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VEGF—C在人舌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检测VEGF—CmRNA和蛋白在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中的表达,建立高表达VEGF-C的细胞株TCa8113/VEGF—C。方法 运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VEGF—CmRNA和蛋白在人舌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通过脂质体转基因的方法筛选建立过表达VEGF-C的细胞株。结果 TCa8113中检测到VEGF—C的表达,筛选建立的细胞株高表达VEGF—C。结论 TCa8113能转录VEGF—CmRNA,并在胞浆中翻译表达VEGF—C蛋白,但是表达较弱;筛选建立的高表达VEGF-C的TCa8113细胞株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福赛类杆菌与人类唾液富脯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方法:Western—blot方法。将人工合成唾液富脯蛋白用生物素标记,福赛类杆菌全菌蛋白凝胶电泳,半干转移至纤维膜上,观察二者的相互作用。结果:富脯蛋白能与分子量为85KD、65KD、60KD、以及49KD的福赛类杆菌蛋白发生结合。结论:福赛类杆菌存在与人类唾液富脯蛋白相互结合的粘附素。  相似文献   

3.
VEGF-C及受体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舌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VEGF-C)及其受体VEGFR-3(flt-4)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分析22例新鲜舌癌标本VEGF-C/flt-4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SP法分析55例石蜡标本中VEGF—C/flt—4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CmRNA表达阳性率为72.7%(16/22),VEGF—C和flt—4mRNA的表达高度一致(P<0.01)。VEGF—C蛋白阳性率为52.7%(29/55),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与肿瘤病理分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flt—4的阳性率为41%(23/55),和VEGF—C阳性表达高度一致;VEGF—C阳性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VEGF—C阴性组。结论:VEGF—C/flt4在舌癌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在肿瘤淋巴转移中可能丘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VEGF-C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具有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与毛细淋巴管增生的VEGF—C在舌癌病变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相关因素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图像分析,检测80例舌鳞癌中VEGF—C的表达,并分析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颈淋巴转移、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舌鳞癌组织VEGF—C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舌黏膜及良性肿瘤;其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患者的预后有关,但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肿瘤VEGF—C诱导癌周淋巴管增生是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检测VEGF—C可作为淋巴道转移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人VEGF单抗E11对小鼠肉瘤S180生长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45只,接种小鼠肉瘤细胞株S180,随机均分为5组。其中3组于接种后1—4、7—11天,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抗人VEGF单抗E11100μg、200μg。另以生理盐水及5—Fu注射作阴性及阳性对照组。接种后第14天处死小鼠并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抗人VEGF单抗皮下及腹腔给药均可抑制S180肉瘤的生长,且抗人VEGF单抗200μg/d组抑瘤率均高于5—Fu组;皮下给药组抑瘤率最高,达67.2%。结论: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的抗人VEGF单抗对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抗人VEGF单抗可通过阻断VEGF的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提示抗人VEGF单抗具有可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VEGF及其受体(Fh—1和Flk—1)在大鼠下颌骨髁突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对大鼠下颌骨髁突软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VEGF及其受体(Fh—1和Flk—1)在大鼠下颌骨髁突软骨细胞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大鼠下颌骨髁突软骨的增殖层、肥大层、矿化和钙化层均有表达,而纤维层没有表达。结论:大鼠下颌骨髁突软骨的增殖层、肥大层及矿化和钙化层软骨细胞可产生并分泌VEGF及其受体(Fh—1和Flk—1),VEGF可能在大鼠下颌骨髁突软骨生长发育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大鼠破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1,25(OH)2D3+IL—1β体外诱导大鼠骨髓细胞形成破骨细胞,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进行鉴定,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可见VEGF的阳性表达。结论:VEGF可能参与了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的成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饥饿和低氧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鳞癌细胞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调节。