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病理构成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13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住院首诊且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资料,统计汉族和维吾尔族各类肿瘤发病年龄、性别、部位的构成特点。结果212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良性肿瘤占731.5%(1553/2123),恶性肿瘤占268.5%(570/2123)。其中汉族男性625例,汉族女性651例,男女之比约为1∶10.4;维吾尔族男性414例,女性433例,男女之比约为1∶10.5。汉族和维吾尔族良性肿瘤患者就诊年龄均以30∽39岁最多,分别占145.0%和116.8%。在570例恶性肿瘤中,鳞状细胞癌最多见,为248例,且男性多于女性,汉族与维吾尔族60岁以上的人群分别占544.6%和496.6%,以舌部最高发。在368例涎腺肿瘤中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最多见,维吾尔族占50.00%,汉族占463.4%;恶性肿瘤以腺样囊性癌居多,维吾尔族占147.5%,汉族占130.0%。在184例其他组织来源的良性肿瘤中汉族与维吾尔族均以神经鞘瘤多发。恶性肿瘤汉族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居多,占273.8%,维吾尔族以基底细胞癌居多,占178.3%。结论新疆地区,重视口腔颌面部肿瘤是≥60岁老年人恶性肿瘤防治的重要任务;需要加强汉族和维吾尔族鳞状细胞癌和小涎腺恶性肿瘤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76年-1987年,经口腔科门诊、病房诊治并做过活体组织检查的舌部肿瘤及瘤样病变共120例,现进行临床统计分析。报道如下:一、120例舌部肿瘤中,瘤样病变6例,良性肿瘤102例,恶性肿瘤12例。约占同期口腔颌面部肿瘤10%(见表1),与同期颌面口腔肿  相似文献   

3.
血管瘤为最常见良性肿瘤之一,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尤以颜面部为最多见。据统计,颜面部血管瘤约占人体血管瘤的40~60%。吴奇光氏统计1,09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血管瘤46例,占良性肿瘤749例的6.1~ %;陆先韫氏统计1,20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血管瘤111例,占良性肿瘤813例的13.6~%;我科自1954~1674年间,共收治肿瘤患者1,673例,其中血管瘤患者392例,占良性肿瘤患者889例的44~ %。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4.
10年间共收治了儿童口腔凳面部肿瘤134例,其中良性肿瘤126例,占93.7%,恶性肿瘤8例,占6.3%,良性肿瘤中血管瘤、淋巴管瘤91例,占良性肿瘤的72%,好发于颌面部、舌、腮腺区、恶性肿瘤中肉瘤多于癌,好发于腮腺(4/8),均发生于左侧,左侧为恶性肿瘤高发区。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为首选。恶性肿瘤早期的保留功能外形的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三者联合治疗不但外形完好,延长存活时间,而且能治愈。  相似文献   

5.
<正>口腔颌面部是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现将我科1978~1993年间收住的口腔颌面部肿瘤122例临床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122例中,恶性肿瘤12例,良性110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81岁,良性肿瘤中最小6岁,最大78岁,恶性肿瘤中最小23岁,最大81岁。恶性肿瘤中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朝鲜族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男女发生情况、年龄分布、部位分布、良性及恶性肿瘤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口腔门诊检查之后确诊的1981—2002年间的914例朝鲜族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资料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男女发病比例分别为47.05%、52.95%,女性略多于男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阶段,占50.11%;不同发病部位发病率以舌部、腮腺、唇部、腭部、颌骨、颊部、下颌下腺、牙龈、颌下、颈部、口底、颏下、舌下腺的顺序降低;良性肿瘤中男性占40.99%、女性占59.01%,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涎腺良性肿瘤在良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恶性肿瘤中男性占65.49%、女性占34.5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鳞状上皮癌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结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在统计数字中所占比例,各种肿瘤在整个病变中所占比例、发病部位与其它民族和地区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分析口腔颌面部常见良性、恶性肿瘤的CT影像特征,评估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9年1月—2021年6月住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认的良性肿瘤患者120例、恶性肿瘤患者90例,结合患者术前CT影像,对比分析CT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探讨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良性、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CT对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86.7 %,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84.4 %。CT检查对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肿瘤的良性、恶性均有较高的诊断率,平扫CT结合增强CT能有效减少漏诊率,增强诊断效能。结论:CT检查是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1847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构成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目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构成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1847例口腔科住院肿瘤患者的就诊年龄、性别、部位、组织类型及不同病种间的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47例中男女比例为1.2:1。良性肿瘤患者938例,占50,8%;恶性肿瘤患者909例,占49,2%。腺源性肿瘤中,多性形腺瘤占87%。恶性肿瘤中,鳞状上皮细胞癌占60.8%;腺上皮癌中,腺样囊性癌占33.4%。结论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以多性形腺瘤居首位,且发病率较高,腮腺为高发部位。恶性肿瘤中,鳞癌占首位,舌为最好发部位,女性患者有增加趋势,口腔癌的好发部位顺序为:舌、颊、龈、腭、口底,50~70岁组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9.
口腔颌面部721例肿瘤病理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其构成比、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方法:对1994~2003年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并经过病理确诊的721例肿瘤和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1例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中良性肿瘤43.6%,恶性肿瘤37.7%,瘤样病变18.7%,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比为1.15:1.在良性肿瘤患者中,年龄最大81岁,最小9个月,平均年龄40岁;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年龄最大89岁,最小6岁,平均年龄53岁.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中性别分布男72.8%,女27.2%;在良性肿瘤中男女性别分布相近.在病理分型上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混合瘤,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鳞癌.结论:我院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发病年龄和常见病理类型与国内外报道相同,但良、恶性肿瘤比例与国内其他省份的统计存在差异,特别在恶性肿瘤中男女比例较大(2.7:1).  相似文献   

