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为载体,优化纳米沉淀法制备透明质酸修饰的葛根素PEG-PLGA纳米粒(HA/Pue-NPs),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PEG-PLGA为载体材料,透明质酸为表面修饰剂,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了透明质酸修饰的HA/Pue-NPs;应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处方,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表征;并采用体外释药行为评价透明质酸修饰HA/Pue-NPs。结果?制备出的载药纳米粒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Zeta电位分别为(88.9±2.2)nm、(-21.9±0.54)mV,载药量及包封率分别为6.75%、78.52%。体外释药试验表明,载药纳米粒释药缓慢,24h的累计释放率为65.8%。结论?透明质酸修饰的葛根素PEG-PLGA纳米粒粒径大小均一,体外性质良好且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叶酸修饰的奥沙利铂纳米粒,对其体外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载药量、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对制备叶酸修饰的奥沙利铂纳米粒的方法(包括薄膜分散法、注入法、超声波分散法、逆向蒸发法)进行筛选,再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叶酸修饰的奥沙利铂纳米粒效果较好,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02±53) nm,Zeta电位为(32.5±5.0) mV,载药量为607.79 μg/mL,包封率为82.50%,12 h累积释放量为78.6%.结论:本实验所制备的叶酸修饰的奥沙利铂纳米粒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较好,工艺相对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制备空白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空白白蛋白纳米粒吸附灯盏花素的制备参数。以灯盏花素浓度、空白白蛋白纳米粒浓度、灯盏花素加入量为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载药后粒径的增大量为指标,分别用不同数学模型描述指标与因素间的关系。根据模型绘制效应面,预测最优处方并进行验证。对制得产物的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及体外释药性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考察因素与考察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优化处方的预测值和测定值非常接近。最佳制备参数:灯盏花素溶液浓度1.45 mg/mL,空白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浓度30 mg/mL,前者为后者的2.4倍体积;产物的载药量为6.73%,包封率为80.08%,粒径增加22.7 nm。载药后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83.4 nm,多分散系数为0.117,Zeta电位为17.95 mV,24 h累积释放率79.19%。本实验成功地将灯盏花素吸附于空白白蛋白纳米粒,并优化了该载药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雌二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ES-PBCA-NP).方法: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为载体,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ES-PBCA-NP.采用U5(53)均匀实验设计优化制备条件.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形态;HPLC测定载药量及包封率.结果与结论:综合考虑选用二乙胺乙基葡聚糖(DEAE-Dextran)作为实验用表面活性剂,制备优化条件:pH 2.0,稳定剂和表面修饰剂质量比为1:1,BCA用量终质量浓度为12 g/L.以上述条件制备的纳米粒,稳定性好、形态规整、大小均匀,粒径(115±7)nm,Zeta电位为(43.6±3.2)mV,载药量为61 mg/g,包封率为78.0%,适合作为雌二醇的给药载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研究纳米粒药剂学特征以及对DNA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凝聚法制备纳米粒,对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及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和处方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凝胶阻滞法分析壳聚糖和pDNA的聚合方式,pDNA保护性试验考察壳聚糖纳米粒抵抗核酸酶的能力.结果:制备的pDNA/壳聚糖纳米粒为结构较紧密的不规则球形,平均粒径为(240.4±13.2)nm,多分散指数为(0.173±0.05),Zeta电位为(18.4±0.6)mV,包封率为(95.2±1.9)%,载药量为(30.7±0.8)%.凝胶阻滞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粒荷正电,pDNA与壳聚糖之间通过静电作用而完全结合.纳米粒的粒径、Zeta电位受处方中的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N/P(壳聚糖中伯胺基数目/pDNA中磷酸基数目)比、pDNA浓度、Na2SO4浓度和pH值等因素影响.pDNA保护性试验表明,壳聚糖纳米粒对pDNA有保护作用.结论:壳聚糖可以有效凝聚pDNA,采用复凝聚法可制得200~500 nm范围荷正电的纳米粒,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可有效保护pDNA免受核酸酶降解.壳聚糖作为黏膜给药的非病毒基因载体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载替莫唑胺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TMZ-PBCA-NP)的不同制备方法,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以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BCA)为载体,分别采用乳化聚合法和界面聚合法制备TMZ-PBCA-NP,加以吐温-80(T-80)进行表面修饰,并通过zeta电位仪检测纳米粒粒径和电位、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各自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结果 乳化聚合法制备的TMZ-PBCA-NP平均粒径(135.8±11.3)nm,表面电位(-24.8±2.2 )mV,包封率(44.23±2.04)%,载药量(2.80±0.05)% ;界面聚合法制得的载药纳米粒平均粒径(175.4±10.2)nm,表面电位(-18.3±3.6 )mV,包封率(44.35±2.58)%,载药量(2.31±0.47)%.透射电镜下观察两种方法所制备的纳米粒大小均较为均匀,粒子间无明显聚集.结论 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TMZ-PBCA-NP效果较优于界面聚合法.  相似文献   

7.
