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神经性皮炎患者血清β-内啡肽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源性阿片肽既是一种神经递质,又是一种神经激素。有证据支持胆汁淤积    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作者单位:400038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性瘙痒患者血浆内甲硫氨酸-脑啡肽含量增高[1],且将患者血清注入猴子脑内可引起剧烈的搔抓反应[2]。有的作者检测了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血浆β-内啡肽(βEP),结果显示瘙痒组的βEP高于非瘙痒组[3]。神经性皮炎被认为是一种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有关的瘙痒性疾病,我们检测了此病患者的血清βEP水平,并以白化豚鼠为模型,观察βEP的外周致痒作用。一、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软疣(MC)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是由痘病毒科MC病毒感染而形成的皮肤良性赘瘤,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而且临床治疗中,我们发现约有20%的病人在MC加重或治疗中出现自体敏感性皮炎(ASE),我科收集2003年1月~2004年7月就诊的73例MC继发ASE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取得迅速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体外分离人皮肤肥大细胞,进行肥大细胞组胺释放试验,测定组胺释放率.结果 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者24例占38.71%.混合细胞悬液中肥大细胞的组胺自发释放率<5%.血清活化皮肤肥大细胞引起的组胺释放率从3.1%~79.5%(16.44%±14.26%),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其中27例组胺释放率>15%(43.55%);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组的组胺释放率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组(P<0.01).结论 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存在组胺释放活性,可直接活化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介质,引起荨麻疹.  相似文献   

4.
寒冷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PACU)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分离人皮肤肥大细胞,进行肥大细胞体外组胺释放试验,测定组胺释放率。将患者血清用Microcon YM-100超滤膜,分成>100ku和<100ku两部分,以及56℃加热去补体等处理后,比较不同条件下血清组胺释放活性。结果:15例PACU患者全血清组的组胺释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100ku组与全血清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00ku组和去补体组与全血清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PACU患者全血清组和>100ku组分别有10例组胺释放率>15%,阳性率为66.67%:<100ku组无1例阳性;去补体组有2例阳性,阳性率为13.33%。结论:部分PACU患者血清中存在组胺释放活性,这种活性物质的分子质量>100ku,且依赖补体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 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及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意义。方法 : 采用放射免疫法 ,对 6 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甲状腺激素自身抗体及功能进行检测 ;对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 :  6 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及促甲状腺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2 1.7% (13 6 0 )和 15 % (9 6 0 ) ,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13例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 7例 (5 3.8% )阳性 ,显著高于自身抗体阴性对照组 (P <0 .0 1)。结论 : 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测定及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对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IgE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IgE在AD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测定了AD患者及其父母的血清总IgE,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IgE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IgE在特应性皮炎(AD)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确诊的AD患者57例及其双亲98例以及30例无遗传过敏史的正常人,分别检测其血清总IgE,并进行比较。结果 AD患者的IgE值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AD伴呼吸道过敏个人史和(或)家族史者IgE值明显升高。IgE随皮损严重度增加而增加。双亲IgE值高者,其子女68.2%IgE值亦高,其中伴呼吸道过敏的子女均为高值。结论 IgE在AD的发生以及在AD的皮炎形成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荨麻疹患者血中组胺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组胺(HA)在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56例患者治疗前后血中HA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31例急性荨麻疹和25例慢性荨麻疹治疗前血浆中H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血中H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接近。结论HA是参与荨麻疹病理生理过程的主要介质之一,测定患者血中HA水平可反映机体对HA的释放情况,有利于临床观察病情、判断疗效,解释其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阳性率为58.06%,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7.95,P<0.001)。结论部分慢性荨麻疹的发生有自体免疫机制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银屑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的测定王香兰,程秋生,宋厂义,张留冰,王耀斐西安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皮肤科(邮政编码710004)透明质酸(HA)是粘多糖的一种,是细胞与细胞间的粘合剂,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中[1]。近年来,国外报道,在患银屑病时,皮损中HA增高[2...  相似文献   

12.
颜面再发性皮炎血清过敏原及特异性IgE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颜面再发性皮炎多发于女性,病因不明。部分患者发病有季节性。笔者对76例患者进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76例患者均来自笔者所在科室皮炎门诊,男7例,女69例,平均年龄33.5岁(25~54岁);平均病程3.6年(6个月~7年)。46例发病与季节有关,其中25例患者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28例在春季发病,18例在秋季发病。30例无明确季节性,其中7例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对照组为25名健康成年人,男3名,女22名,平均年龄32岁(20~44岁),均无过敏性疾病史及家族…  相似文献   

