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牵扳推压手法对胸腰椎关节骨错缝、筋出槽病人纠正错位的治疗.方法:用牵扳推压手法治疗胸腰椎骨错缝、筋出槽,选择不同年龄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用牵扳推压手法治疗,对照组用坐位旋转复位手法治疗.结果: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扳推压手法治疗胸腰椎骨错缝、筋出槽明显优于对照组坐位旋转复位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卧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卧位斜扳法治疗本病的规范化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规范化的卧位斜扳法结合调筋、理筋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调筋、理筋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腰痛JOA评分及腰曲变化值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卧位斜扳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中医推拿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把临床常用手法从作用性质上分为理筋整复类和软组织推拿类"动、静"两个方面。前者以运动类手法如摇、按压、颈椎斜扳法、旋转定位扳法、短杠杆微调复位手法等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国内中医院骨伤科医生运用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情况和对规范化手法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7省市的610名骨伤科医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565份有效问卷中,有73.6%被调查者最常使用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使用的理筋手法依次是:揉捻法、按压法、滚法,治疗手法依次是:腰部斜扳法、扳腿推腰法、扳肩推腰法。有83.9%的被调查者认可中医手法的安全性。被调查者的年龄、职称、学历与手法的安全性评价和规范手法的接受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中医手法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规范化的手法容易被医生接受并使用,利于向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5.
腰部斜扳法的临床应用体会首钢总医院苹果园门诊部(北京100041)朱军腰部斜扳法是治疗腰部损伤的一种常用手法,它能起到纠正解剖位移、滑利关节、松解粘连、舒筋通络的作用,对关节错位、滑膜嵌顿等病症有显著疗效。但该手法在不同疾病的治疗上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手法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推拿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方法之一。本文把临床常用手法从作用性质上分为理筋整复类和软组织推拿类“动、静”两个方面。前者以运动类手法如摇、按压、颈、腰椎斜扳法、旋转定位扳法、短杠杆微调复位手法等为主,后者以一指禅推法、拿、点、揉、弹、振、摩擦类等手法为主。本文从有关科学实验角度对手法作用机制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筋手法结合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筋手法结合小角度矢状位扳法)与对照组(理筋手法),各30例。结果:治疗后,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较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筋手法结合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简单快捷,疗效显著的特点,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手法治疗肩周炎可分为三个步骤进行,首先为“松筋法”,其目的为放松肌肉,缓解痉挛及止痛,如(扌袞)法、揉捻法;第二步为“分筋法”,其目的为分离解除“筋”的粘连,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但此类手法,病人痛苦最大,手法应轻柔缓和,顺序渐进,忌用暴力,否则不但解除不了痛苦,反会加重症状,如摇法、提抖法、扳法等;第三步为“舒筋法”,意即舒筋活血,散风通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此类手法促使  相似文献   

9.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直是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中的难点。笔者通过分析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过程中筋与骨力学平衡的中西医理论,提拉旋转斜扳法的操作技巧及生物力学效应,从筋骨力学失衡角度分析提拉旋转斜扳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思路及相关临床思考。  相似文献   

10.
齐刺配合定点斜扳法为主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1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齐刺配合定点斜扳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取阿是穴及上下各1 cm为主。手法以定点斜扳法为主。对照组取阿是穴为主,手法以《中医筋伤学》的方法为主。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疗效迅速;病程5年内的疗效优于5年以上的,而5年内的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齐刺法与定点斜扳法的有机结合,可有效地松解局部的粘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旋转定位斜扳法配合百会穴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理筋手法及百会穴压灸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施以旋转定位斜扳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6.5%(P<0.05)。结论:旋转定位斜扳法结合百会穴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操作简便,疗效显著,适于在社区康复服务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黄永 《中医药导报》2006,12(8):56-57
目的:观察牵引加旋转复位扳法为主推拿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牵引及常规推拿理筋手法进行治疗,治疗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加用旋转复位扳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痊愈20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5.4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牵引加旋转复位扳法为主推拿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较单纯采用牵引及常规推拿理筋手法好,是临床上寰枢关节半脱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量化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运动学参数,初步探究手法与疾病治疗的量效关系,规范操作要领,丰富手法内涵并推广应用。方法: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就诊的寰枢关节紊乱症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为24~27岁,平均为(25.50±1.10)岁。选取一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且手法操作娴熟的脊柱科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操作,通过运动捕捉系统量化疏筋整复手法的被动旋转角度、旋扳角度及运动学曲线。结果:旋扳整复操作时被动旋转角度为72.21°±5.06°,患侧和对侧的被动旋转角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的旋扳角度为7.34°±1.90°,对侧为5.61°±1.76°,两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疏筋整复手法在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时应把握到达旋转稳定状态时的被动旋转角度和旋扳角度,同时注重对齿状突偏歪侧进行旋扳。  相似文献   

