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未经药物治疗的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阳性型患者双侧额叶白质、海马头和扣带回前部的多体素氢质子波谱(1H-MRS)和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方法应用1H-MRS和DTI成像技术,检测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型患者双侧额叶白质、海马头和扣带回前部的N-乙酰天冬氨酸复合物(NAA)、胆碱复合物(Cho)和肌酸-磷酸肌酸复合物(Cr)含量,对NAA/Cr、Cho/Cr、NAA/Cho比值进行计算,同时,检测双侧额叶白质,海马头和扣带束前部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1)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型患者,左侧额叶白质Cho/C(r1.18±0.21)低于右侧(1.44±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左侧海马头NAA/Cr(1.34±0.45)和Cho/C(r1.41±0.39)低于右侧(1.75±0.15,1.76±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双侧扣带回前部各代谢物无统计学差异(P>0.05);(4)额叶白质,海马头和扣带束前部的FA值左侧与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型患者早期即存在海马及额叶白质神经元细胞数目和/或功能显示不对称,左侧低于右侧;扣带回未见侧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未经药物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双侧额叶、海马的多体素氢质子波谱(1H-MRS)的变化特点.方法 应用1H-MRS成像技术,检测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双侧额叶、海马的N-乙酰天冬氨酸复合物(NAA)、胆碱复合物(Cho)和肌酸-磷酸肌酸复合物(Cr)含量,对NAA/Cr、Cho/Cr、NAA/Cho比值进行计算.以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右利手,左侧额叶白质Cho/Cr(1.178±0.210)小于右侧(1.437±0.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双侧扣带回前部各代谢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左侧海马头NAA/Cr(1.339±0.452)和Cho/Cr(1.406±0.394)小于右侧(1.748±0.147,1.761±0.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可能存在左侧额叶和海马代谢异常,支持精神分裂症的脑偏侧性假说.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对未经药物治疗的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阳性型患者双侧额叶白质、海马头和扣带回前部的多体素氢质子波谱
(1H-MRS)和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方法应用1H-MRS 和DTI成像技术,检测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型患者双侧额叶白
质、海马头和扣带回前部的N-乙酰天冬氨酸复合物(NAA)、胆碱复合物(Cho)和肌酸-磷酸肌酸复合物(Cr)含量,对NAA/Cr、Cho/
Cr、NAA/Cho比值进行计算,同时,检测双侧额叶白质,海马头和扣带束前部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1)首发精神分裂
症阳性型患者,左侧额叶白质Cho/Cr(1.18±0.21)低于右侧(1.44±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左侧海马头NAA/Cr
(1.34±0.45)和Cho/Cr(1.41±0.39)低于右侧(1.75±0.15,1.76±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双侧扣带回前部各代谢物
无统计学差异(P>0.05);(4) 额叶白质,海马头和扣带束前部的FA值左侧与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精
神分裂症阳性型患者早期即存在海马及额叶白质神经元细胞数目和/或功能显示不对称,左侧低于右侧;扣带回未见侧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脑区白质纤维束的异常.方法 选取1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12例与患者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DTI扫描,测量胼胝体膝部、压部,内囊前肢、后肢,海马头,杏仁核,双侧额叶白质,扣带束前部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组内左右两侧额叶(0.516±0.088,0.545±0.064)、对照组内左右两侧额叶(0.525±0.055,0.528±0.054)等分别比较各脑区左右两侧相对应感兴趣区FA值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组左侧海马头(0.174±0.030)FA 值低于对照组(0.203±0.020),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脑区感兴趣区FA 值患者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海马头纤维束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白质葡萄糖代谢异常的分布及意义。方法收集13例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AD患者,其中6例有痴呆精神行为症状(BPSD),7例无BPSD,健康对照10名。对所有入组者进行脑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检查;应用统计参数图(SPM2000)对PET图像进行以像素为基础的统计学处理。结果(1)AD患者存在广泛的白质葡萄糖代谢低于健康对照者,较为明显的区域有右侧额叶皮质下白质、左侧额叶上中回皮质下白质(P=0.001);(2)AD患者左侧额叶内侧回皮质下白质、左侧枕叶楔回皮质下白质葡萄糖代谢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3)伴有BPSD的AD患者在左右枕叶中回、左侧枕叶楔回、右侧顶下小叶、左侧颞叶梭形回、左侧额叶内侧回等脑区的皮质下白质葡萄糖代谢高于不伴有BPSD的AD患者(P=0.001);而左右额叶中央旁回、右侧额叶上回和中回、左侧颞叶上回等脑区的皮质下白质葡萄糖代谢低于不伴有BPSD的AD患者(P=0.001)。