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CT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单房囊肿3例,多房囊肿4例,囊壁菲薄、光滑,有分隔2例,7例均密度均匀。手术病理证实圆肠系膜、网膜系膜及结肠系膜下各1例。结肠系膜及空肠系膜各2例。结论: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是腹部少见囊性病变,多呈分叶状多房性薄壁囊肿。CT对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林若阳  陈坛辀  黄智铭 《浙江医学》2014,(14):1260-1262
淋巴管瘤为起源于淋巴管道系统的少见的良性肿瘤,于1939年由Goldberg首次报道.90%的淋巴管瘤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主要位于头部与颈部,发生于成人的肠系膜淋巴管瘤极为少见.我院1994-05-2014-05经手术治疗、病理确诊成人肠系膜淋巴管瘤4例,现对其诊治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T,MDCT)表现与病理特征,探讨CT征象与GISTs病理恶性潜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质瘤MDCT表现并与肿瘤危险程度分级进行对照.结果 4...  相似文献   

4.
腹部淋巴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腹部淋巴管瘤28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单房型淋巴管瘤13例;多房型淋巴瘤15例。16例囊壁及间隔清楚显示,12例囊壁及间隔未显示,全部病例均未见壁性结节。腹腔内淋巴管瘤18例,其中11例发生于小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管瘤10例,其中有5例发生于肾上腺区域。结论:肠系膜和肾上腺区域分别是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管瘤的好发部位。CT能准确显示淋巴管瘤的大小、形态、囊壁和分隔,明确其囊性性质,CT值偏低或穿刺液为乳糜性具有较大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肠系膜淋巴管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1951年蒋孝忠报告2例,王一山报告1例,1954年傅培彬等报告肠系膜淋巴管囊肿3例,占同时期住院病人的0.006%。Viar 查阅1940~1961年文献在52例肠系膜囊肿中9例是肠系膜海绵状淋巴管瘤。本院1975年7月~1979年3月共收治肠系膜淋巴管瘤4例,其中囊性淋巴管瘤3例,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临床资料见附表。  相似文献   

6.
CT在淋巴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淋巴管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 15例淋巴管瘤,其中颈部10例、后胸壁2例、肠系膜2例、脾脏1例。多表现为囊性、边界不清的病灶。结论 CT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范围,从而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肠系膜、大网膜多发性囊性淋巴管瘤一例王遂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29)关键词囊性淋巴管瘤;肠系膜;大网膜肠系膜、大网膜多发性囊性淋巴管瘤是罕见病例,我院1980—1995年间仅遇到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近3年本科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成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4例,回顾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4例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肿瘤。病理结果均为囊性淋巴管瘤。结论:超声和CT对成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切除是唯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肠系膜淋巴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腹腔肿瘤,外科教科书及病理学中很少提到,诊断颇为困难,往往通过手术方能确诊。1935年Warfield氏复习文献,计各种类型的肠系膜囊肿共500例,其中7例系淋巴管瘤。1945年Lubitz及Flynn二氏报告了肠系膜海绵状淋巴管瘤6例。1958年郑扶民、郑泽霖二氏报告一例空肠系膜淋巴管瘤并发阑尾蛔虫症;系五岁男孩,误诊为蛔虫肠梗阻或肠套叠剖腹后才得确诊。1961年Viar氏等报告二例回肠系膜海绵状淋巴管瘤,均  相似文献   

