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银屑病是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皮肤病,可分为Ⅰ型和Ⅱ型2种亚型,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国内外对银屑病发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相关性的研究积累了一些资料。目前认为HLA-DRB1*07是与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密切相关的基因位点。尚未见有维吾尔族银屑病患者HLA-DRB1*07频率的研究报道。文中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与HLA-DRB1*07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对200例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HLA-DRB1*07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并与200例健康人群进行对照,分析了携带该基因的银屑病患者与其家族史的相关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组HLA-DRB1*07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Ⅰ型寻常型银屑病HLA-DRB1*07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银屑病家族史患者与无银屑病家族史的患者HLA-DRB1*07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LA-DRB1*07等位基因可能是新疆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260例银屑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方法随机选取门诊及住院确诊的银屑病人260例,检测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与100例正常查体人员相关指标相比较。结果 1银屑病组260例银屑病患者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者88例,占33.8%;对照组100例诊断代谢综合征患者16例,占16%;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1.2,P〈0.01)。2两组实验室结果显示,银屑病组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正常成年人,监测银屑病患者代谢性指标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包头市汉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HLA-DRB1*07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法,检测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80名健康对照者的等位基因频率。并相互比较。结果 ①HLA-DRB1*07与包头市汉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OR=2.72)②HLA-DRB1*07在Ⅰ型、Ⅱ型寻常银屑病患者中分布无差异(X^2=0.16,P〉0.05)。结论HLA-DRB1*07可能是寻常型银屑病易感基因或与易感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7):106-108
目的研究扁桃体切除治疗银屑病疗效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与银屑病分型的关系。方法标本取自我科及皮肤科2015年1月~2018年1月患者;实验组随机选取Ⅰ型、Ⅱ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各20例,采用扁桃体切除治疗银屑病,对照组为20例采用常规治疗的银屑病患者,对实验组患者行扁桃体切除术,同时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40例采用扁桃体切除治疗银屑病患者的有效率为82.50%(33/40),明显高于20例采用常规治疗的银屑病患者的有效率55.00%(1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Ⅰ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的NO平均水平[(43.16±2.01)mmol/L]和20例Ⅱ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的NO平均水平[(42.50±2.36)mmol/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0例Ⅰ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切除扁桃体后有效率为80.00%(16/20),与20例Ⅱ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切除扁桃体后有效率85.00%(17/2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清NO浓度及扁桃体切除治疗银屑病的疗效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分型无相关性,血清NO浓度可成为能否采用扁桃体切除治疗银屑病有价值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IL-12B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家族史、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 13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1 132例止常对照的IL-12B基因多态位点rs3213094的基因分型资料(基因分型采用Illumina 610芯片).x2检验用于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 IL-12B基因多态位点rs321309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基因型=1.30×10-5,P等位基因=4.2×10-6).少儿发病患者和成人发病患者,家族史阳性患者和家族史阴性患者,慢性斑块型患者和急性点滴型患者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结果显示IL-12B(rs321309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易感性相关联,但与发病年龄,家族史及临床类型可能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周雪雪  卓阳  潘若望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0):1099-1101
目的探讨TNF-α基因多态性与南方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DB方法,检测南方汉族人Ⅰ型银屑病(60例)、Ⅱ型银屑病(40例)及正常对照(100例)TNF-ɑ多态性。结果南方汉族人Ⅰ型银屑病患者携带TNFα-238G/A基因型频率较健康组明显增高(OR=2.56,P<0.05);而Ⅱ型银屑病患者携带该基因型频率则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3,P>0.05)。且南方汉族人Ⅰ型、Ⅱ型银屑病携带TNFɑ-308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P>0.05)。结论 TNFɑ-238基因的多态性与南方汉族人Ⅰ型银屑病相关,可能是易感因子之一,TNFα-308基因的多态性在银屑病发病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及血清中的表达,探讨OPN与银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0例正常人皮肤中的OPN的表达情况;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中OPN的表达;③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与OP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银屑病组皮损及血清OPN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银屑病组血清OPN表达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呈正相关(P<0.05),银屑病BMI超重组血清OPN的表达高于BMI正常组(P<0.05).