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nthroplasty,TKA)病例迅速增加,但此类手术损伤大且术后需早期活动,早期康复锻炼[1],故术后疼痛是一个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目前提倡多模式镇痛,其中周围神经阻滞是常用联合方式之一,本文将单次髂筋膜腔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用于TKA术后早期镇痛,旨在探讨其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杨柳英  王世萍  叶玲  郭小文  吕晨 《浙江医学》2017,39(5):391-393,40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腔隙阻滞/持续镇痛方案应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6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信封法分为L组和H组,每组8例。L组在髂筋膜注入0.375%罗哌卡因0.7ml/kg,H组注入0.5%罗哌卡因溶液0.7ml/kg,两组均置管持续镇痛至48h。阻滞后15、30、45、60、90、120min和24、48h静脉抽取3ml血液,LC-MS/MS法测试血浆总和游离罗哌卡因浓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术后镇痛效果。结果L组和H组均提供了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L组和H组各有3例患者罗哌卡因血浆总浓度在某些时间点超过2200ng/ml,最高点分别达到3191.5ng/ml和3362.6ng/ml,但均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中毒征象,H组48h时点血液浓度(1401.22±648.34)ng/ml明显高于24h时点(1098.15±570.30)ng/ml,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腔隙阻滞/持续镇痛在老年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术后镇痛和安全性,临床中单次大容量加持续注射镇痛应尽可能采用低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髂筋膜腔隙阻滞和舒芬太尼用于髌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行髌骨手术的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用0.375%罗哌卡因30ml行髂筋膜腔隙阻滞及舒芬太尼PCA为术后镇痛者为F组,S组则单用舒芬太尼行术后PCA镇痛,行VAS评分、记录PCA量以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F组在术后第1d和2d PCA总量显著低于S组,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髂筋膜腔隙阻滞能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能作为临床多模式术后镇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髂筋膜连续神经阻滞运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6~2017.6期间该院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按不同镇痛方案平分为研究、常规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髂筋膜连续神经阻滞方案,常规组则进行麻醉诱导,并将两组术后6h、12h、24h、48h疼痛程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在术后6h、12h、24h、48h疼痛评分上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13.190、t=-16.526、t=-4.726、t=-11.487),P<0.05.结论: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超声引导髂筋膜连续神经阻滞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术后应激反应,镇痛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具备临床意义与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9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静脉镇痛组(A组)、单次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组(B组)、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C组),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摆放麻醉体位(T0)、术后6 h (T6)、12 h (T12)、24 h (T24)、48 h (T48)静息与运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股四头肌肌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三组患者术后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时C组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和B组(P0.05);T6、T12、T24时C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A和B组(P0.05);C组术后6 h股四头肌肌力评分低于A和B组(P0.05);术后C组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P0.05);头晕发生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离床时间长于C组(P0.05)。结论经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能有效减轻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运动疼痛、对肌力影响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垂直和水平腹股沟平面入路行髂筋膜腔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40 例全身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前30 min 随机在超声引导下行垂直腹股沟平面入路(实验 组)或水平腹股沟平面入路(对照组)髂筋膜腔阻滞,分别注射0.25% 罗哌卡因30 ml。术后采用静脉患者自 控镇痛(PCA),记录术后2、6、12、24、36 和48 h 静息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PCA 追加次数及不良反应。 结果 实验组术后2、6、12 和24 h 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的PCA 追加次数在6 ~ 12 h 和 12 ~ 24 h,也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垂直腹股 沟平面入路行髂筋膜腔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优于水平入路,这可能与药液向头端扩散增加,更 充分阻滞了手术区域内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的痛觉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腰麻下采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联合超声引导髂筋膜腔隙阻滞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此1年间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7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前瞻性单盲随机法分为4组:0.20%罗哌卡因组(A组)、0.25%罗哌卡因组(B组)、0.30%罗哌卡因组(C组)和0.35%罗哌卡因组(D组)。观察比较4组患者的VAS评分和罗哌卡因用量等。结果:与A组比较,C组和D组被动运动VAS评分和主动运动VAS评分降低(P<0.05),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阻滞后72小时内罗哌卡因用量降低(P<0.05);B组、C组和D组罗哌卡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连续髂筋膜腔隙阻滞的适宜浓度为0.30%。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剧烈疼痛对于骨科和麻醉医师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目前,主流的术后镇痛方式是以股神经阻滞为中心的多模式镇痛,与此同时股神经阻滞产生的股四头肌肌力阻滞也成了热议话题,因此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仍在不断探索中。