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文祯 《新中医》2003,35(5):68-68
温胆汤出自《千金要方》,由法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茯苓等组成,主治胆虚痰热上扰之虚烦不眠、胸闷、口苦、呕涎等症。笔者用于治疗儿科杂症,获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温胆汤源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有清热化痰,和胃止呕之功。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笔者以本方随证化裁,治疗精冲分裂症、顽固性头痛及甲状腺  相似文献   

3.
李小林  靳飞 《陕西中医》2008,29(3):359-359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具有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之功效,临床常用于胆热上扰,虚烦不得眠之症.  相似文献   

4.
正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药方》,由张仲景的小半夏汤与橘皮竹茹汤化裁而成。后世《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加茯苓、大枣,共为半夏6g,枳实6g,竹茹6g,陈皮9g,茯苓5g,甘草3g,姜5片,大枣1枚,为现代临床通用方。主治胆虚痰热内忧之虚烦不眠、惊悸、口苦呕诞。笔者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某。女,28岁。患眩晕症已1年,近3日加重。自述头晕目眩,天旋地转,行走漂浮,恶心呕吐,口苦,脉沉滑细。舌苔稍白腻。被某医院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证属痰浊上扰清窍,以致眩晕。治宜化痰开窍。养血清眩。药用半夏10g,陈皮20g,茯苓30g,甘草5g,竹茹15g,当归15g,白芍20g,黄连10g,白术30g,肉桂lOg,石菖蒲15g。水煎服,上方加减共服15剂,而愈。  相似文献   

6.
<正>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该方由半夏、枳实、竹茹、橘皮、生姜、甘草组成,具有温养胆气,和胃化痰之功,现在临床多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温胆汤,组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利水渗湿的茯苓,调和脾胃的大枣,减少生姜用量而治痰热,使得本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的功效。用于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虚烦不眠、呃逆呕吐、惊悸不宁、眩晕、癫痫等病证。本人用该方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效果显著,现举例如下。1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杨某某,72岁,脑梗塞病史,时常眩晕发作,表现为眩晕突然发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具有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之功效,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现为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良方。  相似文献   

8.
古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多种论述。眩晕实为本虚标实证,肝肾亏损,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眩晕发作时当速折其标,病情缓解后再徐图其本。温胆汤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甘草、白茯苓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作用。笔者用温胆汤加减,治疗61例眩晕证,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收集门诊病例61例,男性18例,女性43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41岁,病史最长34年,最短2d。2 治疗方法温胆汤加减:半夏10~25g,陈皮10~15g,竹茹10~15g,茯苓10~15g,夏枯草10~20g,赭石15~20g,生…  相似文献   

9.
李维华  傅以才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0):1163-1164
温胆汤原载于《千金方》,由半夏、橘皮、枳实、茯苓、竹茹、甘草等组成,具有除湿化痰、清胆和胃、降逆止吐之功,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惊悸不宁,虚烦不眠,眩晕呕吐,呃逆癫痫等症。笔者根据其所主病机,用于治疗中风、胸痹、喘证、眩晕等内科急症,每获效验。现举例案于下。1中风-中经络杨某,男性,50岁,2005年11月12日初诊。患者形体丰腴,素以膏粱,烟酒自奉,10日前出现头晕目眩,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右侧肢体偏瘫等症,曾在当地卫生室输液治疗,好转不著,延余诊治。症见患者右侧肢体瘫痪,口角歪斜,语言謇涩,神情略呆,纳差,腹胀便溏,舌苔黄腻,…  相似文献   

10.
温胆汤是《外台秘要》引《集验方》所载之方剂,由生姜、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甘草组成.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效,可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病症.  相似文献   

11.
温胆汤出自《千金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云苓、大枣、甘草组成,具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之功.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之证.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心悸、耳聋等病,取得满意疗效.举案如下.心悸案王某,男,43岁,工人,1989年7月3日初诊.阵发性心悸,气短,头昏1年.入院时诉心悸,气短,时  相似文献   

12.
温胆汤源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一书。该方由半夏、生姜、橘皮、枳实、竹茹、甘草六味药组成,具有温养胆气、和胃化痰功能,主治胆虚痰热上扰引起的虚烦不得眠等证。近年来,有些人论及温胆汤不查出处,以讹传讹,常把温胆汤释为二陈汤加减作以论述,殊不知温胆汤是唐代之方剂,而二陈汤则  相似文献   

