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脑室出血后急性脑积水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并发出血后脑积水(PHH)预测方法。方法:按Graeb与修改Graeb二种不同标准,对131例各部位的脑室出血(包括第三、第四脑室出血组64例,与侧脑室出血组67例)作积血评分与并发PHH的临床观察,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分析界点值时各诊断参数的效度,用成组logistic回归分析法计算各积分点并发PHH的概率。结果:在第三、第四脑室组其敏感性(Se)、特异性(Sp)、Kappa值(K),按Graeb标准分别为0.75。0.77和0.40;而按修改Grileb标准,分别为0.90,0.85和0.69。在侧脑室出血组其Se,Sp与K,按Graeb标准分别为0.90,0.84和0.73;而按修改Graeb标准分别为0.90,0.87和0.74。在全脑室系统出血组其Se,Sp与K,按Graeb标准分别为0.78,0.84和0.60;而按修改Graeb标准分别为0.90,0.84和0.74。按修改Graeb标准在积分点3-12分值时并发PHH的概率分别为0.013,0.036,0.096,0.230,0.454,0.698,0.866,0.947,0.980和0.994。结论:用修改Graeb标准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法,可作为脑室系统各部位出血并发PHH预测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室出血并发出血后脑积水 (PHH)预测方法。方法 :按Graeb与修改Graeb二种不同标准 ,对 131例各部位的脑室出血 (包括第三、第四脑室出血组 6 4例 ,与侧脑室出血组 6 7例 )作积血评分与并发PHH的临床观察 ,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分析界点值时各诊断参数的效度 ,用成组logistic回归分析法计算各积分点并发PHH的概率。结果 :在第三、第四脑室组其敏感性 (Se)、特异性 (Sp)、Kappa值 (K) ,按Graeb标准分别为 0 .75 ,0 .77和 0 .4 0 ;而按修改Graeb标准 ,分别为 0 .90 ,0 .85和 0 .6 9。在侧脑室出血组其Se,Sp与K ,按Graeb标准分别为0 .90 ,0 .84和 0 .73;而按修改Graeb标准分别为 0 .90 ,0 .87和 0 .74。在全脑室系统出血组其Se,Sp与K ,按Graeb标准分别为 0 .78,0 .84和 0 .6 0 ;而按修改Graeb标准分别为 0 .90 ,0 .84和 0 .74。按修改Graeb标准在积分点 3~12分值时并发PHH的概率分别为 0 .0 13,0 .0 36 ,0 .0 96 ,0 .2 30 ,0 .4 5 4 ,0 .6 98,0 .86 6 ,0 .94 7,0 .980和 0 .994。结论 :用修改Graeb标准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法 ,可作为脑室系统各部位出血并发PHH预测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脑室出血后引发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评价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后梗阻性脑积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脑室出血后梗阻性脑积水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26例。对照组脑室外引流治疗,治疗组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对患者术后3 d、6 d、9 d的血肿清除率以及术后3个月治愈好转率、颅内感染率、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术后3 d、6 d、9 d的血肿清除率及术后3个月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感染率、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后梗阻性脑积水具有良好效果,不仅能够提升术后血肿清除率、治愈好转率,同时能够降低颅内感染率、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后延期性脑积水的临床分析。方法将45例重型脑室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6例持续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的基础上,向腰蛛网膜下隙注入尿激酶及生理盐水;B组19例行非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延期性脑积水发生率。结果A组发生延期脑积水3例(11%),B组为8例(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02,P〈0.05)。结论对于脑室出血患者,如果达到一侧侧脑室血肿量超过半个脑室,第三、四脑室、导水管积血,对侧侧脑室后角积血的其中之一,即为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5.
