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总结了71例转移性乳腺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术前心理护理、严格消毒灭菌管理及细致的专科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我院1997-02至今,对住院高危及复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6例进行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High-dose chemotherapy,HDT),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全环境保护及护理,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强烈化疗加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烈化疗加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华铮钱新瑜何建平陈满才谢晓宝邱国强成也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较之自体骨髓移植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我们自1994年5月以来共为13例恶性肿瘤进行了APBSCT,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病例13例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APBSCT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31例。平均4周期常规诱导化疗后行APBSC动员及采集。动员方案: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采用常规剂量CHOP方案,其中环磷酰胺(CTX)增至2.5 g/m2;霍奇金淋巴瘤(HD)患者采用高剂量单药CTX 4 g/m2。化疗后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5~5μg/kg。当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达(2~5)×109/L,单核细胞(MNC)计数达20%~30%时分离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预处理方案:异环磷酰胺(IFO)12 g/m2或CTX 4 g/m2,阿糖胞苷(Ara-c)4.5 g/m2,足叶乙甙(Vp-16)0.75 g/m2。移植后对原发灶直径大于4 cm或有肿瘤残留的病灶给予局部补量放疗。【结果】31例患者移植后缓解时间为1~108个月,中位缓解期43个月。其中1年无病生存26例(83.9%),2年23例(74.1%),3年21例(67.7%)。最长存活108个月。全组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APB-SCT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化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外周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APBSCT+HDC)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0~2011.1)、EMbase(1980~2011.1)、Science Direct(1980~2011.1)、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3期)、CNKI、CBM和WanFang Data(检索截至2010年12月),查找APBSCT+HDC治疗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737例患者,其方法学质量评级B级5篇,C级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APBSCT+HDC治疗SCLC的总有效率和总生存率明显优于常规化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RR=1.14,95%CI(1.07,1.21),P<0.000 1;RR=3.74,95%CI(2.13,6.58),P<0.000 01]。在Ⅲ/Ⅳ度红细胞及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方面,APBSCT+HDC治疗组高于常规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RR=1.97,95%CI(1.15,3.38),P=0.01;RR=1.93,95%CI(1.06,3.54),P=0.03];但在Ⅲ/Ⅳ度白细胞降低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化疗相比,APBSCT+HDC治疗SCLC能提高总有效率及总生存率,但有增加重度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率的风险。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方法学质量不够高,故所得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RCT证实。  相似文献   

6.
化疗加G-CSF和GM-CSF联合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化疗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联合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APBSC)的效果。方法 卡铂 (CBP) 35 0mg m2 ,第 1天静滴 ;足叶乙甙(Vp16 ) 35 0mg m2 ,第 1~第 3天静滴 ;白细胞降至最低点又回升到 (2 .4~ 6 .4)× 10 9 L时 ,皮下注射G CSF 5 μg·kg- 1 ·d- 1 (早 6∶0 0 ) GM CSF 5 μg·kg- 1 ·d- 1 (晚 6∶0 0 ) 地塞米松 5mg d(采集日 10mg d)直到采集结束前 1天 ;白细胞上升到 (2 9.80± 5 .98)× 10 9 L ,开始用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连续 2d采集APBSC。结果  2 0例患者连续采集APBSC 2次 ,共采集到MNC(5 .93± 1.6 2 )× 10 8 kg ,CD34 细胞 (2 3.10± 11.5 3)× 10 6 kg ,CFU GM(3.44± 2 .85 )× 10 5 kg。无严重不良反应。 9例 10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造血功能均获满意重建。结论 以化疗联合G CSF和GM CSF能高效、安全地动员APBSC ,1次动员采集 2次可满足 1~ 2次的APBSCT。  相似文献   

7.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杨玉花,王良绪,税朝祥(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科北京100083)TreatmentofAcuteLeukemiabyAutologousTransplantationofPeripheralBloodStemC...  相似文献   

