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二期复发梅毒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期复发梅毒1例报告叶长圣①刘文彬①陈科①近年来梅毒的发病呈上升趋势,但二期复发梅毒临床报道较少,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42岁。维吾尔族,已婚,离异。因掌背、腕、肘、膝关节等处伸侧有数个脓性溃疡于1996年6月28日来我站皮肤科求医。6月中旬,患者...  相似文献   

2.
78例梅毒患者艾滋病毒检测报告纪黎明,毛舒和,徐继琴天津市长征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300021)为了探索天津市艾滋病的流行情况,我们对梅毒患者开展了HIV抗体的检测。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991年1月~1991年4月,我院STD门诊确诊为梅毒患者血...  相似文献   

3.
40例二期梅毒临床分析任小丽(浙江省椒江市人民医院皮肤科318000)一般资料:病人来源于我科门诊,自1995年11月—1996年8月,资料记录齐全者4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0岁,平均41岁;已婚30例,未婚10例;...  相似文献   

4.
二期梅毒3例     
二期梅毒3例张春彪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55800)我科门诊于1994年6~11月先后收治二期梅毒3例,报告如下。例1男,’32岁,已婚,司机。全身起红疹半月.无痒痛,未作治疗。互周前皮疹增多,在外院诊断为“多形性红斑”。有多次性乱史...  相似文献   

5.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沙眼衣原体孔繁荣,朱学骏,张耕耘,周骏马,陈受宜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100034)我们建立了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沙眼衣原体的方法,对100例STD门诊患者进行了检测。材料与方法1.临床标本来源1993年2月~3月在北京市某...  相似文献   

6.
协和医院皮肤科由美国人傅瑞思教授(Frazier CN)创建于1924年,先是内科的一个组。陈鸿康1924~1930年在皮肤科工作,先后任助教、讲师。科内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教授讲课、查房、医生写病历均用英文。每天由住院医师负责初诊病例登记并建立卡片,这样很容易知道哪种病较多,便于进行研究。如当时疥疮、头癣和梅毒较多,梅毒按照美国分类进行登  相似文献   

7.
梅毒性脱发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脱发作为二期梅毒的一种症状,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却易被临床医师忽略,我们报道近 5年来以脱发为主诉就诊的二期梅毒 28例。 一、临床资料 28例患者均以脱发为主诉就诊于皮肤科门诊,其中男 21例,女 7例,年龄 20~ 45岁,自发现脱发到就诊时间从 1周到 2个多月不等。首诊确诊者 9例,其余病例曾拟诊斑秃、假性斑秃、脂溢性脱发等症而误治。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均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阳性,滴度 1∶ 8~ 1∶ 32。 临床表现:头皮部不规则黄豆至鸭蛋大小的点状、片块状脱发区,脱发区边界多不清楚,头发脱落不完整,部分脱…  相似文献   

8.
近1年我科共诊治梅毒病人15例,年龄20~51岁,男7例,女8例,其中有3对夫妇同患。职业有个体户、汽车驾驶员、待业青年、家庭主妇、干部等。11例有不洁性交史。硬下瘠2例,扁平湿疣11例,二期斑疹性梅毒疹2例。合并淋病3例,合并尖锐湿疣2例。均应用镀银染色查见梅毒螺旋体,USR阳性或强阳性。梅毒15例临床分析@兰岩菊$浙江省丽水地区医院皮肤科!323000  相似文献   

9.
梅毒性脱发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梅毒性脱发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皮肤科1998年2月~2003年2月就诊的24例梅毒性脱发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分析。结果梅毒性脱发多发生在头顶、颞侧、枕部,如虫蚀状,也可发生弥漫性脱发,伴脱发区皮肤可有充血性红斑浸润,可伴眉毛、腋毛、阴毛脱落。结论梅毒性脱发易误诊,需加强梅毒血清检测。治疗以苄星青霉素为首选,毛发可完全恢复正常,不留瘢痕。  相似文献   

10.
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原皮肤科主任孙宝符教授、不幸因车祸于1994年10月3日于长春逝世。享年67岁。1927年12月他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1949年3月参军入华北军医大学学习,1952年12月毕业于原天津第一军医大学,后分配在第一军医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皮肤科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教授(此期间学校曾多次更改校名)。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任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皮肤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曾任中华皮肤科学会第六、七届委员,吉林省中华皮肤科学会第四届主任委员、长春市第…  相似文献   

