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HPLC-Q-TOF-MS/MS)快速获取吴茱萸中生物碱类组分信息。方法:采用Inter Sustain-C_(18)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以0. 2%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0 mL·min~(-1),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245 nm,采用正、负离子2种模式对色谱流出物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通过分子离子峰和二级质谱特征碎片离子,结合对照品的质谱信息和相关文献报道,对40余个主要峰进行成分分析,最终从吴茱萸甲醇提取物中鉴定了21种生物碱,包括10种吲哚生物碱,10种喹诺酮生物碱,1种麻黄碱,基本明确了吴茱萸中生物碱的主要类型成分。并且研究发现这几种生物碱类组分主要在正模式下有较好响应。结论:基于HPLC-Q-TOF-MS/MS技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质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裂解数据、文献分析检索,能快捷、准确、较全面地鉴定吴茱萸中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为吴茱萸化学成分的进一步提取分离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炮制对厚朴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姜炒法对厚朴进行炮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厚朴炮制前后药材中木脂素类、苯乙醇苷类、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与生厚朴相比,姜厚朴中厚朴酚、和厚朴酚、木兰花碱、挥发油成分的含量相近;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降低了约50%.结论:炮制会降低厚朴中苯乙醇苷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吴茱萸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奇志  梁敬钰 《中草药》2004,35(8):963-966
对吴茱萸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研究概况予以综述,发现成分类别主要为吲哚类生物碱、喹诺酮类生物碱、苦味素、苯并色原酮和挥发油等。其中吲哚类生物碱17个,喹诺酮类生物碱17个,苦味素类化合物12个,苯并色原酮类化合物10个。生理活性显示吴茱萸属植物具有扩张血管、降压、强心、止泻、收缩子宫、杀虫、抗菌、抗病毒、抗溃疡、抗胆碱酯酶、抗遗忘症和诱导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吴茱萸生品与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通过计算相似度,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评价吴茱萸和制吴茱萸的质量,探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阐释吴茱萸炮制后毒性降低的机制。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吴茱萸及制吴茱萸的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和SPSS17.0软件对相应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analysis,PCA)。结果 吴茱萸和制吴茱萸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85,均含有12个相同的共有峰,指认出了其中的5个。以吴茱萸碱为参照峰,比较各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发现吴茱萸炮制后除3号峰外,其余共有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2号峰和10号峰有显著性下降。聚CA结果显示,吴茱萸生品可分为2大类,其中来源于江西的为一类,来源于浙江和湖南的为一类;经PCA分析,前3个主成分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405%,以2、5(绿原酸)、6(金丝桃苷)、7、8(柠檬苦素)、9(吴茱萸碱)、10(吴茱萸次碱)和12号峰对吴茱萸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变化的贡献较大。结论 吴茱萸HPLC指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甘草和开水作为辅料分别炮制吴茱萸,获得2个吴茱萸炮制品,并建立吴茱萸药材和吴茱萸炮制品3种样品各10批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提取相关信息,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以10批吴茱萸生品所生成的对照图谱为参照,吴茱萸生品、甘草水泡吴茱萸及开水泡吴茱萸样品的相似度均>0.9.对30个吴茱萸样品全匹配色谱峰的聚类分析获得22个特征峰,并对此22个特征峰的峰面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8个特种峰经过炮制后峰面积显著性下降,另有6个特征峰经甘草水泡制后峰面积显著降低,而吴茱萸内酯及其吴茱萸碱的峰经甘草水泡制后峰面积显著性增加.结论: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及吴茱萸生品的特征峰所代表的成分有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龙成燕  杨炀  黄思行  张莉  阳勇  郭延垒 《中草药》2022,53(19):5972-5979
目的 构建黄连Coptis chinensis生物碱类成分的高分辨质谱数据库(HR-MS-Database),研究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前后黄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手段,借助SCIEX公司LibraryView数据库平台,建立黄连生物碱类成分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并对不同黄连炮制品中炮制前后的生物碱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和差异分析。结果 建立黄连生物碱类成分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包含黄连生物碱类成分31种;对姜黄连、酒黄连、萸黄连及黄连生品4种样品测定结果显示,黄连炮制前后生物碱成分差异明显。黄连经姜炙后,药根碱、表小檗碱、非洲防己碱含量略有上升,黄连碱、小檗碱含量略有下降,巴马汀含量未见改变;萸黄连中药根碱、表小檗碱、小檗碱含量下降,黄连碱、巴马汀及非洲防己碱含量未见变化;而酒黄连中所测定的6种生物碱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建立了一种黄连炮制前后生物碱类成分变化规律的快速识别方法,并定量了在黄连炮制前后含量变化显著的6种生物碱,为黄连炮制品的药效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不同产地黄连(味连)药材质量进行分析,得到黄连药材质量差异表征。方法 采用UPLC-PDA色谱法,建立黄连生物碱指标性成分含量合特征图谱分析方法,采用PLS-DA模型分析,找到不同产区黄连药材质量差异表征。