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比较稳定型冠心病单纯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3种治疗方法的远期预后。方法将317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PCI组和CABG组,每组再按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2个亚组。平均随访(48±8)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血管重建、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再入院以及心绞痛缓解情况。结果无论单支病变或是多支病变,单纯药物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因ACS再入院与PC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多支病变患者,CABG组心绞痛缓解率高于药物治疗组和PCI组(P<0.05或P<0.01),全因死亡、血管重建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和PCI组(P<0.01或P<0.05),PCI组血管重建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强化药物治疗是稳定型冠心病治疗的基础;早期PCI可能并不改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对于多支病变稳定型冠心病患者,CABG预后可能优于PCI。  相似文献   

2.
霍飞蛟 《吉林医学》2012,33(27):5864-5864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心病多支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有冠心病多支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且具有可比性的15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一组将其命名为DES组,即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心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且术后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半年以上。另一组则命名为传统组,即使用非药物支架(金属裸支架)治疗冠心病。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并准确观察患者住院期间以及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生死亡、血栓、再次血管重建术、心绞痛再次发作、再狭窄、心功能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了手术,150例患者共使用支架366只。死亡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S组再次血管重建、心绞痛再次发作、再狭窄、心功能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均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明显优于非药物支架,与其相比显得更安全,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多支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在80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置入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随访住院及术后1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院内出现再发心绞痛4例。随访1年中,再发心肌梗死1例,脑梗死1例,再次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9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多支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疗效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及一氧化氮(NO)在冠心病患者和冠脉造影正常者血浆中含量的差异及介入治疗对其的影响,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及介入治疗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冠心病组40例,造影正常组17例,采用硫敏感法测定术前血浆H2S含量并用Greiss法测定血浆中NO含量,动态监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介入治疗后即刻、术后24h和72h血浆H2S、NO含量,分析冠心病组和造影正常组患者血浆H2S、NO含量的差异及介入治疗后血浆H2S和NO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2S、NO含量远低于造影正常组(P均<0.01);冠脉双支和多支病变组血浆H2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和P<0.01)。不同支数病变冠心病患者血浆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血管有闭塞组其血浆H2S、NO含量明显低于单纯狭窄组(P均<0.05);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狭窄者NO含量明显低于无狭窄者(P<0.05),H2S含量也低于无狭窄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术对血浆H2S、NO含量无影响,但PCI治疗术后即刻H2S、NO含量显著降低;H2S含量术后24h恢复至术前水平,NO含量术后24h降至最低水平,72h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H2S和NO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及介入治疗后急性血管闭塞及再狭窄的发生,血浆H2S含量的高低与冠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非完全血运重建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年龄>70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脉造影呈多支病变200例(双支病变128例,三支病变72例),对其中146例仅进行"罪犯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罪犯血管病变"根据心电图改变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判断。结果:介入手术即刻成功率为98.0%(144/146),术中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1.4%(2/146);术后住院期间症状及并发症:手术成功的144例中,1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消失率84.8%(106/125),明显减轻率15.2%(19/125),支架内血栓形成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1.6%(2/125);19例急性心肌梗死中病死率5.3%(1/19);术后随访1~24月,心绞痛症状复发率12.5%(18/143),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1.3%(2/143),病死率0.7%(1/143),原"罪犯血管"重建率10.4%(15/143),原非"罪犯血管"介入治疗率13.8%(20/143)。结论: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血管病变常见,但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的"罪犯血管"多为其中一支,仅处理"罪犯血管"的非完全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疗效,只要能正确的判断"罪犯血管",不但能减轻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过压力导丝测定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评价多支多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价值.方法 34例心脏病患者经冠脉造影显示多支冠脉临界病变(狭窄50%~70%)82处,随机分为FFR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及常规PCI组,前者对FFR<0.75的病变行介入治疗,FFR≥0.75行药物治疗;后者根据造影结果行介入治疗.结果 2组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上无明显差异.其中FFR组共有39处冠脉狭窄病变,有4例患者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置入支架7枚.常规PCI组共有43处冠脉狭窄病变,有11例患者行冠脉介人术治疗,置入支架22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3月,2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支多处冠脉病变患者,经FFR指导行PCI术,与常规PCI术相比,植入支架数目、治疗血管个数明显减少,术后3月的心绞痛发生情况减少,住院的医疗费用也同时降低.  相似文献   

7.
