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上颈椎不稳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伤121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1例术后5小时突然出现气促、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9%,经吸痰、气管切开后转危为安。所有患者固定良好,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6个月-1年均已达到骨性愈合。结论作好术前、术后护理是保证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上颈椎不稳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6月本院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8例上颈椎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术中血管及脊髓损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复查X线片及CT扫描显示均获得骨性愈合、螺钉位置满意。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具有固定牢靠、三维稳定效果、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上颈椎损伤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颈椎后路椎弓根及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22例,进行颈椎后路椎弓根及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4~36个月,平均12.6个月.除1例患者失访外,其余21位患者均复位满意,术后1年16例患者的ASIA92评分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后路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操作安全、固定牢固,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采用寰枢椎后路短节段个体化内固定技术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12月1月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上颈椎损伤患者86例,其中采用寰枢椎椎弓根或侧块钉棒系统固定的患者32例,为内固定组;采用其他方法治疗的患者54例,为其他固定组。分别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情况并比较。结果内固定组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其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寰枢椎椎弓根或侧块钉棒系统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可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和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36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23~68岁,平均46.3岁.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27例,不稳定Ⅲ型9例,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 6~11分,平均9.6分,影像学检查均伴有寰枢椎不稳或脱位表现.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并在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间植入自体髂骨.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共置入144枚椎弓根螺钉,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0.8个月,所有患者寰枢椎复位均满意.术后三维CT检查发现3例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倾角偏小,螺钉部分穿破椎动脉孔内侧壁,椎动脉造影未见椎动脉损伤.其余病例螺钉位置满意,植骨于术后6~9个月达骨性融合.术后3个月JOA评分11~17分,平均14.6分.所有患者术后颈部屈伸活动良好,轴向旋转功能有部分丧失,无神经症状加重、螺钉松动、断裂和寰枢椎失稳现象发生.结论 应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可使寰枢椎获得即刻的坚强固定,有利于植骨融合,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疾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疾患的手术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寰枢椎脱位、骨折以及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并有明显高位颈脊髓受压症状及体征的患者应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取髂骨椎板间植骨。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68例272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后56例获3~27个月随访,平均13.8个月,患者均在3~6个月寰枢椎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其中9枚螺钉穿入椎动脉孔内缘1mm,但无椎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37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11例好转,5例无明显改善,2例术后症状加重,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疾患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7.
经后路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一路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和枢椎介块螺钉治疗6例寰枢椎前脱位,结果:随访6 ̄24月,4例肌力完全恢复正常,2侧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无断钉脱打现象。结论:经后路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可使寰枢椎达到稳定的状态,该方法有效且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路侧块螺钉治疗寰枢关节脱住的疗效和体会.方法 采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关节脱位7例,其中单纯寰枢关节脱位2例,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关节脱住5例,术后观察其力学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6个月~1年,平均9.8个月;所有病例植骨均愈合,未发生内固定移动、断裂和神经损伤;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采用后路寰椎侧块螺钉固定具有较好的力学稳定性,融合率高,是目前治疗寰枢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0~2006年采用AF及钉棒系统治疗的9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总结。随访3~6年,平均4年。结果: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为A、B、C、D、E级,其中恢复两个极差的47例,恢复一个极差的43例;与正常相比伤椎高度平均矫正95.1%,远期矫正丢失率为19.7%,伤椎固定节段上下椎间隙部分变窄,上间隙较重。结论:后路AF系统及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对于神经功能、伤椎高度的恢复疗效肯定,但存在内固定断裂,矫形丢失等问题,未充分植骨及内固定未及时取出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寰椎失稳症的临床治疗问题。方法使用枢椎椎弓根螺钉枕颈内固定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寰椎失稳症。结果随访超过3个月的4例均获得了骨性融合,均能下床行走活动。结论当寰枢椎间不稳定时应行枢椎椎弓根螺钉枕颈内固定寰枢椎后路融合术,保留寰枕关节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对治疗上颈椎疾患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其研究发展越来越快。本文将对已经进行的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颈椎后路手术中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管内肿瘤、颈椎管狭窄症、颈椎骨折脱位共 14例。后正中入路 ,颈椎管内肿瘤及颈椎管狭窄症采用双侧椎板减压 ,颈椎骨折脱位根据情况复位 ,一侧或双侧椎板减压 ,采用Magerl法进钉 ,选用 3.5mm皮质螺钉 ,双皮质固定。结果 :随访 8个月~ 2年 ,平均 14个月 ,术后 3~ 5个月获得良好骨性融合 ,颈椎椎间高度无丢失 ,无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 ,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术手术技术相对简单 ,固定节段短 ,力学强度好 ,适应证广 ,是颈椎后路手术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内固定对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31例,采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评估患者手术资料、视觉模拟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神经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评估结果。