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113-116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胸主动脉与邻近椎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方法将患者X线片和CT图像进行分析,测量Cobb角、主动脉-椎体角α、椎体旋转角度β及主动脉离原点最小距离OB值,明确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胸主动脉与邻近椎体相对位置关系。结果不同性别组间主动脉-椎体角α、椎体旋转角度β、O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主动脉-椎体角α、OB值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年龄与椎体旋转角度β存在轻度相关性;Cobb角与主动脉-椎体角α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与OB值之间存在轻度负相关,与椎体旋转角度β中度正相关。结论在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中,性别与胸主动脉位置无明显相关;椎体旋转角β和OB值可以作为临床Cobb角测量的有效补充;CT扫描可以清楚显示胸主动脉与椎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在术前为临床医师提供手术风险评估及手术入路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矫形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52例行矫形器治疗,配合必要的功能锻炼,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佩戴矫形器治疗前,Ⅰ级9 例,Ⅱ级37例,Ⅲ级6例;在佩戴矫形器治疗后,0级9例,Ⅰ级24例,Ⅱ级16例,Ⅲ级3例.矫正效果恢复正常9例,显效26例,有效17例.结论 脊柱矫形器在脊柱侧弯矫治中能辅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对稳定病变关节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使椎体的负重减轻,促进病变的愈合,在矫正椎体畸形和提高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躯体功能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3.
儿童常见的3种病症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脊柱侧弯 青少年脊柱侧弯在各种脊柱畸形中最为常见.它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不明原因引起的特发性脊柱侧弯,另外一种是由各种疾病如先天、代谢、神经及肌源性等引起的非特异性脊柱侧弯.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弯更常见,占全部脊柱侧弯的80%左右.  相似文献   

4.
《右江医学》2019,(2):146-149
<正>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疾病,临床表现为Cobb>10°,并伴有矢状面上的生理弯曲改变及水平面上的椎体旋转~([1~2])。脊柱侧弯病因复杂多样,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最为常见,人群中发病率为2%~3% ~([3]),主要影响患者外观形态、心肺功能,严重者可伴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尽管脊柱侧弯只影响较小比例的人口数量,但治疗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却显得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长节段固定矫治青少年腰骶部半椎体所致僵硬型脊柱侧弯的手术效果。方法18例腰骶部半椎体所致僵硬型脊柱侧弯青少年患者均经一期行后路半椎体切除长节段固定矫治。其中L514例,S14例;完全分节型半椎体12例,部分分节型半椎体5例,楔形变椎体1例;10例患者有冠状面躯干失平衡。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8.5h,平均6.3h;术中出血量600~2800mL,平均1180mL。一过性神经根损伤2例,术后使用甲泼尼龙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1周后痊愈。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21.6个月。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腰骶弯冠状面Cobb角及近端腰弯冠状面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X线片无内固定松动。17例患者冠状面躯干偏移改善,1例患者冠状面躯干失平衡加重。结论采用经后路半椎体切除长节段固定矫治对青少年腰骶部半椎体所致僵硬型脊柱侧弯是一有效的方法,冠状面的重建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形容一个人身形挺拔,自古就有“松柏之姿”的说法,笔直的站姿会让一个人显得精神抖擞。据估计,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为1%~3%,侧弯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并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青少年时期是脊柱侧弯的高发时段,目前青少年脊柱侧弯已经成为危害我国青少年及儿童健康的常见病,开展青少年脊柱侧弯知识科普,提升公众对脊柱侧弯的认知,引导公众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脊柱侧弯,对于保证青少年健康生长、发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是指不明原因发生于青少年的在冠状面上的脊柱侧弯,可以合并或不合并有矢状面畸形及椎体旋转,以其在冠状面上测量的Cobb角大小为主要诊断标准.现行的治疗原则主要依据脊柱侧凸畸形与康复治疗科学协会(SOSORT)制定的治疗指南[1]...  相似文献   

8.
米爽 《重庆医学》2012,41(18):1866-1868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脊柱侧弯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特发性脊柱侧弯总数的80%,AIS在10~16岁危险人群的发病率为1%~3%[1]。AIS发病率高,对青少年危害大,而且手术矫形所用器械复杂、难度高、创伤大、并发症多,是小儿矫形外科最大的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脊柱侧弯合并脊柱后凸行全脊椎检查的最优方法。方法:结合老年患者实例,采用GEHDx1.5T超导成像系统对25例脊柱侧弯合并脊柱后凸患者行全脊柱MRI扫描。结果:25例脊柱侧弯合并脊柱后凸的老年患者的全脊柱图像均清晰显示各个椎体及椎间盘,椎管内脊髓等解剖结构,脊柱侧弯程度以及范围。结论:根据定位线判断脊柱侧弯及后凸程度可进一步提高准确率,能较好的指导临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中线向侧方弯曲 ,形成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 ,通常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生理性前凸和后凸的增加或减少。1 脊柱侧弯的流行病学特发性脊柱侧弯 ,人群的发病率为 0 .13%至10 % (winter 1987) [1] ,约占全部脊柱侧弯的 72 % (kane和moe 1970 ) [2 ] ,病因不明 ,好发生在青少年 ,女性多于男性 ,男女比例约为 1:2~ 4 ,此病常在青春发育期发病 ,快速进展至青春发育结束 ,多数患者成年期发展缓慢 ,部分进展停止[3 ] 。2 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病机理特发性脊柱侧弯虽发病机理不明 ,但多数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11.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142-144