高压乳匀法制备中药固体脂质纳米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采用高压乳匀法将中药有效成分包载于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并研究制备的纳米粒的主要性质。方法选择水飞蓟宾(SIL)和汉防己甲素(TET)为模型药物,采用高压乳匀法将其分别包载于SLN。在电镜下观察其形态,以粒度分析仪和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和HPLC测定其包封率和载药量,还观察了SLN的稳定性。结果高压乳匀法制备的SIL-SLN呈球状,形态规则,平均粒径为(157±8)nm,Zeta电位为(-35.36±2.68)mV,包封率为95.64%,载药量为4.63%;TET-SLN呈片状存在,不规则,粒径较小,平均粒径为(47±3)nm,Zeta电位为(-32.99±2.54)mV,包封率为97.82%,载药量为4.76%。SIL-SLN和TET-SLN有较高稳定性。结论高压乳匀法适于制备包载中药的SLN。  相似文献   

8.
受体介导米托蒽醌白蛋白纳米粒肿瘤细胞靶向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叶酸偶联米托蒽醌白蛋白纳米粒(MTO-BSANP-FOLATE)的肿瘤细胞靶向性。方法采用去溶剂化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采用叶酸活性酯在微碱性条件下与白蛋白纳米粒表面的活性氨基偶联制备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再将其与米托蒽醌混合,戊二醛固化,制备MTO-BSANP-FOLATE。采用3HTD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术对其肿瘤细胞靶向性进行评价。结果所制备的MTO-BSANP-FOLATE包封率为(96.55±0.96)%,载药量为(9.66±0.10)%。3HTD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MTO-BSANP-FOLATE组的肿瘤细胞抑制率及凋亡率均高于MTO-BSANP。结论MTO-BSANP-FOLATE可通过肿瘤细胞高表达的叶酸受体靶向于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环丙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并检测其抑菌效果。方法 以胆固醇为脂质,以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采用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其进行表征,包括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包封率、分散性以及体外缓释。使用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透射电镜扫描可见环丙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呈球形,直径40~70nm;Zeta电位(-21.8±1.3) mV;包封率为77.54%;载药量31.10%;紫外-可见光谱见纳米粒中环丙沙星280nm处特征性吸收波峰;体外缓释72h的累计释放度为78.6%。环丙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8μg/mL,环丙沙星最低抑菌浓度为1.6μg/mL。结论 采用乳化-低温固化法成功制备环丙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简便。固体脂质纳米可提高环丙沙星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解决伊曲康唑(ITZ)的分散性,制备伊曲康唑固体脂质纳米粒(ITZ-SLN),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方法采用微乳法-低温固化法制备ITZ-SLN;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Zeta电位与粒度分布,低温高速超滤离心分离SLN与未包封的药物,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包封率及其载药量,采用扩散法-超滤法测定纳米粒(ITZ-SLN)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纳米粒的粒径为(15.23±2.10)nm,Zeta为(-22. 65±0.91)mV,包封率为(96.02±2.10)%,载药量为(0.15±0. 02)%,其体外释放规律符合一级释放动力学方程。结论该制剂处方设计和工艺方法可行,可达到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