结论 OPN可能参与了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银屑病的严重程度.肥胖可能是银屑病患者OPN高表达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CCL27表达水平与PAS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比较试验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血清中CCL27表达水平;并比较试验组血清CCL27水平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组血清CCL2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CCL27在寻常型银屑病组血清的表达水平与PASI呈明显正相关(r=1.000,P<0.01).结论 患者血清CCL27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病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表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在发病年龄、发病季节、病情严重程度及发病部位等表型上的不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210例有家族史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780例无家族史该病患者进行调查,用EPI和SPSS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家族史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较无家族史该病患者发病年龄早(t=3.585,P=0.000),在夏季的发病频率低(x^2=6.458,P=0.011),病情较轻(x^2=12.712,P=0.002),较少累及到臀部(x^2=8.059,P=0.005)、胸部(x^2=5.235,P=0.022)、腹股沟(x^2=7.496,P=0.006)、颈部(x^2=6.515,P=0.011)、腋下(x^2=9.594,P=0.002)、外生殖器(x^2=4.813,P=0.028)和甲(x^2=5.735,P=0.017)部位。结论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在某些表型上差异有显著性,可能具有不同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不同性别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差异.方法 使用问卷星收集数据,SPSSAU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资料375份.银屑病患者男性比例更大(67.73%).女性比男性发病早(P=0.004),病程长(P=0.021).85%以上的男女患者均在40岁前发病.皮损初发部位以头皮和四肢居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非杓型与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68例,血压正常的志愿者80例,行24h动态血压、24h动态心电图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检测HRT指标:震荡斜率(TS)和震荡初始(TO),测量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血压正常/杓型组TS值明显高于血压正常/非杓型组(10.0±3.4比8.0±1.5,P=0.004),TO值明显低于血压正常/非杓型组(-2.9[-3.6,-2.2]比-2.0[-2.3,-1.9],P=0.037);高血压/杓型组TS值明显高于高血压/非杓型组(8.4±3.5比6.2±2.9,P=0.012),TO值明显低于高血压/非杓型组(-2.1[-3.4,-2.0]比-1.6[-1.9,-0.2],P=0.003)。Spearman’s相关性分析血压正常和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率与TS和TO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压正常和高血压患者的HRT异常与血压昼夜波动减弱相关。  相似文献   

12.
壮族人群寻常型银屑病HLA-DRB1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发病与HLA-DRB1基因的关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法对58例壮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102例健康壮族人的HLA-DRB1座位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组相应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两组被检者在设计的15对引物中检出12个等位基因,其中以HLA-DRB1*15和HLA-DRB1*16的频率最高,HLA-DRB1*07在银屑病组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0.330,CI=0.123~0.880,P=0.022),其它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DRB1*07与广西壮族人寻常型银屑病的关系密切,可能为该人群银屑病的易感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A型行为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120 例研究对象分为A型行为高血压组(A组)及单纯 高血压组(B组)、用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 M)比较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 A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高于B组 (t=2.137,P=0.035),夜间平均舒张压A组明显高于B组(t=4.215,P=0.0 00);A组患者收缩压非杓型改变率高于B组(χ2=6.400,P=0.011)、舒张压非杓型 改变率明显高于B组(χ2=13.297,P=0.000).结论血压昼夜节律与A型行为显著相关,提示A型行为可能为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青年人群体质指数(BMI)、代谢综合征(MS)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为高血压制订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某省级医院体检人群中青年人27 043名,询问病史,测定身高、体重、腹围、血压,检验生化指标;按是否患有MS分为MS(+)组和MS(-)两组,按年龄、性别描述其血压和BMI、MS的分布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BMI、MS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BMI、MS对高血压发病风险的预测作用。结果:青年男性BMI、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女性,男性和女性均随年龄段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男性高血压患病风险和MS患病率均高于女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MI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0.460,P0.01;r=0.462,P0.01)。MS与收缩压、舒张压相关(r=0.388,P0.01;r=0.40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过低者发生血压正常高值、1级、2级和3级高血压的风险低于正常体重者,超重者发生上述高血压的风险高于正常体重者,肥胖者发生上述高血压的风险为最高;MS(+)人群发生血压正常高值、1级、2级和3级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MS(-)人群。