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梅毒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和梅毒血清试验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我们对近年来开展的梅毒血清学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及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TP)]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及梅毒病原体的检查在临床上应用的情况进行分析。一、材料与方法临床诊断梅毒患者的血清:一期梅毒血清114份、二期梅毒血清130份、早期潜伏梅毒血清21份,血清来源于我所门诊。RPR检测试剂由南京协宁试剂厂生产,经卫生部药品生物检定所“审批检定”合格。TPHA试剂盒由南京协宁试剂厂生产。FTAABS试验试剂盒由美国BBL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2.
俞莺  袁波 《中国性科学》2013,(11):33-36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TP—IgM)抗体在梅毒血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对285例梅毒患者中病程1年以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且血清固定患者,用免疫印迹法检测TP—IgM抗体。结果:285例梅毒患者中,28例发生血清固定,经TP—IgM检测,阳性8例,阴性20例;28例血清固定患者中,17例二期梅毒患者TP—IgM抗体阳性5例,阴性12例;11例潜伏梅毒患者中TP—IgM抗体阳性3例,阴性8例;无一期梅毒。结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抗体可作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感染并活动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326例老年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于2000~2006年,共检测出51~80岁老年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者326例,男298例,女28例,现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血清标本患者来自本院门诊及某些医院送来的未确诊梅毒病人的血样,分离血清,当日检测。1.2方法非密螺旋体抗体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作为筛查试验;密螺旋体抗体试验:颗粒凝集试验(TPPA),作为梅毒感染的确证试验。RPR试剂(上海荣盛公司出品)、TPPA试剂(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出品)均为国家批检合格试剂。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2结果326例患者中,RPR阳性者323例,TPPA阳性者324例,其中3例RPR结果阴性的患者T…  相似文献   

4.
胶体金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胶体金法(TPAb)对梅毒诊断的实用性和优越性。方法:用TPAb法对梅毒患者,非梅毒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同时与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相比较。结果:TPAb法检测一期梅毒21例敏感性为71.43%,高于RPR法(57.14%)及TPHA法(66.67%);二期梅毒64例,TPAb法及TPHA法检测敏感性均为100%,高于RPR法(92.19%),同时对125例非梅毒患者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全部阴性,特异性为100%。结论:TPAb法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简单、方便、快速,适用于各期梅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分析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对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反应性。方法: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与麦芽糖结合蛋白(MBP)融合的2种重组梅毒螺旋体蛋白(rTP47和rTP17)与二期梅毒患者血清的反应性。结果:30份二期梅毒患者血清均与MBP-rTP47和MBP-rTP17反应,反应强度与RPR试验测定的血清滴度无绝对一致性,但MBP-rTP17与二期梅毒患者血清的反应强于MBP-rTP47,30份正常人血清均不与MBP-rTP47和MBP-rTP17反应。结论:MBP-rTP47和MBP-rTP17对二期梅毒患者血清的反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假阳性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对本院2007-2008年门诊及住院病人送检的血清标本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环状卡片试验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7-2008年合计检测了10546份血清标本,RPR假阳性率为0.21%(15/7002)。2007年(0.32%)与2008年(0.11%)的RPR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RPR假阳性血清标本中10例为有高危性行为的常规检查者,2例为孕妇,皮肌炎、尖锐湿疣和龟头破溃者各1例。结论 RPR假阳性有一定的发生率。建议RPR阳性者以TPPA等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IgM抗体在梅毒早期诊断及传染性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9月-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性病中心就诊的梅毒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16~76岁,平均(42±14)岁,所有病例均经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诊;使用梅毒螺旋体IgM抗体蛋白印迹试验检测上述36例患者血清,比较不同分期,不同RPR滴度患者之间阳性率的差别。结果 IgM的出现与RPR滴度及分期具有相关性,在RPR滴度≥1:8的梅毒患者中检出率明显升高,为82.35%(14/17),而潜伏梅毒IgM检出率20.00%(2/10)较二期梅毒69.23%(18/26)低。在血清抵抗的梅毒患者中,未发现IgM抗体阳性的病例。年龄、性别、是否治疗对IgM检出率没有明显影响。结论梅毒螺旋体IgM抗体的检出提示梅毒螺旋体的近期感染或复发;梅毒血清抵抗的患者基本没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8.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新生儿早期先天梅毒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梅毒螺旋体蛋白印迹试验(TPPA—IgM—WB)在诊断新生儿早期先天梅毒中的作用。方法:对21例梅毒孕妇所产21例新生儿血清,应用梅毒螺旋体蛋白印迹试验(TPPA—IgM—WB)和常规血清学方法(TPPA、RPR、FTA—ABS—IgM)进行检测,评价上述实验诊断方法和常规实验室检测在先天梅毒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结果:21例孕妇梅毒病例所生的21例新生儿中,按常规综合诊断方法10例诊断为先天梅毒,而新生儿血清IgM蛋白印迹试验12例阳性(10例常规方法诊断为先天梅毒)。结论:血清IgM蛋白印迹试验诊断先天梅毒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可能高于现行的常规综合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西藏自治区皮肤性病规范门诊共诊治早期梅毒237例,现将临床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37例梅毒均为我所皮肤性病门诊患者,经检查确诊为早期梅毒.对门诊首诊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填写梅毒临床情况监测表,所有病例均给予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检测,应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给以确诊.  相似文献   

