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巍  李娜 《陕西中医》2016,(10):1312-1313
目的:探讨并研究中药内外合治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12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予维胺脂胶囊口服及夫西地酸乳膏外用;治疗组采用中药内外合治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4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所产生的并发症进行比较,治疗组60例中,发生过敏患者3例,胃肠道反应4例,总不良反应为7例(11.7%);对照组60例患者中,过敏15例,胃肠道反应9例,总不良反应24例(40.4%)显示治疗组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3%,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组采用中药内外合治的方式对痤疮的治疗临床效果较为确切,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医药内外合治对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面部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药内外合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内外合治黄褐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升降散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痤疮血热郁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痤疮血热郁滞证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与对照组。中药组90例,口服加味升降散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97%和9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愈显率分别为84.85%和4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两组治疗后皮损数较治疗前降低(PO.05),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升降散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痤疮血热郁滞证的临床疗效高于单纯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外治经络内调脏腑"法治疗脾胃积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脾胃积热型痤疮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中药(自拟汤剂化瘀解毒散结饮)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刺络拔罐每周1次,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痤疮严重程度分级、皮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此外,治疗前后采用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和SOFT 5.5皮肤性质测试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4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0%和5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0.8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痤疮严重程度、皮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VISIA和SOFT 5.5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2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2组患者痤疮严重程度、皮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VISIA分值和SOFT 5.5分值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外治经络内调脏腑"法能有效改善脾胃积热型痤疮患者临床症状,且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5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外合治对急性乳腺炎疗效高、方法简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徐佳  吕瑛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6):357-359
目的观察锋勾针排脓放血治疗中度以上寻常痤疮患者的疗效和对脓疱型痤疮皮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60例内服中药清肺祛脂方的寻常痤疮患者,分为锋勾针组和维A酸组并比较疗效;另在锋勾针组患者中选取脓疱型痤疮皮损,分为外治干预组和无外治干预组,比较皮损的修复能力。结果锋勾针组总有效率为86.7%,维A酸组总有效率为50.0%;外治干预组促进脓疱型痤疮溃疡面积、皮损面积修复能力高于无外治干预组,且复发率低。结论锋勾针排脓放血对寻常痤疮皮损修复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药龙牡汤治疗青年及成人期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西药平行对照的方法对122例青年及成人期特应性皮炎患者给予中药龙牡汤或氯雷他定片联合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周记录皮肤病变面积、皮损严重程度、瘙痒程度,计算SCORAD分值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7%和78.33%,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蕴肤证组与血虚风燥证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5%,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牡汤治疗青年及成人期特应性皮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对风湿蕴肤证患者疗效优于血虚风燥证患者,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敖绍勇  方巧 《四川中医》2007,25(3):86-86
目的:观察“内外合治”法对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内服中药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内服中药加超声波中药离子透入的“内外合治”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82.6%,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外合治”法治疗慢性湿疹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例。对照1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2组服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皮损与症状积分、皮疹分级情况、VAS评分。结果:愈显率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93. 34%、73. 33%、50. 00%,治疗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P 0. 05);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96. 67%、93. 33%、86. 67%,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的皮损、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1)。皮疹分级情况、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P 0. 05)。结论:针药结合能有效治疗轻中度痤疮,改善皮损类型及数量、症状,降低痤疮严重等级,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周云燕 《新中医》2017,49(10):63-65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汤加减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予异维A酸胶囊内服与夫西地酸软膏外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减使用凉血解毒汤,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皮损程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例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组94.8%,对照组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皮损数和炎性皮损数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3.8%,对照组17.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减使用凉血解毒汤用于治疗中、重度痤疮,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利湿消痤方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70例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采用奇偶数对分法分为两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利湿消痤方口服,夫西地酸软膏外用;对照组仅给予夫西地酸软膏外用。6周后观察患者皮损数量、CADI积分下降情况,比较两组疗效,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炎性皮损及总皮损数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非炎性皮损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总有效率存在统计学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CADI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ALT及肌酐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湿消痤方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疗效确切,较单纯外用夫西地酸软膏复发率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7,(7):938-939