10.
腭部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 ,我院自 1996年 5月~ 1998年 5月 ,共收治腭部肿瘤患者 5 3例 ,全部病例诊断均经病理学证实 ,本文对 5 3例腭部肿瘤进行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3例 ,男 2 7例 ,女 2 6例。发病年龄14~ 77岁 ,其中以 31~ 49岁最常见 ,共 2 6例 ,占 49.1%。本组 5 3例中 ,良性肿瘤 31例 ,占 5 8.5 % ;恶性肿瘤 2 2例 ,占41.5 %。良恶性之比为 1.41∶1。其中腺源性良性肿瘤 2 4例 ,占良性肿瘤 77.4%。腺源性恶性肿瘤 14例 ,占腭部恶性肿瘤的 6 3.6 % ,腺源性肿瘤良恶性之比为 1.71∶1。从…  相似文献   

11.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暴露部位,极易受到损伤,故口腔颌面部外伤是口腔科常见的急症之一。1995年8月至2006年8月我院共收治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65例,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本组65例,男45例(占69.2%)、女20例(占30.8%);年龄18~56岁,其中20~40岁者35例(占53.8%);  相似文献   

12.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4例颌面部肿瘤及肿块进行了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其中口腔鳞状细胞癌31例,其它恶性肿瘤7例,良性肿瘤14例,炎性肿块2例。分析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的DI值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的S%平均值28.40±2.62也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的S%平均值12.75±2.86。我们认为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核DNA含量并结合细胞周期分析,使临床对肿瘤特性的研究有了定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肿瘤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受到普遍的重视.口腔颌面部是肿瘤好发部位之一,我科自1960—1973年来所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例达300人以上,门诊病人还未统计在内.胡正祥氏的统计,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79%,  相似文献   

14.
病理统计分析小儿口腔及颌面部肿瘤95例,占全部小儿肿瘤11.23%。本组特点为良性肿瘤中女性比例高;良性肿瘤中软组织及上皮来源的比例,良性肿瘤中血管、淋巴管瘤的比例、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比例,以及恶性肿瘤的年龄等均与整个全身肿瘤不同。肿瘤常见部位为舌、面、唇及唾液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唾液及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的含量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对4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20例良性肿瘤患者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唾液和血清CEA进行测定。结果唾液CEA在恶性肿瘤组、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40例恶性肿瘤组中自身血清对照CEA仅5例轻度升高。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唾液中CEA含量的检测较血清CEA敏感,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280例麻醉体会冯艳萍,卢锡华,杨青存(河南省肿瘤医院麻醉科郑州450003)关键词口腔,颌面部肿瘤,麻醉1984年10月~1992年11月,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280例,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97例,...  相似文献   

17.
对1979年~1994年中经病理诊断为口腔颌面部肿瘤、囊肿及瘤样病变的1108例病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肿瘤810例(73.11%),囊肿243例(21.93%),瘤样病变55例(4.96%)。良性肿瘤的好发部位是腮腺、牙龈、颌骨及颜面部。而恶性肿瘤则以腭癌、颊粘膜癌、舌癌及舌下腺癌最多见。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2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的水平,结果表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NK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和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血清sIL-2Rα水平又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且恶性肿瘤组NK活性与血清sIL-2Rα水平呈负相关,提示:sIL-2Rα,NK活性可作为监测口腔凳面部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用生化方法检测肿瘤病人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总唾液酸的含量。共测定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56例,良性肿瘤47例,并与35例正常人作对照,以初步了解LSA,TSA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正> 涎腺肿瘤在口腔颌面部的肿瘤中较为常见。文献对发生于腮腺的肿瘤讨论较多,而对颌下腺的肿瘤则研究较少。本文对我科1962年5月~1980年2月,18年中收治的100例颌下腺肿瘤作初步的分析。临床资料及病理分析 100例中男性61例,女性39例。良性肿瘤患者平均就诊年龄33岁(10~65岁),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就诊年龄46岁(30~72岁)。以原发性肿块就诊者87例(87%)。以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