蒙绪宁  林英忠  刘伶  卢志红 《广西医学》2012,34(10):1352-1353
目的 评价StentBoost在冠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7例介入治疗需要后扩张的冠脉病变患者,分为常规后扩张组(A组)和StentBoost指导下后扩张组(B组).对B组患者采用StentBoost指导下进行后扩张,直到支架完全扩张,贴壁良好.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DES植入情况,随访观察6个月内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并在满6个月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两组在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DES植入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高于B组(P<0.05).结论 StentBoost指导下进行支架后扩张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支架内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8月至2008年1月就诊于我院心脏病科诊断AMI的患者共7l例,剔除严重左主干病变、多支弥漫性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无法处理的患者。主要观察术后平均12~18个月的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介入治疗)生存率、术后急性、亚急性及晚发血栓的发生率。结果:71例患者90支血管的104处病变共植入113枚支架,1例患者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71例患者完成了随访。随访期间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术后18个月无MACE生存率为100%,支架急性血栓发生率1.4%。结论: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与下移者介入治疗的近中期疗效与预后方面的因素。方法病例来自我科2001~2004-12间收治并经介入治疗的AMI病人,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分组,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治疗结果(包括术后心脏功能指标、冠脉血流分级、随访期间病死率、非致死性梗死、再住院率及再次血管重建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比较:ST段抬高组年龄明显低于下移组,分别为(55.43±12.34)岁和(73.45±7.25)岁,P<0.05;性别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危险因素比较:ST段抬高组糖尿病比例明显少于下移组:(45.28%)∶(64.58%),P<0.05;高血压病两组无明显差异:(77.36%)∶(89.58%),P>0.05;LDL∶ST段抬高组明显高于下移组:(5.31±0.22)∶(4.25±0.17),P<0.05;HDL:两组无明显差异:(1.10±0.11)∶(1.24±0.10),P>0.05;造影结果:ST段抬高组多支病变明显少于下移组:(45%)∶(67%),P<0.05;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98%)∶(94%),P>0.05;随访时间无明显差异:(22.77±8.55)个月比(20.91±7.79)个月,P>0.05;治疗后靶血管获得血流(TIMI)ST段抬高组较好:(2.84)∶(2.45),P<0.05;心脏事件:ST段抬高组非致死性AMI明显少于下移组:(5.6%)∶(19%),P<0.05;住院率无明显差异:(26.4%)∶(27%),P>0.05;CABG及再次介入治疗两组间无明显差异:(5.6%)∶(8.3%),P>0.05;ST段下移组死亡率明显高于抬高组:(9%)∶(17%),P>0.05;ST段抬高组LVEF优于ST段下移组:术后1周(0.49±0.11);1个月:(0.51±0.10)∶(0.42±0.12),P<0.95。结论ST下移的心肌梗死多支病变明显增多,年龄和糖尿病是其重要影响因素,高血压与其无明显关系;ST段下移的心肌梗死术后心脏功能较差,冠脉血流HDL明显慢,病死率高,心脏事件无明显差异;血脂水平LDL可能是较低年龄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而在高龄组可能影响不大;ST下移的心肌梗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与冠脉旁路移植术对冠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12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组),40例进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脑血管事件、再次血管重建、急性肾衰、急性心梗、心绞痛复发率、死亡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有较好临床疗效,临床随访结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心肌缺血后适应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抗心律失常效应及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ST段抬高AMI(STEMI)并首次行PCI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心肌缺血后适应(MIP)组和常规PCI组.MIP组患者给予临时起搏、药物、低压扩张罪犯血管病变处.常规PCI组开通罪犯血管后若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则采取常规处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PCI总手术时间、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的回落值.结果:2组患者ST段回落值、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P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及PCI总手术时间均短于常规PCI组(P<0.05).结论:AMI患者PCI治疗中MIP可使再灌注心律失常更短时间内结束,并且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Patients with pri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 have a poor outcome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treatment strategy and outcome of percutaneous 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Tirofiban)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3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P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患者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冠状动脉入维拉帕米治疗,治疗组患者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注射药物后及PCI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评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比较两组患者TIMI3级血流比例。结果:冠状动脉注射药物后及PCI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均显示治疗组患者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促进微血管灌注,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增加心肌组织灌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用于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患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76例介入治疗后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经验体会。方法:1999年8月至2002年4月共完成介入治疗后的CABG手术76例,占同期CABG手术的14.0%。单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39例,合并支架置人术37例,合并斑块旋切术2例,二次介入治疗史5例。介入治疗相关血管再狭窄46例,新产生的其他冠脉病变6例,介入治疗不成功者4例,介入治疗后残留严重血管病变11例,介入治疗急性并发症9例。介入治疗组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高于非介入治疗组,而三支病变患者的比例低于非介入治疗组。结果:介入治疗组急诊手术比例为27.6%,高于非介入治疗组的13.3%,而OPCAB实施率为91.3%,低于非介入治疗组的97.2%。介入治疗组远端吻合口数目少于非介入治疗组。介入治疗组手术死亡6例,其中3例死于泵衰竭,1例死于心室纤颤,1例死于脑部并发症,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其手术死亡率(7.9%)高于非介入治疗组(1.9%)。介入治疗组发生围术期心梗4例(5.3%),其发生率高于非介入治疗。