10.
潜伏梅毒患者及其性伴临床与梅毒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潜伏梅毒患者及其性伴在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方面的异同。方法:对40例潜伏梅毒患者及其性伴进行了临床特点和血清学的分析。结果:潜伏梅毒患者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由于性伴检测出梅毒而追踪发现的仅有15例,占27.3%,40例潜伏梅毒患者中,血清RPR滴度介于1:1~1:128之间。40例性伴中,15例确诊为潜伏梅毒,5例为显性梅毒,血清RPR滴度介于1:16~1:64之间。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的RPR转阴率无显著差异(χ2=0.0518,P>0.05),而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的IgM转阴率有显著差异(χ2=3.9759,P<0.05)。结论:必须注重对潜伏梅毒患者的筛查和性伴的追踪检查,同时对确诊患者进行血清学的评估和治疗,对减少梅毒的发病率和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广州市医疗机构常用梅毒血清抗体检测试剂功效性进行评价。方法以美国BD公司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试剂和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的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试剂作为参比试剂,评估4种非梅毒螺旋体血清抗体和5种梅毒螺旋体血清抗体检测试剂,每种试剂检测梅毒患者血清189例,健康对照30例,比较各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Kappa值。结果 4种非梅毒螺旋体血清抗体检测试剂和5种梅毒螺旋体血清抗体检测试剂与参比试剂相比,敏感性、特异性均大于95%,Kappa值均大于0.90,一致性好。结论广州市医疗机构选用试剂性能较好,试剂评估需每年坚持。  相似文献   

12.
血清学实验是诊断梅毒的主要手段.一类以快速RPR或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为代表的非梅毒螺旋体实验,通常称筛查试验;一类是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TPPA)为代表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称确诊试验.由于实验原理易懂、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是医疗机构中普遍开展的检测项目.我们针对本市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质量的基线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梅毒检测实验室现状。方法:2008—2010年,江苏省辖区内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过梅毒确诊病例的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和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填写调查信息表。结果:620家医疗卫生机构上报梅毒确诊病例,其中综合性医院为82.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8.5%;参加梅毒实验室能力验证的比例为:综合性医院47.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2.1%;620家医疗机构3年来接受过性病专业培训为72.7%;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实验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实验的检测都开展的66.9%;使用水平旋转仪开展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实验检测的医疗卫生机构仅为12.7%。结论:我省梅毒检测实验室发展很不均衡,应推进梅毒确证实验室建设,为完成《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的各项指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梅毒性脱发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脱发作为二期梅毒的一种症状,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却易被临床医师忽略,我们报道近 5年来以脱发为主诉就诊的二期梅毒 28例。 一、临床资料 28例患者均以脱发为主诉就诊于皮肤科门诊,其中男 21例,女 7例,年龄 20~ 45岁,自发现脱发到就诊时间从 1周到 2个多月不等。首诊确诊者 9例,其余病例曾拟诊斑秃、假性斑秃、脂溢性脱发等症而误治。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均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阳性,滴度 1∶ 8~ 1∶ 32。 临床表现:头皮部不规则黄豆至鸭蛋大小的点状、片块状脱发区,脱发区边界多不清楚,头发脱落不完整,部分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5种不同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筛选高效准确的梅毒检测方法,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测结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梅毒阳性患者的386例血清标本,以及264份来自健康者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对阳性血清及健康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ELISA和TPPA法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7.67%和97.41%,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24,P〉0.05);ELISA和TPPA法的敏感性均高于TRusT和RPR法(P〈0.05);TPHA的敏感性略小于ELISA和TPPA,与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12、0.947,P〉0.05);5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彼此的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和rrP队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好。在梅毒筛查或临床诊断时,可采用ELISA和TRUST(或RPR法)进行双筛,再经TPPA法确诊。  相似文献   

