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46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试验进行分析,探讨心脏自主神经试验对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把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经病变组和糖尿病不合并植物神经病变组.行心脏自心神经试验,并对2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经病变组呼吸差、乏代指数、30/15比值均低于不合并植物神经病变组.结论:心脏自主神经试验方法简单方便,容易掌握,重复性好,可作为评估糖尿病合并植物病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中西医结合从阏论治糖尿病性心脏植物神经病变。方法:共收治明确诊断为糖尿病性心脏植物神经病变的患者60例,近随机原则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在采用西医药有效控制知糖水平的基础上,加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阏散结功效的糖心神中药方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纯西医药治疗,两组均治疗3上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3.3%,对照组有效率33.3%,经x^2检验,P〈0.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性心脏植物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不同病证间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的差异,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紊乱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以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检测为手段,通过79例糖尿病及冠心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检测,并与18例健康人对照。结果:糖尿病、冠心病均存在心脏植物神经紊乱,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异常率达100%;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紊乱的中医辨证除具有一般糖尿病的辨证特征外,多见肢麻、多汗、视力下降、口苦咽干等肝虚气郁之证。结论:中医治疗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同时,加强养肝解郁,对于阻止和改善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患病率达60%~90%,是个非常棘手的临床问题,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本病可以是对称性多发植物神经病变或非对称性单一或多发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有肢端麻木、发冷、感觉异常、肢痛等。后期可累及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50%-60%,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剧烈疼痛、麻木、运动障碍甚至引起下肢坏疽而截肢。给病人带来严重的不适和痛苦。在西方国家,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是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残废的重要原因,并随着年龄老化其发病率将逐年升高。本文就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用药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糖尿病性尿潴留1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胰岛索及抗生素的成功运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感染得到了有效拧制。而慢性并发症的危害日益突出,其中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引起的尿潴留是最常见的顽固性并发症之一,患病率随病程延长可达90%以上,单甩药物及导尿术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我科采用电针治疗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引起的尿潴留10例.受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25%~90%,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已存在的神经病变发生率在10%左右。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弥可保即甲钴胺注射液,是一种内源性辅酶B2。笔者观察了本院2005年8月-2006年3月应用弥可保治疗DPN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病变可累及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及植物神经。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神经细胞内醛糖还原酶活性增高、山梨醇蓄积有关。实验和临床...  相似文献   

9.
涂昭昊  向明珠 《中国针灸》1997,17(8):473-474
伴有植物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42例,经降糖、扩管治疗效果欠佳。按不同植物神经受损的临床表现取穴,采用利多卡因与维生素B_1穴位注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认为两者合用穴位注射,阻断了大脑皮层与内脏间的病理联系,改变了植物神经机能状态,有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白清林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50004)高希言河南中医学院(450003)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涉及范围很广,遍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等系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目前除控制高血糖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