11.
22例二期梅毒患者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期梅毒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皮肤科2002年1月-2005年1月就诊的22例二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梅毒性脱发可发生于头顶、颞侧和枕部,如虫蚀状,易与斑秃、脂溢性皮炎混淆;全身性梅毒疹易与花斑癣、玫瑰糠疹等混淆;扁平湿疣易与肛门和阴囊湿疹混淆。结论: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是减少梅毒漏诊与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老年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改进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本科性病门诊初次诊治的155例年龄≥60岁老年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检出老年梅毒患者155例,男性居多,为101例,女性54例。患者整体文化程度低。年龄分布以60~74岁年龄组的老年人为主。梅毒分期以隐性梅毒居多。一期梅毒以男性居多,占90.00%,三期梅毒2例,均为神经梅毒。男性患者多有非婚性接触史,女性以配偶传播为主。一期梅毒男性患者多初诊为皮肤科和泌尿科门诊,女性患者3例,均初诊于妇科门诊。二期患者多初诊于皮肤科门诊。2例三期梅毒均来自病房。而隐性梅毒多数来源于病房梅毒血清筛查。未检测出HIV感染。所有老年梅毒患者均未采用安全防护措施。结论老年梅毒患者持续增多,性健康意识薄弱。应不断加强老年人性健康教育、提倡避孕套使用、主动进行性病监测,这对于老年梅毒/艾滋病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124例儿童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4例儿童带状疱疹临床分析宋伟(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皮肤科)一、临床资料:病例:共收集1985年1月至1995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中儿童带状疱疹124例。其中皮肤科门诊64例,皮肤科住院39例,其他科会诊21例。性别与年龄:本...  相似文献   

14.
蛋白印迹法诊断梅毒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蛋白印迹法诊断梅毒的临床分析刘玮,赵庆利,蔡瑞康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100035)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是80年代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检测技术,它结合了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的特点,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本文试以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  相似文献   

15.
二甲胺四环素治疗梅毒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甲胺四环素为一种较新型的四环素族抗菌药物。我们从1993年起使用二甲胺四环素(又称美满霉素,苏州立达公司生产)治疗梅毒66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同时以青霉素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病例来自福建省皮肤病性病防治院、建巨市皮肤病防治院及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所选梅毒患者均有明确的不洁性交史,所有患者经RPR和TPHA二项血清学检查结果均为阳性,除潜伏梅毒外其它患者均有典型的一、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15例硬下麻患者经暗视野显微镜检出梅毒螺旋体。潜伏梅毒8例均经过RPR筛选(滴度均在1…  相似文献   

16.
二期梅毒疹期间伴有肾病综合征临床上属少见,现将笔者诊治1例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患者男,46岁。主因手足、躯干皮肤红斑1个月,伴腰酸痛、下肢轻度水肿3周,于2008年2月10日来院皮肤科就诊,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均显阳性。因双下肢浮肿经肾内科会诊,查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检查有异常。  相似文献   

17.
四种方法在一期梅毒实验诊断中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所自1995年10月~1996年6月对86例生殖器溃疡或糜烂患者同时进行4种方法的检测,包括梅毒螺旋体暗视野镜检(D-F)、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 PA),并对它们在临床诊断中的敏...  相似文献   

18.
梅毒血清固定是指梅毒患者经过正规驱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 但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持续不转阴的一种特殊血清学现象。梅毒血清固定的正确判断在临床上事关过度治疗和/或相对治疗不足。为进一步认识梅毒血清固定并建立和完善梅毒血清固定临床管理方案, 解决临床医生对梅毒血清固定的疑惑, 减轻梅毒血清固定人群的心理负担、改善其生活质量,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性传播疾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研讨, 在梅毒血清固定的定义、流行病学、可能的相关因素及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梅毒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临床工作中把梅毒误诊为皮肤疾患及某些皮肤疾患误诊为梅毒的情况屡有发生 ,现将我院皮肤科门诊把二期梅毒误诊为银屑病 2例报道如下 ,以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例 1陆某 ,女 ,2 5岁 ,胸、背部及四肢散在性绿豆大和黄豆大小的红斑皮肤损害 2个月 ,皮损略高皮面伴少量白色鳞屑 ,无明显痒感 ,诊断 :银屑病。经治疗 1个月 ,无效。经会诊考虑为二期梅毒疹 ,梅毒血清学检查RPR 1∶16 ,TPPA阳性 ,经追询 ,承认有不洁性交史 ,确认为 :二期梅毒。例 2王某 ,女 ,2 4岁。症状及体征与例 1相似 ,误诊误治三月 ,…  相似文献   

20.
梅毒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性病 ,二期梅毒疹可有多种不同的表现 ,呈蛎壳状梅毒疹者较少见 ,笔者在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进修时遇到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2 7岁 ,北京市人。躯干及四肢红斑丘疹及斑块 2月余。患者于 2月前始无明显诱因地于躯干及四肢皮肤出现豆粒及花生米大小红斑、丘疹 ,轻度瘙痒 ,未经治疗 ,半月后皮疹表面出现黄脓痂 ,瘙痒较剧 ,曾到北京市多家医院皮肤科就诊 ,按“蛎壳状银屑病”治疗 ,给予迪银片、消银片等药物口服、外用达力士软膏 ,皮损不见好转 ,红斑、丘疹逐渐增多 ,扩大成斑块 ,表面痂屑增厚。患者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