16.
19S IgM苍白螺旋体血凝试验对一期梅毒患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S IgM-TPHA +474188563288 -404314合计514192593392χ2值28.822.4 P值 TPHA* 螺旋体暗视野**+ - 合计 + - 合计表1 92例一期梅毒可疑患者19S IgM-TPHA与TPHA试验和螺旋体暗视野结果比较 目前一期梅毒临床上仍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作为初筛试验,以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作为确证试验,但在梅毒感染早期,特异性 IgG抗体尚未产生或滴度很低,甚至非特异性抗体(类脂质抗体)尚未产生时,以上 2种血清学方法都不能证实临床诊断而造成漏诊。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测虽然在理论上对一期梅毒有较高的检…  相似文献   

17.
性传播疾病     
20102062我国梅毒血清诊断试剂临床质量评估/魏万惠(中国医科院北京协和医院皮研所),尹跃平,王红春…∥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3).-307~309以日本Fuji公司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及美国BD公司快速血凝反应素试验(RPR)试剂作为参与试剂,广西和福建两家省级性病中心试验室参与,对11种梅毒血清学试剂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用试剂的敏感性为90.90%~100%。说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及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用试剂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国产梅毒诊断试剂质量有待提高。表3参9(李百灵)20102063早期潜伏梅毒和晚期梅毒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  相似文献   

18.
二期无症状神经梅毒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女,19岁,因右阴唇无痛痒扁平丘疹3月余于2001年3月5日来诊。查血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1∶2560、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8,诊断为二期梅毒。每周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240万U,连续3周。同年4月24日-6月12日RPR滴度固定为1∶4,9月18日RPR(+)1∶8,拟诊“二期梅毒治疗失败,神经梅毒待排”收入院,2年前有非婚性接触史。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心肺肝脾无异常,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发现,全身无异常皮疹;心脏彩超、肝胆脾肾B超无异常。血常规:单核细胞0.13,尿蛋白(+),尿蛋白定量0.04g/24h…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早期梅毒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探讨组织病理学在梅毒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65例早期梅毒进行了临床分析,所有患者均作梅毒血清学检测,其中28例做了病理学检查。结果:一期梅毒81例,RP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TPPA(梅毒螺旋体抗体凝集试验)阳性79例;二期梅毒361例,RPR及TPPA均呈阳性;隐性梅毒20例,RPR及TPPA均呈阳性。一期梅毒易误诊为软下疳、生殖器疱疹、疥疮结节、女阴溃疡等;二期梅毒斑疹及斑丘疹易误诊为玫瑰糠疹、过敏性皮炎等;鳞屑性丘疹易误诊为银屑病;扁平湿疣易误诊为尖锐湿疣等。结论:梅毒血清学检测对早期梅毒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病理检查对硬下疳、扁平湿疣、鳞屑性丘疹皮疹诊断有一定意义,而斑疹呈非特异性炎症改变,不具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0.
检测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4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检测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最适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清反应(RPR)法对102例早期梅毒患者、30例非梅毒患者的分泌物、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感染(TP)检测,比较4种检测法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102例早期梅毒患者FQ-PCR检出92例(90.20%),TPHA检出86例(84.31%),TP-ELISA检出88例(86.27%),RPR检出70例(68.6%)。30例非梅毒患者FQ-PCR和TPHA检测均(-),TP-ELISA检出1例(+),RPR检出6例(+)。结论早期梅毒患者诊断首选FQ-PCR进行分泌物或溃疡创面渗出物检测TP-DNA,其次选用TPHA和TP-ELISA进行血清学检测,RPR在梅毒感染早期检出率较低,易出现漏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