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清饥饿和缺氧条件下口腔鳞癌TSCCa细胞系和颈淋巴转移癌GNM细胞系中VEGF mRNA表达情况,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定量测定了2细胞系中VEGF的活性变化。结果:RT—PCR结果显示GNM细胞VEGFmRNA表达水平均较TSCCa细胞高(P〈0.05),血清饥饿和低氧处理时在TSCCa细胞和GNM细胞中VEGF mRNA均有明显的增加,以TSCCa细胞系中VEGF mRNA增加的尤为明显。低氧处理4h时,VEGF的活性便显著增加,8h时达到最高。GNM细胞中VEGF增加至2倍,而TSCCa细胞中VEGF增加至6倍。血清饥饿组在TSCCa细胞中VEGF的活性增加至4倍,明显高于GNM细胞中的2倍。结论:血清饥饿和低氧能显著上调口腔鳞癌细胞VEGF的表达和活性,可能在口腔鳞癌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脉管畸形分为多种不同的病变,每种病变都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这些病变的生物分子特点大部分尚不明确。普通血管瘤在出生后第一年内增殖,接着在随后的几年内逐步退化,一些脉管瘤可以退化得非常迅速,如先天性快速退化型血管瘤(RICIT);部分则完全不会自行退化如淋巴管畸形;一些表现为恶性如血管肉瘤。促进血管形成的关键细胞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及其受体(胎盘生长因子PIGF,VEGF—A,VEGF—C)和血管形成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人Tca8113细胞常氧和缺氧培养0.5、1、3、6、12和24h HIF-1α、VEGF基因的表达。结果缺氧条件下HIF—1α基因的表达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缺氧6、12h表达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VEGF的表达在缺氧培养0.5、1、3、12及24h均高于常氧组(P〈0.05);VEGF基因的表达在缺氧初始阶段随HIF—1α基因表达的增强而升高,但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在缺氧24h内相关性不明显(rs=0.5750,P〉0.05)。结论缺氧条件下Tca8113细胞中VEGF的高表达受HIF—1α的调控和影响,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Bio—Oss按不同比例与兔自体碎骨混合后修复兔牙槽骨缺损,检测VEGF的表达水平,探讨VEGF与Bio—Oss之间可能存在的协同作用。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拔出其左侧下颌中切牙,去除唇舌侧骨板,制造穿通性骨缺损。4周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以单纯Bio—Oss(实验组1)、Bio—Oss:自体碎骨质量比1:1(实验组2)、Bio—Oss:自体碎骨质量比1:2(实验组3)、单纯自体骨(对照组)修复骨缺损模型。分别在术后1、3个月提取标本,进行大体标本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标本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随Bio—Oss充填比例的增加,VEGF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对照组VEGF的表达较各实验组明显弱(P〈0.01),术后3个月VEGF的表达较术后1个月明显减弱(P〈0.01)。结论:VEGF与Bio—Oss在新生骨形成中可能存在协同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的7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GF及VECF-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管密度(LVD)的关系,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的VEGF—C表达明显升高(P=0.001),VEGF—C的表达与其他病理参数无相关,另外,H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VEGF-C高表达组的瘤周淋巴管密度(PLD)明显高于VEGF—C低表达组(P=0.001),HGF表达及VEGF—C低表达组与瘤内及瘤周淋巴管的密度无相关性。另外,HGF的表达与VEGF—C的表达间无相关。结论:VEGF—C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主要通过参与诱导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既是主要的血管形成因子,又是骨生长因子,现就VEGF与骨代谢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克隆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165片段,构建pCDNA3/VEGF165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人成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逆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扩增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片段,通过DNA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CDNA3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成pCDNA3/VEGF165重组质粒,分别用酶切电泳分析及DNA测序的方法对重组DNA进行鉴定,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这一表达载体导入体外培养的人成肌细胞内,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其表达。结果:经酶切电泳分析和DNA测序证实,本实验克隆的基因片段为人VEGF165cDNA,重组质粒pCDNA3/VEGF165转染人成肌细胞后,VEGF表达明显增高。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克隆了VEGF165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用肌肉细胞内转染VEGF基因的方法来恢复或增强放疗后组织的血管生成能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犬下颌骨镍钛记忆合金持续牵张成骨中的表达.及HIF--1α在持续牵张成骨中的作用及与局部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成年Beagle犬12只.实验组10只.双侧下颌骨制造1.5cm×1.0cm矩形缺损并在其近中形成相同大小的骨传松盘(采用保留骨松质的骨皮质切开术).行镍钛记忆合金牵张器持续牵张术,于术后第1、4、7、10、15天取材.每组2只:对照组2只,下颌骨相同部位行相同大小的骨皮质切开术后未行骨牵张术,术后10d取材。