隐神经是股神经的纯感觉分支,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隐神经阻滞展开了研究并将其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单次前路坐骨神经阻滞能否改善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ASA分级I或II级。腰麻下行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连续股神经镇痛组(F组)和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镇痛组(SF组),每组20例。观察术后6、12、18、24、30、36、42、48h时惠肢的疼痛强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静息VAS和运动VAS评分(膝关节被动弯曲30°时的VAS评分);记录患者镇痛满意度、术后当晚及次晚由于下肢疼痛导致睡眠中断的次数;记录吗啡的消耗量;术后48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呕吐、瘙痒发生的例数及严重程度)。结果:与F组比较,SF组患者静息时、运动时VAS评分降低,夜间由于疼痛导致睡眠中断次数减少(均P〈0.05),吗啡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减少(均P〈0.05)。结论: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阻滞改善了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镇痛的效果,促进了患者膝关节活动,提高了患者睡眠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诊治的单侧TKA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手术后,超声组行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对照组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持续镇痛2 d。在此期间,记录两组各时间段的静息及运动状态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对两组肌力评分、不良反应、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超声组1、2、4、12、48 h静息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4±1.9)分、(3.1±1.8)分、(4.7±1.8)分、(2.4±1.7)分、(2.8±1.9)分、(1.9±1.5)分,与对照组对应时间段(6.4±1.3)分、(6.2±1.1)分、(6.2±1.0)分、(6.1±1.2)分、(5.4±1.0)分、(3.5±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4、12、48 h超声组动态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5.3±1.6)分、(4.8±1.5)分、(4.4±1.3)分、(4.3±1.2)分、(4.6±1.8)分、(3.4±1.3)分,与对照组对应时间段(7.4±1.2)分、(7.5±1.3)分、(7.5±1.2)分、(7.3±1.1)分、(6.6±1.1)分、(5.5±1.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满意度为87.5%(21/24),对照组满意度为33.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2 d内,超声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3/24)和45.8%(11/24),超声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TKA术后镇痛中,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较静脉自控镇痛好,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1.
髂筋膜腔隙阻滞已成功应用于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超声引导技术的引入可在图像七直接显示髂筋膜腔隙,实时显示局麻药的扩散,提高阻滞成功率,减少帆管、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同时也可在髂筋膜腔隙留置导管行连续术中和术后镇痛,为临床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髂筋膜腔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最早由Dalens[1]报道作为替代3合1神经阻滞的方法,它能有效阻滞股外侧皮神经和股神经,现作为下肢神经阻滞主要方法之一,广泛用于下肢手术术后患者的镇痛。舒芬太尼作为芬太尼的衍生物,是一种μ阿片受体高选择性激动药,镇痛效价为芬太尼的10倍,临床已用于术后硬膜外和静脉镇痛,但用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中不设置背景剂量,文献少见报道[2]。本文观察髂筋膜腔隙阻滞以及舒芬太尼在髌骨手术术后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F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下完成单侧TKA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CFB组(试验组)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对照组),每组20例。记录各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及运动状态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不同时间段吗啡消耗量及其相关不良反应、总体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在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及运动状态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试验组在各时间段吗啡用量及72h总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5)。试验组在术后1、2、4h的股四头肌肌力显著弱于对照组(P值均<0.01)。试验组的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P<0.01)。试验组的总体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的CFB能有效缓解TKA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阻滞(continuous fascia iliac compartment block,CFICB)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7月于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FICB组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每组各34例。采用15项恢复质量量表(15-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questionnaire,QoR-15)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h和48h的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h、3h、6h、12h、24h和48h静息和运动时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首次镇痛补救时间、镇痛补救发生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4h和48h,CFICB组患者的QoR-15总分及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心理支持、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PCIA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身体独立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h、3h、6h、12h和24h,CFICB组患者的静息和运动时NRS评分均显著低于PCIA组(P<0.05);术后48h,CFICB组患者的运动时NRS评分显著低于PCIA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静息时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ICB组患者术后静息和运动时NRS评分的AUC均显著小于PCIA组,首次镇痛补救时间长于PCIA组,镇痛补救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PCIA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CFICB能够提高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恢复质量,并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凯  王迪  栾远航  柴小青 《安徽医学》2022,43(6):634-638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和静脉镇痛(PCIA)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和早期运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5~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首次行TKA患者80例,患者采用相同麻醉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镇痛组(PCIA组)和连续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ICB组),每组各40例。