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护士进修杂志》2010,(12):1089-1089
答:DIC防治原则主要有6个:(1)控制原发病:消除DIC的病因与诱因。对于容易发生DIC的疾病应严密观察,如有DIC发生应当迅速给予处理;(2)抗凝治疗;是阻断DIC病理过程的极其重要的治疗措施。肝素是治疗DIC的首选抗凝药物。应早期应用肝素。晚期不宜应用肝素,以免加重出血;(3)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主要用于DIC的血液高凝阶段。  相似文献   

2.
《护士进修杂志》2011,(9):863-863
答:DIC防治原则主要有6个:(1)控制原发病:消除DIC的病因与诱因。对于容易发生DIC的疾病应严密观察,如有DIC发生应当迅速给予处理;(2)抗凝治疗:是阻断DIC病理过程的极其重要的治疗措施。肝素是治疗DIC的首选抗凝药物,应早期应用肝素。晚期不宜应用肝素,以免加重出血;(3)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主要用于DIC的血液高凝阶段。  相似文献   

3.
血液制品在DIC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症状是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从而消耗血小板和各种有关的凝血因子。本文报告血液制品在DIC治疗中的应用。抗凝疗法治疗DIC 治疗DIC时,对出血和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是必须的,但根除DIC的病因显然更重要。DIC引起出血的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并发DIC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导致DIC的机率很大),其血小板不仅被消耗,而且生成也下降;并发DIC的急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则凝血因子不仅被消耗,而且其合成也下降,所以DIC引起的出血格外严重。在DIC所致的异常凝血(亦称作消耗性凝血障碍)状态下,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用以抑制血管内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抗凝治疗在内科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塞、急性动静脉栓塞、透折治疗、心导管检查、各种类型的DIC、高凝状态等。也给护理工作带来新的内容和要求。抗凝治疗是一种阻止血液凝固和防止血栓形成的方法,主要药物是肝素和香豆素类,香豆素类包括双香豆素、华法令、新抗凝等其作用机理及用药途径均不相同,下面将涉及的几个护理问题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5.
救治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5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肝素抗凝、清除病灶、手术切除子宫、成分输血等综合治疗措施,救治了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15例。治愈13例,治愈率86.7%;死亡2例,病死率13.3%。只要充分认识产科DIC的发病原因、诱因,掌握DIC的病理生理,早期诊治,产科DIC是可以防治的。  相似文献   

6.
肝素发现于1916年,作为抗凝剂使用只50多年。肝素治疗的并发症有出血、过敏反应、骨质疏松、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小症及血栓栓塞。1976年Johoson等首先发现志愿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时,在血浆中产生的抗活化因子X(抗-X_a),其活性比高分子肝素(HMWH)的抗-X_a活性高。同年,Andersson等报告体外实验用部分凝血活酶生成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测定肝素的抗凝活性,发现LMWH抗凝活性较低,但用抗-X_a测定其抗凝活却性相当高。1978年Lane等也证实了上述发现。本文复习文献对LMWH的抗凝特性、药物动力学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近况作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忻41例AL合并DI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白血病分型、临床症状、DIC发生的时间、实验室检查的相关结果及疗效等。结果AL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 90%发生在白血病治疗前,肝素治疗AL合并DIC总有效率为75.6%,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普通肝素的疗效相同。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防治的重点是在初发期;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是AL合并DIC死亡的重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有效的抗凝治疗及补充凝血因子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早期诊断、抢救时机及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1例DIC患者,根据诱发DIC的原发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给予抗休克,扩容纠酸,去除病因(包括药物、手术),输血抗凝,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治疗.结果 19例抢救成功,2例患者死亡,成功率90.5%.结论 早期诊断,积极处理原发病因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适时适量的应用肝素抗凝,及时补充凝血因子等是DIC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或脓毒症诱发凝血病(sepsis-induced coagulopathy,SIC)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科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将应用低分子肝素≥3d为抗凝组(140例),应用低分子肝素≤2d为对照组(138例)。两组再根据患者凝血障碍情况分为DIC合并SIC组,单纯DIC组和单纯SIC组。结果①抗凝组年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组性别、合并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简化急性生理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脓毒症休克、转入方式、感染部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ICU病死率和住院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凝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低分子肝素不能改善抗凝组和对照组中DIC合并SIC组,单纯DIC组,单纯SIC组的住院死亡率。④Kaplan-Meier曲线分析发现:抗凝组和对照组1年预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71);抗凝组和对照组中DIC合并SIC组,单纯DIC组,单纯SIC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脓毒症患者无论是否合并DIC或SIC,低分子肝素不能改善住院死亡率和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诱因、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5年共15年来住院诊断本病患儿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积极治疗原发病、肝素抗凝等综合治疗下,除9例放弃治疗外,53例坚持治疗,治愈37例(69.8%),死亡16例(30.2%)。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做到早期诊断,以肝素抗凝为主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DIC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肝素疗法长期以来主要作为抗凝治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防治已发生并有发展的血栓栓塞疾病。近年来注意肝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化学和药理作用。应用范围也涉及临床各科。我们除外科应用防治静脉血栓外,内科辅佐肝素疗法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  相似文献   