结果:患者术前、术后7d以及末次随访伤椎高度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0.05);至随访结束,31例患者伤口均为I期愈合,患者椎间融合器均未出现明显的位移以及沉陷,均无假关节形成,患者内固定均未出现断裂、松动或者脱落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疗效显著,且其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该文将对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并探讨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提高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给予术前常规麻醉以及手术准备后,进行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治疗结果。结果 26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经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其JOA评分情况较治疗前改善率〉50%人数为22例,所占比例为84.62%,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仅为7.69%,未出现内固定断裂、脱出等情况,患者植骨愈合率为100.00%。结论对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植骨愈合情况良好,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未发生内固定脱出以及断裂等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后路椎弓根钉固定与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笔者医院行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的患者共筛选48例,其中以脊柱中前柱损伤为主的患者行颈前路钢板固定术(27例)设为A组,以脊柱中后柱损伤为主的患者行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21例)设为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颈椎生理曲度重建率、神经损伤恢复(ASIA分级)方面的差异。 结果 除B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方面多于A组外,骨折愈合时间、颈椎生理曲度重建率和神经损伤恢复情况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根据各自的适应证、掌握正确的手术技巧,后路椎弓根钉固定与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袁新军 《河北医学》2014,(5):780-783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患者及早进行经后路间接减压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脊椎及脊髓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时机选择的不同分为早期组和延迟组。早期组在受伤后不耽误常规治疗措施的前提下第一时间(一般在5h内)进行经后路间接减压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延迟组在处理好其他较紧急的损伤后(一般不超过3d)进行经后路间接减压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的排尿及排便障碍的例数明显少于延迟组( P<0.05),早期组的ASIA分级、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及治疗后一年能从事的劳动类型均优于延迟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高度比、后凸cobb’ s角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但治疗前后组间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早期进行经后路间接减压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有效改善受压脊髓的恢复情况,但对椎体的恢复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林楚标  黄海安  叶育强  陈利武 《医学综述》2013,19(11):2077-2080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80例,随机分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三椎体固定组40例(治疗组)和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组40例(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行伤椎及伤椎上下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对照组行传统4钉内固定。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两组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远期丢失率、内固定失效率,同时观察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30个月(平均19.5个月)随访。治疗组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远期丢失率、内固定失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完全神经损伤者较术前均有1~2级恢复,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无损伤加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更好地矫正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维持矫正效果和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18.
李攀  邱玉金  张春祥 《潍坊医学院学报》2011,33(6):450-452,F0003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腰椎管减压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对85例腰椎滑脱症病人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管减压,提拉复位及椎体间自体骨植骨融合.结果 85例平均随访16个月(6~24个月),术前滑脱率(23.5±8.3)%,术后6个月滑脱率(14.7±6.2)%(P<0.05);术前椎间盘高度比(13.2±6.6)%,术后6个月椎间盘高度比(22.6±5.8)%(P<0.05);JOA下腰痛评分系统术前评分(10.4±1.2)分,术后6个月评分(25.6±2.7)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1%.结论 对于退变性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病人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减压复位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滑脱复位及椎间高度恢复满意,术后临床效果较好,该术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较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3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脊柱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_2016年6月入院就诊的3节段以上脊柱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3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照组采用2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采用3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脊柱损伤患者进行治疗,避免了椎弓根螺钉断裂和松动,减少术后并发症感染,在临床治疗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在颈椎后路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999年2月-2000年3月间共36例行侧块钢板内固定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29例(80.6%)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4-15个月)。29例患者中颈椎病(3节及3节段以上椎间盘突出)20例,黄韧带骨化症(OYL)1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2例,颈椎骨折脱位6例。手术时采取坐位,病变节段行全椎板切除减压,保留关节突。钢板螺钉固定于侧块(即关节突),同时关节突间植骨融合。结果 29例患者共植入124枚螺钉,平均每位患者4.3枚。颈痛明显改善者为18例(20例术前存在颈痛)占90%。术后3-6月X线随访,27例患者关节突间见骨小梁生成,融合率93%。4例患者路侧块钢板螺钉系统能提供较稳定的固定,有效改善颈痛。钢板螺钉松动与神经根损伤是较严重的并发症。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与安装技术,颈椎后路钢板固定是治疗颈椎不稳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