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体外分离人皮肤肥大细胞,进行肥大细胞组胺释放试验,测定组胺释放率.结果 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者24例占38.71%.混合细胞悬液中肥大细胞的组胺自发释放率<5%.血清活化皮肤肥大细胞引起的组胺释放率从3.1%~79.5%(16.44%±14.26%),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其中27例组胺释放率>15%(43.55%);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组的组胺释放率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组(P<0.01).结论 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存在组胺释放活性,可直接活化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介质,引起荨麻疹.  相似文献   

2.
复方硝酸益康唑乳膏(派瑞松霜)为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一种复方外用制剂。笔者观察了2005年1~7月应用派瑞松霜治疗124例神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自体敏感性皮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尿布皮炎、各型湿疹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初步研究表明,H3受体广泛地分布于器官与组织内,亦可能存在在于皮肤中,它可调控组胺的生物合成及其从肥大细胞和神经组织中的释放。因此,开发相应的激动剂,可望为治疗炎症性及过敏性皮肤病,特别是荨麻疹及异位性皮炎开辟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对特应性皮炎直接相关的效应细胞及效应分子,特别是肥大细胞及其表达的细胞因子的深入研究,逐步明确肥大细胞在特应性皮炎炎症过程中迁移、聚集、局部数量增多的机制,以及肥大细胞与嗜酸粒细胞、T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特应性皮炎皮肤炎症的细胞基础,并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初步研究表明,H_3受体广泛地分布于器官与组织内,亦可能存在于皮肤中,它可调控组胺的生物合成及其从肥大细胞和神经组织中的释放。因此,开发相应的激动剂,可望为治疗炎症性及过敏性皮肤病,特别是荨麻疹及异位性皮炎开辟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皮损超微病理及免疫病理的表现,探讨AD的发病机制。方法:取21例患者外周血,测定血清IgE、IgA、IgG、IgM,并取典型皮损分别做超微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检查。结果:16例AD患者血清IgE值>150IU/L,5例≤150IU/L,血清IgG、IgM值明显升高,而IgA值明显降低。电镜检查表皮可见激活的淋巴细胞,少数中性粒细胞侵入表皮,早期真皮可见胶原间质水肿,后期间质纤维呈波浪性增生,无论在表皮或真皮均可见到活化型的免疫应答细胞。结论:AD发病与免疫有关。治疗AD的靶细胞是肥大细胞。IgG1蛋白沉积可能与AD慢性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慢性光线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CAD)是指以光敏性皮炎和光线性类网状细胞增多症为病谱两端的常见谱系光线性皮肤病,治疗较棘手。我科2003年2月-2006年2月采用羟基氯喹(HCQ)联合抗组胺药和外用药治疗82例轻、中度慢性光线性皮炎患者,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皮肤肥大细胞激活后释放的组胺在急性荨麻疹血管通透性升高方面起主要作用 ,使用H1受体拮抗剂是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主要方法。然而一些特发性急性荨麻疹 ,特别是病情严重者 ,常规的抗组胺治疗常无效。源于肥大细胞的炎症前细胞因子可能导致了急性荨麻疹对单纯抗组胺治疗抵抗。作者检测了16例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浆TNF α、IL 6和IL 8水平 ,发现伴循环IL 6水平升高者对抗组胺治疗抵抗。16例不明诱因的急性荨麻疹患者 ,就诊时瘙痒性风团超过身体体表面积的四分之一 ,皮疹平均持续时间为 1 9± 1 7天 (1~ 6天 ) ,一些皮疹可在 12小时内消…  相似文献   

9.
湿疹及皮炎     
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作用的比较研究,咪唑斯汀等几种抗组胺药对小鼠接触性皮炎作用的实验研究,0.05%卤米松霜对小鼠接触性皮炎的作用,信阳地区385例接触性皮炎及湿疹患斑贴试验结果分析,脐部皮炎138例斑贴试验结果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0.
氯雷他定治疗异位性皮炎前后血清IL-4和总IgE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通过对新一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loratadine)治疗异位性皮炎(AD)前后血清IL4、总IgE的测定,以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的观察,了解氯雷他定治疗AD的机制和临床疗效,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AD患者17例,均符合Hanifin和Rajkal1980年提出的AD诊断标准。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9~46岁(平均25.06±12.44岁),病程3~40年(平均17.00±10.09年)。患者治疗前20天内未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其它抗组胺药物,无寄生虫感染史,无自身免疫性疾…  相似文献   

