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使用低分子量肝素 (LMWH)抗凝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含量和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5 1例UA患者血浆组织因子 (TF)、TFPI含量 ,采用发色底物法同时测定TF、TFPI活性 ,并与 2 2例正常人 (对照组 )比较。 5 1例UA患者又分为LMWH组 32例 ,用LMWH加常规治疗 5d后复查TFPI含量和活性 ;常规组 19例 ,用常规治疗 5d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①UA组血浆TF含量和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浆TFPI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 5 ) ;TFPI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②LMWH组TFPI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 .0 5 ) ,TFPI活性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常规组TFPI含量和活性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UA患者存在异常激活的高凝状态 ,LMWH有独特的TFPI释放特性 ,并通过TFPI途径发挥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2.
组织因子及其抑制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中血浆组织因子 (TF)及其抑制物 (TFPI)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captopril干预治疗的作用。用ELISA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塞 (AMI)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入院后即刻、第 1天、2天、3天、1周、2周、3周不同时间点血浆TF及TFPI的含量。 1 50例AMI患者中 ,AMI用ACEI干预治疗 (AMI +ACEI组 ) 2 5例 ,常规治疗组 (AMI组 ) 2 5例 ,UA组 2 8例 ,血浆TF、TFPI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AMI+ACEI组血浆TF水平发病后第 3天开始下降 ,于 2周时间点明显下降 ,同AMI组及UA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0 1)而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MI +ACEI组TFPI含量无明显下降 ,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 2 TF与TFPI呈正相关 (P <0 .0 1) (r=0 549)。组织因子及其抑制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起重要作用。ACEI药物降低血浆TF水平对TFPI无影响 ,降低TF/TFPI比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1)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在冠心病(CHD)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68例,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SAP)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2例;根据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24分组53例,25分~46分组62例,46分组53例;根据病变血管数分为3组:单支病变组62例,双支病变组68例,多支病变组38例;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9名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SAP组和单支病变组的血浆TF、TFPI-1和TFPI-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心病的发展、Gensini评分和病变血管数的增加,血浆TF、TFPI-1和TFPI-2也增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中TF和TFPI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TF和TFPI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发展有关,监测TF和TFPI水平可用于评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降低冠心病血浆TF或增加TFPI水平可能有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与早发冠心病及血浆组织因子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00例患者分为早发冠心病组(120例)和对照组(8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瘦素、血浆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结果:早发冠心病组血清瘦素、血浆TF、TFPI及TF/TFPI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瘦素水平与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浆TF、TFPI、TF/TFPI均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血清瘦素和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浆TF水平呈独立正相关(P<0.01)。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表现为高瘦素血症,高瘦素水平与TF的表达及早发冠心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2017年60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0例(UAP组)。另选取正常对照组20例。将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32例)以及普通治疗组(2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血浆TF、TFPI及血脂水平。结果:(1)AMI组、UAP组血浆TF、TFPI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AMI组与UAP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2周后,瑞舒伐他汀组血浆TF与血清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TFP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普通治疗组治疗2周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3)瑞舒伐他汀组治疗2周后TF、TFPI水平的变化与血脂水平的变化均无相关性。结论:ACS患者血浆TF与TFPI水平明显升高。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TF,升高TFPI水平,抑制血栓形成,且这种作用与调脂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变化及用依那普利、特拉唑嗪降压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方法发色底物法、Ⅰ期凝固法检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例、正常对照者28例的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FⅦC活性.55例高血压患者中27例接受依那普利治疗,28例接受特拉唑嗪治疗,疗程8周.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TF、FⅦC 、TFPI活性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依那普利和特拉唑嗪治疗8周后血浆TF、FⅦC活性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药均不影响TFPI的活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活性增加,依那普利和特拉唑嗪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通过调节组织因子途径的活性改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类型冠心病 (CHD)患者血浆组织因子 (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水平变化 ,探讨其在CH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CHD患者血浆中TF和TFPI抗原水平。