RT-PCR法检测HIF-1α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CD34标记内皮细胞检测新生微血管密度(MVD),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RT—PCR及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HIF—1α mRNA和HIF-1α蛋白在术后第4、7、10、15天呈阳性表达,两者主要在牵张区的成骨细胞内表达.皆在第7d达最大值。免疫组化显示VEGF在术后第4、7、10、15天呈阳性表达.VEGF在牵张区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内表达,从术后第4天至第10天不断增加,术后第10天达最大值.新生微血管密度在牵张期逐渐升高、术后第7天达峰值(P〈0.05)。对照组HIF—1α mRNA及蛋白和VEGF皆未见明显表达。结论HIF—1α在犬下颌骨持续牵张成骨中高效表达,牵张末期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时期.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牵张成骨局部的血管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利用小干扰RNA (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 抑制人舌癌TcaSll3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表达,观察其对培养细胞和移植瘤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 )2、-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 ,T IMPs)-1、-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稳定转染携带VEGF.siRNA真核表达载体的Tca8113细胞(VEGF—siRNAl、VEGF—siRNA2)为实验组,以转染空载体的及未转染的Tca8113细胞为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将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各组培养细胞和移植瘤VEGF、MMP-2、-9及TIMP.1、-2的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培养细胞及移植瘤VEGF免疫组化染色:VEGF.siRNAl组、VEGF—siRNA2组与实验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平均阳性率降低,平均灰度值增高(P〈0.05);各组培养细胞均未检测出MMP-2、-9及TIMP-1、-2蛋白的阳性表达。各组移植瘤MMP-9、TIMP-1、-2可见阳性表达,但各组染色平均阳性率及平均灰度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MP-2未见明显阳性表达。结论以siRNA干扰沉默人舌癌Tca8113细胞VEGF基因,可明显抑制细胞及移植瘤内VEGF蛋白表达,但是对MMP-2、-9及TIMP-1、-2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后VEGF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寻找一种客观的指标来反映血管瘤患者经无水酒精局部注射后的临床效果,探讨VEGF与血管瘤的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酶标技术分别检测10例正常人,10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及上述10例血管瘤患者经无水酒精局部注射一周后及一个月后外周血血清中VEGF的浓度。结果 10例血管瘤患者血清中VEGF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10例血管瘤患者经无水酒精局部注射一周后血清中VEGF浓度与血管瘤患者组无明显区别(P〉0.01);10例血管瘤患者经无水酒精局部注射一个月后外周血血清中VEGF浓度与正常人组无明显差别(P〉0.01)。结论 免疫酶标技术可以准确测量血管瘤患者及经无水酒精局部注射后外周血血清中VEGF的浓度;VEGF可以作为一种客观依据来反映局部注射无水酒精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血管瘤患者局部注射无水酒精方法临床效果确切。为以后临床上各种方法的疗效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肖璇  王聪  徐祎 《口腔生物医学》2012,3(4):197-200
目的:探讨Kimura病(Kimura’s disease,K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分析和观察7例KD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7例KD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1~73岁,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皮下或大唾液腺的无痛性肿块,组织学上以淋巴组织增生为主,可见淋巴滤泡形成,生发中心扩大,滤泡间见血管增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KD中的淋巴滤泡表达B细胞抗原,滤泡间的淋巴细胞多表达T细胞标记。结论:KD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需与部分富含淋巴组织的肿瘤鉴别,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VEGF、iNOS和eNOS在口腔鳞癌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在促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口腔鳞癌标本VEGF、iNOS和eNOS的表达及分布。结果:1)64例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iNOS的为65.63%,表达eNOS的为70.31%.表达VEGF的占60.94%。2)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VEGF与eNOS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iNOS在VEGF的生成和发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颜面皮肤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2例颜面皮肤癌中MVD和VEGF的表达,采用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 69.05%颜面皮肤癌组织呈VEGF阳性表达。VEGF表达阳性的颜面皮肤癌组织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音。VEGF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MVD记数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颜面皮肤癌组织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是颜面皮肤癌主要的新生血管诱导因子之一,VEGF、MVD可做为反映颜面皮肤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