10.
肠系膜巨大囊状良性淋巴管瘤,临床上比较少见,一旦破裂后易引起急性腹膜炎表现,容易与内科腹水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腹膜炎及外科急腹症疾病引起的腹膜炎相混,临床上难于鉴别,易造成误诊.我院曾收治1例肠系膜根部巨大囊性良性淋巴管瘤破裂,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阑尾炎穿孔引起腹膜炎,后经 B 超探查,拟巨大囊肿破裂,并剖腹探查,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囊性良性淋巴管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淋巴管瘤多发生在颈部,发生在肠系膜者较少见,现将我院遇到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报告如下:女性,39岁。腹部肿物10余年,腹胀伴恶心,曾在某医院以腹部肿物行剖腹探查手术,见小肠系膜增厚,病理诊断为肠系膜炎性增生肿物未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螺旋CT表现,分析漏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肠系膜肿瘤的认识和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肠系膜肿瘤CT表现。结果:8例研究对象中,其中淋巴管瘤1例,纤维瘤2例,间质瘤2例,淋巴瘤1例,脂肪瘤1例,1例血管瘤。误诊3例,漏诊1例。结论:薄层增强CT扫描并三维重建,结合全消化道钡餐造影,能明显提高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系膜、网膜多发囊性淋巴管瘤误诊为子宫附件囊肿原因。方法:分析一例肠系膜、网膜多发囊性淋巴管瘤误诊为子宫附件囊肿的病例。结果:肠系膜、网膜囊性淋巴管瘤是罕见的良性病变,由于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对诊断价值不大,术前诊断率低,常在术中或术后明确诊断。结论:为提高本病的诊断,关键是提高警惕,对可疑病例反复作超声、CT扫描,术中应做冰冻病理检查,可帮助对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少见原发性肿瘤MDCT(及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少见原发性肿瘤的MDCT(或MRI)特征,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十二指肠少见原发性肿瘤26例。其中间质瘤13例;原发性淋巴瘤7例,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B细胞淋巴瘤2例,黏膜相关淋巴瘤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非霍奇淋巴瘤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腺瘤2例;神经鞘瘤1例。结论十二指肠少见原发肿瘤具有不同的DSCT及MR影像特征,MDCT(或MRI)具有重要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淋巴管瘤的CT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CT影像表现和CT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 4例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发生在颈部18例,肠系膜11例,腹膜后7例,后胸壁5例,纵隔2例,左侧腋窝并同时累及颈和纵隔1例。表现为囊性、边界清楚或不清的肿块影。增强CT扫描肿块囊内不强化,囊壁或囊肿内分隔有轻度强化。结论:淋巴管瘤的CT影像具有特征性,CT可以很好地显示肿瘤的密度、大小、形状和范围,是诊断淋巴管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儿水囊状淋巴管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20例胎儿水囊状淋巴管瘤的产妇经B超诊断,引产后经病理证实.结果:20例患胎儿水囊状淋巴管瘤的孕妇,均在15周~30周,经超声常规检查时发现,瘤体体积最大者达20 cm,最小者1.2 cm,其中位于颈部者15例,位于肢体2例,颈颅及肢体均存在者3例.20例中合并胎儿全身皮肤水肿15例,其中6例合并胸水、腹水,5例胎死宫内,1例双胎之一为正常.声像图特征,胎儿头及颈部围绕一囊肿,呈多房性,壁较厚,内可见分隔,呈"网状"或"放射状".结论:超声检查为诊断胎儿水囊状淋巴管瘤的最直接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儿童腹部囊性淋巴管瘤MRI与CT影像学表现并分析两种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就诊并通过手术病理证实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儿童19例,回顾性分析患儿术前MRI和CT影像学检查图像特征。结果经术后病理检查发现,19例患儿中有11例位于肠系膜,5例位于后腹膜,2例位于大网膜囊,1例位于两侧肾上腺。CT图像显示病灶内壁都很薄且病灶内部形态不规则,囊性薄壁肿块为单房或多房,大的病灶围绕血管、胃壁及肠腔。部分病灶部位之间可见分隔,呈水样密度,注入对比剂后,囊壁与间隔轻度强化,囊内不强化。MRI图像显示病灶部位出现较长T1及T2信号。结论 MRI与CT检查能清楚显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主要位置、范围及内部特征,反应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患者术前诊断及手术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将这两种影像学检查应用于儿童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中,帮助医生诊断并制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淋巴管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管瘤CT影像学表现。结果15例肠系膜淋巴管瘤中起源于小肠系膜9例,结肠系膜4例,大网膜、小网膜各1例。 CT显示病变跨腹盆腔生长11例,仅位于腹腔4例。15例囊腔内容物呈水样密度,CT值5~16 HU。14例囊肿密度均匀,其中5例合并散在脂肪成分,2例合并点状钙化;1例囊液密度欠均匀。14例囊壁及分隔呈线状或网格状,厚0.1~0.3 cm,1例合并感染可见囊壁及分隔增厚,最厚约0.5 cm。2例瘤体呈单发类圆形囊性肿块;5例由数个大小不等类圆形囊肿组成;其余8例瘤体形态不规则,均沿肠管或周围组织间隙呈“爬行式生长”,且瘤体形态与局部间隙相吻合,呈“塑形性”改变。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轻到中度延迟强化,囊腔内容物不强化,10例病变内可见数量不等血管穿行。结论儿童肠系膜淋巴管瘤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爬行式生长”“塑形性”改变、“血管穿行征”对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101-103+107
目的探讨儿童体表淋巴管瘤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评价磁共振影像诊断在儿童体表淋巴管瘤的价值,提高对淋巴管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年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的儿童体表淋巴管瘤42例的磁共振影像。结果单纯囊性淋巴管瘤26例,海绵状淋巴管瘤9例,血管淋巴管瘤7例。40例均表现为多房囊性结构,2例表现为单囊结构;18例病例可见液液平面;7例见血管穿行征;4例可见血管挤压征;20例表现为混杂信号,22例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颈部及腋下大部分淋巴管瘤呈侵袭性生长,四肢及头皮肿物呈爬行性生长。结论儿童体表淋巴管瘤磁共振影像具有一定的特征,磁共振对儿童淋巴管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能准确判断病灶的范围,对临床手术评估及内科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冯秋伟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123-124
目的探讨肠系膜性淋巴瘤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分析我院2003—2007年7例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为腹部肠管外面单房或多房囊性肿块,大小不等,囊壁均较薄,其内可见纤细分隔,有时可见肠系膜血管穿行于病灶之间;囊内密度均匀,密度近似于水;肿块在肠间隙蔓延生长,增强CT扫描病灶无强化。结论肠系膜淋巴管瘤的诊断一般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腹部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