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布鲁菌病(布病)是由布鲁菌属细菌侵犯机体后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也是自然疫源性疾病[1]。象山县历史上无布病病例报道,2013年报道了首例病例。为了解和分析象山县布病疫情动态及布病对高危职业人群的影响,2013、2014年我们对全县18个镇乡(街道)牲畜养殖、屠宰、贩运、兽医等布病高危职业人群进行了血清学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布病达标县布病流行现状及对策初探李富忠,范云儒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我省流行已久,布病疫区分布在全省7个地(市州)的52个县,经过近30年在畜间采取以免疫为主和检疫淘汰病畜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已收到了较好的防制(治)效果,至今已有27个疫区县...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染疫的家畜,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其污染物而感染。2013年5月,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在转诊患者中发现1名布病患者,现将疫情处理情况进行总结,为临床布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1991-2006年济南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解济南市近年来布病疫情动态,进一步探讨、完善防制措施,现将济南市1991-2006年布病疫情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对各县(市、区)1991年以来的疫情上报统计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2结果  相似文献   

5.
广西是我国猪种布病的重要流行区。80年代以来经采取以畜间为主的综合性防治(制)措施,积极治疗现症病人,使人畜间布病感染率大幅度下降,自1997年止已有41个县(市)达到了稳定控制区标准。现将10个县(市)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血...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曾是邹城市流行较广、发病较多、危害严重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经多年防治,1992年达到基本控制区标准,并通过山东省、济宁市卫生、畜牧部门的考核验收。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济宁市的梁山县局部地区的人、畜间出现了布病疫情。为了进一步强化防治措施,巩固布病防治成果,积极开展了布病重点人群的监测,10月13日,经山东省疾病控制中心对检测核实,检出一例布病病人,同时,按突发公共卫生信息上报,现将邹城市布病疫情的调查处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布鲁菌病流行及防治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自 5 0年代末经细菌学证实存在布鲁菌病 (简称布病 )以来 ,经过调查发现畜间布病在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主要以羊种及牛种布病交替流行为主 ,犬种布病在农区散发存在 ,局部地区尚有零星的猪布病感染 ;人间布病主要在凉山、阿坝及甘孜自治州散发流行。现将流行及防治情况分析如下。1 流行情况1 1 布病疫区分布  196 0年以来 ,通过调查证实我省布病流行县 (市、区 )共计 48个 ,其中重度流行县 2 0个 ,中度流行县、区 13个 ,轻度流行县 15个 ,另据调查温江、青神、资阳等县市尚有犬种布病流行。1 2 布病疫情1 2 1 畜间疫情 农垦、卫生…  相似文献   

8.
<正>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变态反应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属于乙类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感染布病的家畜,可从消化道和呼吸道及皮肤、粘膜等途径侵入机体而引起感染和发病。为了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趋势,现对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005~2009年布鲁氏菌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食源性布病联防联控工作进行效果评价,为更有效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疫情报告、和动物疫控部门联防联控资料、现场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6年5月,老城区报告食源性布病1例,廛河区报告1例食源性布病,经和动物疫控部门联防联控追踪病原查出病羊4只,在密切接触者病例筛查中,查出现症病人1例。结论食源性布病联防防控工作行之有效,还应采取广泛健康教育,加强基层医生培训,提高临床早期识别等综合性措施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10.
<正>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染有布鲁氏菌的羊、牛、猪等。布病作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往往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从2008年开始,赛罕区人感染布病病例开始逐渐增高,2011年达到高峰,2012年开始下降,且随后逐年下降。现就赛罕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索布鲁氏菌感染人体后血清中小分子代谢产物的变化, 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包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门诊收集的109份血清样本, 根据临床诊断分为布病急性期组(n = 40)、慢性期组(n = 35)以及健康组(n = 34)。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对血清进行检测, 筛选差异代谢产物, 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差异代谢产物进行布病预测能力评估。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筛选富集通路, 确定受显著影响的代谢途径。结果急性期组与健康组之间筛选出17种差异代谢产物, 慢性期组与健康组之间筛选出12种差异代谢产物, 共有5种差异代谢产物(油酸酰胺、亚油酸酰胺、硬脂酰胺、棕榈油酸、α-亚麻酸)水平在3组间有统计学意义(F = 16.84、17.52、14.31、13.01、20.76, 均P < 0.05)。KEGG通路分析显示, 急性期组的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富集在乙醚脂质代谢、甘油磷酸酯代谢、鞘脂信号、鞘脂代谢通路;慢性期组的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富集在甘油磷...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卫生经济》1993,(1):29-29
一、地方病概况地方病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地方病包括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如: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碘缺乏病、克山病、大骨节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疫(甲类)、布鲁氏杆菌病(乙类)、血吸虫病(丙类),它分布广、病种多、危害大。全国2 833个县中,有地方病的县2 413个,占85%。病区人口4.2亿,全国现症病人达6 000多万。严重的地方病主要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和广大农村。如地氟病病区县1 212个,现有氟斑牙患者4 300多万,氟骨症病人160多万;碘缺乏病区县1 736个,现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病人8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沈阳市妇幼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现状,为机构自身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信息。方法: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和相关调查表,对沈阳市16个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现状调查。结果:①沈阳市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保健科室所占比例市级51.97%,区县(市)级占43.82%;临床科室占比例市级23.62%,区县(市)级占37.50%;②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投入人均市级635.5元,区县(市)级平均328.9元;占业务收入比例市级3.85%,区县(市)0.013%;③继续教育达标率市级100%,区县(市)级99.13%。结论:①沈阳市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比例市级保健科室高于临床科室,区县(市)级亦高于临床科室;②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投入市级高于区县(市)级;③占业务收入比例市级高于区县(市)级。  相似文献   