结果 不同产区黄连药材特征图谱色谱峰数量和成分类型一致,以生物碱类成分和非生物碱类成分相对含量同时考量可将黄连药材分为3类:第1级黄连药材主要来源于四川、重庆产区,生物碱和非生物碱类成分含量均较高,9(酚类)号色谱峰成分相对含量为主要相关成分;第2级黄连药材主要来源于四川、重庆产区,生物碱和酚类成分含量较高,1(未知)、13(黄连碱)、2(酚类)、5(其他)、12(生物碱)号色谱峰成分相对含量为主要相关成分;第3级黄连药材主要来源于湖北、重庆、四川产区,生物碱和非生物碱含量较低,11(生物碱)、6(酚类)、8(未知)号色谱峰成分相对含量为主要相关成分。结论 不同产区黄连药材质量差异表征为:四川产黄连药材主要表现为生物碱类成分、其他类成分含量较高,与其他产区黄连差异较大;重庆产黄连主要表现为酚类成分含量较高;湖北产区黄连与重庆产区黄连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吴茱萸药材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5个不同产地吴茱萸药材及其炮制品中指标成分含量。结果: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吴茱萸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发现吴茱萸炮制品与吴茱萸药材相比较,3个指标性成分含量均下降,其中柠檬苦素含量下降较多,甘草制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总量与吴茱萸药材相比无明显变化,而姜制吴茱萸中3种指标成分含量均低于其他炮制品。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吴茱萸指标成分含量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研究为吴茱萸炮制工艺改进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丽  张笑敏  许浚  张纪红  张铁军  陈常青  刘昌孝 《中草药》2020,51(10):2689-2702
吴茱萸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资源丰富且分布较广,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吴茱萸中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生物碱、苦味素、挥发油、黄酮等类成分,传统认为生物碱和苦味素为其主要药效成分。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论,从生源途径、化学成分与传统功效、传统药性、新的临床用途、毒性、可测成分、入血成分及不同配伍环境几方面对吴茱萸Q-marker成分进行预测分析,为明确吴茱萸Q-marker和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主要组分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考察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二药配伍时主要组分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 黄连和吴茱萸药材用水分别煎煮,分煎液按不同比例配伍,在100℃下加热1h。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考察主要组分相对峰面积变化和配伍比例之间的关系。结果 黄连水煎液和吴茱萸水煎液配伍后色谱峰具有加和性,未见新峰产生。吴茱萸中主要组分的相对峰面积未见明显变化,黄连生物碱的相对峰面积随吴茱萸水煎液配比的增加呈线性下降。结论 吴茱萸组分存在时可使黄连生物碱的溶解度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黄连、胆黄连及其水煎液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研究猪胆汁炮制对黄连中生物碱类成分溶出效果的影响,探讨胆黄连寒性增强的炮制机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黄连、胆黄连及其水煎液中总生物碱含量,检测波长345 n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连、胆黄连及其水煎液中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磷酸三乙胺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25%~30%A;15~20 min,30%~55%A),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45 nm。结果:黄连水煎液、胆黄连水煎液中总生物碱的转移率分别为71.17%和78.50%;黄连水煎液中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转移率分别为73.93%,51.59%,56.16%;胆黄连水煎液中三者的转移率分别为80.42%,64.21%,64.79%。结论:黄连经猪胆汁炮制后能够增加黄连中生物碱类成分在水煎液中的溶出,可达到寒性增强的炮制目的。  相似文献   

12.
附子配伍和汤剂pH对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附子配伍和汤剂pH对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探究附子配伍禁忌的化学实质.方法:HPLC测定生附子配伍半夏、瓜萎、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以及附子采用不同pH的酸水、碱水煎煮,或附子配伍酸性药物、附子配伍碱性药物汤剂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生附子配伍半夏、瓜蒌、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与其单煎液比较,配伍组汤剂pH均变小(酸性增强),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明显升高,二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附子用酸水煎煮或配伍酸性药物,随着汤剂酸性增强,其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明显升高;附子用碱水煎煮或配伍碱性药物,汤剂pH >7,其双酯型生物碱完全破坏.结论:附子配伍禁忌的化学实质为汤剂的pH降低,使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升高,毒性增大;双酯型生物碱酸性条件下较稳定,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炮制前后黄精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制备不同炮制时间的酒黄精,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经数据库检索并参考正构烷烃标准品保留指数(RI),确定化合物结构。应用色谱峰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生品与各炮制品共有的成分12个,但每种成分含量不同。与生品比较,炮制不同时间产生的成分20个,检测不到的成分7个。结论:黄精炮制后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正交法”与药典法姜半夏中成分含量及对动物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比较“正交法”和药典法两种炮制工艺炮制的姜半夏中成分的含量及两种炮制品对动物的作用。方法:总生物碱含量测定采用重量法、酸性染料比色法;浸出物、灰分测定采用药典附录法;毒性采用LD50测试;胃液分泌采用大鼠幽门结扎,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PGE2含量,酸度计测试胃酸,改良Met法测定胃蛋白酶活性。结果:总生物碱含量以“正交法”较高;灰分、浸出物含量以药典法较高;两种姜半夏混悬液、水煎液灌胃均未见明显毒性,但水煎液腹腔注射以药典法毒性较大,其LD50为(13.346±0.019)g/kg;两种姜半夏对大鼠胃液中PGE2含量、胃蛋白酶活性均呈促进作用,但对胃液量无明显影响。结论:两种工艺炮制的姜半夏无明显差异,以“正交法”炮制品较好。  相似文献   

15.