PCIA组术后立即接静脉镇痛泵(舒芬太尼2μg/kg,氟哌利多5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FICB组麻醉前在超声引导下行腹股沟上FICB并置管,术后立即接镇痛泵(0.2%罗哌卡因300 mL)。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静息及术后5米步行试验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术后24和48小时Bromage肌力、术后曲马多补救镇痛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驱血带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CIA组相比,FICB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曲马多用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48小时5米步行试验NRS评分减少或降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于该院行TKA治疗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顺利完成TKA,对照组术后予以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痛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6、12、24 h,观察组静息、运动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静息、运动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满意度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可提高TKA术后镇痛效果和患者镇痛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综合效果和镇痛作用。方法:选取60例接受单侧全膝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使用自控静脉连续给予芬太尼进行镇痛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给予布比卡因股神经阻滞镇痛干预,所有患者均连续镇痛2天。术后,记录患者的患肢关节屈曲角度、静息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连续被迫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48 h时的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8 h、12 h、24 h、48 h的静息VAS评分和锻炼时48h的VAS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在全膝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理想,有效降低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大了患肢关节屈曲角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吴阳  董丙武  姚磊玉  刘松 《安徽医学》2023,44(2):173-176
目的 观察三点法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宿州市泗县人民医院择期在腰麻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三点法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组(试验组)和股神经阻滞组(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12、24及48小时疼痛评分与肌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满意度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两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NRS评分、肌力差异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满意度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与神经阻滞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三点法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董海鑫  黄斌  侯磊 《当代医学》2021,27(26):33-35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与髂筋膜腔隙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参照组给予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镇痛,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髂筋膜腔隙阻滞镇痛.比较两组穿刺注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有效镇痛时间、芬太尼总用量、术后24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术后各时间段静息和活动时疼痛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术后6、12、24 h静息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穿刺注药时间短于参照组,有效镇痛时间长于参照组,芬太尼总用量少于参照组,术后24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大于参照组;术后6、12、24 h,研究组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给予超声引导髂筋膜腔隙阻滞镇痛效果优于神经阻滞,有利于缩短穿刺注药时间,减少芬太尼用量,延长镇痛时间,减少不良反应,从而减轻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痛苦,促进患肢功能活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TKP)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TKP术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静脉持续芬太尼组(A组),0.2%罗哌卡因组(B组)和0.15%罗哌卡因组(C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采取静吸复合全身麻醉。A组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B组和C组患者分别通过前路腰丛阻滞导管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和0.15%罗哌卡因镇痛。3组患者均持续镇痛50h。记录静息及被动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肌力分级、镇静程度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B组和C组患者术后8、12、24、48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B、C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肌力均良好,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镇静过度、恶心及镇痛不全发生率均较高。结论:0.15%或0.2%罗哌卡因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肌力影响小,副作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