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志正论治痹证不忘脾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永红 《陕西中医》2007,28(1):83-84
目的:学习、探讨治疗痹证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归纳、整理其治疗痹证的思路。结论:路志正认为痹证多有脾胃虚弱,治疗痹证应注重脾胃,药食并进,强健脾胃,培土胜湿,从本着手。  相似文献   

2.
CAG在全国第三次脾胃病学术会议认为CAG,辨证可以归属于“胃痞”证。CAG在临床上多以脾胃虚弱型为常见,因脾胃为仓禀之官,主受纳和运化水谷,若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伤,或外邪入侵等,均易致脾胃受损,日久即导致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脾胃虚弱,又易致外邪入侵,且病不易恢复;又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胃络失养,萎弱不荣,亦易致胃气虚弱之象。因此,脾胃虚弱是CAG好发病根本原因。在治疗脾胃虚弱型CAG病时多采取补气健脾为主法,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腹胀多因乳食不节,伤及脾胃,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或脾胃虚弱,腐熟运化不及,乳食停滞不化所致。笔者自2005年以来,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腹胀15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脾胃为后天之本,乃仓禀之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升情降浊为化气生血之源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养。脾又具有益气、统血、主肌肉四肢等重要生理功能活动。若因饮食饥饱劳倦所伤,或素体脾胃虚弱,功能欠佳。或脾胃虚弱,病后失调。或清志夫和、肝气横逆、克伐脾胃。或致脾胃虚弱.机体抵抗能力不足,对于周围环境改变,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气候变化适应能力低或耐受、调节能力差.影响脾胃升降功能造成疾病发生。临床观察四季气候变化对脾胃发病有相当影响,脾胃病也因气候差异或季节变迁而病情加重或好转…  相似文献   

5.
脾胃为后天之本,乃.仓禀之官。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傲。.升清降浊为化气生血之源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养。脾又具有益气、统血、主肌肉四肢等重要生理功能活动。若因饮食饥饱劳倦所伤.或素体脾胃虚弱,功能欠佳。或脾胃虚弱,病后失调。或情志失和、肝气横逆、克代脾胃。或致脾胃虚弱.机体抵抗能力不足,对於周围环境改变,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相似文献   

6.
黄恒青教授认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素体脾虚可致胃痞,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弱,外加邪实侵袭阻遏气机,致脾胃升降失职。治疗上以整体观念为核心,辨证加减,分别予温胆汤或黄连温胆汤、保和丸、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汤、半夏泻心汤或枳实消痞丸化裁,使脾胃功能得复。  相似文献   

7.
卢艳  周正华 《吉林中医药》2013,33(4):377-378
目的:观察脾胃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给予脾胃贴(吴茱萸、肉桂、丁香、附片等)贴敷治疗,每次贴药4~6h,1次/周,3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记录症状.结果:治疗后,临床痊愈11例(5.9%);显效81例(43.3%);有效67例(35.8%);无效28例(15.0%),有效率85.0%.结论:脾胃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 小儿厌食证是一种常见的病证。主要是由于饮食喂养不当,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脾胃气虚,而致小儿较长时间的见食不食,食欲不振,在则拒食。临床上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我科自从1988年5月开始,单纯手法推拿疗法,治疗本病42例,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厌食证42例患者中,男37例,女5例,年龄在1至6岁之间。其中男37例病人中,21例为乳食伤脾型,主要原因喂养不当饮食过量或无定食,饥饱无度或缺乏营养而损伤脾胃。另外,男10例病人中,为脾胃虚弱型,主要原因脾胃不足、久病、断乳,导致脾胃  相似文献   

9.
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同时小儿不知饥饱,饮食失宜,易伤及脾胃;有些小儿常见偏食、挑食等,食谱单调,致使营养缺乏,日久则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乏源。临床出现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等气血不足、脾胃虚弱之证。脾胃受损,则易致眼病。但小儿体禀纯阳,生机蓬勃,精力充沛,组织再生和修补的过程较快,且病因比较单纯,疾病过程中情志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相对较少,小儿眼病大多数也能获得痊愈。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眼科张彬副教授治疗小儿眼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部分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蒋美芬  李一冰 《新中医》1996,28(9):16-17
薏苡仁临证运用举隅蒋美芬,李一冰薏苡仁是禾科薏苡的种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功效健脾利水,渗湿除痹,清热排脓。笔者临证以此药用治风湿痹痛、湿温、肠痈、脾虚泄泻、带下、肾病水肿诸症及脾胃虚弱、肿瘤病人的食疗等,举例如下。1风湿痹证《本草经...  相似文献   

