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校老年教工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华南农业大学60岁以上教职工693人进行健康检查,询问一般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空腹查血脂四项、血糖、尿酸及肝脏B超,然后统计分析。结果:脂肪肝平均患病率29.29%;与饮酒无显著相关;男性60岁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空腹血糖受损、高血压病、超重、肥胖、腰围增大、缺乏有效运动的检出率,脂肪肝组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结论:高校老年教工脂肪肝患病率较高;主要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平均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但差异性无显著。60岁组男性、超重、肥胖、腰围增大、高甘油三酯血症、空腹血糖受损、高血压病、缺乏有效运动是高校老年教工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体重指数(BMI)、腰围、血脂等的关系,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至12月我院体检中心13532例北京地区企事业单位体检者的腹部B超检查、血脂、身高、体重、腰围、BMI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非酒精性脂肪肝4807例,中位年龄53岁。各年龄组脂肪肝的检出率均随着体型的变化(正常、超重、肥胖)依次增加(X^2=1640.394,P〈0.01)。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比较各年龄段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618、31.928,P〈0.01),51~60岁组检出率最高;肥胖组各年龄段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194,P=0.402)。脂肪肝组的腰围平均值、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非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则低于与非脂肪肝组(均P〈0.05)。脂肪肝组各型血脂异常检出率均高于非脂肪肝组(X^2=112.974~895.500,P〈0.01),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最多见(54.36%)。在正常体重和超重患者中,腰围超过界值者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腰围在界值内者(X^2=120.982、45.32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围、BMI、TG、LDL—C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女性、HDL—C是保护因素。结论超重、肥胖、血脂异常与脂肪肝的发病关系密切。控制体重、血脂是降低人群脂肪肝患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腰椎假性滑脱的发病年龄与性别的关系。方法:从5424例腰腿痛患者的X线片中筛选腰椎假性滑脱者并分析其发病年龄与性别的关系。结果:发现腰椎假性滑脱473例,其中男107例、女366例,51~70岁330例。41~50岁年龄组与53~70岁年龄组相比,两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在40岁以上人群中,腰椎假性滑联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高龄患者腰椎假性滑说患病人数构成比的性别差异有所缩小,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1目的 明确山东地区 型糖尿病 (DM)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2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 ,对山东地区居住 5年及 5年以上 2 0~ 74岁不同城市和农村的自然人群进行调查。 3结果  DM和糖耐量减低 (IGT)的患病标化率分别为 2 .79%和 4.72 % ,其中新诊断 DM病人 10 6例 ,占患病总人数的 6 7.95 % .DM和 IGT的患病标化率农村低于城市 ,五莲农村 DM和 IGT患病率低于招远市农村 ,城市 DM和 IGT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青岛、济南、招远、五莲。 30~ 39岁年龄组 IGT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 (χ2 =7.80 ,P<0 .0 1) ;40岁以上各年龄组 DM和 IGT的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 (χ2 =7.94~ 6 6 .73,P均 <0 .0 1) ,并随年龄的增加发生 DM和 IGT的比数比也增加 (OR =6 .6 5~ 18.49)。 42 % DM和 30 % IGT病人有明确的 DM家族史 ,但无性别差异 (χ2 =1.17,0 .13;P均 >0 .1)。离退休人员和家庭妇女 DM和 IGT患病率高于工人 (χ2 =9.88~ 6 2 .41,P均 <0 .0 1)。从事轻度职业性体力活动以及休闲时轻度体力活动者 DM和 IGT患病率高于中、重度体力活动者 (χ2 =4.0 5~ 37.12 ,P<0 .0 5 ,0 .0 1) ,超重、肥胖者DM和 IGT患病率也高于正常体重者 (χ2 =8.84~ 75 .31,P均 <0 .0 1)。 DM组和 IGT组病人的年龄、体质指数、腰围、腰围与臀围比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病率及其相关生化指标。方法:调查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者1916例,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血生化检查以及肝脏实时超声检查。结果:1916例体检者完成调查,共检出脂肪肝467例,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446例,患病率为23.26%。男性患病率为35.72%,女性患病率为9.9%。男性NAFLD患病率在50岁之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之后开始下降,女性在70岁之前NAFL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除60~70岁年龄组男女两性患病率无差异(P〉0.05)外,其他各组均显著高于女性(P〈0.01);各年龄组NAFLD患病率民族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随年龄增加两民族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但两民族患病率的高峰有所不同,汉族以30~40组患病率最高,达26.43%,维吾尔族以40~50组患病率最高,达31.71%。NAFLD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尿酸(UA)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在两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高,血脂异常及其相关的多元代谢紊乱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密切,性别、年龄和民族可能是NAFLD的间接因素,ALT、AST、GGT等肝脏酶学指标测定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胬肉的患病率以及易患年龄、地理位置、职业等因素对本病的影响。方法 :普查 10家企业 8871人 ,受检人数占总人数的 90 %以上。结果 :胬肉患病率为 3.19% ,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 (P <0 .0 1) ,31~ 5 0岁发病者占88.6 9%。