14.
岭南名医林应强教授将中医整体观融入于筋骨整体观中,结合颈椎筋与骨的解剖和现代生物力学的筋骨力学平衡理论,通过多年临床总结逐渐形成了以爆发力为手法核心的徒手正骨手法,以"筋骨并重,重在正骨理筋,恢复筋骨力学平衡"为治疗思路,强调接诊时注意首先排除手法禁忌证,然后按照触诊定位、先理筋再正骨理筋的诊疗步骤进行。本文从筋骨力学平衡理论介绍林氏颈椎定点旋转扳法治疗急性颈性眩晕的理论来源及诊疗方法,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5.
正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手法主要有三类:理筋类手法,主要有揉法、推法、按法、捏拿等,通过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恢复颈椎活动功能;牵引类手法,如拔伸牵引、屈曲牵拉等,可以增加椎小关节间隙,调整移位,恢复生理曲度从而缓解疼痛;整复类手法,如旋转复位法、颈部斜扳法、侧旋提推法等,可以纠正整复紊  相似文献   

16.
赵育红 《陕西中医》2007,28(12):1617-1618
目的:观察推拿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滚法、一指禅推法、扳法等手法配合电针(肩井、肩、肩贞、曲池等穴)治疗肩周炎56例。结果:总有效率96.43%。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疏筋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肩部扳法,分外展扳法、内收扳法、后屈后伸扳法三种。此法在“摸、接、端、提、推、拿、按、摩”伤科八法的启迪下,结合肩部功能活动的特点和长时间的实践,根据患者肩部周围的急慢性伤筋所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状况,以及患病的部位、活动受限的程度,选择与其有关的肌筋组织,作与活动受限方向相反的扳动动作。其治疗手法轻柔、舒适。同时,还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患病的部位,有选择性地使用不同方向的扳法,可以克服或消除其他扳法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或新的损伤,减轻其不必要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冯氏坐位脊柱定点旋转法(以下简称冯氏手法)与中医传统侧卧不定点斜扳法(以下简称传统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分析2种方法对受累椎体病理性旋转位移的影响。方法接受冯氏手法治疗的患者72例(冯氏手法组)与接受传统斜扳法治疗的患者60例(传统斜扳法组)同期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2组均治疗1个疗程。采用美国Logan脊柱X射线软件系统对患者治疗前后受累椎体病理性旋转位移值进行量化分析,记录治疗前后JOA腰痛疾患评分。结果冯氏手法组JOA腰痛疾患评分和治愈率均明显高于传统斜扳法组,L5受累椎体人均治疗手法计次少于传统斜扳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冯氏手法组受累椎体L5病理性旋转位移值小于传统斜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累椎体病理性旋转位移变化与JOA腰痛疾患评分改善显著正相关。结论冯氏手法较传统斜扳法,在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纠正受累椎体病理性位移方面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腰-骶手法调整与腰椎斜扳法、骶髂关节手法调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腰椎斜扳组、骶髂关节调整组、腰-骶手法调整组各30例,先用常规推拿手法放松腰骶部肌肉,再分别用腰椎斜扳法、骶髂关节调整手法、骶髂关节调整结合腰椎斜扳法;均隔日治疗1次,疗程为20 d。各组治疗前后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定量表(JOA)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腰椎斜扳组、骶髂关节调整组有效率分别为76.67%、73.33%,低于腰-骶手法调整组的96.67%(P <0.05)。各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 <0.05),腰-骶手法调整组VAS评分低于腰椎斜扳组、骶髂关节调整组(P <0.05)。治疗后腰-骶手法调整组与腰椎斜扳组JOA评分均增加(P <0.05),且腰-骶手法调整组JOA评分高于腰椎斜扳组、骶髂关节调整组(P <0.05)。结论 骶髂关节手法调整联合腰椎斜扳法能有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紊乱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地使用骶髂关节调整手法或腰椎斜扳法...  相似文献   

20.
以推拿手法治疗124例下胸椎关节突关节错位患者,先以滚揉松肌法和痛点弹拨法松解痛处肌肉,然后以定点斜扳整复法理筋平压法纠正关节错位,治疗3次后治愈94例,好转21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为9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