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鞍上池囊肿的临床特点和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2例通过内镜治疗的鞍上池囊肿患者,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6个月至53岁,平均年龄10.4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颅高压症状、行走不稳、视力视野障碍。所有患者术前行CT和M砌检查,均伴有脑积水。42例中39例行内镜下囊肿·脑室造瘘术,3例同时行囊肿·脑池造瘘术。术后平均随访20.8个月。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者,2例患者(4.8%)发生术后并发症。25例(59.5%)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4例患者(33.3%)症状改善,3例因复发脑积水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CT和/或MR检查示囊肿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造瘘口处和导水管脑脊液流动通畅。结论内镜下囊肿.脑室、脑池造瘘术是治疗鞍上池囊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梗阻性脑积水行三脑室底造瘘术脑池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梗阻性脑积水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后脑池显像的表现。方法15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行神经内窥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前后均行脑池显像,比较其前后的差异。结果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在三脑室底造瘘术后脑池显像有放射性药物返流入侧脑室内,并且延迟清除,类似于交通性脑积水的脑池显像表现。结论放射性药物返流入侧脑室的原因尚不清楚.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后脑脊液的流动可能存在“返转”现象。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27例梗阻性脑积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劲  王剑波  余政  张入丹  叶群林 《重庆医学》2008,37(11):1223-1224
目的探讨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在梗阻性脑积水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神经内镜行三脑室底造瘘手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27例。结果造瘘成功26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影像学CT或MRI复查结果评定手术效果,全部有效。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在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方面安全、有效,在梗阻性脑积水治疗中已逐渐成为首选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Hu ZQ  Dai B  Huang H  Zhu GT  Guan F  Mao BB  Wang SH  Kang Z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5):1742-1745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治疗不同类型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的方法、策略和疗效.方法 北京世纪坛医院自2005年11月至2009年11月接受神经内镜手术治疗了12例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导致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并进行了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对手术方式、并发症和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12例患者平均年龄3岁7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其中Ⅱ型7例,Ⅲ型5例.术后随访6-24个月,且手术前后均行脑脊液电影成像检查.结果 本组1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颅神经进一步损伤症状,无脑脊液漏,无感染及死亡.术后3例硬膜下积液患者随访6个月后自行消失,间断发热7例,经对症治疗痊愈.囊肿及脑室形态明显缩小8例,轻微缩小3例.结论 根据我们对四叠体池囊肿患者的分型,应用神经内镜实施不同手术方案,囊肿得到有效治疗,重建了脑脊液循环,神经导航使内镜手术更加精确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交通性脑积水(CHP)的机制及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9例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MRI提示第四脑室异常扩张和"喇叭形"中脑导水管出口患者,及术前MRI提示桥前池、基底池、鞍上池较宽而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狭窄者效果好,且相对年轻、病程较短、临床症状轻患者术后得到满意效果。结论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有效方式,机制可能是脑组织顺应性下降及脑室近端梗阻。第四脑室异常扩张和"喇叭形"中脑导水管出口,桥前池、基底池、鞍上池较宽而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狭窄和病程短、年轻、症状轻是手术效果好的共同特点,可作为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部分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放射性核素脑池显像对脑积水治疗术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6月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提供的经MRI或CT诊断为脑积水98例,梗阻性脑积水51例、非梗阻性脑积水47例,专科医师常规腰椎穿刺后行脑池显像,并根据脑脊液循环和脑蛛网膜粒吸收状况选择手术方式,术后追踪6个月以上.结果脑池显像诊断交通性脑积水50例,非交通性脑积水48例,与MRI或CT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脑脊液循环时相正常者55例、减慢43例;脑蛛网膜颗粒吸收正常41例、吸收障碍或部分吸收障碍57例;神经外科医师根据脑池显像所提供的信息并结合临床情况,行脑室-腹腔分流术47例、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38例、病灶切除术或其它13例;术后改善88例,无变化6例,加重4例,有效率为89.8%(88例/98例).结论 脑池显像能准确诊断交通性脑积水,评价脑脊液循环和脑蛛网膜粒吸收状况,为脑积水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袁翠萍 《四川医学》2003,24(4):368-369