11.
组胺是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介质,组胺H4受体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组胺受体,主要表达于免疫器官及细胞上.研究表明,组胺H4受体参与特应性皮炎发病过程中的免疫炎症调节、瘙痒反应及表皮增殖.组胺H4受体的特应性拮抗剂也能影响特应性皮炎的病程发展,通过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等发挥抗炎、调节免疫及其抗瘙痒作用,减轻了特应性皮炎的湿疹样皮炎、顽固性瘙痒的临床症状,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组胺参与荨麻疹和特应性皮炎等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故抗组胺药物是皮肤科最常用的系统用药之一.已发现的四种组胺G蛋白耦联受体中,人皮肤主要表达H1和H2亚型.抗组胺药物也称为组胺受体反向激动剂,除了抗组胺作用外,同时具有不依赖于H1受体的抗炎效应.虽然抗组胺药物在临床被广泛用于治疗皮炎湿疹类疾病,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明确,证据尚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3.
自身免疫性荨麻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是指功能性自身抗体通过与高亲和性IgE受体(FcεRI)交联,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而引起的荨麻疹.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活性的检测,以及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一线治疗可口服抗组胺药物,疗效不佳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严重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也可采用血浆置换等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意义。方法 :对 4 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以及2 0例正常对照者、1 0例皮肤划痕症、1 0例异位性皮炎患者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 :4 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 1 3例 (32 5 %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 ,正常对照组和皮肤划痕症及异位性皮炎患者均为阴性 ,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皮肤划痕症和异位性皮炎组 (P值均 <0 0 5 )。结论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测定对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利尿剂辅助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接触性皮炎、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自体敏感性皮炎、郁积性皮炎的基础上加服双氢克尿噻 2 5mg 1~ 2次 /d、安体舒通 40mg 1~ 2次 /d ,并与常规治疗相比较。结果 加用双氢克尿噻、安体舒通的治疗组基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 利尿剂可以作为治疗具有渗出倾向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6.
瘙痒是特应性皮炎的一个基本特征。因为瘙痒严重地影响着生活质量,大部分患者判断特应性皮炎的严重程度是通过瘙痒的剧烈程度而不是皮疹的表现。但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近,在研究特应性皮炎瘙痒的机制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展,既有神经系统的兴奋,又有一些介质的作用。这些进展为特应性皮炎患者瘙痒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肥大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症状是因组胺及前列腺素D_2(PGD_2)产生过多所致。作者采用质谱法测定患者尿液中组胺代谢物——N~T-甲基组胺及PGD_2代谢物PGD_2-M(9α,11β-二羟-15—oxo-2,3,18,19-tetranorprost-5-ene-1,20-dioicacid)排泄量。肥大细胞增生症患者17人,均经组织活检证实,其中15人行骨髓活检以评估系统受累情况。所有患者均有色素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18.
149例湿疹皮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从2005年1月起采用IVT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对上海地区149例湿疹皮炎患者(季节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血清特异性IgE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们应用派瑞松霜(原名复方达克宁霜,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698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98例均为我科门诊确诊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包括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病人,其中男410例,女288例,病程15天18年,用药期间不同时服用其他抗组胺类药物。就诊前1周未外用或前1月未系统应用过皮质类固醇;未接受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抗真菌药治疗者。2治疗方法:派瑞松霜每日早晚薄涂于患处,不封包,共观察周,患者每周复诊1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8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分析,探讨引起本病因素。方法对80例患者均采用突然停药法治疗,首先告知患者可能有一个戒断、加重过程,以减少心理负担,局部中草药外洗,外涂替代制剂,并口服清热、凉血、润燥之药物,再配合抗组胺药物。结果80例均好转或治愈。治疗中发现大部分患者因面部患有炎症性皮肤病而自购含氟的类固醇激素膏霜外用,加之无专业医师指导,是造成滥用及长期应用激素的主要原因。结论应用此疗法治疗该病具有疗效显著、疗程短、无副作用、愈后不易复发等优点。利用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的中草药外洗,对消除皮疹、调整皮肤免疫功能、替代激素、戒掉皮肤对激素的依赖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