结论AD脑葡萄糖代谢有广泛的白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额、顶、颞叶皮质下联络区白质代谢较低,额叶内侧回及枕叶楔回皮质下白质代谢较强,而且BPSD症状与相关部分脑区代谢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首发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脑区葡萄糖代谢水平,探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的首发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8例(观察组),同时选择和观察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8人,分别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 PET/FDG, 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扫描,利用参数统计图(SPM)将两组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两组间脑局部葡萄糖代谢差异。结果观察组左颞下回、左颞叶梭状回葡萄糖代谢水平升高,右侧顶下小叶、右侧顶叶缘上回、左顶下小叶、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额叶辅助运动区葡萄糖代谢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脑区葡萄糖代谢水平不同,其中颞叶代谢增高,顶叶、额叶代谢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作患者额叶氢质子波谱代谢物的异同.方法 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25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20例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和32名正常对照进行氢质子波谱扫描,检测双侧额叶白质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醇(mI)及肌酸(Cr)4种代谢产物,以Cr为参照物,分别计算双侧NAA/Cr、Cho/Cr及mI/Cr.统计方法采用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及额叶代谢物的左右对称性分析.结果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组左侧额叶Cho/Cr比双相I型躁狂组、正常对照组都升高[分别为(1.14±0.14)、(1.06±0.08)、(1.04±0.14)],差异有显著性(P=0.03,P=0.01);双相I型躁狂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之间左侧额叶NAA/Cr、mI/Cr;右侧额叶NAA/Cr、Cho/Cr、mI/Cr;左右额叶代谢物的单侧化指数与1.0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未发现两患者组额叶代谢物与症状量表分、病程相关.结论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左侧额叶Cho/Cr的特异性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及三维结构磁共振成像(3D)技术,探讨重性抑郁症首复发患者脑容量及脑白质神经纤维差异状况.方法 40例重性抑郁症患者(首发20例,复发20例)及年龄、性别及教育年限相匹配的20例健康对照者,均经DTI及3D扫描,数据处理采用基于像素的全脑分析技术及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全脑范围内探讨脑结构状况.结果 复发抑郁症组右额中层、左颞中回及左脑岛区域的白质各向异性值较首发抑郁症组降低( P <0.005,像素集合>30);白质容量未发现差异脑区( P <0.005,像素集合>30);灰质容量方面,复发抑郁症组的右侧海马体积较首发减小( P <0.005,像素集合>30).结论 复发较首发抑郁症患者部分区域白质纤维排列紊乱加重,但尚未涉及白质容量的减少;灰质容量则有部分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改变,并探讨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振灌注技术定量测定32例SIVD患者与21例正常对照组额叶、颞叶、顶叶及枕叶皮质、白质的rCBF;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中文版对SIVD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总体评估。结果:①SIVD患者额叶、颞叶、顶叶及枕叶皮质、白质的rCBF均降低;②SIVD组有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和无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相比额叶和顶叶皮质rCBF降低;③MoCA评分与额叶、颞叶及顶叶的皮质、白质rCBF相关。结论:SIVD患者脑皮质及白质均存在rCBF的下降,额叶及顶叶皮质rCBF的下降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磁共振波谱图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将他们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3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然后,对两组成员均进行核磁共振波谱(MRS)检查,采用定点分辨率波谱序列测定他们体内的代谢产物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胆碱复合物(Cho)、肌醇(MI)、乳酸(Lac)、谷氨酸及谷氨酰胺(Glu-Gln)。结果:研究组患者前额叶背外侧回的NAA/Cr值和NAA/Cho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正常人,差异具有显著性;研究组患者海马区的NAA /Cr值和NAA /Cho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正常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磁共振波谱图与正常人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和海马的完整性或功能可能受到了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性痴呆与卒中后痴呆脑血流CT灌注的差异。方法 应用西门子双源CT对脑小血管病性痴呆30例,卒中后痴呆25例行颅脑CT灌注检查,所有患者用MMSE和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使用西门子MMWP工作站后处理软件分别测量额叶皮质、额叶白质、颞叶皮质、颞叶白质的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并取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与患病组相仿的30例志愿者为对照组,分析脑小血管病性痴呆与卒中后痴呆的脑血流灌注特点及差异。结果 脑小血管病性痴呆患者额叶皮质及白质CBF、CBV与对照组及卒中后痴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小血管病性痴呆额、颞叶白质MTT较对照组及卒中后痴呆组明显延长(P<0.05)。