随地理北纬度的降低患病率增高 (P <0 .0 1) ,从事电焊职业者患病率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胬肉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改善工作环境 ,减少阳光、粉尘等刺激 ,及时治疗眼部炎症性疾病是减少胬肉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海军疗养员体重、血脂与脂肪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重超重、肥胖及高血脂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用体重指数、血脂定量分析1045名海军疗养员的脂肪肝发病资料。结果:超重、肥胖者脂肪肝发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者,高血脂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者脂肪肝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血脂,超重、肥胖高血脂者脂肪肝发病率高于单纯超重、肥胖者。结论:超重、肥胖、高血脂尤其是高甘油三酯是脂肪肝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社区老年人超重/肥胖的发生率与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对唐镇地区>60岁的3127例老年人进行详细调查病史、测量体重指数并全面查体.结果:本社区老年人超重为43.3%,肥胖为25.9%,仅有30.8%的人体重正常.各种慢性病顺位统计的患病率为高血压病69.7%,脂肪肝33.3%,高脂血症21.1%,高尿酸血症19.4%,冠心病13.1%,糖尿病12.1%.超重/肥胖者高血压病、脂肪肝、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P<0.01).血脂方面,超重/肥胖组的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之间高胆固醇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社区老年人超重/肥胖情况严重,并且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陈曦 《中原医刊》2009,(6):52-53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度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500例,对血脂和腹部B超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肝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高甘油三酯(TG)者或TG、总胆固醇(TC)两者均高者的脂肪肝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单纯高TC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脂血症与脂肪肝关系密切,预防高脂血症可减少脂肪肝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陈一平  施军平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4):286-287,291
目的了解电厂职工脂肪肝及常见伴发病的患病率,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电厂共1141名职工进行脂肪肝及其常见伴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脂肪肝的患病率为20.95%(239/1141),男性为26.21%,女性为7.26%,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和胆石症患病率分别为36.02%(411/1141)、17.09%(195/1141)、3.86%(44/1141)和8.94%(102/1141),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病患病率为7.8%(89/1141),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年龄增加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升高,以60岁以上最高38.89%(7/18),男性脂肪肝患病率则无明显变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胆石症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高脂血症患病率在50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后则无明显差异,而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胆石症患病男性和女性均为大于60岁最高;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各个年龄组均是男性高于女性,但不随年龄而升高。结论电厂职工脂肪肝及常见伴发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胆石症)患病率较普通人群高,并与性别、年龄有一定关系,应当尽早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脂肪肝的患病率和控制常见伴发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谢亨银 《九江医学》2007,22(2):12-14
目的:调查公务员脂肪肝患病率,探讨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BMI、体脂含量等营养指标的关系.方法:测量993例体检人员的体重、身高、体脂含量、上臂围、小腿围和血脂,进行24h膳食调查,采用B超诊断脂肪肝.按性别、年龄段分组比较脂肪肝的患病率,并分析各项营养指标与脂肪肝患病的关系.结果:男性脂肪肝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32.0%,女性9.9%,P<0.01);女性脂肪肝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升高( P<0.01),男性大于30岁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率明显升高(P< 0.05);脂肪肝患者的BMI、W、AC、CC、TG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脂肪肝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脂肪肝组的TG高于对照组(P<0.05).脂肪肝与对照组比较24h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酗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公务员脂肪肝发病与性别、年龄、BMI、体脂含量、血脂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体重指数(BMI)与血压、血糖、血脂、脂肪肝、心电图异常、性别、民族及其他心脑血管病史等因素的相关性,并比较这些因素在壮族与汉族人群中的差异。方法:对在本院及田阳县、田东县参加体检的1105例壮族与汉族人群询问病史并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肝脏B超、心电图等。结果:在按制其他因素后,汉族人群BMI与脂肪肝、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病史呈密切正相关关系,男性BMI高于女性;壮族人群BMI与脂肪肝、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及收缩压水平有密切正相关关系,汉族人群的年龄、BMI、血清甘油三酯浓度、胆固醇浓度、收缩压水平、脂肪肝检出率及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均较壮族人群高。结论:肥胖与脂肪肝、血压、血脂密切相关,且广西汉族人群肥胖、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及心电图异常较壮族人群更常见。  相似文献   

13.