13.
浅谈温胆汤在精神科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温胆肠出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1]。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生姜、大枣所组成。具有化痰清热和清肝利胆,除虚烦,定惊悸之功。主治痰火上扰、虚烦不眠、惊悸、口苦呕涎;气郁生痰化热,痰热交蒸,上扰神明所致精神病。目前该方广泛运用于精神科,笔者以温胆  相似文献   

14.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组成,主要功能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引起的咳嗽、多发性抽搐症、眩晕、胃痛等疾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眩晕治案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陈某,男,32岁,2003年5月7日初诊。1周前因情绪激动后致头晕目眩,体位改变时眩晕加剧,眼球震颤,前额胀痛,伴耳鸣、听力减退,睁眼即吐,口渴喜饮,便秘,面色潮红,舌红苔黄,脉弦滑。证属肝阳上亢。治宜平肝潜阳,和胃降逆。方以天麻钩藤饮合温胆汤加减。药用天麻9g,钩藤、石决明各30g,橘皮、茯苓、法夏、枳实、竹茹各12g,黄芩、菊花、谷精草各15g,夜交藤30g,甘草10g。水煎服,1日1剂。服3剂后眩晕明显减轻,呕吐止,大便通畅,但食少纳差,恐上方寒凉再伤胃气,故去黄芩、石决明,加麦芽20g疏肝健脾,继服3剂痊愈。  相似文献   

16.
1 偏头痛患者 ,女 ,4 2岁 ,1998年 10月就诊。患者右侧头痛 ,痛以额颞部为甚 ,伴有头晕耳鸣、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恶心欲吐 ,舌红 ,苔腻微黄 ,脉弦滑。证属胆郁痰扰 ,治宜清胆涤痰。处方 :黄连 12 g、半夏 10 g、竹茹10 g、陈皮 10 g、茯苓 12 g、甘草 6 g、龙胆草 6 g、白蒺藜10 g、枳实 10 g。服药 8剂 ,头痛减轻 ,继服 6剂 ,已告痊愈。2 美尼尔氏综合征患者 ,女 ,30岁 ,1999年 8月就诊。患美尼尔氏综合征 2年 ,此次因劳累复发 ,发作时剧烈旋转 ,视物旋转 ,伴恶心、耳鸣、胸脘痞满、心悸、舌红 ,苔黄腻 ,脉弦。证属肝胆气郁 ,痰热上扰…  相似文献   

17.
温胆汤出《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有清胆和胃、除痰止呕之功效,主治胆虚痰热上扰之虚烦不眠、胸闷口苦、呕涎等症。经历代医家的反复实践,逐步扩大了本方的适应范围,笔者常以治疗内科杂证获得满意效果,举例如下。急性胃炎郑××,男,37岁。1988年6月24日,因胸闷脘胀,口粘纳呆,恶心呕吐一  相似文献   

18.
温胆汤为祛痰剂,理气化痰,和胃利胆,化裁治疗高酯血症(痰瘀互阻),组方半夏6g,泽泻30g,陈皮9g,竹茹、枳实各6g,山楂10g,茯苓4.5g,丹参10g,红花5g,生姜、大枣各10g,甘草3g。部分药物可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体重、调节肠道菌群,全方综合作用,可益气化痰,标本兼顾,祛痰活血,效果显著。附眩晕(痰浊瘀阻/高脂血症)验案。  相似文献   

19.
刘洁 《中医研究》2007,20(3):54-55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1],由半夏、茯苓、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功效燥湿化痰,清热除烦。用于胆郁化热,胆胃失和,痰浊中阻之证。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多种疾病,尤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更为普遍,如神经官能症、抑郁症、失眠、头痛、眩晕、脑血管病等属于  相似文献   

20.
温胆汤源于唐·孙思邈的《千金方》,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本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组成。综观药物组成,是以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四味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加入竹茹清膈上之热,枳实除三焦痰壅,相济相须,如是则不寒不燥而胆常温矣,故名曰温胆。临床应用治疗胆腑痰热上扰之虚烦不得眠,惊悸,胸闷,口苦呕涎,头目晕眩、幻见、幻闻、幻觉等症,疗效颇佳,现举案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