12.
肝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跃东  刘再鹗 《临床荟萃》1993,8(3):130-132
肝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重要生化药物,具有抗凝、抗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血流量等作用。我院自1990年6月至1991年10月应用肝素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肝素具有抗凝、溶栓、抗炎、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利尿、防治动脉硬化,改善心肌供血等作用。自1990年以来,我科对肺心病并冠心病病人无肝素禁忌症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静脉滴注,疗效较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明显提高。现将资料比较完整的20例总结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中男性13例,女性7例,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是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主要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治疗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监测低分子肝素抗凝疗效,避免血栓形成及出血风险是临床治疗面临的一大难题,且一些特殊人群及高凝状态的疾病有着不可预测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有效的监测手段被临床所需。目前抗Ⅹa活性是低分子肝素疗效监测的推荐指标。该文主要对抗Ⅹa活性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中的监测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抗Ⅹa活性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冷雪娟  严格 《现代护理》2007,13(23):2192
药物换算,就是指病人的用药剂量换算成毫升(ml)的过程。临床上用药特别是急救时,需要护士执行快速准确、应急性好,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与效率。在儿科小剂量用药,遇到特别拗口的剂量换算时,加上护士心理素质不稳定时,时常会算得晕头转向。目前肝素钠被广泛运用于临床DIC病人,多认为抗凝治疗是终止DIC病理过程、减轻器官功能损伤、重建凝血抗凝平衡的重要措施[1]。儿科在抢救重危病人时也时常运用肝素钠抗凝治疗,其中预防患儿DIC时肝素剂量为10~15U/kg,q.6h.肌肉注射或静脉推注,已经出现DIC后,肝素剂量改为0.5mg/kg,q.6h.肌肉注射或静脉…  相似文献   

16.
手术后并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紧急救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手术后并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综合治疗的有效措施,方法:处理原发病;针对DIC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抗血小板黏聚药物;肝素/低分子肝素的合理应用;输新鲜血;合成抗凝血酶剂的应用;补充凝血因子,补充维生素K;抗纤溶药物的应用;中医中药;加强支持疗法等。结果:本组7例,抢救无效死亡4例,死亡率为57.14%。结论:早期发现无症状的DIC至关重要,去除病因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抢救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凝血象的监测,指导肝素应用,在大量输新鲜血的情况下,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同时还应手术止血,手术方式视病变而定。  相似文献   

17.
肝素具有抗凝、抗炎、抗过敏等多种作用,并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激活吞噬细胞、抗内毒素与抑制纤维蛋白原溶解亢进等作用。苗月鱼等报道肝素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研究肝素的抗炎作用,我科自1999年1月-2001年12月用微量肝素(300U/kg)超声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目前是中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病死率也极高。而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在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的治疗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肝素(LMWH)是很重要的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LMWH )为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物,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安全有效的抗凝药[1-2]。但是由于其抗凝作用、在皮下注射时刺破血管、血液渗入皮下组织等原因,低分子肝素会引起局部出血和疼痛,甚至是皮下血肿,还会造成患者以及家属的恐惧心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一直在努力研究和改进肝素注射的护理措施,现就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进针部位、进针方式、推药速度、注射后部位压迫方式、注射前后局部皮肤的处理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性阐述,研究各种改进的注射方法在减少注射后的局部出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傅向华  孙家安 《临床荟萃》2004,19(3):162-163
血小板活化与凝血系统激活在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两个基本机制在体内紧密联系 ,因为凝血系统激活后产生的凝血酶 ,是一个强有力的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活化后又将促进凝血过程。抗栓治疗应针对凝血酶和血小板两个环节 ,分别称为抗凝血酶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 (ADP)受体拮抗剂 (噻氯吡啶、氯吡格雷 )和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 (阿昔单抗等 ) ;使用较多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水蛭素以及其衍生物、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钠 (商品名 :华法林 )等。抗…  相似文献   

20.
李清梅 《护理研究》2005,19(5):432-432
肝素具有抗凝、抗炎、抗过敏等多种作用 ,并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激活吞噬细胞、抗内毒素与抑制纤维蛋白原溶解亢进等作用。苗月鱼等[1] 报道肝素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研究肝素的抗炎作用 ,我科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用微量肝素 (3 0 0U/kg)超声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 ,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小儿支气管肺炎 94例 ,年龄最小的 3个月 ,最大的 12岁。诊断标准按照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小儿肺炎防治方案》的小儿肺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