目的:观察清肺除刺方在肺经风热型痤疮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及观察组(清肺除刺方治疗)各4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不良反应发生率10%、复发率0%,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不良反应发生率20%、复发率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积分、性激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除刺方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无复发,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案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面膜系列方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皮肤科门诊痤疮患者24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分配比例为1∶1,对照组使用林可霉素维生素B6软膏和盐酸多西环素片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中药面膜系列方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皮损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皮损率为7.26%,治疗总有效率为84.68%,对照组皮损率为18.55%,治疗总有效率为45.16%,组间对比均为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面膜系列方能够有效治疗寻常痤疮和皮损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内外合治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鹤山市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74 例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7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 用中医内外合治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4.59 %,高于对照组的 78.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 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 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对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患者采用中医内外合治方法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够加快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还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痤疮1号汤联合火针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囊肿结节型痤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皮损证候积分进行总体疗效评价。观察2组患者肿痛缓解时间和皮损消退所需时间。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清浓度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21/2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15/2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皮损消退所需时间(7.92±2.33 vs 11.38±4.87 d)与肿痛缓解所需时间(2.17±1.16 vs 4.23±1.54 d)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损证候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05±0.76 vs 5.32±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后皮损程度(1.14±0.28 vs 1.83±0.49)、数量(0.76±0.15 vs 1.45±0.19)及肿痛评分(0.47±0.17 vs 1.28±0.4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痤疮1号方联合火针能够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还能显著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清胶囊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方法:将2017年7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治疗的14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一清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清胶囊联合红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皮损总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皮肤干燥、脱屑、红斑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清胶囊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显著,能有效消除痤疮,恢复皮肤正常状态,且治疗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神阙穴位敷贴结合口服中药乳腺小叶增生方、单用神阙穴位敷贴及单用口服中药乳腺小叶增生方3种方法治疗患者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广泛应用的陆徳铭教授小叶增生方进行筛选,生药打粉过100目筛,与醋混合制成敷贴剂敷贴于神阙穴。将9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内外合治组予中药敷贴神阙穴结合口服中药乳腺增生方;外治组予中药敷贴神阙穴;内治组予口服中药乳腺小叶增生方。3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经期停药,观察各组乳房疼痛、乳房肿块的缓解情况以及黄体期雌二醇E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E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合治组痊愈率16.67%,显效率60.00%,有效率16.67%,总有效率93.33%;外治组痊愈率3.33%,显效率30.00%,有效率46.67%,总有效率80.00%;内治组痊愈率13.33%,显效率40.00%,有效率33.33%,总有效率83.33%。内外合治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外治组与内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治组与外治组之间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临床痊愈率方面,内外合治组与内治组均优于外治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合治组与内治组之间对疾病的临床痊愈率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均未发生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及剥脱性皮炎、多形性红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懈症等严重不良反应,内外合治组6例(20.0%)外治组5例(16.67%)出现皮肤局部瘙痒及红斑,予局部外用氯地霜,无患者脱落及失防。结论:神阙穴位敷贴结合口服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显著,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既往单纯口服中药的疗效;中药外治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外用制剂增加了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其程度较轻,可以通过局部抗过敏药物进行干预,并且干预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内服益气温阳、外用温经通络法内外合治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内服益气温阳、外用温经通络法内外合治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40例西药治疗患者对照,疗程3个月,观察疼痛、肿胀、压痛、晨僵、握力、中医证候群变化以评价和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主观疼痛评价、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积分均下降,握力提高。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7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7.5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结论:内服益气温阳、外用温经通络内外合治法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并能显著改善中医寒湿阻络证候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糖尿病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给予中药内外结合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瘙痒程度评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外合治糖尿病皮肤瘙痒有比较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内外合治风湿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纳入观察的风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药、针刺、心理疗法、康复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内外合治,自拟痹通汤加减,治疗1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较好疗效,观察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愈显率对比,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外合治风湿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