13.
白癜风患者血清及皮肤组织液硒元素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癜风的病因不甚清楚,有报道铜锌微量元素与白癜风发病有关[1],为了探讨硒元素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我们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对29例白癜风患者的血清及白斑部位和无白斑部位通过负压吸疱取材的皮肤组织液中硒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4.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泌乳素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泌乳素 (prolactinPRL)是垂体前叶分泌的重要激素之一 ,具有多种生理作用 ,包括促进生长的活性[1] 。近年来 ,随着内分泌免疫学的进展 ,发现泌乳素既是一个内分泌激素 ,又是一个细胞因子 ,对机体各器官均起着广泛的调节作用[2 ] 。在血清中女性含量大于男性。为了解泌乳素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情况 ,我们于 1998年5月~ 1999年 5月对各期银屑病患者血清进行了PRL水平的检测 ,现将记录完整的 38例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38例银屑病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经临床和病理诊断明确的患者 ,其中寻常性银屑病35例 ,关节型…  相似文献   

15.
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检测及自体血清试验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检测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皮肤点刺试验(SPT)检测30种变应原皮试液(包括吸入性和食物性),以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以组胺作阳性对照,注射于前臂屈侧,20-30分钟后观察结果。自体血清试验(ASST)以自体血清注射于一侧前臂,另一侧注射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30分钟后观察结果。结果:78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SPT有550例阳性(69.89%),6种以上变应原阳性332例(42.19%),吸入组阳性516例(65.57%)明显高于食物组309例(39.26%);ASST阳性为244例(31.00%),SPT阴性组ASST阳性率明显高于SPT阳性组。结论:SPT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引起慢性荨麻疹的相关变应原。ASST阳性表明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可以作为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6.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对30例CIU患者及lO名正常对照者做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例CI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率为30%(9/30),而对照组全部阴性。结论:部分CIU患者血清中有功能性的循环自身抗体存在,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可作为CIU自身抗体的过筛试验。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抗体与慢性荨麻疹(CU)发病的关系。 方法 选择13C呼吸实验阳性、抗Hp抗体阳性的CU患者为实验组,健康人为对照组。用CU患者血清孵育人皮肤肥大细胞原代细胞株(HMC),检测血清是否可刺激HMC细胞释放组胺。用抗Hp抗体(IgG)刺激HMC细胞,检测其是否具有活化细胞释放组胺的作用。检测CU患者血清中是否也含有高亲和力受体(FcεRI)抗体或抗IgE抗体。分别用抗FcεRI抗体、抗IgE抗体刺激HMC细胞,检测其活化HMC细胞释放组胺作用。 结果 CU患者组血清活化HMC细胞释放组胺作用(3.13 ± 0.93)高于健康对照组(2.92 ± 0.75,t = 2.39,P < 0.05),4例CU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抗FcεRI抗体、3例存在抗IgE抗体。分别用这两种抗体阳性的CU患者血清孵育HMC细胞,释放组胺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值分别为4.82、6.34,均P < 0.01),但用只含有抗Hp抗体CU患者血清孵育HMC细胞无释放组胺作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 = 1.74,P > 0.05)。抗Hp抗体(IgG)无激活HMC细胞释放组胺作用(与阴性对照血清比较,t = 1.95,P > 0.05),抗FcεRI抗体、抗IgE抗体均可激活HMC细胞释放组胺(与阴性对照血清比较,t值分别为3.72、3.02,均P < 0.01)。 结论 抗Hp抗体对CU无致病作用,血清中同时存在抗FcεRI抗体或抗IgE抗体可导致部分Hp感染者同时患有CU。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皮肤划痕症患者经抗组胺药物治疗后组胺及氧化活性水平。方法 85例皮肤划痕症患者给予地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用ELISA检测血中组胺含量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同时观察药物疗效。结果 地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治疗皮肤划痕症的有效率分别为83.72%和78.57%,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369,P > 0.05)。皮肤划痕症患者治疗前血中组胺(3.87 ± 1.21)高于正常人对照组(1.76 ± 0.56,P < 0.05);SOD(86.29 ± 19.9),GSH-PX(74.52 ± 47.67)活性低于对照组(SOD 112.12 ± 27.88,GSH-PX 915.06 ± 115.96,P < 0.05),MDA(3.86 ± 1.03)高于对照组(2.19 ± 0.82,P < 0.05)。患者组治疗后组胺水平降低(1.61 ± 0.47,P < 0.05),SOD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H-PX(921.46 ± 157.37)活性增高(P < 0.05),MDA(2.65 ± 0.77)含量下降(P < 0.05)。结论 皮肤划痕症患者血中组胺含量增高,存在氧化-抗氧化失衡。地氯雷他定与西替利嗪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4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做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4例患者中67例(43.5%)患者检出阳性结果,对照组全部阴性;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与阴性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及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症状评分及瘙痒持续时间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程度与瘙痒持续时间呈正相关(P0.05)。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伴发过敏史(药物、食物、吸入物)的比例高于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较阴性者病情重,该试验作为慢性荨麻疹功能性自身抗体的筛选试验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意义。方法 :对 4 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以及2 0例正常对照者、1 0例皮肤划痕症、1 0例异位性皮炎患者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 :4 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 1 3例 (32 5 %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 ,正常对照组和皮肤划痕症及异位性皮炎患者均为阴性 ,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皮肤划痕症和异位性皮炎组 (P值均 <0 0 5 )。结论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测定对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