14.
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近二十年来我市没有发生过布病疫情。2003年3月6日经省疾控中心诊断我市第一例布病病例以来,截止11月27日我市共确诊布病患者87例。感染者24例,合计为111例。总发病率为4.86/10万。其中盖州市布发病率为10.85/10万,大石桥市发病率为2.09/10万。波及两(市)21个乡(镇)30个村。  相似文献   

15.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既是法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又是我国4个职业性传染病之一,除城区外我市10个区县均为流行区,布病历年来均以散发为主。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布病高危人群结构、分布有了极大的变化。近20余年来,我市未诊断职业性布病,因而及时掌握当地布病疫情特点和临床特征的变化将对及时诊断职业性布病提供依据。现将2008年我市发现奶牛场农民工诊断的3例布病和存在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情况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布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北京市85例布病患者; 14个区县高危人群2452人。调查内容包括:时间、地区分布、性别、职业、年龄及感染途径的调查;高危人群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3年全市85例病人主要分布在近郊和远郊区县,40-5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较高,病例职业主要是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发病时间集中在3-6月,感染途径主要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有关,其次是非职业人员通过食源性途径感染;2452名高危人群,抗体阳性44人,阳性率为1.79%。结论 病羊是北京市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应继续加强高危职业人群尤其是散养户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而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间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2和TLR4的mRNA表达量和血清中IL-2、IL-6、TNF-α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和TLR4的mRNA表达量;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2、IL-6、TNF-α的浓度。结果急性期布病患者组TLR2、TLR4的mRNA表达量高于慢性期及健康对照组(P均0.01);慢性期TLR2、TLR4的mRNA表达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布病急、慢性期患者组血清中IL-2的浓度均低于健康对照(P均0.05),急性期患者血清中IL-2的浓度高于慢性期(P0.05);急、慢性期布病患者血清中IL-6和TNF-α的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P均0.05),且急性期患者血清中IL-6和TNF-α的浓度高于慢性期(P均0.05)。结论 TLR2、TLR4及IL-2、IL-6和TNF-α可能参与了机体抗布鲁氏菌病的免疫反应,在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动态变化能反映布鲁氏菌病的病情发展及转归。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我省人畜间的传播,已作过一些调查,为了摸清本省布病流行情况,提供防治工作科学依据,1985年组织了38个县(市)进行本病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浙江省人畜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提出防制对策。方法收集浙江省1955—2014年人畜布病监测及防控工作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浙江省历史畜间布病阳性率最高达22.28%,证实有犬种、牛种布病疫源地存在;1996年达到国家布病控制区标准后,畜间布病阳性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但近年多地从外来肉山羊及本地湖羊中检出布病阳性,存在输入性疫源扩散的风险。人间布病疫情首次于1967年有确诊病例,当时仅在职业人群中确诊有散发慢性稳定型病例或隐性感染者;2003—2014年共报告布病506例,新增感染者767人,年报告发病率呈递增趋势(P=0.002);在此期间共发生9起人间布病局部暴发疫情,分布在绍兴、杭州、宁波、金华、嘉兴及衢州等地。全省在人和动物中已先后检出犬种、牛种、羊种5个生物型82株布氏菌,优势菌为羊种3型布氏菌。结论浙江省现阶段畜间布病以省外输入性疫情为主,人间疫情大多与经畜输入的疫源有关,随着省外肉羊输入逐年增多,疫情呈扩大趋势并存在扩散的风险,应加强布病联防联控,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做好人畜布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五种血清学方法对当前甲、乙两地的两个类型布病患者血清中各抗体做了动态观察。甲地的患者疗效显著的4例急性病例各抗体滴度有随病程下降的趋势,而对病情较重或存在复发、再感染可能性的慢性期病例,血清中抗体,尤以IgG、IgM抗体波动性较大;对乙地病情稳定且症状较轻的另一类慢性期病例则血清中各类抗体水平低且动态观察变化不大。另外对几种血清学试验检查病人的敏感性以及在诊断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