8.
9.
背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造血重建除与疾病本身、预处理方案、移植后支持治疗手段等相关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和冻存是影响其移植后造血系统顺利重建的关键因素。目的:观察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经动员、采集和冻存后,重新回输至造血系统的重建情况,并分析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因素。设计:以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为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对象:选取2000-02/2004-12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8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年龄16~56岁,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淋巴瘤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7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ocyte,中外制药产品,批号N3G31)。方法:①全部病例均采用对肿瘤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动员。联合化疗方案:白血病患者第1~3天每隔12h给予阿糖胞苷2g/m2,第1~5天给予足叶乙甙200mg/m2或氟达拉宾50mg/m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予阿糖胞苷方案同上,第1~2天给予环磷酰胺1g/m2。淋巴瘤患者第1~2天给予环磷酰胺2g/m2。各类型患者化疗后白细胞降至1.0×109L-1以下时开始进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5μg/(kg.d)皮下注射至采集结束。②当白细胞恢复至(4.0~10.0)×109L-1时开始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计数≥4.0×108/kg或CD34 细胞≥2.0×106/kg时结束采集,经程序降温仪处理置入-196℃液氮中保存,37~40℃水浴解冻。③患者病灶部位行局部照射预处理,200cGy/次,5次/周,连续4周,总剂量40Gy。结束后48h回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55.3±28.7)mL,回输日距采集日平均为(56.5±22.3)d。全部患者于干细胞移植后第1天起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d,至中性粒细胞≥0.5×109L-1时停止。检测冻存前及解冻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锥虫蓝拒染率、单个核细胞计数、粒-单系祖细胞集落数及CD34 细胞百分率。主要观察指标:①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情况。②冻存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存活率及相关指标检测。③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系统重建情况。结果:18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8例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平均采集时间为化疗后12.6d,采集次数为1.9次,采集第1天白细胞总数为(8.93±1.27)×109L-1,单个核细胞采集率为(138.33±28.61)%。②冻存后18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标本锥虫蓝拒染率与冻存前基本相似[(96.26±1.33)%,(92.75±2.04)%,P>0.05]。解冻后单个核细胞、CD34 、粒-单系祖细胞回收率分别为(91.96±1.37)%,(85.94±0.64)%,(87.69±4.53)%。骨髓瘤患者的单个核细胞采集率、CD34 细胞百分率及粒-单系祖细胞集落数均明显低于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t=2.524~3.268,P<0.05)。③移植后15d,15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1;移植后20d,血小板恢复至≥20×109L-1。化疗疗程>10次的5例患者粒-单系祖细胞生长不良,为(18.67~26.82)×105/kg,其中3例出现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延迟。结论: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大剂量化疗联合的动员方案可缩短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时间,提高单个核细胞采集率。②移植前化疗次数增多可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导致造血重建延迟。  相似文献   

10.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ABSCT13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及自体骨髓联合移植15例。移植前采用化疗加多抗甲素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结果:多抗甲素组每例采集单个核细胞数为(3.58±2.12)×108/kg,GCSF组为(6.68±5.31)×108/kg;接受移植的28例患者中21例呈持续缓解状态(CCR),中位CCR时间为18(5~58)个月,复发7例;3年无病生存率为68.7%,复发率为22.3%。结论:两种动员方案均有良好的动员效果;ABSCT及PBSC和自体骨髓联合移植均具有良好疗效及造血功能恢复快、合并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小儿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彭 云,吕善根,唐锁勤,冉从容,魏晓军,刘海川,姚善谦,刘景汉,刘作斌,王连元报告我院1989年3月~1993年4月10例小儿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BSCT)结果。病例和方法1病例:本组10例平均年龄8?..  相似文献   