我院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2年 10月成功地完成了 6 2例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神经内镜脑内手术的麻醉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2例 ,男 39例 ,女 2 3例 ,年龄 5~ 86岁。病例及术式见表 1。表 1  62例资料主要疾病n手术方式脑室颅咽管瘤 8肿瘤切除 ,V P分流梗阻性脑积水 32Ⅲ脑室底造瘘加V P分流术蛛网膜囊肿 6囊肿切除 ,脑池交通术脑内囊性肿瘤 6肿瘤切除 ,囊肿脑池交通术松果体肿瘤 5活检 ,透明隔造瘘 ,V P分流术血管网织细胞瘤 2肿瘤切除 ,囊肿脑池交通术慢性硬膜下血肿 3血肿清除加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神经内镜对脑积水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镜下行不同治疗方式的32例不同类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3月~2年,9例梗阻性脑积水采用内镜下脑室造瘘术(7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即ETV,2例行透明隔造瘘),8例治疗有效,1例ETV后脑积水无明显改善,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23例交通性脑积水采用内镜下引导V-P分流(10例)或内镜下引导V-P分流加内镜下脑室造瘘术(12例行ETV,1例行透明隔造瘘),脑积水均获得改善。结论 梗阻性脑积水采用神经内镜脑室造瘘术,交通性脑积水采用内镜引导V-P分流或内镜引导V-P分流加脑室造瘘术,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小儿梗阻性脑积水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经神经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的41例梗阻性脑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要点及经验。结果37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4例6~8个月龄患儿于内镜术后1个月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发热、积液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痊愈,无造瘘口堵塞、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注重护理要点,可提高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患儿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0.
曹东彪  杨延飞  方军超 《中原医刊》2011,(13):126-126,F0003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及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脑积水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9年2月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或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的60例梗阻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室-腹腔分流术42例中有效率为83%,18例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有效率为94%;脑室-腹腔分流42例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8%,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18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安全、实用,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Hu ZQ  Zhu GT  Huang H  Dai B  Guan F  Xiao ZY  Zh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7):3318-3322
目的 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脑积水的术前评估方法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脑积水患者,年龄2~27岁,其中男17例,女7例.手术前后均行磁共振脑脊液电影成像(Cine MRI)检查来测量相关部位(中脑导水管、四脑室出口、枕大孔)脑脊液的流速流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或行ETV术+内镜下后颅凹减压术.结果 术前Cine MRI发现所有患者枕骨大孔区脑脊液流体动力学均有不同程度异常,术后复查头Cine MRI显示所有患者三脑室底造瘘口处均有脑脊液通过.随访时间6~36个月,有2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2例患者临床症状无缓解,二期行内镜下后颅凹减压术.有14例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疝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Cine MRI能准确测量枕骨大孔区脑脊液的流速流量和流动方式,是判断手术时机和制定手术方案的重要参考.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脑积水多为梗阻性脑积水,ETV术治疗这类脑积水疗效确切,可代替传统的分流术.此外,它还有助于缓解小脑扁桃体下疝,对合并的脊髓空洞症也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囊肿为颅内非肿瘤性液体积聚,在所有的颅内占位损害中占大约1%。先天性蛛网膜囊肿是蛛网膜异常分裂还是复制收集脑脊液样形成导致囊肿扩大,其机制还未确定。当患者由于蛛网膜囊肿引起癫痫发作、脑积水、颅内压升高、局灶性神经症状时,需要采取手术治疗。针对蛛网膜囊肿的手术选择有着很大的争议。从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出发,应寻求蛛网膜囊肿患者最佳的治疗方式。部分或全部切除蛛网膜囊肿建立囊肿和基底池的沟通被认为是最佳的治疗外科方式。笔者认为神经内镜采用很小的颅骨钻孔进颅治疗蛛网膜囊肿同样安全有效而且创伤小,除非特殊情况避免把分流手术作为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3.