<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是发生在10岁以后的无明确病因的三维脊柱畸形。据Weistein等~([1])报道,AIS患者占脊柱侧弯人群的80%,大约1%~3%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尤其是10~16岁女性易感。AIS是公认的多因素致病性疾病,涉及遗传、组织、激素、生物力学和神经反射等异常~([2-5])。神经反射中前庭反射异常在脊柱侧弯方面的研究近来开始得到广泛关注~([6-9])。前庭系统包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悬吊治疗系统(S-E-T)进行脊柱稳定性训练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30例确诊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S-E-T神经肌肉反馈重建技术进行脊柱稳定性训练3个月,对照组行传统推拿治疗,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后对每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obb角及Nash-Moe椎体旋转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小(P<0.05),实验组减小更加显著(P<0.05)。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给予针对性的脊柱稳定性训练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是指青少年脊柱有结构性侧凸(在冠状面上Cobb角>10度,且合并有脊柱的旋转)而无其他器质性疾病.是青少年最常见的一种脊柱畸形,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国外报道从0.72%至3.00%不等,其发病率占脊柱侧弯的87.5%—96.9%,是危害青少年的常见病,严重可影响心肺功能,同时脊柱侧弯使人体的优美形态遭受破坏,使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它的矫正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我科应用杠杆矫正法治疗脊柱侧凸畸形省略了前路脊柱松解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矫形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6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中心随机方式将其分成2组,观察两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结果:对照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有效率(65.22%)明显低于实验组(91.30%),且两组之间对比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给予矫形器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脊柱侧弯是青少年常见的脊柱三维畸形,以结构性脊柱侧弯多见,青少年脊柱侧弯发生在骨骼成熟前,对患者的整体外观有一定影响,还会引起患者产生一定自卑抑郁的心理问题,严重者还会累及心肺等重要脏器,严重影响患者的发育及预后。目前我国青少年结构性脊柱侧弯的发病率约为3%左右,呈现一定上升趋势,这与日益增大的学习压力有关。本病通过早期诊断与治疗,预后较好,现就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发病因素进行探讨,并就常见的治疗方式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临沂市兰山区10~14岁青少年的脊柱健康情况,为今后的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及预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的筛查》的原则和方法对临沂市兰山区640名10~14岁青少年进行脊柱健康筛查.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特发性脊柱侧弯者34例,非特发性脊柱侧弯者135例.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单发半椎体畸形的声像图及价值.方法 对4例二维超声检查疑有椎体畸形的病例,再行三维超声检查,与产后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4例脊柱异常胎儿二维图像可见病变椎体变小、呈楔形变,椎间隙改变,脊柱侧弯.三维超声更能全面直观显示病变椎体位置、与周围椎体关系及脊柱侧弯程度.结论 二维及三维超声在诊断单发半椎体畸形时各有优势,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单发半椎体畸形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根据MRI水样信号特征,鉴别椎体压缩骨折的原因.方法 比较142例MRI上有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其中有明确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椎体转移性肿瘤65例(197个椎体),外伤77例(96个椎体),外伤时间12 h~20年.采用GE Signa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常规作矢状位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和脂肪抑制T2加权(STIR)成像、横断位STIR成像,转移瘤患者中有29例作Gd-DTPA静脉增强后矢状位、冠状位和横断位脂肪抑制T1WI;外伤病例中仅1例作增强扫描,其中15例又作了CT平扫.结果 在压缩骨折的椎体中水样信号以椎管内的脑脊液为参照,其形态为线形、三角形和斑片状,在55例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早期(≤3月)患者的68个椎体外伤中,25例患者的31个椎体(31/68,45.2%)出现水样信号;在65例转移性肿瘤所致的椎体骨折中,12例患者的26个椎体(26/197,13.2%)出现水样信号;在22例慢性中后期(>3月)患者的椎体外伤中,2例患者的3个椎体(3/26,11.5%)出现水样信号.结论 MRI水样信号在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早期的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出现,提示骨髓水肿;在转移性肿瘤所致的椎体压缩骨折中水样信号很少出现,对于鉴别良恶性椎体骨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学创新》2015,(15):70-73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本院收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经后方入路半椎体切除后,一期行短关节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和脊柱植骨融合术,比较患儿手术前后及随访期内的脊柱侧弯情况及后凸Cobb’s角。结果:患儿脊柱畸形情况改善明显,冠状面半椎体节段侧弯Cobb’s角术前平均41.3°、术后平均15.3°,矫正率63.0%,末次随访平均14.8°,矫正率64.2%;冠状面全主弯Cobb’s角术前平均46.8°、术后平均18.6°,矫正率60.3%,末次随访平均17.6°,矫正率62.4%;矢状面半椎体节段术前平均后凸15.3°,术后Cobb’s角降至生理曲度正常范围,术后尾侧和头侧代偿弯也有明显改善,5项数据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疗效显著,该术式能够达到矫正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目的,在患儿骨骼成熟前治疗,可有效预防继发性脊柱病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本院收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经后方入路半椎体切除后,一期行短关节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和脊柱植骨融合术,比较患儿手术前后及随访期内的脊柱侧弯情况及后凸Cobb’s角。结果:患儿脊柱畸形情况改善明显,冠状面半椎体节段侧弯Cobb’s角术前平均41.3°、术后平均15.3°,矫正率63.0%,末次随访平均14.8°,矫正率64.2%;冠状面全主弯Cobb’s角术前平均46.8°、术后平均18.6°,矫正率60.3%,末次随访平均17.6°,矫正率62.4%;矢状面半椎体节段术前平均后凸15.3°,术后Cobb’s角降至生理曲度正常范围,术后尾侧和头侧代偿弯也有明显改善,5项数据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疗效显著,该术式能够达到矫正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目的,在患儿骨骼成熟前治疗,可有效预防继发性脊柱病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