张双  李瑶  钟晓红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2013,15(12):1078-1082
目的:本文以夏天无药材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夏天无鲜药材中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及延胡索乙素3种生物碱的影响,确定夏天无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夏天无中三种生物碱的含量,对采收期内的夏天无鲜药材进行晒干、阴干、不同温度烘干等干燥处理,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3种生物碱的影响,确定夏天无的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结果:不同干燥处理方式的对夏天无中3种生物碱指标成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影响,在30气晒干条件下3种指标成分含量最高。结论:夏天无的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流程:春季或初夏出苗后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清洗或擦净→30℃晒干。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川芎不同炮制品中浸出物的含量及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的含量,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川芎醇溶性浸出物及6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浸出物的测定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2201项下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进行;含量测定采用Agilent TC-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5%醋酸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5 nm,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与生川芎相比,川芎炮制品的浸出物含量均明显增加,增加程度为蜜川芎>酒川芎>芷川芎>茶川芎。高效液相测定方法便捷、可靠,川芎及其炮制品中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均良好。川芎炮制前后共有色谱峰15个,指认了其中8个,与炮制前相比,川芎蜜炙、酒炙后新增2个色谱峰,白芷提取物炮制后新增了4个色谱峰;酒川芎中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的含量均减少;蜜川芎、茶川芎、芷川芎中除阿魏酸含量增加外,其余5种成分含量均减少。黄酒、蜂蜜、茶叶及白芷提取物均能促进川芎中化学成分的溶出,增加浸出物的含量;川芎不同炮制品中6种成分含量的变化可为研究川芎不同炮制品化学成分、药效变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挥发油含量、苯酞类化合物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为指标,对川芎3种部位,3种不同加工法的川芎饮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分析鉴定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川芎3种部位的挥发油含量差别较大,含量高低依次为根茎(1. 12%)须根(0. 75%)地上部分(0. 41%),经GC-MS分析,挥发油中的苯酞类成分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依次为须根(83. 29%)根茎(44. 5%)地上部分(39. 95%); 3种不同加工方法的川芎饮片中,挥发油质量分数依次为C(0. 87%) A(0. 75%) B(0. 7%),经GC-MS分析,苯酞类成分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依次为C(79. 14%) A(73. 09%) B(67. 29%)。结论:川芎须根挥发油中苯酞类化合物含量较根茎高,可对其进行适当的资源利用;不同加工方法的川芎饮片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有显著差异;川芎鲜切饮片中挥发油及苯酞类化合物含量更高,可作为一种川芎饮片的新型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8.
附子与半夏不同炮制品种配伍应用的ESI-MSn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采用电喷雾质谱方法(ESI-MS)分析附子与半夏不同炮制品配伍前后生物碱在种类和含量方面的变化。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别对生附子、生附子加生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法半夏共煎液中乌头类生物碱进行系统考察。结果:与生附子相比,双酯型生物碱在附子加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共煎液中含量增高,附子加法半夏共煎液中的双脂型生物碱含量降低。结论:附子与姜半夏配伍的解毒机制是使毒性较大的双酯型生物碱转化为毒性小的单脂型生物碱;与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配伍的毒性增大的原因是其具有抑制附子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水解或热解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浸漂、煮制、盐制等炮制工序对淡附子所含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含量的影响。方法:按中国药典炮制淡附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3种双酯型生物碱、3种单酯型生物碱和苯甲酸的含量,并与盐附子浸漂对照饮片、清水煮制对照饮片进行比较。结果:盐附子浸漂后,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量、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和苯甲酸含量均降低,各类成分含量降低率为55%~90%。煮制后,淡附子和清水煮制对照饮片中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量分别降低了95%、93%;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分别升高了0.5倍~1.8倍、2倍~3倍;苯甲酸含量虽然分别降低了65%~75%、55%~60%,但其含量却高于盐附子浸漂对照饮片。结论:在制备淡附子时,浸漂工序除去盐分的同时,其成分也大量流失;煮制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发生水解,甘草、黑豆煮制对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含量的影响与清水煮制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黄连的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黄连的内在质量。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黄连的总生物碱含量。结果  14个样品黄连总生物碱含量为 12 .0 %~ 17.4 %。结论 产地不同其含量不同 ,随生长年限增长 ,其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