随访远期死亡1例,复发心绞痛1例。结论:对于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不能达到完全再血管化和引起急性并发症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常常是最为有效而必要的治疗方法。及时合理地处理介入治疗急性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8例,行介入治疗的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组)96例,未行介入治疗的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10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抑制心室重构的药物,6个月时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心脏功能.结果:介入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与出院时相比心脏收缩功能的改善、心室重构的逆转较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与出院时相比心脏收缩功能的改善、心室重构的逆转较出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目前国内植入金属裸支架(BMS)的比例不足5%,远低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30%~40%。其原因是对植入BMS适应证研究报道较少,BMS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BMS的适应证、效果和安全性受到质疑。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植入BMS的适应证、长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1—2010年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植入BMS和药物洗脱支架(DES)随访资料完整的ACS患者1 20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BMS组491例和DES组712例。患者均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门诊行CT血管造影(CTA)随访,随访时间为12~175个月,平均随访(71.4±36.4)个月。比较两组不同病变类型(A、B1、B2、C型病变)患者随访终点事件及再狭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BMS组与DES组患者心力衰竭、靶血管重建(TVR)、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MS组患者全因死亡、总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靶病变血管重建(TLR)发生率高于DES组,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ST)发生率低于DES组(P<0.05)。两组A型病变患者全因死亡、总MACE、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TLR、TVR、S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MS组B1型、B2型、C型病变患者全因死亡、总MACE、TLR发生率高于DES组(P<0.05)。两组A型、B1型病变患者支架内再狭窄、节段内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和/或节段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2型、C型病变患者节段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MS组B2型、C型病变患者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和/或节段内再狭窄发生率高于DES组(P<0.05)。结论 A型病变ACS患者植入BMS长期全因死亡、总MACE、TLR发生率和再狭窄发生率与DES无差异,远期效果好,安全性高,故可把A型病变ACS作为植入BMS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陈瑜  凌政  陈丽芬  吕海权 《当代医学》2009,15(23):391-39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脉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入我院行PCI治疗患者380例,PCI支架置入即刻,冠状动脉造影前向血流TIMI≤2级为无复流,TIMI3级为正常血流,利用Excel随机函数表,从380例急诊PCI冠状动脉前向血流恢复正常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为对照组。结果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35例,无复流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复流组和对照组在PCI术后的造影结果中观察到在发生以下结果的例数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几乎完全闭塞、血栓、钙化、长病变,而在其它评价指标的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白细胞水平以及冠状动脉特殊病变形态(几乎完全闭塞、血栓、钙化、长病变)与无复流现象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7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Hcy水平不同,将其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96例和单纯性高血压组(Hcy<10μmol/L)61例,比较H型高血压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所占比例数以及比较H型高血压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Hcy水平。结果:H型高血压组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3组间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3组血清Hcy水平分别同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型高血压与ACS密切相关,可通过降低Hcy水平,进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择期完全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策略和仅梗死相关血管PCI策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4月—2013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行急诊PCI的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患者59例。根据是否在同次住院期间择期行非梗死相关血管PCI分为2组:择期完全PCI组25例和仅梗死相关血管PCI组34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情况,记录3个月内相关不良事件(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结果择期完全PCI组和仅梗死相关血管PCI组冠状动脉造影(包括每支血管植入支架数、支架长度、支架直径等)和PCI情况(包括发病到血管开通时间、介入操作时间、围术期用药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用药情况(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α-受体阻滞剂等)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择期完全PCI组失访1例,仅梗死相关血管PCI组失访3例。仅梗死相关血管PCI组总不良事件比例高于择期完全PCI组(38.7%vs.12.5%,x2=4.685,P<0.05)。仅梗死相关血管PCI组出现顽固性心绞痛的比例高于择期完全PCI组(32.3%vs.8.3%,x2=4.685,P<0.05)。仅梗死相关血管PCI组出现顽固性心绞痛的比例高于择期完全PCI组(32.3%vs.8.3%,x2=4.539,P<0.05)。2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择期完全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策略能够改善STEMI合并多支病变患者预后,预防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一2016年6月在该院行直接PCI治疗的30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心肌灌注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入院时血糖、梗死前心绞痛、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血栓负荷是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肌灌注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OR=1.764、0.52、0.43、1.984、2.764,P<0.05)。结论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医师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