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48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和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4 8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综合性治疗 ,同时电刺激小脑顶核 ,并与 4 8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匹配但只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治疗 10天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 接受电刺激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有效率为 94 % ,对照组有效率为 87%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常规药物加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n=80)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80),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电刺激小脑治疗,10d 1个疗程,而B组对照组(n=80)。仅按常规治疗。然后观察其疗效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发现接受电刺激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15d以及60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dP〈0.05,60d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脑电康复治疗仪结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急性期脑梗塞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脑梗塞入院第一天开始加予脑电康复治疗(小脑电刺激治疗+患肢电按摩/单纯小脑电刺激治疗),治疗10d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言语、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常规药物加电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疗效,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因此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在二级综合性医院住院治疗的条件下,应积极接受脑电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电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 ,电刺激小脑 30例脑梗死患者 (治疗组 )以观察临床疗效 ,观察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并与 30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匹配不接受该治疗的患者 (对照组 )作对照 ,于治疗 1 0天后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对比无显著差异 (t=1 .62 2 ,P >0 .0 5) ,二组治疗后评分减少值比较则有显著差异 (t=2 .2 0 1 ,P <0 .0 5) ,二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分类达 6分以上的比例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X2 =9.98,P <0 .0 1 ) ,脑循环动力学参数 (CVA)有明显好转。结论 电刺激小脑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改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 ,改善脑梗死病灶区血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16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病人8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连续14d;对照组病人86例,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2组病例治疗14d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药物治疗加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电刺激小脑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婉仪 《广州医药》2005,36(5):58-59
目的 探讨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2例脑梗死患者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电刺激小脑。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42例患者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手、腕运动功能积分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治疗前减少20%。结论 常规神经药物治疗加电刺激小脑有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早期肢体综合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脑电刺激治疗脑梗死的115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予常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小脑电刺激术刺激小脑顶核方法。治疗10d为1个疗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治疗组神经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各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2和3.24,P均〈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P〈0.05)。结论小脑电刺激术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但能够减小脑梗死面积,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减缓患者痛楚,而且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和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ADL)。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依达拉奉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观察疗效及TCD检查。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2%,对照组有效率82.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硬死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仿真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仿真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部分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仿真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显著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安全、方便等特点,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覃保华 《广西医学》2009,31(8):1113-1115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及两侧大脑前、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10d后两组FMA评分及BI均显著提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侧大脑前、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颅内血流速度,改善颅内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2.
郑江环 《中外医疗》2009,28(11):75-76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6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舒血宁+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还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0d应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和欧洲卒中评分(ESS)进行功能评定。结果2组在治疗FMA及ESS评定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组前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加电刺激小脑治疗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被分为低频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治疗14 d。采用神经功能缺失(NIHSS)评分、生活质量(Barther指数)评分和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恢复,但治疗组的生活质量(Barther指数)评分和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时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同时给予电刺激小脑顶核 ,观察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压、脉搏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 (全血高切粘度、血浆比粘度、血细胞比容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心率、血压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与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栓通注射液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疗效,有利于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张桂芳 《吉林医学》2011,32(16):3179-318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时使用脑循环仪以及电脑按摩仪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发病3 d内给予脑循环功能治疗并瘫痪肢体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20天进行临床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评分。结果: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给予脑循环功能治疗并瘫肢电刺激治疗,有助于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CFN)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78.7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流变学变化可能是其治疗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氧液联合康复综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7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加用高氧液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高氧液治疗和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梗死有协同治疗作用,两者合用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FN)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入选急性期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接受FN电刺激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40例,单纯运动疗法;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NIH-SS、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结合运动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