卒中后痴呆额颞叶皮质及白质CBF、CBV、M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小血管病性痴呆与卒中后痴呆脑血流灌注特点并不相同,额叶皮质、白质的脑灌注下降为脑小血管病性痴呆的特有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帕金森病(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PD患者54例(PD组),其中有认知障碍患者29,无认知障碍患者25例,同时选取健康自愿者5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性DTI检查。结果 PD组黑质、壳核、尾状核头和额叶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分别为(0.53±0.07)、(0.17±0.03)、(0.18±0.04)和(0.42±0.0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D组额叶白质和颞叶白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别为(0.85±0.06)×10~(-3)mm~2/s和(0.86±0.05)×10~(-3)mm~2/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D伴或不伴认知障碍患者脑内特定结构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伴认知障碍患者额叶白质ADC值分别为(0.89±0.05)×10~(-3)mm~2/s,明显高于无认知障碍PD患者(P0.05)。结论 DTI在帕金森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帕金森患者额叶白质损伤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116-11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及MR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0例,按照卒中后认知功能评定及VaD诊断标准分为非VaD组(对照组)42例和VaD组(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选取合适的头部专用线圈,行MRI检查;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MRI结果,根据梗死病灶部位分为皮层组和皮层下组,根据梗死病灶大小分为大梗死、中梗死、小梗死和腔隙性梗死;观察MRI下脑组织形态学变化,评价是否存在皮质萎缩、脑沟增宽、海马内侧脑脊液池增宽及白质稀疏等改变;行MMSE、HIS及MoC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MRI下梗死部位比较,观察组中额叶及颞叶皮层、额叶及颞叶和顶叶皮层下、半卵圆中心、侧脑室体旁白质、内囊和丘脑等部位的缺血性梗死灶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大梗死、中梗死人数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MMSE与MoCA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HIS评分较对照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中存在皮质萎缩、脑沟增宽、海马内侧脑脊液池增宽及白质稀疏等改变的人数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VaD患者在MRI影像下可见皮质萎缩、脑沟增宽及不同部位的梗死病灶等临床特点,MRI可作为早期诊断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脑内代谢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间的关系,寻求诊断MCI之客观指标,并探讨其对防治老年性痴呆(Alzheimet's disease,AD)之重要意义.方法:选择20例MCI患者,按照1:1配对,挑选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的方法,分别检测额叶、颞叶海马区域NAA,ml及Cho等代谢产物波峰的峰高,并以Cr峰高作为标准,计算各代谢产物与其比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别;同时,对MCI组的MMSE评分和NAA/Cr,ml/Cr及Cho/C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CI组患者脑内额叶和颞叶海马区域NAA/C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而ml/Cr和Cho/Cr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MCI组MMSE评分与额叶和海马区域NAA/Cr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与nd/Cr及Cho/Cr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利用1H-MRS可以检测MCI患者脑内代谢变化,为MCI之诊断提供客观指标,且NAA/Cr变化可作为认知损害程度的客观指标,对AD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发精神分裂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脑活动局部一致性特点。方法:采用第4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修订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fourth edition, DSM-IV-TR)诊断标准入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年龄12~19岁)。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对18例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8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受试者进行静息状态下全脑的磁共振脑功能扫描。利用局部一致性方法分析数据,用SPM5软件进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前额叶内侧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静息态脑活动的局部一致性降低(P<0.001,体素>20);未发现局部一致性增高脑区。结论: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前额叶内侧皮层脑活动局域一致性异常,这一异常改变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息态下功能磁共振下青少年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环路的异常。方法纳入33例青少年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和34名正常青少年(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rs-f MRI);采用低频振幅(ALFF)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分析静息态脑功能的差异。