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丙酚具有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但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膜片钳技术观察异丙酚对缺血缺氧心室肌细胞K_(ATP)通道电流(ATP sensitiv potassium current,I_(KATP))的影响,以探讨异丙酚对缺血缺氧心肌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是麻醉诱导与维持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之一.研究表明异丙酚可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缺血再灌注时可诱发单核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一氧化氮(NO)等细胞因子,从而导致组织损伤.肝脏Kupffer细胞是位于肝窦内的巨噬细胞.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异丙酚对缺氧复氧诱导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释放TNF-α、IL-1β和NO的影响,探讨其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时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时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异丙酚+缺血再灌注组(P+I/R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缺血1 h,再灌注2 h,制备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和I/R组缺血前10 min开始经股静脉持续输注生理盐水10 ml·kg-1·h-1,P+I/R组静脉注射异丙酚10 mg/kg,以后持续输注异丙酚10 mg·kg-1·h-1.取空肠组织3 cm,常规制备全层石蜡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计数凋亡细胞及总细胞,计算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P+I/R组Bcl-2和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增加,小肠组织损伤程度增强,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增高(P<0.01或0.05);与I/R组比较,P+I/R组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小肠组织损伤程度减轻,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1).结论 异丙酚可减轻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上调Bcl-2基因的表达和下调Bax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有研究表明异丙酚在麻醉浓度下对心、脑等组织过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异丙酚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尚无定论。本实验拟探讨异丙酚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动物选择及分组SD大鼠32只,雌雄各半,体重230-300g,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C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丙酚预先用药组(P1)组和异丙酚治疗组(P2组),每组8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异丙酚联合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苒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200~250 g,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丙酚组(P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和异丙酚+缺血预处理组(P+IP组).阻断右肺门1 h后再灌注2 h制备大鼠单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模型,P组夹闭右肺门前30 min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30 mg·kg-1·h-1;IP组夹闭右肺门前先进行夹闭5 min,再灌注5 min,反复3次的缺血预处理;P+IP组夹闭肺门前30 min静脉输注异丙酚30 mg·kg-1·h-1和缺血预处理.于再灌注2 h时处死大鼠,取右肺下叶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 ,计算肺损伤定量评价指标(IQA);检测肺凋亡细胞,计算肺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IQA、Bcl-2/Bax蛋白比值与AI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P组、IP组和P+IP组再灌注后IQA、AI均明显升高,IR组Bcl-2、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蛋白比值降低(P<0.01);与IR组比较,P组、IP组和P+IP组IQA、AI均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Bcl-2/Bax蛋白比值升高,IP组、P+IP组Bax蛋白表达下调(P<0.01),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和IP组比较,P+IP组IQA及AI降低,Bcl-2/Bax蛋白比值升高(P<0.05);IQA与AI呈正相关(r=0.951,P<0.01);AI与Bcl-2/Bax蛋白比值呈负相关(r=-0.851,P<0.01).结论 异丙酚联合缺血预处理可通过调节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脏冷/热血再灌注损伤条件下,钠钾ATP酶、钙ATPATP酶及镁ATP酶活性与细胞凋亡和胀亡的关系,并探讨减少此类损伤的途径.方法:建立大鼠肝门部分阻断热缺血1h再灌注模型及大鼠原位肝移植冷缺血1h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0h、1h、12h和72h处死取材,测定肝细胞钠钾ATP酶、钙ATP酶及镁ATP酶活性.用形态学及Annexin V、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早期细胞凋亡和胀亡百分数.