11.
目前,痹证的发病率日渐攀升,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完全治愈风湿免疫类疾病,对其症状的缓解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则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脾虚证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中医治疗痹证,治本多以补益肝肾、养阴补血为主。而风湿免疫类疾病的患者,多有长期服药的历史,久药易伤脾胃,脾胃功能不全则药物的吸收,水谷精微的吸收都受到影响。脾胃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气充血足,脉道通利,四肢有所温养,则人体不易感受外邪;反之若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气血亏虚,则易感受风寒湿邪,发为痹证。现代药理学和多种动物实验亦显示,脾的功能的强弱与痹证的发生与否有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因此治疗此类疾病当固其后天之本,方能药到病除。宋林萱教授在治疗弊证的过程当中,思路开阔,除了使用传统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想,在治疗各种结缔组织病的过程当中,时时注重调理脾胃,并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各类风湿免疫疾病,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文介绍宋林萱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骨关节炎、白塞病和干燥综合征的典型病例,治疗过程中辨证准确,组方合理,疗效确切,是宋林萱教授从脾论治痹证的经验小结。  相似文献   

12.
扶正祛邪法治疗痹证200例曲贤玲,董华,马桂琴,张伯昭(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一科,100053)痹证虽以风寒湿三气杂至为外因,然正气的虚衰则是痹证发病的内在因素。正气不足、营卫虚弱、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肢体、关节、肌肉,使经脉闭用不通而致痹证。...  相似文献   

13.
痞满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为主要症状的脾胃疾病,常因饮食不节、生活习惯不规律、外感邪气等引起。李应存教授根据敦煌医方大补脾汤进行临床加减,总结出实脾调气血法,通过补益脾胃之气,使脾胃司职,升降有常,同时调补气血,使气血得充,治疗脾胃虚弱型痞满。该文通过分析典型验案,总结敦煌实脾调气血法治疗脾胃虚弱型痞满的思路及用药规律,为临床运用敦煌医方治疗痞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汉荣 《陕西中医》2001,22(7):407-409
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特征,作者总结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肝部气滞、湿热内蕴3种,治疗中以脾胃虚弱、肝郁气滞两大类型为总则,详辨为脾胃阳虚、脾虚气滞、脾胃阳虚、邪气积聚、正气虚损、湿热内蕴等6型,相应列举了治疗方药。同时指出本病的症状与组织学上的胃炎之间关系,是今后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肝胆与脾胃关系密切,疏肝之法在临床脾胃病治疗中多有应用,在此笔者从三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则,五行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日常生活中若肝气太盛,克土太过则常可致脾胃为病,故疏肝为治肝旺而致脾胃病之本。二则,脾胃为人体升降出入之枢纽,脾胃为病多致中焦气机不利,少阳肝胆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机",疏利肝胆气机有利于帮助恢复脾胃之气机。三则,脾胃虚弱,中焦气机不利,脾阳下陷,清阳不升,"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胆气升发可助脾阳生发,从而恢复脾胃之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在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方面经验丰富,他根据《黄帝内经》天人相应观归纳出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脾胃中焦之气,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由于素体脾胃虚弱及饮食、起居失常等损伤脾胃或寒邪直中,阻遏脾胃阳气,致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胃失和降而致脾胃虚寒居多。在治疗上以泻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为大法,运用加味黄芽汤治疗脾胃虚寒之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17.
李东垣治疗脾胃病,以脾胃虚弱,清阳下陷,阴火上乘为主要病机,以益气,升阳,泻火为主要治法,在临床用药上重视升清除浊,顺乎脾胃生理功能,处方用药长于加减变通。  相似文献   

18.
疑难杂症多属虚实夹杂,其病机皆因久病致虚,伤及脾胃,使元气无以滋养,正虚受邪,从而百病丛生。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李东垣日“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使春夏之气不升,五脏之气不生”,张机《金匮要略》有“四季脾旺不受邪”。故临床治疗上注重顾护脾胃。兹就用培中升清治疗疑难病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脾胃系病变(如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嗳气、嘈杂、痞满等)在基层门诊工作中经常见到,究其原因大致有寒邪内侵,肝气横逆,脾胃虚弱及饮食不节(洁)等。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病因以情志失调致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所致者居多,约占脾胃系疾病原因的50%以上,究其原因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辨病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辩证分型为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以及瘀阻胃络型,分别使用益胃汤、黄芪建中汤、疏肝汤、连朴饮和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结果:治3疗程后,治愈7例(11.1%),显效15例(23.8%),有效33例(52.4%),无效8例(12.7%);总有效率为87.3%。结论: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伤及脾胃,致脾胃亏虚,或脾胃升降失调,气机壅滞,久治不愈,而成慢性胃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药费低廉、副作用少、服用方便,疗效较好,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