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血浆TF和TFPI水平与正常对照者和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增高 (P <0 .0 5 ) ,以AMI患者尤为明显 (P <0 .0 1) ;UAP和AMI患者的TF PI/TF比值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SAP患者的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者相比 ,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UAP和AMI患者TFPI/TF系统失衡 ,标志高凝状态的存在 ;TF和TFPI在这两种类型CH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梁坚  杨勤 《临床内科杂志》2004,21(6):405-406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的变化。方法 使用TYXN 91智能血液聚集仪测定 47例UC患者和 3 0例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PAg) ,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 选择素 (Ps) ,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FPI含量 ,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活动期UC患者PAg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 (P <0 .0 1) ,活动期和缓解期UC患者Ps和TFPI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和P <0 .0 5 ) ,PAg与TFPI呈正相关 (γ =0 .62 3 ,P <0 .0 1) ,Ps与TFPI无明显相关性 (γ =0 .2 3 5 ,P >0 .0 5 )。结论 活动期UC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激活 ,在缓解期血小板活化程度仍增高 ;UC患者血浆TFPI含量升高 ,且PAg与TFPI在UC患者的血栓前状态中可能发挥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白介素18(IL-18)、白介素10(IL-10)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CHD)中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12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与CHD组(96例),CHD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3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3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30例)三个小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浆TF、TFPI、IL-18、IL-10的含量。结果 CHD组患者血浆TF、TFPI、TF/TFPI高于对照组,AMI小组患者血浆TF、TFPI、TF/TFP显著高于UAP及SAP小组患者,UAP小组患者高于SAP小组患者;CHD组患者血浆IL-18、IL-10、IL-18/IL-10高于对照组,AMI小组患者血浆IL-18、IL-18/IL-10显著高于UAP及SAP小组患者,UAP小组患者高于SAP小组患者;AMI和UAP小组患者血浆IL-10水平低于SAP小组患者;CHD组患者血浆TF与IL-18呈显著正相关(r=0.753,P=0.03),TF/TFPI与IL-18/IL-10呈正相关(r=0.496,P=0.01)。结论 CHD患者促凝因素和促炎症因子均显著升高,且与病情平行。促凝因子和促炎因子呈正相关,提示凝血因子和炎症因子在CH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以及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1,2].组织因子(TF)是凝血过程中主要的启动因子,其与凝血因子VⅡ(FVⅡ)形成TF-FVⅡa复合物后,即可启动下游凝血瀑布反应[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则可反馈性抑制TF-FVⅡa复合物,并有活化凝血因子Ⅹ(FⅩa)的作用,从而对凝血的始动环节进行负性调节[4].因此,TF/TFPI平衡的破坏是冠脉内血栓形成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前后血浆中TF和TFPI水平变化,探讨血浆TF和TFPI对ACS诊断和预后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1 资料与方法  检测 4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浆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凝血因子 VII(FVI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1(PAI- 1)、von Willebrand因子 (v WF)水平 ,与正常对照组 30例健康人比较。ACS组中 15例还检测了常规治疗 14天后的各指标水平。常规治疗包括 :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极化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类药物、普通肝素、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取血时停用肝素至少 5天。TF、TFPI及 v WF抗原含量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FVII活性以凝固法检测 ,PAI- 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的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变化及用依那普利,特拉唑嗪降压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方法 发色底物法,I期凝固法检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例,正常对照者28例的血乐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FⅦ;C活性。55例高血压患者中27例接受依那普利治疗,28例接受特拉唑嗪治疗,疗程8周。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TF,FⅦ:C,TFPI活性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依那普利和特拉唑嗪治疗8周后血浆TF,FⅦ;C活性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药均不影响TFPI的活性。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活性增加,依那普利和特拉唑嗪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通过调节组织因子途径的活性改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探讨TFPI与AC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患者,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45 ~ 82岁,平均(62.97±10.39)岁;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43 ~ 72岁,平均(62.63土8.98)岁;10例正常健康人,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45~ 73岁,平均(59,50±10. 19)岁.取受检者静脉血,应用双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TFPI含量.结果 VAP患者血清TFPI含量升高,AMI患者血清TFPI含量亦升高(P<0.05),而UAP和AMI患者血清TFPI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FPI在UAP和AMI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增加,表明ACS患者存在异常激活的高凝状态,组织因子(TF)触发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在冠脉内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性期组织因子途径(TFP)各指标及比值的变化。