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中老年 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相关因素。方法 :检测中老年 2型糖尿病并发和不并发脂肪肝的患者空腹血糖 (FBG)、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低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体重指数 (BMI)、腰 臀围比值 (WHR)等指标 ,同时检查是否合并其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结果 :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比较 ,血TG增高、HDL -C降低 ,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且脂肪肝组腹型肥胖者及冠心病发生率高。结论 :中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生与高TG血症、腹型肥胖密切相关 ,常与冠心病合并存在 ,肥胖、脂质异常、胰岛素抵抗可能为脂肪肝、冠心病的共同病因 ,因此减肥、降脂、改善胰岛素抵抗 ,对防治糖尿病性脂肪肝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肥胖与年龄、性别、民族、脂代谢紊乱及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555例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的资料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体重指数(BMI)与性别、民族、年龄、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肪肝、心电图异常及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病史等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BMI与脂肪肝、收缩压、甘油三酯及高血压病史密切相关;与民族密切相关,非广西壮、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BMI最高,广西汉族次之,广西壮族最小;与性别密切相关,男性:BMI高于女性。结论:对容易出现肥胖的人群及男性应注意监控体重,肥胖的人群除了控制体重外,还应治疗伴随的脂肪肝、高血压及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脂肪肝的人群、时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为降低脂肪肝的危害提出措施和依据。方法对2006年1~12月来我院体检的干部采用彩色B超仪进行检查并进行分级,同时检测ALT,AST,γ-GT,CH,TG,HDL—Ch,LDL—Ch,Lp—a和BS等功能及血脂指标。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的脂肪肝发病率。结果脂肪肝的总发病率为34.6%(1597/4612),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发病率分别为29.6%、4.8%和0.2%。男性的脂肪肝发病具有双高峰。除〈30岁组的脂肪肝发病率较低外,其余各年龄组均检出较高水平。女性脂肪肝发病60~岁组最高,年龄降低和升高患病率均呈下降趋势。性别间的个性脂肪肝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7.7,P〈0.001)。136例脂肪肝患者的T—CH、TG、LDL—CH、Apo B100、Lp—a、ALT、AST、χ-GT和BS均显著高于192例脂肪肝阴性者。前者的HDL—CH和Apo A显著低于后者(P〈0.05)。HBV感染者的脂肪肝阳性率显著高于HBV阴性者(χ^2=5.3,P〈0.05)。结论脂肪肝的发病率高,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脂肪肝患者HBV阳性率升高,血脂水平异常、肝功异常和血糖水平高。  相似文献   

16.
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酶检测意义及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酶在儿童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检测意义及与血脂、体格测量指标的关系。方法:对79例肥胖儿童(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58例和无非酒精性脂肪肝21例)和93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体格检查;检测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肥胖儿童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79例肥胖儿童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AIT、TC、TG、LDL高于对照组,HDL低于对照组(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组ALT、AST、ALT/AST〉I的发生率、TG、体重、BMI、腰围高于无非酒精性脂肪肝组(P〈0.05或P〈0.01);经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LT、TG、BMI与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联。结论:ALT、AST的升高是预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敏感指标;TG、肥胖程度和腹型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ALT、TG、BMI的升高可能是肥胖儿童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武汉地区脂肪肝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脂肪肝及脂肪性肝炎的流行现状与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湖北省武汉市水果湖地区体检人员3 649人,测定体重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BS)、谷丙转氨酶(ALT)、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等生化指标及肝脏B超。结果:共检出脂肪肝913人,患病率为25.01%,其中男722例(79.1%),女191例(20.9%)。脂肪肝发生随年龄上升而上升,男性50-60岁患病率最高,女性60-70岁最高。脂肪肝随BMI上升而上升,体重、身高资料齐全者880人,超重者及肥胖者808例(91.8%),其中肥胖者占68.1%。脂肪肝伴发高血压病者214例(23.4%),空腹血糖大于6.1 mmd/L者258例(28.3%),高血脂症者604例(66.2%)。脂肪性肝炎发病率6.4%。结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脂肪肝发病率直追发达国家,男性明显大于女性,6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男性、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糖代谢紊乱为脂肪肝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祛肝脂合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降脂作用。方法:高脂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实验结束时,检查肝功、血TC、TG,肝脏指数和10%肝匀浆中TC、TG水平。结果:祛肝脂合剂能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体重,降低转氨酶、肝TC、TG,血TC,而升高ALB,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祛肝脂合剂能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血脂和肝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与血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体检中心8009例健康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各年龄组脂肪肝的患病率;并按有无脂肪肝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比较两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均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脑力劳动者脂肪肝的发生情况,探讨该人群脂肪肝与高血脂、体重指数(BMI)、腹型肥胖的相关性。方法:整群选取2010年8月在我院体检的脑力劳动者1 244名,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并进行肝脏B型超声检查和血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糖的测定。结果:(1)脂肪肝总检出率为32.1%,男性肥胖、超重、体重正常组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86.3%、51.7%和17.3%;女性肥胖、超重、体重正常组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56.5%、44.2%、4.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脂肪肝组W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ALT水平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脂肪肝检出率与血脂成分有关,混合型高脂血症组的检出率>单纯性高TG组>单纯性高T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同一体重指数分组中腹型肥胖脂肪肝检出率高于非腹型肥胖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的发生与体重指数、血脂呈正相关;甘油三酯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腹型肥胖者发生脂肪肝的危险性显著高于正常腰臀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