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冷/热缺血1h(再灌注0h)后钠钾ATP酶、钙ATP酶及镁ATP酶活性均持续显著下降,再灌注1h达低谷.但热缺血再灌注后72h钠钾ATP酶活性恢复,钙ATP酶及镁ATP酶活性仍未恢复.冷缺血再灌注后12h钙ATP酶先恢复活性,72h钠钾ATP酶、镁ATP酶活性才恢复.细胞死亡方式:①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死亡以凋亡为主,并于再灌注后12h后到顶峰.②热缺血1h胀亡细胞显著增多,再灌注1h后减少,细胞死亡方式转为以凋亡为主.结论:肝脏冷/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均能导致3种ATP酶活性下降,细胞内离子浓度失衡,热缺血期ATP酶活性严重下降,细胞死亡,以胀亡为主.冷缺血期ATP酶轻度下降,细胞死亡以凋亡为主.术前或术中给予能量物质,对提高钠钾ATP酶、钙ATP酶及镁ATP酶活性,减轻炎症反应,延长肝门阻断时间有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剂量异丙酚联合缺血后处理对豚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24只白色雄性豚鼠,随机分为4组(n=6):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丙酚组(P组)、缺血后处理组(IPC组)和异丙酚+缺血后处理组(P+IPC组).I/R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90 min;P组自再灌注前5 min至再灌注15 min静脉输注异丙酚4 mg·kg-1·h-1;IPC组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5 s,缺血15 s,反复4次,持续再灌注88 min;P+IPC组自再灌注前5 min至再灌注15 min静脉输注异丙酚4 mg·kg-1·h-1,余同IPC组.记录缺血前和再灌注90 min时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左室压力变化速率(±dp/dtmax),计算左室发展压(LVDP=LVSP-LVEDP);再灌注90 min时取动脉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取血后处死豚鼠,取心肌组织,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I/R组比较,P+IPC组再灌注90 min时LVDP和±dp/dtmax升高,LVEDP降低,血清CK、LDH活性及心肌组织MDA含量减少,心肌组织SOD活性增加(P<0.05),P组和IPC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灌注前5 min至再灌注15 min静脉输注异丙酚4 mg·kg-1·h-1联合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豚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冷/热两种条件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能量状态与细胞死亡方式的关系,探讨减少此类损伤的措施。方法建立SD大鼠肝门阻断热缺血再灌注模型及大鼠原位肝移植冷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术后缺血1h、再灌注1、12、72h肝组织能量物质变化,凋亡、胀亡和坏死细胞,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热缺血期肝组织损伤重,肝脏细胞内ATP迅速下降为对照组的21%,肝脏细胞死亡方式以胀亡为主;再灌注后,ATP开始恢复,细胞死亡方式逐渐转为以凋亡为主。而冷缺血肝脏细胞缺血期肝组织损伤相对轻,ATP仅下降为对照组的68%,细胞死亡以凋亡为主;再灌注后12hATP即完全恢复,凋亡也达到顶峰,于72h逐渐下降。相关分析表明ATP、能荷与胀亡细胞数量呈显著负相关(r=-0.774,P<0.01;r=-0.789,P<0.01),与凋亡细胞数量无明显相关。结论(1)缺血再灌注发生后,以能量状态为中心环节,轻度损伤时细胞以凋亡为主,自主清除DNA受损的细胞;损伤严重时则胀亡为主,被动清除受损细胞,提示术前或术中给予能量物质可能有利于减少胀亡及炎症反应,延长肝门阻断时间。(2)单纯以凋亡或胀亡作为衡量组织功能的唯一指标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不仅合成ATP供给细胞能量,而且在细胞氧化还原状态调节、Ca2+稳态及细胞信号转导方面起重要作用.器官组织缺血再灌注可导致细胞钙超载,为维持Ca2+稳态,线粒体从细胞浆摄取大量Ca2+,使线粒体积聚超量的Ca2+,诱发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而发生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1],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神经元的坏死或凋亡.异丙酚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时具有脑保护作用[2],其机制是否与线粒体有直接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异氟醚预处理和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4组(n=9):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氟醚预处理组(Ⅰ组)、异丙酚预处理组(P组)和异氟醚预处理联合异丙酚预处理组(I+P组).Ⅰ组异氟醚预处理方法:吸入1.6%异氟醚10 min,停止吸入5 min,共重复2次;P组异丙酚预处理方法:静脉输注异丙酚37.5 mg·kg~(-1)·h~(-1) 10 min,停止输注5 min,共重复2次;I+P组同时进行异氟醚预处理和异丙酚预处理.预处理后立即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60 min,随后松开进行再灌注,I/R组只进行缺血再灌注.再灌注120 min时每组取1只大鼠,取心肌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各组其余大鼠处死后,取左心室,采用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并测定心肌细胞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各组均可见凋亡小体,I组、P组和I+P组心肌损伤程度轻于I/R组.与I/R组比较,I组、P组和I+P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ROS水平降低(P<0.05),而I组、P组和I+P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氟醚预处理或异丙酚预处理及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时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相似.  相似文献   

11.