结论:青年人群中超重肥胖和MS(+)均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时应更注重男性超重肥胖和MS(+)人群,从源头遏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S100A1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5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100A12水平,并计算患者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使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S100A12水平与PASI相关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血清S100A12水平为(154.4±114.9)ng/mL;对照组血清S100A12水平为(72.6±62.8)ng/mL。寻常型银屑病组S100A1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寻常型银屑病组S100A12水平与PASI评分之间呈正相关性(r=0.436,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清S100A1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银屑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刘军麟  邹循辉  殷梅 《广东医学》2012,33(12):1740-1741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水平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及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检测3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23的水平,评估其与PASI之间的关系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23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t=6.469,P<0.001),且与PASI呈正相关(r=0.52,P<0.05).治疗4周及8周后血清中IL-23、PAS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q=3.832~5.767,P<0.05;q=12.73~48.26,P<0.05).结论 IL-23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血清水平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以及疗效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陈俊俊  王馨淳  于滢  关瑜  王威 《中外医疗》2023,(17):124-127
目的 探讨注射用烟酰胺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n=60)和研究组(n=60)。常规组选取单一阿维A胶囊方案治疗,研究组选取注射用烟酰胺联合阿维A胶囊方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皮损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6,P=0.004)。治疗后,研究组皮肤干燥、红斑、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常规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1,P=0.013)。结论 注射用烟酰胺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临床症状,对患者疾病转归具有正向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血清尿酸水平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和非勺型高血压关系.[方法]入选中青年(18~6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7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收缩压昼夜差值百分比将患者分为勺型高血压组(126例,67.4%)和非勺型高血压组(61例,32.6%),并抽血测定尿酸、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浆卧位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等,分析尿酸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非勺型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病家族史、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谱、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等无明显差异(P>0.05).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PRA、Ang Ⅱ高于勺型高血压患者(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浆尿酸、PRA、Ang Ⅱ水平为非勺型血压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提示患者血尿酸水平与PRA(r=0.349,P<0.05)和Ang Ⅱ(r=0.296,P<0.05)呈线性正相关.PRA与AngⅡ水平呈线性正相关(r=0.46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尿酸(OR=3.136;95%CI,1.897-5.403;P<0.01)、PRA(OR=1.45l;95%CI,1.127-2.389;P<0.05)、Ang Ⅱ(OR=2.343;95%CI,1.804-4.076;P<0.01)升高增加非勺型高血压发生.[结论]血尿酸、PRA与Ang Ⅱ升高增加非勺型血压发生风险,血尿酸水平升高促进非勺型血压的发生可能与其激活RAS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变异性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4年1-9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43例,其中男性250例,女性193例,年龄(60.36±12.11)岁,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结果分为:正常血压组(n =158)、杓型血压组(n=59)和非杓型血压组(n =226),比较3组间血压、血压变异性(采用血压标准差表示)及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以有无颈动脉硬化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非杓型血压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60.6%)明显高于杓型血压组(42.4%)(P<0.01);非杓型血压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脉压均高于杓型血压组(P<0.01或P<0.05);非杓型血压组24 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高于杓型血压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夜间舒张压下降率与颈动脉硬化独立相关[OR=0.952(95% CI:0.929~0.975);P<0.01].结论 非杓型血压促进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是颈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83对(1:1)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为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BMI;同时测量血压。结果:冠心病组BMI平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检出高血压患者54人(65.06%),对照组检出19人(22.8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BMI水平组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亦有显著差异;BMI与血压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BMI与血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