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肠黏膜屏障功能是肠道的一个重要特征,能够有效阻止肠道内细菌的转位及脓毒血症的发生.正常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维持有赖于肠黏膜上皮、肠道内正常菌群、肠道内分泌物、肠蠕动以及肠相关免疫功能等.肠黏膜屏障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肠黏膜的机械屏障、肠黏膜免疫屏障、肠黏膜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  相似文献   

2.
梁玉龙  赵健 《河北中医》2010,32(4):624-625
肠屏障功能是指肠道上皮具有分隔肠腔内容物质,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血循环和淋巴循环而言,阻挡肠腔内500多种寄生菌及其毒素向肠腔外组织、器官移位,防止机体受侵害。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对肠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道粘膜时常受到各种刺激性物质和损伤性因素的攻击和侵蚀,但在正常情况下肠粘膜仍能有效地发挥分泌、吸收等生理功能,并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肠道构成了人体的一道屏障,这是由其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决定的.肠粘膜屏障包括机械性屏障、免疫性屏障和菌群屏障.肖氏等总结前人经验,提出具有高度抵御性能的肠粘膜屏障必须符合三个基本解剖和生理条件:即:①连续完整和健康的肠粘膜上皮构成的机械屏障;②不断更新和维持的肠道粘液层,并由此提供的健全免疫系统;③正常大量的肠道厌氧菌群存在,防止致病微生物在肠道粘膜的定植[1].  相似文献   

4.
传统观点认为,肠道只是消化器官,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场所,近10年研究发现,肠道还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承担着总面积高达400~600m2肠黏膜的防御任务,免疫屏障已被认为是最重要屏障之一。肠黏膜屏障与危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关系密切,而免疫屏障又是肠黏膜屏障最主要的组成之一,加强对肠黏膜免疫屏障的研究及其对疾病状态下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保护显得更加重要。近些年来,中医药已显示了对肠黏膜免疫保护的良好前景,在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文就近年中医药对肠黏膜免疫屏障保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药干预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黏膜屏障是指肠黏膜阻止肠腔内有害物质如致病微生物、多种生物大分子和抗原进入血液循环而形成的屏障,以维护人体健康。正常菌群在人体某一特定部位黏附、定植和繁殖,形成一层"菌膜屏障",能够抵抗外源微生物定植,对机体组织免受外来病原菌的侵袭具有重要作用。肠黏膜在休克、缺血、胰腺炎等情况下,其通透性增高引起细菌和内毒素移位、促炎因子释放,加重原发疾病的发生,激发炎症反应,引发胰岛素抵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甚至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中药在治疗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疾病方面具有明确的优势,但中药药效成分大多生物利用度低,中药经口服后可先与肠道菌群接触并发生相互作用,进而调节人体相关机能。从肠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微生物屏障及化学屏障4个角度,系统总结了中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的作用,以期对中药调控肠道菌群治疗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6.
基于肠吸收屏障网络的中药成分相互作用与配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口服是中药的主要给药途径,吸收良好的中药制剂才能充分体现传统中药的治疗价值。因此,中药在肠吸收屏障网络的相互作用是中药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基本的和重要的科学问题。肠吸收屏障网络是机体的重要保护系统,可阻止毒物及抗原的吸收,但也是限制药物吸收的主要因素。影响药物吸收的主要肠道屏障可概括为化学屏障、物理屏障和生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确,治疗不及时容易进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且病死率高。肠黏膜屏障损伤是导致急性胰腺炎加重的关键环节。急性胰腺炎晚期肠黏膜屏障损伤促使肠道内有害菌群移位,细菌及其产生的内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内毒素血症和肠源性感染,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西医在治疗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损伤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中药通过内服外用多种方式作用于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修复,治疗效果确切、肯定,得到广大医师和患者的认可。急性胰腺炎属于中医学的“脾心痛”“结胸”“胰瘅”等范畴,病因多为过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节、胆石症等导致湿热蕴结中焦,脾胃壅滞,肠腑不通,治疗宜通里攻下,清热解毒,行气活血。该文查阅近5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中药治疗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改善肠道微循环障碍、减轻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肠上皮细胞的凋亡等保护肠黏膜机械屏障;通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开放肠内营养时间而恢复肠黏膜化学屏障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而改善肠黏膜生物屏障;调节免疫细胞水平而增强肠黏膜免疫屏障。文章从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损伤特点、中医治则及中药治疗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中药治疗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深入研究及临床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樊春华  吕永慧 《河北中医》2008,30(2):209-211
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dysfunction)是指各种诱因引起的肠黏膜损伤、萎缩,肠道通透性增加及菌群失调,肠黏膜屏障功能(IBF)受损,肠道细菌可通过肠黏膜到达肠系膜淋巴结,并进一步侵犯远处脏器,导致内毒素易位和肠道细菌移位(BT),诱发和加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2].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药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对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抽样法将4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中药辅助治疗组(观察组)各20例.疗程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和胃肠功能评分变化,测定治疗前后血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的浓度.并统计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治疗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等.结果 观察组APACHEⅡ和胃肠功能评分变化,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AO、ET、TNF-α、一氧化氮的浓度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局部并发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可明显改善患者肠屏障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梁群  张烁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3):203-206
脓毒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感染引起的炎症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死亡率居高不下.脓毒症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而过度的炎症反应是目前公认的主要机制.胃肠道的屏障功障碍使得细菌和内毒素在脓毒症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故肠源性脓毒症学说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中医药治疗在脓毒症诊治方面中一直都备受关注,很多临床试验及实验研究都证实...  相似文献   