方法选择AIS患者46例(AIS组)和健康体检者84例(对照组)。检测血浆复钙时间、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及比值,凝血因子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IS组患者血浆复钙时间明显缩短(P<0.01);TF抗原及全长TFPI(fl-TFPI)含量明显增加(P<0.01),截短TFPI(tr-TFPI)含量明显降低(P<0.05);TF/tr-TFPI比值升高,tr-TFPI/fl-TFPI比值降低;血浆FⅦ:C和FⅦ:C/FⅦAg与FⅦa/FⅦAg比值明显升高,FⅦa/FⅦ:C比值明显降低(P<0.01);D-二聚体明显增高(P<0.01)。结论AIS患者急性期血液呈高凝状态,TFP比值作为高凝状态与危险因素,多项综合检测比单测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中国人群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第9外显子874G→A(V264M)多态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以及各基因型对血浆游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3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和106例健康对照者,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片长多态性方法分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V264M)基因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部分患者血浆游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水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浆游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的V264M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趋势相同,差异无显著性(P>0.05)。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游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水平低于GG基因型者(6.9±5.1比14.3±9.5),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受V264M基因多态性的影响(χ2=0.413,P>0.05)。结论中国人群中存在V264M多态性,它对血浆游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水平可能有影响,但未发现V264M多态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一重要的并发症是出血,常常诱发DIC,病死率极高。本研究通过检测ALP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D-二聚体的水平,以探讨其在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E对组织因子及其抑制物在冠心病中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的不同类型中血浆组织因子 (TF)及其抑制物 (TFPI)含量的差异变化及维生素E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干预作用。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CHD患者 [包括稳定型心绞痛 (SAP)、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AMI]入院时及治疗 2周时血浆TF、TFPI含量。结果 :①SAP组血浆TF、TFPI水平及TF/TF PI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且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 >0 .0 5 )。②UAP组、AMI组血浆TF、TFPI水平及TF/TFPI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但两组常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③AMI加维生素E组干预治疗后TF值显著下降 (P <0 .0 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TFPI干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TF/TFPI比值明显降低 (P <0 .0 1)。④各组TF与TFPI呈明显正相关 (P<0 .0 5 ,r=0 .4 32 )。结论 :TF及TFPI在CHD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维生素E的干预显著降低患者血浆TF水平 ,降低TF/TFPI比值而对TFPI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抗凝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抗凝系统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肝硬化患者50例(代偿期30例,失代偿期20例),检测其血浆中凝血因子与抗凝蛋白。凝血因子抗原(F:Ag)用火箭电泳法,凝血因子活性(F:C)用一期凝血法或发色底物法;抗凝血酶原(AT:Ag)用免疫浊度法,抗凝血酶活性(AT:A)用发色底物法;蛋白C抗原(PC:Ag)用放射免疫法,蛋白C活性(PC:A)用发色底物法;补体1抑制剂(C1—Inh:Ag与C1—Inh:A)用免疫扩散法;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TFPI:Ag)用ELISA法,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活性(TFPI:A)用发色底物法。结果:肝硬化思者凝血因子除FⅧ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FV与纤维蛋白原的降低见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凝蛋白除TFPI外均降低。结论:由于凝血因子与抗凝因子多在肝脏制造,肝硬化时肝组织受到损伤致凝血因子与抗凝因子制造障碍。其测定结果可用以评价肝脏损伤,防治出血或血栓形成,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凝血机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96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25例(对照组),冠心病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3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3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冠心病患者又按Gensini积分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2例。分析各组TF、TFPT、INR和APTT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患者TF、TFPI、TF/TFPI高于对照组,INR、APTT低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TF、TFPI、TF/TFPI显著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INR、APTT明显低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C组患者TF、TF/TFPI明显高于B组和A组,INR、APTT低于B组和A组患者;INR与TF/TFPI呈负相关(r=-0.302,P=0.003),INR与APTT呈正相关(r=0.349,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TF、TFPI、TF/TFPI、INR、APTT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其中TF/TFPI能反映冠心病患者的凝血状态,对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层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组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调节组织因子介导的凝血途径的主要抑制物。大量的实验证据提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一些方面具有抑制作用,包括内皮细胞的活性、巨噬细胞的功能以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等。本文重点阐述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