结果患者组在左侧颞下回、右侧海马、右侧尾状核、丘脑ALFF值升高,后扣带回、顶下小叶ALFF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纹状体-丘脑-默认网络环路中部分脑区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未经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与年龄、脑体积指标、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性,以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BMI异常。 方法 未用药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7例及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97例纳入本研究。测评BMI,做磁共振扫描,评定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 结果 ① 两组间BMI值、白质体积值、灰质体积值、灰质体积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 相关分析:健康对照组BMI与年龄呈正相关(r=0.42,P=0.001),与脑灰质体积(r=-0.33,P=0.012)及脑灰质体积比率呈负相关(r=-0.39, P=0.003),与白质体积不存在相关性。患者组上述相关性消失,且没有发现BMI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量表分或各因子分存在相关性。 结论 对正常青壮年BMI的研究,发现其与年龄呈正相关,与灰质体积比率呈负相关。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BMI与年龄和脑灰质体积比率的相关性消失,且该异常独立于临床症状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优化的基于体素的形态学研究方法(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比较家族性和散发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父母的脑结构差异。方法纳入家族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其父母8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其父母12例。同时纳入20例正常对照。采用优化的VBM方法处理高分辨T1加权图像,最后用两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及两组患者父母之间的脑灰质密度的差别。结果与散发性患者相比,家族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丘脑的灰质密度均有降低。家族性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双侧丘脑、右侧海马旁回、左侧海马及左侧颞上回灰质密度较散发性患者父母降低。与正常对照相比,家族性及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岛、右侧颞叶、右侧枕叶、左侧苍白球、右侧小脑及左侧额叶直回的灰质密度降低。两组患者的父母组中,只有家族性患者父母的一些脑区(包括右侧丘脑)的灰质密度较正常对照降低。结论家族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双侧丘脑灰质密度较散发性患者显著降低,为以往研究中发现的家族性和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学的差异提供了脑结构的神经影像学证据。同时,家族性患者父母双侧丘脑的灰质密度较散发性患者父母也有明显降低,这一结果说明两组患者丘脑结构的差异与遗传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弥散峰度成像参数对阿尔兹海默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诊治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另外选取50例健康体检的人员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弥散峰度成像技术,观察平均弥散率(average diffusion rate,MD)、平均峰度(meankurtosis,MK)、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 of the parameter anisotropy,FA)参数。分析不同分组间及不同部位间的弥散峰度成像参数的差异,并比较其与患者认知功能情况。结果 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海马、顶叶白质、额叶白质的MK、FA水平低于健康对照人群,MD高于健康对照人群(P<0.05)。重度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海马、顶叶白质、额叶白质的MK、FA水平较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MD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阿尔兹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低于健康对照人群(P<0.05)。结论 弥散峰度成像参数与疾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其在海马、顶叶白质、额叶白质中的表达对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CT在偏执型首发精神分裂症(FE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特点。方法:抽取90例偏执型FES患者为研究组,另选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接受头部CT扫描,并测量双侧额叶等脑叶CT均值,分析研究组患者CT影像特点,并随访1年统计复发情况,评价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脑室扩大、脑沟增宽、大枕大池、蛛网膜囊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双侧额叶CT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90例患者中,1年复发率为31. 11%,复发者脑室扩大、脑沟增宽、大枕大池、蛛网膜囊肿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0. 05);与未复发者相比,复发者双侧颞叶CT均值较低(P<0. 05),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各维度评分较高(P<0. 05);而双侧颞叶CT均值与SQLS各维度评分呈负相关(P<0. 05)。结论:偏执型FES患者的影像特点主要变现为脑室扩大、脑沟增宽、大枕大池、蛛网膜囊肿及额叶CT值下降,CT在其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