11.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近10年来文献作回顾、整理。结果认为:阴虚内热、气虚失运、血瘀津亏、燥盛成毒是本病的致病因素,虚、瘀、毒相互交结是本病的病理关键,通过辨证用药或专方、自拟方治疗,能显著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IPF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早期有慢性炎症假说;此后提出损伤修复异常学说。近年来免疫学说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近年来从中药单体和中药复方(包括经方和验方)干预肺纤维化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做一综述,重点阐述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干扰素-γ(IFN-γ)及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分期论治概况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梁珂  舒志军  彭炜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8):63-64,F003
根据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演变的特点,应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期论治,把整个病程分为初期、进展期、恢复期,按照各期的特点通过通腑泻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益滋阴等方法,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肛门病术后并发症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肛门病术后并发症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通过清热解毒、除湿利尿、活血化寂、益气温阳等方法,采用内治、外治、内外合治等多种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肠梗阻术后中药对胃肠屏障保护及改善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20例分为手术加中药组和手术组,两组均用手术治疗,手术加中药组手术后给予健脾承气汤。均于术前、术后第1、4、7天测定血浆内毒素,术前及术后第1、7天测定血浆D-乳酸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术前及术后第1天两组之间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4、7天手术加中药组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术后第7天手术加中药组D-乳酸水平与手术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而CD3、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前、术后CD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脾承气汤可促进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减少胃肠道内毒素吸收,保护胃肠黏膜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屏障,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血脑屏障是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屏障系统,它可以有选择地阻止某些物质进入大脑,从而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但这也成为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制约因素。中药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这说明其有效成分可以透过血脑屏障或影响血脑屏障的功能。本文归纳和总结了目前中药作用于血脑屏障的药理和临床试验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总结中医关于高脂血症的相关研究。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高脂血症的中医命名概括、病因病机以及预防治疗的研究进展,为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高脂血症是临床的常见病,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高危因素之一,对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中医关于高脂血症的研究理论基础丰富,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采用膳食调整、针灸、运动、单药、复方等多种治疗方法,利用体质分型,辨证论治,膳食结合多角度治疗,较西医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献作回顾分析。认为内异症的治疗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补肾祛瘀法是标本兼治之法;除中药内服外,灌肠疗法,穴位注射等亦为有效治疗手段。中药治疗内异症的机理研究多从血液流变学,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着手,近来也已开展bcl-2蛋白,bax蛋白,MUC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回顾并分析近年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与实验研究的文献资料。结果显示,气虚血瘀是DPN的主要病机,益气活血乃治疗DPN的基本方法,黄芪、当归、丹参、生地黄及川芎为使用频率最多的中药,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DPN可明显改善症状,增加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中药对治理肠道菌群的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文介绍了结直肠癌的肠道菌群变化,并从影响肠道黏膜屏障损伤、炎症以及细菌酶和毒性代谢产物等方面的机制,概括了肠道菌群紊乱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结直肠癌和临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