重型脑室出血急性脑积水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型脑室出血急性脑积水的治疗,以降低延期脑积水的发病率。方法:在脑室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的基础上,向腰蛛网膜下腔注入尿激酶。结果:经尿激酶治疗后,4例无延期脑积水,占80%;1例为高压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占20%。结论:在脑室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的基础上,向腰蛛网膜下腔注入尿激酶,能降低延期脑积水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2岁,因“突发意识不清5h”入院.既往高血压史5年余,未规律服药,血压控制情况不详.查体:血压180/110 mmHg(1 mmHg=0.133 kPa),浅昏迷,左侧瞳孔3.5mm,右侧瞳孔 2.5mm,光反射均未引出,双眼向右侧凝视,颈抵抗阳性,刺痛左侧肢体可定位,右侧肢体略屈曲.头颅CT示:左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图1A).予急诊行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手术顺利,术后复查CT引流管位置良好(图1B),术后给予脱水、止血、抗感染等治疗,并予脑室内注射尿激酶,患者意识逐渐好转,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10天拔除右侧及左侧引流管,第2次拔管前将引流管挂至外耳道上40 cm处24 h,可见脑脊液搏动良好,仅引流出脑脊液20 mL.  相似文献   

7.
刘敏洁 《甘肃医药》2014,(7):539-541
目的:分析脑室出血并发梗阻性脑积水治疗方法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脑室出血并发梗阻性脑积水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双侧脑室外引流术与单侧脑室外引流术比较,在血肿清除时间和总有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各种治疗方法的在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并发梗阻性脑积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双侧脑室外引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患者行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78例脑室出血患者,其均并发脑积水,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行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脑室外引流治疗,分析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26%)低于对照组(2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并发症发生,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9.
脑积水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脑室出血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因为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继发引起渐进行的脑室扩张。我们对7例早产儿脑室出血后脑积水采取连续腰穿治疗的方法,其结果6例有效(85.7%),1例治疗失败(14.3%),由此可见连续腰穿不仅可防止血块堵塞及炎性粘连引起脑脊液环通路障碍,同时也为脑脊液吸收途径代偿性改变赢得时间,避免行外科引流术。其操作简便易行,且安全无任何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室引流术后、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近2a来,我们对脑室引流术后脑室出血病人转入ICU监护治疗,在稳定血压、减轻脑水肿等综合治疗的同时,术后当日或第2日,通过脑室引流管注入尿激酶1-2万u,夹闭引流管0.5~1h后放开,2次/d,连续3~5d,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存活14例(66.7%)(康复良好6例,中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7例(33.3%)。结论脑室引流术后、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室出血(IVH)后脑脊液中溶血磷脂酸(LPA)及侧脑室联合腰大池引流对脑积水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86例IV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侧脑室联合腰大池外引流治疗,并定期测定两组患者脑脊液中LPA含量,观察其与IVH后脑积水的关系及临床安全性.结果 IVH后患者脑脊液的血液清除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4.893,P=0.006);对照组患者发病7和14d时脑脊液LPA含量显著高于观察组(t1=3.118,P=0.002;t2=2.910,P=0.036);对照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X 2=4.807,P=0.028);所有IVH并发脑积水患者发病14d时脑脊液中LPA含量显著高于IVH后未并发脑积水患者(t=6.056,P=0.000);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侧脑室联合腰大池外引流较单纯侧脑室外引流能够更有效防治IVH后脑积水的发生,这与其迅速降低IVH后脑脊液中LPA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为慢性脑积水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127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27例aSAH患者发生慢性脑积水20例,发生率为1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出血破入脑室、急性脑积水、多次出血与aSAH后慢性脑积水有关,而性别、动脉瘤位置、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与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年龄、多次出血是aSAH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年龄、多次出血是aSAH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的高危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对具上述高危因素的aSAH患者密切观察,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以减少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慢性氟中毒后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模型,探讨慢性氟中毒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氟化钠(0、50、100、150 mg/L)的蒸馏水喂养Wister大鼠6个月,建立慢性氟中毒大鼠模型;采用Y型迷宫和旷场分析实验检测模型大鼠的认知行为功能改变;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形态的变化.