动氧化抑制率,并运用SPSS16.0软件辅助解析祛斑组方对干预黑素合成不同途径的主效应中药。结果组方中山萸肉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山萸肉、当归对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的黑素量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山萸肉、当归对多巴自动氧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山萸肉在组方中贡献最大。结论山萸肉为组方中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多巴自动氧化的主效应中药。  相似文献   

5.
20种中药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某些中药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多巴色素法浏定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底物为L-酪氨酸,在 490 nm处浏定吸光度。结果:检查了20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其中芦荟、熟地黄、当归等中药抑制作用 较强。结论:某些中药可用于药品或化妆品中治疗色素沉着过多症。  相似文献   

6.
中药对黑素细胞及酪氨酸酶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邓燕  杨柳 《新中医》2003,35(5):72-73
黑素细胞的含量和酪氨酸酶的活性是引起色素性皮肤病的主要原因。近年国内观察中药对体外培养人正常黑素细胞或鼠黑素瘤细胞的影响,观察中药对蘑菇酪氨酸酶的影响,阐明菟丝子、白芷、蒺藜、六味地黄丸、桃红四物汤等一批单味或复方中药具有激活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调节黑素细胞的功能,增加或减少黑素生成的作用,为提高中医药治疗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疗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药对黑素细胞及酪氨酸酶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铮  肖艳  邓燕 《新中医》2008,40(4):117-118
黑素细胞(melanocytes,MC)合成黑素(Melanin)是机体的一种自稳保护机制,皮肤黑素含量过多、过少或缺乏等均可引起疾病,如黄褐斑、白癜风和白化病等.酪氨酸酶是皮肤黑素生物合成的主要限速酶,其活性与黑素合成含量呈正相关.因而影响黑素细胞和酪氨酸酶生物活性的药物可以用于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中药调控酪氨酸酶活性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酪氨酸酶是黑素生成途径中的主要限速酶[1],体现在酪氨酸生成多巴和多巴醌的过程均需酪氨酸酶的参与。近年来,色素性皮肤病防治的研究热点趋向于中药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或激活作用,并有望通过这一途径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现对目前国内外有关中药调控酪氨酸酶活性的实验报道分析如下。 1 酪氨酸酶与色素性皮肤病 色素性皮肤病可分为色素减退和色素增加两大类,分别表现为皮肤颜色变白和变黑。白癜风是最常见的色素减退性皮肤病[2],发病率为0.5%~2%[3],发病原因复杂。而其发病机制则是由于人体皮肤和毛囊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减低或消…  相似文献   