异丙酚对兔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发生在心、脑、肺、肾等器官,有研究表明异丙酚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对心、脑等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尚无定论。本研究拟观察异丙酚对兔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及分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2.0-3.0 kg,月龄10-12 月,雌雄不拘,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丙酚组(P组)。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围术期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常在肺移植术、心跳骤停复苏后、失血性休克、体外循环和萎陷肺复张等情况下发生。有研究表明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与异丙酚的抗氧化作用有关,但异丙酚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尚未定论。本研究拟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七叶皂甙钠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探讨七叶皂甙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通过预先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us(?)on,I/R)模型静脉注射七叶皂甙钠,经测定肝组织内ATP、AMP、ADP含量,肝脏的细胞能荷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GT等各项指标,结果发现用药组较单纯缺血再灌注对照组肝组织内ATP含量高,肝功能损害较轻,结果表明:七叶皂甙钠对肝脏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肝脏损伤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组织细胞问粘附分子-1(ICAM-1)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异丙酚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B组)和缺血再灌注异丙酚预处理组(C组),按异丙酚用量又分为50mg·kg-1、100mg·kg-1和150mg·kg-1三个亚组,缺血前10min腹腔注射。全脑缺血10min再灌注24h时,断头处死大鼠。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海马组织ICAM-1与NF-κB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组织ICAM-1及NF-κB蛋白的表达,用电镜检测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ICAM-1与NF-κBmRNA的表达水平增高,异丙酚可下调ICAM-1与NF-κBmRNA的表达;缺血再灌注亦可明显诱导ICAM-1与NF-κB蛋白在海马的表达,异丙酚预处理可显著抑制ICAM-1与NF-κB蛋自在海马的表达;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线粒体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损害,异丙酚可减轻海马线粒体的损伤程度。结论异丙酚可能通过抑制:ICAM-1与NF-κB基因的表达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异丙酚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5组(n=6),假手术组(Ⅰ组)仅开腹;缺血再灌注组(11组)肝脏缺血1 h再灌注4 h;缺血后处理组(Ⅲ组)肝脏缺血1 h后,再灌注10 8,缺血10 8,重复6次进行缺血后处理;异丙酚后处理组(Ⅳ组)肝脏缺血1 h后经尾静脉注射异丙酚10 mg/kg,随后静脉输注异丙酚40 mg·kg~(-1)·h~(-1) h;异丙酚后处理+缺血后处理组(V组)肝脏缺血1 h后进行异丙酚后处理及缺血后处理.于再灌注4 h时测定血清ALT活性、肝组织MDA含量、SOD活性、Bcl-2及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Ⅴ组血清AL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升高,肝组织Bcl-2蛋白表达上调,Ⅲ组-Ⅴ组肝组织SOD活性升高,Ⅱ组、Ⅲ组及Ⅴ组肝组织Bax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Ⅱ组比较,Ⅲ组-Ⅴ组血清AL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降低,肝组织SOD活性升高,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0.01);与Ⅲ组比较,Ⅳ组血清AL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降低(P<0.05或0.01).Ⅲ组-Ⅴ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较Ⅱ组明显减轻.结论 异丙酚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异丙酚后处理单独应用时效果相同,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后处理及其联合异丙酚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20 ~ 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6):假手术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异丙酚后处理组(Ⅲ组)、瑞芬太尼后处理组(Ⅳ组)和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后处理组(Ⅴ组).Ⅱ组~Ⅴ组采用夹闭门静脉和肝动脉30 min的方法制备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Ⅰ组仅开腹.