结果 氟中毒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低于正常对照组,中、高氟中毒组表现更为明显(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氟中毒组的海马区细胞形态出现了明显的改变.结论 大鼠慢性氟中毒所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与高氟地区人群认知功能障碍有相似之处,可作为研究慢性氟中毒认知障碍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室铸型脑内血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 15例脑内血肿并破入脑室造成脑室铸型的患者 ,行微创血肿抽吸粉碎结合脑室穿刺 ,生理盐水加尿激酶对冲引流的疗效观察 ,并与 2 1例行微创开颅加脑室穿刺的疗效比较。结果 :观察组存活率为 93.33% ,对照组 5 7.14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微创血肿抽吸粉碎结合脑室穿刺 ,生理盐水加尿激酶对冲引流治疗脑室铸型血肿是一种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骨窗开颅术后脑水肿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骨窗开颅术后脑水肿的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幕上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分析其脑水肿的治疗及其预后。结果术后CT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颅内压正常者13例,颅内压轻度增高28例,中度增高11例,重度增高10例。术后颅内压的增高与血肿量呈正相关(P〈0.05)。结蒲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还可能发生严重的脑水肿。开始脱水的时机及脱水量的选择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subarachnoidheinorrhage。sSAH)患者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的356例sSAH患者.对其中51例sSAH并发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sSAH并发脑积水的高危因素主要有Hurt-Hess分级、Fish分级、动脉瘤部位、反复多次出血等。51例患者分别实施脑室外引流术、V-P分流术后,经GOS评分:良好25例,轻度残疾16例,中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3例。结论: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病情早期选取介入栓塞或者开颅手术治疗方案并配合使用相对应的引流术.可降低术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继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86例,将符合条件且同意脑脊液置换术的46例患者作为治疗组,40例不同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加脑脊液置换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时间(5.96±1.19)d,颈强直持续时间(8.50±1.64)d,住院天数(18.93±3.91)d。对照组头痛缓解时间(9.60±1.25)d,颈强直持续时间(12.20±1.09)d,住院天数(24.40±3.76)d。两组比较,头痛的缓解时间、颈强直持续时间、住院天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头痛缓解时间、颈强直持续时间、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分为尿激酶治疗组39例与单纯引流组30例,通过动态CT扫描和ADL评分,比较2组脑室内血块的消退时间和患者预后。结果尿激酶治疗组脑室内血块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单纯引流组(P=0.030),预后也优于单纯引流组(P=0.029)。结论尿激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不同胎龄新生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的调查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陈惠金  潘琢如 《上海医学》1998,21(4):193-195
目的 :为了解不同胎龄新生儿脑室内出血 ( IHV)自然发生率。方法 :于 1996年 7月至 9月三个月内 ,对所有出生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产科的 330例新生儿在生后一周内进行头颅 B超检查 ,以调查不同胎龄新生儿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330例新生儿的平均胎龄为 39.6± 1.9( 2 8~ 4 2 .6)周 ,出生体重为 3.36± 0 .4 9( 1.2 9~ 4 .84 ) kg。总的 IVH和严重 IVH的发生率分别为 15.8%( 52 / 330 )和 3% ( 10 / 330 )。其中早产儿分别为 76.5% ( 13/ 17)和 35.3% ( 6/ 17) ,足月儿分别为 12 .5%( 39/ 313)和 1.3% ( 4 / 313)。所有 IVH患儿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资料显示 IVH主要发生在出生体重偏低和胎龄偏小的新生儿中。臀位分娩与 IVH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妊高症的轻重程度似与 IVH有一定关联 ,Apgar评分亦有偏低趋势 ,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娩期间常易发生胎儿全身血压的突然紊乱 ,或可解释正常的分娩过程也会引起 IVH的发生。结论 :本文进一步证实了所有新生儿在生后一周内均应进行头颅 B超检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