张岩 《河北医学》2006,12(9):870-873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CT和MR I表现,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与临床证实的鞍区囊性病变的CT和/或MR I资料72例,其中囊性垂体瘤12例,囊性颅咽管瘤25例,Rathke囊肿16例,蛛网膜囊肿4例,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4例,鞍旁表皮样囊肿4例,鞍旁皮样囊肿3例,垂体脓肿4例。全部病例均行CT和/或MR I平扫,其中14例行CT增强检查,58例行MR I增强检查。72例中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经临床证实。结果:12例囊性垂体瘤,其中垂体大腺瘤8例,微腺瘤4例。6例大腺瘤表现为在实性瘤体内出现囊变区,2例瘤卒中囊变区内可见液平。4例囊性垂体微腺瘤显示垂体饱满,内部出现异常信号/密度,伴有化验室检查异常。25例囊性颅咽管瘤以囊性表现为主,发现囊壁钙化及强化的垂体对鉴别诊断有意义。16例Rathke囊肿信号多样,但以形态饱满,呈短T1、长T2信号为较具特征性的改变。4例蛛网膜囊肿和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均表现为脑脊液信号,而后者囊壁出现连续或不连续薄壁环形强化,为其特征性表现。3例皮样囊肿密度/信号较表皮样囊肿复杂,压脂序列对两者鉴别诊断有帮助。4例垂体脓肿增强均显示环形强化,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术前诊断。结论:鞍区不同性质的囊性病变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通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可对其中多数病变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Arachnoid cysts are rare lesions occurring anywhere in the cerebrospinal axis. The sylvian fissure remains the most favoured site for their occurrence, followed by cerebellopontine angle, suprasellar, and quadrigeminal cisterns. Retroclival arachnoid cysts are very rare. We report a retroclival arachnoid cyst with bilateral cerebellopontine angle extensions with hemifacial spasm in a 26-year-old woman. The patient underwent surgery and her hemifacial spasm improved.  相似文献   

15.
神经内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效果。②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5例,部分切除侧脑室三角区囊肿1例,切除桥小脑角区胆脂瘤1例。③结果4例梗阻性脑积水病人症状缓解,其中3例术后3个月脑室恢复正常大小,1例术后3个月脑室缩小;1例因术中出血改行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1例侧脑室三角区囊肿病人症状缓解,术后2d复查囊肿体积缩小。胆脂瘤病人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④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内囊肿、颅内胆脂瘤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神经内窥镜技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分析内窥镜技术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施行内窥镜手术47例,针对不同病因导致的梗阻性脑积水分别施行三脑室底造瘘术、透明隔造瘘术、室间孔成形术和囊肿脑室造瘘术等等。结果:临床有效率为83%,术中出血4例(8.5%),死亡1例(2.1%)。结论:神经内窥镜已成为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手术治疗的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内镜下囊壁部分切除+囊肿-脑室或脑池造瘘术16例,显微镜下囊肿切除术4例,显微镜下囊壁部分切除+囊肿-脑池造瘘术32例,囊肿-腹腔分流术20例。随访6个月~6 a(平均2.2a)。结果:67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改善,有效率93.1%,随访CT或MRI显示83.3%(60/72)幕上蛛网膜囊肿体积显著减小,幕下蛛网膜囊肿体积无明显变化但症状显著改善。结论:有症状的蛛网膜囊肿患者均应积极治疗。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预后有重要意义。神经内镜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应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颅内蛛网膜囊肿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方法:对伴有颅内压增高和(或)神经系统症状者手术显微镜下行囊肿壁切除,对全切有困难的应行囊肿与脑室或脑池之间的交通或囊肿-脑池及腹腔分流术。结果;术后随访5年32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其中囊肿消失14例,明显缩小12例,6例部分缩小。结论:对小儿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囊壁全切除或充分打通与外界的交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