12.
选择2004-10/2009-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23例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男3例,女20例,中位年龄(28±11)岁.分为4组:环磷酰胺10 mg/(kg·d)组12例,环磷酰胺20 mg/(kg·d)组5例,环磷酰胺30 mg/(kg·d)组4例,环磷酰胺40mg/(kg·d)组2例.对每组患者实施不同预处理剂量的环磷酰胺,×3d,存预处理前均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保存细胞数为(1.7~3.8)×108/kg.所有受试者在任何时间点着白细胞低于0.5×109 L-1,血小板低于10×109 L-1即进行干细胞颈内静脉移植,回输细胞昔为(2.1~3.4)×108/kg.结果显示:环磷酰胺10 mg/(kg·d)组9例血小板和白细胞无下降,3例血小板和白细胞第7~9天下降,但能自行恢复.环磷酰胺20 mg/(kg·d)组1例血小板和白细胞无下降,4例血小板和白细胞第5~9天下降,但能自行恢复,均无需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环磷酰胺30mg/(kg·d)组4例血小板和白细胞第3~7天下降,其中1例于第5天回输干细胞,白细胞在移植后10,14 d最低值分别为2.47×109 L-1,18.8×109 L-1;移植后30 d血小板为134×109 L-1.环磷酰胺40 mg/(kg·d)组2例血小板和白细胞第3,5天下降,其中1例于第4天回输干细胞,白细胞在移植后10,14 d最低值分别为1.67×109 L-1,9.8×109 L-1;移植后30 d血小板为215×109 L-1.1例于第6天回输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白细胞在移植后10,14 d最低值分别为2.18×109 L-1,16.5×109 L-1;移植后30 d血小板为96×109 L-1.所有移植病例均无移植物抗宿上病、肝静脉闭塞病、出血性膀胱炎和感染的发生.与环磷酰胺10 mg/(kg·d)组比较,环磷酰胺20,30,40 mg/(kg·d)组完全的临床缓解率明显升高.提示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为后盾,采用移植或不移植干细胞的方法,将很可能使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达到长期的完全临床缓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4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的经验,从无菌层流房的全环境护理、移植过程护理、造血干细胞回输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过程中护理方法。方法:我科对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实施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并进行超大剂量化疗(HDCT),为此,我们开展全环境保护、层流病房护理、超大剂量化疗护理、干细胞回输护理及移植心理护理。结果:9例患者都恢复造血,全部移植成功,均未发生严重感染,效果显著。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难度和风险较大,通过针对移植的心理、预处理化疗、移植后的抗感染、出血进行护理,可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层流病房全环境保护性护理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支持下的超剂量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淋巴瘤等实体瘤最为有效的方法。由于移植前采用超剂量的化疗和致死量的放疗预处理,在尽可能多的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造成骨髓造血功能急性衰竭,免疫功能严重受抑制。因而移植是否成功,除移植前患者的病情、预处理方案和合并症的治疗计划外,全环境保护及移植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是移植成功的关键。现将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2004年9月以来开展的3例难治性恶性淋巴瘤患者APBSCT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护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近 10年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和其他实体瘤的一种新方法。其基本原理和过程是 :首先对病人进行超大剂量甚至是致死剂量的化疗和 /或放疗 ,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病人体内的肿瘤细胞 ,摧毁异常的免疫机制 ,然后移植已采集保存的造血干细胞 ,从而重建病人的造血和免疫功能。我科 1998年 9月~ 2 0 0 1年 9月共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18例 ,在护理过程中 ,我们注重从整体护理观出发 ,系统地收集与病人健康有关的资料 ,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 ,从而确定正确的护理诊断 ,为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取得了较好…  相似文献   

17.
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成败。对18例恶性肿瘤患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进行全程系统护理,用严谨的态度做好层流室无菌环境的维持、颈内静脉置管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和并发症.及时正确完成治疗。以及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使患顺利渡过危险期.对移植成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和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和恶性肿瘤顾惜春朱玲施红靳黎清魏建平杨晓云郑天林赵夷年继自体骨髓移植(ABMT)之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作为治疗恶性血液病和某些实体瘤的又一有效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外进展很快,已成为血液学领域的热门课题之...  相似文献   

19.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支持下的超剂量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淋巴瘤等实体瘤最为有效的方法.由于移植前采用超剂量的化疗和致死量的放疗预处理,在尽可能多的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造成骨髓造血功能急性衰竭,免疫功能严重受抑制.因而移植是否成功,除移植前患者的病情、预处理方案和合并症的治疗计划外,全环境保护及移植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是移植成功的关键.现将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2004年9月以来开展的3例难治性恶性淋巴瘤患者APBSCT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20.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具有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快,肿瘤细胞污染少等优点,现已成为白血病,淋巴瘤及实体瘤等恶性疾病根治性治疗的方法之一。APBSCT成功的基础是获得足够数量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除了患者自身因素、动员方法和动员剂外,采集的时机及各参数的设定也影响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