9.
21味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军  李昌生  陈声利  张君仁  赵天恩 《中药材》2002,25(10):724-726
目的:研究21味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50%乙醇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利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酶促反应的速度,以衡量其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结果:测得21条酶促反应时间曲线。结论:21味药中有13味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呈一定的激活作用(P<0.01),其中黄芩、毛慈菇激活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5,(5)
目的:分析不同配比美白中药方剂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方法:当归、白附子、玉竹、白芷、姜黄、甘草等药材按不同配比组方,采用85%乙醇提取,考察不同配比美白方剂的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及B16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对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处方1(质量比为1∶1∶1∶0.3∶1∶3)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及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及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均最强,其IC50分别为0.77mg/m L、679μg/m L、409μg/m L。结论:处方1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美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经典美容名方“七白膏”每味中药的美白作用。方法对不同文献的“七白膏”中涉及的10味中药分别进行萃取,体外观察各提取物对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采用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测定黑素细胞增殖,采用Hunt法测定黑素合成。结果10味中药提取物对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合成有抑制作用,与熊果苷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白膏中的中药的提取物基本都有美白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12种常用美白中药70%乙醇提液与水提液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方法]利用受试物抑制蘑菇酪氨酸酶催化底物(L-多巴)发生反应从而减少黑色素生成的原理,以维生素C作标准对照,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液在475 nm的吸光度,通过吸光度比较各受试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结果]12种中药均对无细胞系蘑菇酪氨酸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甘草等5种中药的70%乙醇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其水提物的抑制作用;桑叶等7种中药的水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其醇提物的抑制作用。[结论]通过对比常用美白中药的醇、水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筛选天然物作为纯天然美白化妆品原料,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驱白艾力勒思亚散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并进行其动力学研究,探讨其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理。方法:分别测定驱白艾力勒思亚散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酪氨酸酶的激活率,Matsuda法测定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的黑素量,计算黑素生成上调率,并对酪氨酸酶激活作用进行动力学观察。结果:驱白艾力勒思亚散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酪氨酸酶均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其激活作用随着药量的增加而增强,黑素生成的上调率也呈剂量依赖性;动力学研究证实此激活作用显著,且醇提液效果优于水提液。结论:驱白艾力勒思亚散是治疗白癜风的有效药物,激活酪氨酸酶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山茱萸水提取物对体外构建的人黑素瘤细胞(A375)与角质形成细胞(Hacat)单层混合共培养模型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将山茱萸水提取物制备成含生药0.75~12 g.L-15个质量浓度,细胞给药,通过MTT法、NaOH裂解法、多巴氧化法分别测定给药前后A375细胞与Hacat细胞共培养模型的细胞活力、黑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6,3,1.5,0.75 g.L-1山茱萸水提取物对共培养体系的细胞增殖率影响不大,对共培养体系黑素生成均有显著差异(P<0.01),对共培养体系酪氨酸酶活性有差异(P<0.05或P<0.01);与阳性对照药物熊果苷相比,6,3 g.L-1山茱萸水提取物对共培养体系黑素生成有显著差异(P<0.01),作用强于熊果苷,1.5,0.75 g.L-1山茱萸水提取物对共培养体系黑素生成无差异;与阳性对照药物熊果苷相比,6,3,1.5,0.75 g.L-1山茱萸水提取物对共培养体系酪氨酸酶活性无差异。结论:山茱萸水提取物能够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来抑制A375细胞和Hacat细胞共培养体系的黑素合成,为临床使用山茱萸治疗黄褐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药对黑素代谢影响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涛  熊英  李长安 《四川中医》2002,20(1):21-24
黑素代谢障碍是色素性皮肤病的基本病机,中医药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已有千余年历史,近年国内用磨菇酪氨酸酶对110种单味及复方中药进行筛查,以鼠黑素瘤细胞对51种单味及复方中药作确认,20种单味中药进行动物试验,2种单味中药检测酪氨酸酶基因表达水平,阐明赤芍,菟丝子,白术,茯苓2及桃红四物汤,补中益气汤等一批单味及复方中药具有激活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调节黑素细胞功能,增加或减少黑素合成的作用。为发展提高中医中药治疗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水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浮萍、紫丹参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及细胞增殖情况,了解药物浓度和黑素细胞生长的关系.结果浮萍、紫丹参醇提取物浓度在0~250μg/mL时对黑素细胞促生长作用明显,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中药浮萍、紫丹参对体外黑素细胞促增殖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5):893-894
目的:观察黑、白两组中药对棕色豚鼠致色素作用的影响,探讨中药材的颜色与色素代谢调节之间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黑白两组中药乙醇提取物作用于豚鼠皮肤后含黑素颗粒细胞数量的变化,以正常豚鼠皮肤为对照。结果:大部分黑色组中药对黑素颗粒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或P≤0.01),而大部分白色组中药则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或P≤0.01)。结论:中药材的颜色与色素代谢调节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色象中药对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的临床治疗值得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证实酸味药性中药对黑素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方法以碱提酸沉、醇提、水提3种方法,提取22味酸味中药有效成分,分为25、12.5、6.25g/L3个浓度,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检测各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比较3种不同提取物不同浓度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与熊果苷水溶液1.0、0.5、0.1mmol/L的差异。结果22味酸味中药(山茱萸、山楂、乌梅、五味子、木瓜、虎杖、牛膝、地榆、酸枣仁、墨旱莲、覆盆子、枳实、枳壳、绿萼梅、枳椇子、桑椹、石榴皮、白芍、金樱子、马齿苋、诃子、五倍子)碱提物除墨旱莲外,余21味对酪氨酸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乌梅在25g/L时抑制率最高(88.49±9.98)%,枳实在6.25g/L时抑制率最低(11.22±3.36)%;醇提物除墨旱莲无抑制作用外,其余21味中药均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以枳椇子在25g/L时抑制率最高(75.92±5.57)%,枳壳在6.25g/L时抑制率最低(9.60±1.15)%;水提物均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其中桑椹在25g/L时抑制率最高(54.23±3.56)%,酸枣仁在6.25g/L时抑制率最低(10.25±1.83)%。与1mmol/L熊果苷水溶液比较,乌梅、五味子、五倍子、金樱子、覆盆子、木瓜、马齿苋、桑椹、牛膝、石榴皮碱提物、乌梅、五倍子、石榴皮、枳椇子、山楂、牛膝醇提物及木瓜、覆盆子、桑葚水提物在25g/L浓度时酪氨酸酶抑制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0.5mmol/L熊果苷水溶液比较,木瓜碱提物及乌梅醇提物在12.5g/L时酪氨酸酶抑制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具有酸味药性的一类中药均具有抑制黑素合成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10种中药对酪氨酸酶激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多巴色素法测定了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发现10种中药对酪氨酸酶具有激活作用,其中丹参、何首乌、黄芩激活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20.
48味中药对体外培养鼠黑素瘤细胞黑素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张美华 《江苏中医》1999,20(5):44-46
研究了48味常用于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中药水煎剂对鼠黑素瘤细胞B16F10细胞黑素形成的作用。结果菟丝,透骨草等10种中药能促进黑素的形成,白芷,猪苓、白蔹等10种中药能抑制黑素形成,白芨,白芍,黄芪,白鲜皮等28种中药对黑素形成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