Ⅲ组、Ⅳ组和Ⅴ组再灌注即刻分别静脉输注异丙酚30 mg· kg-1·h-1、瑞芬太尼1μg·kg -1·min -1和异丙酚30 ng·kg-1·h-1+瑞芬太尼1μg·kg-1·min-1 1 h,Ⅱ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1h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清AST、ALT活性、IL-8、IL-10的浓度,然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测定肝细胞c-fos和c-jun表达,电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Ⅴ组血清AST、ALT活性及IL-8、IL-10的浓度升高,肝细胞c-fos和c-jun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Ⅱ组比较,Ⅲ组~Ⅴ组血清AST、ALT活性及IL-8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肝细胞c-fos和c-jun表达下调(P <0.05或0.01);与Ⅲ组及Ⅳ组比较,Ⅴ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Ⅴ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明显轻于Ⅱ组.结论 瑞芬太尼后处理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联合异丙酚后处理时其效应与单独一种方法的效应相似,其机制与抑制炎性反应和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腺苷与异丙酚预处理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腺苷与异丙酚预处理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1只杂种犬,雌雄不拘,随机分为3组(n=7):缺血再灌注组(A组)、异丙酚预处理组(B组)、异丙酚与腺苷联合预处理组(C组)。A组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结扎60min后松开结扎,再灌注:120min;B组缺血前30min经静脉以5.6mg·kg-1·h-1速率持续泵注异丙酚30min;C组缺血前10min经主动脉根部一次性注入腺苷(10mmol·L-1,10ml),其余处理同B组。记录心脏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行节段性室壁运动评分(RWMS)。结果缺血即刻出现了缺血性心电图的变化。与基础值比较,A组缺血期及再灌注期 LVEDP升高,CO、SV、LVEF、CPP、RPP降低,再灌注期MAP降低,HR减慢,B、C组上述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减弱,A组缺血期及再灌注期RWMS增加,但B、C组缺血期RWMS低于A组(P< 0.05或0.01)。结论异丙酚预处理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腺苷预处理并未增强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麻醉药物异丙酚经门静脉给药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为假手术组,仅开关腹;B组为单纯阻断入肝血流30min再灌注60min(I/R)组;C组为I/R组+颈静脉注射异丙酚组;D组为I/R组+门静脉注射异丙酚组;检测各组家兔血清ALT和AST、肝组织及血液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以及肝组织中ATP含量。结果 门静脉注射异丙酚可降低I/R期间血清ALT,AST及肝组织和血液中ET-1,提高肝组织和血液中NO及肝组织中ATP含量,其对肝I/R损伤的保护效应优于颈静脉给药。结论 经门静脉注射异丙酚对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ET-1与NO浓度的失衡及提高肝组织中ATP含量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从氧化应激和线粒体介导的凋亡方面探讨异丙酚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异丙酚15、30、60μmol·L-1组,每组8只。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系统建立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经主动脉用Lock氏平衡灌注。除对照组外,各组均全心缺血25 min再灌注30 min。记录平衡灌注末、缺血前即刻及再灌注30 min时心率(HE)、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DEP)、左室压力变化速率(±dp/dtmax)、冠脉流量(CF);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活性及心肌线粒体活力、膜肿胀度、丙二醛(MDA)含量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半胱天冬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异丙酚30、60 μmol·L-1组再灌注30min时LVDEP升高,LVDP、±dp/dtmax、CF均降低,冠脉流出液中LDH、CK活性降低,心肌线粒体膜肿胀度、MDA含量降低,线粒体活力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caspase-3表达降低(P<0.05或0.01)。结论30、60/μmol·L-1异丙酚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缺血再灌所致的氧化应激,保护线粒体,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枯否细胞在肝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复习文献的方法对枯否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结果枯否细胞是肝内固有的巨噬细胞,肝移植手术后枯否细胞被激活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包括细胞因子、活性氧中间产物、趋化因子等,启动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injury,IRI),使移植肝失功。同时,枯否细胞不仅可以通过释放NO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也可以特异性的产生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来发挥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且有研究表明HO-1降解血红素产生的代谢产物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也有同样的作用。结论枯否细胞在肝移植术后可以发挥双向性作用,如何减少枯否细胞释放各种有害物质,增加有利物质的表达,是今后预防移植肝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